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百草良方(家庭健康生活)
3169800000028

第28章 八画(3)

苦瓜

【别称】凉瓜、锦荔枝、癞瓜、红姑娘。

【形态特征】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叶大,肾状圆形,通常五~七深裂,裂片卵状椭圆形,基部收缩,边缘具波状齿,两面近于光滑或有毛;花雌雄同株。雄花单生,有柄,中部或基部有苞片,苞片肾状圆心形,全缘;萼钟形,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先端短尖;花冠黄色,5裂,裂片卵状椭圆形,先端钝圆或微凹;果实长椭圆形,卵形或两端均狭窄,全体具钝圆不整齐的瘤状突起,成熟时橘黄色。种子椭圆形,扁平,两端均具角状齿,两面均有凹凸不平的条纹,包于红色肉质的假种皮内。果实可入药。秋后采取,切片晒干或鲜用。

【生长环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功效】性寒,味苦。清暑涤热,明目,解毒。

【验方精选】第一方:鲜苦瓜叶,鲜丝瓜叶,鲜南瓜叶,鲜荷叶,鲜艾叶各等份。

用法:共捣烂取汁,每次服20~30毫升,冷开水调服,一日3次。

主治:小儿夏季热。第二方:苦瓜叶适量,黄酒少许。

用法:将苦瓜叶烘干,研细末,每次10克,淡黄酒送服,每日2~3次。并可用苦瓜根研末,蜜调敷患处。

主治:疔毒痛不可忍。第三方:苦瓜适量,灯心适量。

用法:将苦瓜烘干,炒焦,研细末,每次10克,灯心1克泡开水送服。

主治:目赤目痛。第四方:鲜苦瓜3~5个,茶叶适量。

用法:取已长大而尚未开裂的苦瓜,在离瓜蒂2厘米左右处切断,挖去瓤,塞满茶叶,再将两截接合,悬挂于通风处阴干,研细末,每次五~六克,沸水冲,代茶饮。

主治:中暑发热。第五方:嫩苦瓜或鲜苦瓜叶适量。

用法:揉搓患处,每日3~4次。

主治:痱子瘙痒。第六方:鲜苦瓜1个(剖开去瓤)。

用法:切碎,水煎服。治糖尿病还可用苦瓜烘干,研细末,每次10克,每日3次,开水送服。

主治:烦热口渴;糖尿病。第七方:鲜苦瓜或苦瓜叶适量。

用法:捣烂敷患处,日换1~2次。

主治:暑日痈疖肿痛。

松叶

【别称】松毛、青松、枞树、松树、油松节。

【形态特征】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红棕色,呈不规则长块状裂。小枝常轮生。冬芽长椭圆形,芽鳞红褐色。叶针形,二针一束,细长而柔韧。春季开花,雄花为长而稠密的花束,成熟后散出大量黄色花粉(松花粉);雌花序成球形。球果卵状椭圆形,果鳞木质。叶名松针,随用随采。采伐松木时取松节。四~五月摘取雄花序,置簸箕内晒干,轻轻敲击,收采松花粉。12月至次年2月,摘初生花穗,晒干,研成细末,即为松花芯粉。

【生长环境】全国各地均有分布。生于山坡上或人工种植。

【性味功效】味苦、涩,性温。祛风除湿,杀虫止痒。其他药用部位还有活血消肿,解毒去呕,去腐生新之功能。

【验方精选】第一方:鲜松树嫩梢(去叶,又名松笔)8条,鲜韭菜全草30克,鲜铺地蜈蚣30克。

用法:共捣烂,冲水1碗,过滤,取汁服。

主治:木薯中毒,断肠草(钩吻)中毒。第二方:鲜松树嫩梢(去叶,又名松笔)适量。

用法:捣烂敷患处。

主治:外伤出血。第三方:松花粉适量。

用法:撒敷患处。

主治:尿布性皮炎。第四方:松树二层皮15克,枫树二层皮15克,生石膏15克,生姜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胃热呕吐。第五方:鲜松树二层皮、酢浆草各适量。

用法:水煎洗患处。

主治:痈疮溃疡。第六方:松树根、芝麻果壳、杠板归各适量。

用法:水煎熏洗患处。

主治:风疹。第七方:松树根60克,猪脚1只。

用法:一起炖,去药渣,吃猪脚及汁。

主治:偏头痛。第八方:鲜松树根二层皮、鲜韭菜根各适量。

用法:捣烂敷患处。

主治:闭合性外伤肿痛。

枇杷叶

【别称】巴叶。

【形态特征】常绿小乔木,高三~八米。茎直立,小枝粗壮,被锈色绒毛。单叶互生,革质,长椭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先端短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锯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密被锈色绒毛。花淡黄白色,顶生圆锥花序。浆果状梨果卵形、椭圆形或近圆形,熟时橙黄色。全年采叶,鲜用或晒干,用时刷去叶背面绒毛。

