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百草良方(家庭健康生活)
3169800000022

第22章 七画(2)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茎蔓生,分枝有叶疏生。直立茎高15~30厘米,分枝;营养枝多回分叉,密生叶,叶针形,先端有易脱落的芒状长尾;孢子枝从第二、第三年营养枝上长出,远高出营养枝,叶疏生;孢子囊穗,有柄,通常2~6个生于孢子枝的上部;孢子叶卵状三角形,先端急尖而具尖尾,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孢子囊肾形,淡黄褐色,孢子同形。7、8月间孢子成熟。带根全草入药,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生长环境】东北、华北、华南、西南及内蒙、河南等地。多生于疏林下荫蔽处。

【性味功效】味苦、辛,性温。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

【验方精选】第一方:伸筋草30克,藤杜仲30克,穿破石30克,牛尾莱30克,牛膝15克,猪脚1只。

用法:共煲服,药渣水煎洗患处。

主治:筋络不舒。第二方:鲜伸筋草、鲜酢浆草、鲜徐长卿各适量。

用法:共捣烂,加白洒少许炒热敷患处。

主治:跌打损伤肿痛。第三方:伸筋草30克,牛膝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3日。

主治:腓肠肌痉挛(脚转筋)。第四方:伸筋草30克,杜仲30克,千斤拨60克,海风藤15克,假蒌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风湿痛。第五方:石松子(伸筋草的孢子),滑石粉各等量。

用法:共混合研匀,干撒患处,每日2~3次。

主治:小儿夏季汗疹。第六方:伸筋草60克,吴茱萸6克。

用法:水煎洗患处。

主治:脓疱疮溃烂。第七方:伸筋草适量。

用法:焙干,研细粉,麻油调成糊状,敷患处。

主治:带状疱疹。第八方:伸筋草10克,枇杷叶10克,紫金牛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肺结核咳嗽。杉木

【别称】杉材、杉树、刺杉、日蜈蚣。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可达20~25米,有尖塔形的树冠。外皮鳞片状,淡褐色,内皮红色;枝平伸,短而广展。叶线状披针形,先端锐渐尖,基部下延于枝上而扭转,边缘有细锯齿,上面光绿,下面有阔白粉带2条。雄花黄绿色,雌花淡红色。球果卵圆形,下垂,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

【生长环境】我国中部、西南部和东南部均有分布。多生于山坡上或栽培。

【性味功效】味辛,性微温。祛风止痛。散瘀止血。

【验方精选】第一方:鲜杉树叶适量。

用法:洗净,捣烂,绞汁外涂患处,每日3~5次。

主治:日疱疮。第二方:杉树根1000克。

用法:煎水泡洗患处。

主治:遍身风湿毒疮痒痛。第三方:鲜杉树根600克。

用法:水煎,去渣,先熏,后坐浴,每日2次。

主治:外痒、混合痔肿痛。第四方:鲜杉树二层皮,鲜侧柏叶各半斤。

用法:煎水温洗患处。

主治:漆疮。第五方:杉果60克,瘦猪肉60克。

用法:水炖,喝汤吃肉。

主治:遗精。第六方:杉木锯屑、米皮糠各等量。

用法:将杉木屑、米糠装入尖底有孔的瓦罐内,投入烧红的木炭点燃,用玻璃瓶接好药油备用。先将老新姜切开,搓擦患处,待局部产生刺痛感时,用药油涂搽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

主治:圆癣。第七方:杉木适量。

用法:烧炭存性,研极细末,用花生油或麻油调成糊状外敷,每日1次。

主治:轻度烧伤。

扶芳藤

【别称】爬行卫矛、爬墙虎、山百足、土杜仲、岩青藤。

【形态特征】常绿爬行藤状灌木。枝上生气根,附在树上或墙壁上。老藤灰黑色,稍扁;幼藤绿色,扁或近四方形。叶对生,椭圆形,长约4.5厘米,宽约3厘米,先端钝,基部阔楔形或圆形,边缘有钝锯齿。聚伞花序腋生,花黄绿色,花梗细长。果成熟后开裂,假种皮鲜红色。全年可采集藤。洗净切段晒干备用或鲜用。

【生长环境】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区,其他省、区亦有分布。喜生于深山沟谷边或村旁,也有栽种于庭院内者。

【性味功效】味辛、苦,性温。舒筋活络,散瘀止血。

【验方精选】第一方:扶芳藤15~30克。

用法:水煎服,或浸酒内服外搽。

主治:腰腿酸痛。第二方:扶芳藤30克,白扁豆30克,山药15克,大枣10枚。

用法:水煎,分2次服。

主治:慢性腹泻。第三方:扶芳藤20克,白及9克,百合15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

