书城政治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史
3166400000045

第45章 开创新疆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9)

1955年1月1日,苏联将在中苏航空公司的股份全部移交给中国,中苏民航乌管处撤销,成立中国民航西北管理处,不久改称乌鲁木齐管理处,1958年10月,民航乌管处迁至兰州,成立民航兰州管理局。由于新疆地域辽阔,首府乌鲁木齐到地、州城市的距离平均有700多公里,其中乌鲁木齐至喀什1474公里,至和田2000公里,至伊宁692公里,至阿勒泰784公里,交通很不方便。再加上当时乌管处的飞机都是中小型飞机,因此,新中国成立后,把发展支线航空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1956年,经民航总局批准,修建和田、阿勒泰机场,开辟乌鲁木齐-库车-阿克苏-喀什-和田航线,航线距离1728公里;乌鲁木齐-阿勒泰航线,航线距离450公里。1958年修建克拉玛依机场,开辟乌鲁木齐-克拉玛依航线,航线距离289公里。1959年10月塔城简易机场竣工,同月乌鲁木齐-塔城航线试航成功,1961年1月开航,航线距离481公里。1961年4月,恢复乌鲁木齐-伊宁航线,航线距离551公里。1965年,经自治区和有色局批准,在富蕴县吐尔洪地区修建民用机场,同年7月完工,8月试飞乌鲁木齐-富蕴航线成功,11月开航。富蕴航站主要为可可托海矿区服务。1978年修建且末机场,1979年开辟乌鲁木齐-库尔勒-且末航线,航线距离773公里。至1984年底,新疆境内有民航机场11个(含3个军民合用机场)、备降站2个,经营区内9条航线,航线总里程6614公里。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联结天山南北的喀什、伊宁、阿勒泰等10个地州的航空运输网。

这期间,新疆民航成立专业分队参与自治区飞机灭蝗、播种、施肥、护林、催熟、脱叶、除草、航空摄影、探矿、遥感、人工影响天气等工作。

1960年6月14日,塔城地区城镇人民公社光明大队60名农民砒霜中毒。20时,自治区党委办公厅电告民航新疆区局,要求派飞机将特效药“二硫基丙醇”当夜运送至塔城。民航新疆区局当时所有飞行员没有夜航标准,塔城机场也没有夜航设备。为了挽救中毒农民的生命,2名飞行员驾驶309号飞机于15日零时零七分载着急救药品飞往塔城。塔城航站用火盆、马灯、柴火堆、汽车灯作引导标志,2时11分飞机安全着陆。中毒农民全部得救。

1972年乌鲁木齐机场进行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改扩建,周恩来总理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两次批示要开辟经新疆飞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的国际航线。

因此,乌鲁木齐机场要成为国际机场。1974年1月,扩建后的机场正式交付使用。但有些项目还未完工,需要继续建设。全部改扩建工程于1983年4月结束,飞行区等级为4D,可以起降大型飞机。

(三)新疆民航事业大发展时期

1985年1月1日,民航乌管局、新疆航空公司成立,从建制上脱离民航兰州管理局,受民航总局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双重领导,标志着新疆民航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首先,新疆民航的物质技术装备不断得到现代化提升。1994年初,经国家立项批准,总投资19.53亿元的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第二次改扩建工程开工,历经4年,1998年8月31日,一期工程竣工。扩建后的飞行区按4E级标准设计和施工,新建跑道3600×45米,道面可满足波音747-400、MD-11等大型飞机全载起降;面积5653平方米、塔筒高47米的新航管楼,其功能齐全,性能良好,内部设施先进,短波通信、有线遥控监视、内部程控等设施和气象工程卫星系统、云图系统、观测和遥控系统均达到民航工程施工的技术规范和要求;机务区工程采用了大量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设备,创造了网架整体提升重量国内建筑史上的新纪录;101机库的建成,结束了新疆露天修飞机的历史。2000年建筑面积47800平方米的新航站楼竣工,年旅客吞吐量达405万人次。截至2004年底,新疆民航已淘汰所有老旧机型,拥有波音系列等运输用飞机22架,客位3368座,商载吨位408吨。其次,随着“全方位开放,向西倾斜,内引外联,东联西出”对外开放方针的实施,乌鲁木齐逐步与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成都、昆明、广州、哈尔滨、大连、沈阳、西宁、兰州、西安、长沙、深圳、郑州、南京、济南、福州、厦门、海口、香港等62个大中城市之间架起了空中桥梁;相继开辟了乌鲁木齐至塔什干、比什凯克、新西伯利亚、叶卡捷琳堡、莫斯科、伊斯兰堡、德黑兰、阿拉木图、巴库、阿什哈巴德等16条国际航线。再次,先后完成了伊宁、喀什、和田、阿勒泰、克拉玛依、塔城、哈密、那拉提、喀纳斯等机场的建设和改造。其中喀什机场是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4D级机场;伊宁、和田机场为4级机场,但可起降波音737飞机;其他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级,可以起降中小型飞机。目前,新疆已有14个机场与1个全天候备降机场,民航运输逐步形成以乌鲁木齐为中心,联结全国62个城市和区内12个地、州、市,15个国家和地区的民用航空网。2007年,通航里程达16.04万公里,比1978年的0.48万公里,增长33.4倍;比1950年的1403公里,增长114.3倍。旅客吞吐量达770万人,比1978年旅客不到7万人,增长了111倍;比1950年的0.25万人,增长了3080倍。新疆已成为我国拥有航站最多、航线最长的省区。