【生长环境】我国中部、东部、南部各省均有分布。常栽培于村旁、平地或坡地,亦有野生于山上者。

【性味功效】味苦,性微寒。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验方精选】第一方:枇杷叶适量。

用法:取上药,煎汤。加入浴水中沐浴。

主治:痱疹。第二方:枇杷叶50克(去毛)。

用法:将枇杷叶焙干,研细末,每次6克,茶叶泡水送服,每日2次。

主治:衄血。第三方:老枇杷叶干品60克。

用法:取上药,去毛洗净切碎,加水700毫升,用文火煎至350~400毫升。1日内分3次服完,每日1剂,服至停乳。

主治:断乳乳房胀痛。第四方:枇杷叶(去毛,炒微黄)、母丁香各1克。

用法:共研细末,每用少许,涂于乳头上,令小儿吸吮,可制止吐乳。

主治:小儿吐乳不止。第五方:枇杷叶七~八片(或100克)。

用法:取上药,去毛包煎。口服。

主治:咳嗽。第六方:鲜枇杷叶适量。

用法:加水煮沸1小时,得药液200毫升,患儿于睡前及次日空腹时各服药液1000毫升。

主治:蛲虫病。第七方:鲜枇杷叶(去毛)30克,淡竹叶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声音嘶哑第八方:鲜枇杷叶20克(刷去毛),大青叶15克,酢浆草30克,野菊花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4剂。

主治:风热感冒,咳嗽痰稠。

刺蒺藜

【别称】蒺藜、旁通、硬蒺藜、白蒺藜、三角刺。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密被灰白色柔毛。茎匍匐,由基部生出多数分枝,枝长35~65厘米,表面有纵纹。双粒羽状复叶,对生,五~七月开花,花单生叶腋问,花梗丝状;萼片5枚,卵状披针形,边缘膜质透明;花瓣5片,黄色,倒广卵形;花盘环状;雄蕊10个,生于花盘基部,其中5枚较长且与花瓣对生,在基部的外侧各有1小腺体,花药椭圆形,花丝丝状;子房上位,卵形,花柱短,圆柱形。七~九月结果,果五角形,由5个果瓣组成,每果瓣呈斧形,两端有硬尖刺各一对,先端隆起,具细短刺。每分果有种子2~3枚。秋季收其果实备用。

【生长环境】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生于路旁或沙丘。

【性味功效】味苦辛,性温。散风,明目,下气,行血。

【验方精选】第一方:刺蒺藜30~60克。

用法:取上药,加水煎至500毫升。温洗双下肢膝以下,同时搓揉足底、足背及腓肠肌,每次20分钟,早晚各1次。

主治:小儿秋季腹泻。第二方:鲜刺蒺藜果适量(干品去刺)。

用法:取上药,粉碎后加红糖等量,用醋调成糊状。外敷于患部,用塑料纸覆盖,包扎固定,干后重换。

主治:疖痈。第三方:白蒺藜5000克。

用法:取上药,水煎2次,加糖干燥成颗粒,每包30克。每日2次,每次半包,温开水冲服。

主治:白癜风。第四方:白蒺藜适量。

用法:取上药,为末,每次9克,空腹食前温酒调下。

主治:腰痛。第五方:鲜白蒺藜(带节)适量。

用法:取上药,捣烂如泥。敷在患处,用手指在患处反复涂搽,至有灼热和微痛感即可,每日1次或隔日1次,搽前洗净患处,搽后不要用水洗患处。

主治:寻常疣、扁平疣。

刺五加

【别称】刺五甲、五甲皮、五加。

【形态特征】直立或攀援状落叶灌木,高2~3米。根皮黄黑色,内面白色。枝灰棕色,软弱而下垂,蔓生状,无毛,节上通常蔬生反曲扁刺。掌状复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柄常有细刺,叶片膜质至纸质,倒卵形至倒披针形,先端尖至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夏、秋开花,伞形花序。花瓣5片,雄蕊5个,子房2室,花柱2枚。果实扁桃形,黑色,宿存花柱反曲。种子半圆形而扁,淡褐色。夏、秋采挖根,抽去木心晒干或干用。

【生长环境】我国大部分省、区有分布。多生长于山坡路旁、村落中或灌木丛林中。

【性味功效】味辛,性温。祛风除湿、强筋壮骨、活血祛瘀。

【验方精选】第一方:刺五加30克,杜仲15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肾虚腰痛。第二方:刺五加15克,鸡血藤15克,海风藤15克,威灵仙10克,两面针根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风湿疼痛。第三方:刺五加叶30克。