主治:咯血。第四方:扶芳藤鲜叶适量。

用法:捣烂外敷患处。

主治:跌打损伤。第五方:扶芳藤、大叶紫珠、藤黄连各等份。

用法:研粉混匀撒于伤口出血处。

主治:外伤出血。第六方:鲜扶芳藤叶,鲜接骨木叶(或根皮)各等量。

用法:先将断骨复位后,小夹板固定,再将上药捣烂敷患处。

主治:骨折。第七方:扶芳藤20克,五加皮15克,南蛇藤10克,千斤拨15克。

用法:水煎去渣,加酒适量冲服。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第八方:扶芳藤30克,大血藤15克,骨碎补12克,梵日花根15克。

用法:水煎去渣,加红糖、黄酒适量,分2~3次服,每日1剂,连服3~5次。

主治:腰肌劳损。

杜仲

【别称】木棉、石思仙、丝楝树皮、扯丝皮、丝棉皮。

【形态特征】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左右。小枝光滑,黄褐色或较淡,具片状髓。皮、枝及叶均含胶质。单叶互生;椭圆形或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广楔形,边缘有锯齿,幼叶上面疏被柔皮,下面毛较密,老叶上面光滑,下面叶脉处疏被毛;四~五月开花,花单性,雌雄异株,与叶同时开放,或先叶开放,生于一年生枝基部苞片的腋内,有花柄;无花被;雄蕊五~十枚。六~九月结果,果实偏平,长椭圆形,长2~3.5厘米,周边有膜质状翅,内含种子1粒。树皮于4~6剥取为佳,趁鲜刮去粗皮,刷去泥土,鲜用或堆放,内皮呈紫褐色后晒干备用。

【生长环境】甘肃、陕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浙江有分布。现今广泛栽培。多生于低山坡地疏林中或栽培。

【性味功效】味甘,性温。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验方精选】第一方:杜仲10克,夏枯草、黄芩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早期高血压。第二方:杜仲12克,熟地黄15克,续断10克,菟丝子10克,核桃仁3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肾虚腰背酸痛,腿膝软弱,小便频数。第三方:杜仲30克。

用法:水煎,取汁煮桂圆肉(龙眼肉)适量及鸡蛋1~2只多次分服。

主治:外痔。第四方:杜仲、红花、白芷、小松树根、铜绿各适量。

用法:共捣烂,复位后外敷伤处。

主治:外伤骨折。第五方:杜仲15克,猪腰2个。

用法:共煲服。

主治:腰痛。第六方:杜仲15克,锦鸡儿30克,千斤拔30克,猪脚1只。

用法:加水共炖烂,吃肉喝汤。

主治:半身不遂,腰膝无力。第七方:杜仲叶100克,蚯蚓10条。

用法:洗净,捣烂,外敷伤处,每日换药1次。

主治:跌打筋断。第八方:杜仲、续断各等量。

用法:共研细粉,用红枣汤送服。每次10克,一日3次,连服10~20日。

主治:习惯性流产。

赤小豆

【别称】赤豆、野赤豆、红皮豆、红豆、朱赤豆。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植物,高达75厘米。茎直立或半攀援,有显著的长硬毛。叶互生,三出复叶,具长柄,托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小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叶脉上有疏毛,纸质。花黄色,蝶形,腋生于短的总花梗上。荚果圆柱形或矩圆形,两端圆钝或平截,长五~八毫米,直径3~6毫米,种皮赤褐色。秋季采种子晒干。