五、新创管道运输

管道运输具有投资少、运费低、安全可靠、不占耕地等优点,世界各国,特别是石油生产国,都大力发展管道运输。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十分重视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克拉玛依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1958年,建成了当时全国最长的克拉玛依-独山子原油输送管道,全长147公里,年输油能力53万吨。1962年,又建设了克拉玛依-独山子管道复线,年输油能力85万吨,后经过改造,总输油能力达到160万吨,可以保证独山子炼油厂原油的需要。为了将克拉玛依的原油通过兰新铁路东运和满足建设乌鲁木齐石油化工厂炼油及大化肥生产的需要,1972年3月动工修筑克拉玛依-乌鲁木齐输油管道,全长295.6公里,年输油能力为300万吨,1973年9月建成投产。1981年11月,乌鲁木齐-克拉玛依输油管道复线建成投产,年输油能力800万吨。1992年7月,轮南-库尔勒输油管道建成投产。鄯善-乌鲁木齐输气管道建成投产,长301公里,年输天然气能力6亿立方米。2004年,建成投产了当时中国距离最长、投资最多、运输量最大的“西气东输”一线管道工程,全长4000公里,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中哈原油管道、乌鲁木齐-兰州成品油管道、鄯善-兰州原油管道已经建成。截至2007年底,新疆油气管道总里程已达6793公里,输送原油和天然气总当量3149万吨。2008年12月初,环准噶尔盆地天然气输送管网正式投入使用,全长1515公里,这是我国第一套环形输气管网,天然气年外输能力达到120亿立方米。为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安全大通道奠定了基础。

以上四种运输方式,公路运输是重中之重。以2007年为例,新疆客运总量38434万人次,其中铁路1873万人次,占4.87%;公路36159万人次,占94.08%;民航402万人次,占1.046%。新疆货运总量49009.62万吨,其中铁路7430万吨,占15.16%;公路38427万吨,占78.4%;民航3.62万吨,占0.007%;管道3149万吨,占6.42%。

六、从烽燧到现代化通信网络

从汉朝起,中国历代中央政府都非常重视西域的交通通信问题。汉、唐均有烽燧之设,就是为了传递消息,如今在新疆大地上还残存着一座座烽火台。同时通过驿站传递公文。到清代,驿站制度更加健全,规定了里程时限,规定一天走300、500、600里,特快是800里。1828年(道光八年),清军擒获作乱逆首张格尔,扬威将军长龄在喀什噶尔用“八百里加紧驰报红旗”向北京报捷,从喀什噶尔到北京,仅用了20天时间。这是换马换人跑出的最快速度了,就是这种速度遇到紧急情况也会误事。

(一)清朝末年有了电报

电报是美国人莫尔斯在19世纪30年代发明的,在世界上推广较快。19世纪70年代,俄国侵占伊犁时,为了迅速向俄国内发送情报,曾私自架设电线,设置电报,俄国撤出伊犁时,电报一道撤走。中国在新疆设置电报始于19世纪90年代初。