用法:水煎当茶饮。

主治:体虚乏力,食欲不振,糖尿病,高脂血症。第四方:刺五加15克,刺老苞、仙鹤草、黄芪、白毛藤、枸杞各30克,三七粉3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肝癌。第五方:刺五加15克,肉苁蓉10克,山药10克,熟地黄1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肾虚阳痿,早泄,遗精。第六方:刺五加15克,茯苓30克,白术10克,陈皮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第七方:刺五加鲜根皮、鲜冬青叶各适量。

用法:捣烂,加酸醋适量,外敷患处。

主治:跌打损伤。第八方:刺五加30克,大力王12克,九龙藤25克,鸡血藤35克,五指风1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主治:腰腿酸痛。

败酱草

【别称】假贾菜、野苦贾、山苦贾。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达1米左右。根茎粗状,横卧或斜上,有特殊臭气。茎直立,节间很长,上部光滑,下部有倒生的粗毛。基生叶丛生,卵状披针形,先端尖,边缘有粗锯齿,平滑或有白粗毛,叶柄长;茎上叶对生,羽状全裂或深裂,裂片5~11个,顶端裂片较大,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或锐尖,以下逐渐变小,裂片边缘有粗锯齿,无毛或披白色刚毛,叶柄短。秋末开花,头状花序排成圆锥花丛,全为舌状花,黄色。八~十月结瘦果,长椭圆形,冠毛白色。秋季可采全草。

【生长环境】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要生长在山坡、草地和路旁。

【性味功效】味苦,性寒,无毒。清热解毒。

【验方精选】第一方:鲜败酱草适量。

用法:洗净挤汁,贮瓶备用(当日用,当日取汁)。一星期岁以内患儿,每次口服2毫升;1~2岁小儿,每次服3毫升,每日2次。可加少许红糖以调味。

主治:婴幼儿腹泻。第二方:败酱30克,苡米30克,红藤30克,制附子6克。

用法:水煎50分钟,分2次服。每日1剂。

主治:慢性或亚急性阑尾炎。第三方:鲜白花败酱草50克。用法:加生石膏10克,两药相合捣碎,再加鸡蛋清调匀。外敷患处,用敷料包扎,每日换药1次。

主治:流行性腮腺炎。第四方:鲜败酱200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主治:淋巴管炎。第五方:鲜败酱草40~8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水煎熏洗患处,每日2~3次。

主治:各种肛门疾患。第六方:鲜败酱30克,鲜大飞扬草30克,鲜车前草20克。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3~5日。

主治:细菌性痢疾。第七方:败酱草50克。

用法:加水2000毫升,煎30分钟,去渣取汁。分4次内服,每6小时服1次。另取败酱草100克,加水2000毫升,煎30分钟,去渣待温。分2次冲洗前阴,每日1剂。

主治:淋病。第八方:鲜败酱10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连服3~5日。

主治:痈疽肿毒。

虎杖

【别称】活血莲、土大黄、土黄连、土黄芪、蛇总管。

【形态特征】多年生灌木状草本植物,高约1米,全体无毛。根状茎横生于地下,表面暗黄色。茎中空,直立,分枝,表面散生多数紫红色斑点。单叶互生,阔卵形,先端短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叶脉两面均明显,叶缘具极小的锯齿,茎节上具膜质的托叶鞘,抱茎。六~八月开两性花,为顶生或腋生的圆锥花序,花小,白色。八~十一月结果,果实三角形,黑褐色,光亮,包于花被内,花被在果熟时增大,有翅。春、夏采叶,秋、冬季采全株。

【生长环境】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多生长于沟边、荒坡近阴湿地方。

【性味功效】味苦、涩,性凉。清热解毒,消肿散瘀。

【验方精选】第一方:虎杖根60克。

用法:水煎服,日分2次服。

主治:湿热黄疸。第二方:虎杖30克,茵陈20克,鲜马蹄金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主治:胆囊炎。第三方:取虎杖煎成50%溶液,每500毫升加冰片9克。

用法:装入经过消毒的喷雾器中,清洗干净创面,然后每日喷药五~六次。

主治:烧伤、烫伤。第四方:虎杖一斤。

用法:烘干,研细末,每次5克。

主治:高脂血症。第五方:鲜虎杖60~120克(干品15~30克)。

用法:水煎加糖少量,日服2~4次。

主治:黄疸型肝炎。第六方:虎杖60克。

用法:加水500毫升,煎成300毫升,乘温冲洗阴道。洗后用鹅不食草粉胶囊(每粒含生药0.3克)塞入阴道,每日1次,7日为1疗程。

主治:阴道炎。第七方:虎杖30克,当归15克,红花9克。

用法:水煎,日服3次,每次加酒1小杯冲服。

主治:跌打损伤。第八方:虎杖30克,猪脚爪1个,米醋30毫升。

用法:加水将虎杖、猪脚爪同炖烂,去药渣,加入米醋,分次吃之。

主治:腓肠肌痉挛(小腿抽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