【生长环境】广东、广西、湖南、江西、江苏等省有分布,多栽培。多生于田园中或栽培。

【性味功效】味甘、酸,性平。利水消肿,解毒排脓利湿退黄。

【验方精选】第一方:赤小豆20粒。

用法:取上药,用著苦胆1个,将赤小豆装入若胆中,挂房檐下阴干后研末。每日2克,分2次用水冲服。

主治:顽固性呃逆。第二方:赤小豆120克。

用法:取上药,与猪脾脏1个一起,经常煮服。

主治:糖尿病。第三方:赤小豆一斤。

用法:取上药,与活鲤鱼1条(重一斤以上)一起,煮至豆烂。将豆、鱼、汤分数次服完,每日或隔日1剂,连续服用,以愈为止。

主治:肝硬化腹水。第四方:赤小豆30克。

用法:取上药,与红豇豆30克、红枣10~15枚一起,煮烂。晨起空腹或临睡前服1次,1个月为1个疗程。长期当饭吃效果更佳,不宜放糖。

主治:高血压病。第五方:赤小豆50克。

用法:取上药,与糯米50克一起,加水适量煮粥。服时,若赤痢加白糖50克,白痢加红糖50克,胃能受纳者1次顿服,不能受纳者分2次服,每日3次。儿童酌减,每日3次。

主治:细菌性痢疾。第六方:赤小豆1一斤。

用法:每次取半斤,煮汤饮浓汁,每日早晚服用,连用3~5日。

主治:产后缺乳症。第七方:赤小豆一斤。

用法:取上药,加水5000毫升、食盐30克煮至豆烂。冷却后随意饮用。

主治:中暑第八方:赤小豆适量。

用法:研为细末,撒于患处,或用鸡蛋清调涂患处。

主治:婴儿湿疹。

麦冬

【别称】麦门冬、寸冬、韭叶麦冬、沿阶草、野麦冬、野韭菜。

【形态特征】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高15~40厘米。地下具细长匍匐枝。须根顶端或其一部分膨大成肉质的块根。叶多数丛生,窄线形,长15~40厘米,宽0.1~0.4厘米。花茎从叶丛间抽出,上部生多数淡紫色花。浆果球形,蓝黑色。夏季,切取带须的块根,洗净晒3~4日,堆1~2日(上盖草包或麻袋),再晒,反复几次,晒至全干,除去须根。

【生长环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生于山谷溪沟或树林中,亦有栽培于庭院中。

【性味功效】味甘、微苦,性微寒。养阴润肺,养胃生津,清心除烦,润肠通便。

【验方精选】第一方:麦冬2一斤(鲜品,去心)。

用法:取上药,捣烂煮熟,绞取汁,加入蜂蜜一斤,放锅内(不用铁锅)以重汤煮,不断搅拌,待液稠如饴,盛于瓷器中备用。每次用温酒调服1匙,每日2次。

主治:素体阴虚。第二方:麦冬20克,银花15克,地榆10克。

用法:用保温杯泡水当茶饮。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第三方:麦冬45克。

用法:取上药,加水煎煮2~3次,合并煎液,浓缩成30~45毫升。分3次服用,每日1剂,连服3~18个月。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第四方:麦冬20克,日花粉15克,葛根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糖尿病(上消)。第五方:麦冬15克,桑椹15克,首乌20克,黑芝麻(捣碎)3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体弱,大便干燥。第六方:鲜麦门冬全草50克。

用法:取上药,切碎,煎汤。代茶饮服,每日1剂,连用3个月。

主治:糖尿病。第七方:麦冬15克,浮小麦30克,黄芪20克,黑豆衣12克,地骨皮30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

主治:自汗、盗汗。第八方:麦冬50克。

用法:取上药,研为细末,装瓶备用。治疗时先用生理盐水将患处洗净,然后取适量麦冬用食醋调糊,均匀敷于患处,每隔5小时换药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忌食辛辣,暂停哺乳。

主治:乳头皲裂。

麦芽

【别称】大麦芽、大麦蘖、大麦毛、麦蘖。

【形态特征】为发芽的大麦颖果。取成熟饱满的大麦,冷水浸泡一日,捞出置筐内,上盖蒲包,每日洒温水2~3次,待芽长至1~1.5厘米时,取出,低温干燥。生用或微妙黄用(微炒对淀粉酶活动无影响,炒至深黄、炒焦则降低酶的活性)。发芽后麦粒仍呈梭形,下端有须根数条,芽干后已萎缩。

【生长环境】全国各地有栽培。

【性味功效】味咸,性平。生用消食,疏肝回乳;炒黄增强开胃消食的作用。

【验方精选】第一方:生麦芽100~200克。

用法:取上药,水煎。分3~4次服,每日1剂。

主治:乳溢症。第二方:麦芽、谷芽各15克,山楂20克,鸡内金6克,陈皮9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消化不良,腹胀,嗳腐吞酸。第三方:生麦芽125克。

用法:取上药,微火炒黄,置锅内,加水800毫升,煎至400毫升,过滤取汁;再加水600。毫升,煎至400毫升。将两次药液混合为1日量,分3次温服。

主治:哺乳期妇女欲断奶。第四方:麦芽15克,山楂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半月。

主治:胆固醇增高症。第五方:麦芽根(长约0.5厘米)3000克。

用法:干燥磨粉制成糖浆。每次饭后服10毫升,每日3次。30日为一疗程。连服愈后再用,疗程巩固。

主治:病毒性肝炎。第六方:生麦芽40克。

用法:加上75%的酒精100毫升中,浸泡一星期,过滤后,涂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通常4周即愈。

主治:皮肤真菌感染。第七方:麦芽30克。

用法:烘干或微炒,研细末,每次用3克,开水送服,每日2~3次,连服2~3日。

主治:婴幼儿乳食不化。第八方:麦芽50克。

用法:取上药,粉碎,过筛,即得。每次0.5~1克,每日2~3次,口服。

主治:由于淀粉酶缺乏所引起的消化不良。

旱莲草

【别称】黑水草、墨旱莲、鳢肠、墨汁草、烂脚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