1891年中、俄、英正在进行帕米尔勘界谈判,英、俄既争夺又勾结,他们有电报,消息灵通,而当时新疆没有电报,要把情况送到甘肃,才能拍发电报,使清廷不能及时掌握新疆的情况,常常陷于被动,深感有改善新疆通讯状况的必要。1892年,陕甘总督杨昌浚、新疆巡抚陶模会奏,请筹拨经费安设关外电线。于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会同户部核议筹款10万两先行试办。

1893年1月,由总办电报津海关道盛宣怀派人采运机料,西出长城测量嘉峪关至迪化的线路,并动工架线,是年冬竣工。这年11月,陕甘总督和新疆巡抚复会同北洋大臣奏请增加经费,在南北疆推广。得到批准,又拨款14万两。1894年2月南北两线同时开工,北线由迪化向西北经库尔喀喇乌苏分达伊犁、塔城;南线由吐鲁番向西南经库车、阿克苏以达喀什噶尔。并通令沿途州县准备木杆,计里分屯,到1895年3月,南北电线全部竣工。全疆有线电报线总长11000余里,设迪化总局和吐鲁番、喀什噶尔、伊犁、塔城4个分局,以及3个子局、9个报房,构成新疆有史以来以连接京师为主干线和通联全疆主要城镇及重要边防口岸的有线电报通信网。

清宣统元年腊月(1910年1月),迪化邮务总局成立,开办信函业务。

同时,在吐鲁番、哈密、鄯善、七角井、乌苏、塔城、精河、伊犁设立分局;翌年,又在南疆的焉耆、库车、阿克苏、喀什噶尔、莎车、和阗设立分局。

民国五年(1916年),新疆邮局开办包裹业务,民国六年,开办汇兑业务。邮件靠马班和步班运送。民国十七年,迪化至塔城汽车运输班车开通,出疆邮件改为汽车运输,运程由14日缩短到2-3日。这是新疆邮区利用汽车运输邮件之始。1932年12月,欧亚航空公司上海至迪化、塔城航线开通,新疆航空邮路正式开辟,并启用加盖“航空”邮票,但只是昙花一现。

1936年,新疆创办维吾尔文电报成功,并在迪化至喀什、库车之间通报。但时间不长即停办。

(二)无线电报和电话

新疆的无线电报始于20世纪20年代,1919年苏俄红军取得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的胜利,白俄溃军窜入新疆境内骚扰,新疆督办杨增新为加强边境防务,1920年以贷款方式购进25千瓦长波弧光无线电台两部,分别安装在迪化、喀什两地,1922年竣工投产,可昼夜发报。民国二十二年,新疆省政府投资18万元,从中央交通部购置12部短波无线电台,其中最大的一部为250瓦,安装在迪化,其余均为50-100瓦,分别安装在古城、哈密、塔城、伊犁、阿勒泰、库车、喀什、和田、镇西、焉耆等地,初步建成以迪化为中心的无线通信网。1937年盛世才在苏联的帮助下,在省电信局(迪化西北路)建设大功率无线电台,装设1000瓦短波发讯机1部,500瓦、200瓦超外差式收讯机2部,自动无线电报快机1套和2部苏式XTZ型27.5千瓦柴油发电机组,1938年投入使用。除主要与苏联阿拉木图、莫斯科联络外,还开通迪化和重庆、成都、兰州间及新疆境内电台的无线电报电路。特别是开通了迪化至延安的无线电报电路,5年中两地收发近千份的来往电报。

电话是利用电信号的传输以互通语言的通信方式。由美国人贝尔于1876年发明,分有线电话和无线电话。按业务范围,分为市内电话、农村电话、长途电话和国际电话等。新疆市内电话起步较晚,1930年在金树仁的督办公署安装一部20门英制磁石人工电话交换机。盛世才上台后,在省电信局内设电报局和电话局,并对原有设备进行更新和扩充。1936年利用单铁线电报线路开通长途电话业务,首批开通的是东到星星峡,西至乌苏沿线各报房所在地。1938年伊宁市成立电话局,装磁石、共电电话交换机各100门。1939年省电话局架设一条通往督办公署的架空电缆,首开新疆市内电话使用电缆的先河。1940年塔城电话局成立,安装20门苏制自动电话交换机1部。1942年,迪化增装100门共电电话交换机2部,拆除原磁石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为单式共电电话交换机300门。1943年喀什、阿山分别装置80门、50门市话交换机。1944年4月,开通迪化至哈密、哈密至酒泉、张掖无线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