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庭医生(家庭健康生活)
3171500000036

第36章 家庭常见疾病(35)

③症状性腮腺炎。可因患有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肝病。或因应用某些药物如碘化物、羟保泰松、异丙肾上腺素等而引起腮腺肿大。这种腮腺肿大的特点是对称性、无疼痛感、质软,作组织检查时主要为脂肪变性。

④其他病毒引起的腮腺炎。据国内研究表明,流行性腮腺炎与其他病毒引起的腮腺炎相区别时,应依靠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

⑤其他原因所致的腮腺肿大。如过敏性腮腺炎、腮腺导管阻塞,均有反复发作史,而且腮腺肿大很突然,消肿也很迅速。单纯性腮腺肿大多见于青春期男性,常因功能性增多引起代偿性腮腺肿大,而且除腮腺肿大外无其他症状。

3.家庭治疗:

本病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目前对这种病毒还无特效药。应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无效,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效也不肯定,不主张应用,所以对病儿只能采取对症治疗,如高热可选服百服宁等退热止痛药,并加强护理。中药对治疗腮腺炎有很好的疗效,可酌情选用以下方药治疗,小儿用药量酌减。

(1)中成药。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时,可酌情选用以下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功效的中成药。

①五福化毒丹(化毒丹)。每丸重3克,每次服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②导赤丸(丹)。每丸重3克,每次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③化毒散。每瓶重1.2克,每次0.6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还可用食醋或水将药粉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每日或隔日换药一次。

④清瘟解毒丸。每丸重9克,每次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⑤紫金锭或如意金黄散。用食醋或水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每日或隔日换药一次。

(2)验方疗法。验方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有较好的疗效,而且简便易得,可酌情选用其中一方进行治疗。

①新鲜仙人掌适量,除去刺,洗净捣烂敷于患处,每日换药一次;或用新鲜大青叶适量,加少许冰片共捣烂敷于患处,每日换药一次。

②板蓝根18克,夏枯草10克,金银花10克,生甘草10克。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

4.家庭护理:

(1)休息。病儿卧床休息,病情轻者或热退后可适当活动,但不可过于劳累。病儿的居室要保证空气新鲜和安静。每日中午应开窗通风换气,在通风期间可让病儿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这样有利于康复。

(2)饮食。病儿的饮食要安排合理,病后常因张口和咀嚼食物引起疼痛,因此要给病儿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食,如稀饭、面片汤、蛋羹等,不吃酸、辣、甜味和干硬的食品。因为这些食品可刺激唾液腺分泌,使痛肿加剧。要多给病儿喝水,这样有利于毒素的排泄。

(3)口腔的护理。注意保持病儿口腔的清洁,经常用盐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的食物残渣,防止细菌继发感染。对于年龄小的病儿,家长应帮助他多饮水,以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

(4)发热的护理。对于发热超过39℃者,可应用温水或酒精擦浴,并注意保持内衣和被褥的清洁和干燥。

(5)注意观察病情。本病患者大约有10%可并发脑炎,常在病后一周发生。病儿可出现高热、剧烈的头痛、嗜睡、呕吐、颈部发硬,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呼吸衰竭等;有些年长的病儿还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等。因此家长要常用手摸摸病儿的睾丸是否肿大、疼痛,因为双侧睾丸炎可影响将来的生育能力。着发现以上并发症,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5.预防方法:

(1)发现病人后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并及时隔离病人至腮肿大消失为止。接触者一般不需隔离和检疫,但在集体儿童机梅中如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校应检疫3周。对于可疑本病患儿应立即进行暂时隔离。

(2)按有关规定,定期到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接种流行性腮腺炎疫苗。

(3)在流行期间可用板蓝根30克,水煎后,日服2次,或针刺颊车穴,都能收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发病率高,水痘病儿和带毒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儿的口腔、鼻腔里含有大量的水痘病毒,当病儿咳嗽、打喷嚏时,病毒喷到空气中,健康的孩子吸入后就会发病。接触或使用病儿的餐具、玩具、衣、被、毛巾等也可被传染。由于水痘传染性很强,如果不能早期发现病人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在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校等单位常易造成流行。

1.疾病特点:

(1)疱疹病毒侵入孩子体内经过10~24日,一般在13~17日左右便可发病,医学上把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2)出疹时期,起病急,儿童可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乏力等,此期不超过24小时。年龄小的孩子可无以上症状。

(3)出疹期,发热数小时后可出现皮疹,这种皮疹的特点是:

①先见于躯干、头部,逐渐延及面部和四肢。皮疹刚出现时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再经数小时变为疱疹,呈椭圆形,大小不一,直径约3~5毫米,周围有红晕,用手指摸时感觉很表浅。疱内液体开始时很清晰,如露水珠,以后变为稍混浊,水疱的壁很脆易破,几日后疱疹变干,中央先凹陷,然后结痂,再经数日或1-2周结痂便可脱落,一般不留瘢痕。疱疹期病儿常有瘙痒。

②水痘的皮疹常呈向心性分布,以躯干或头部为多,四肢较少,手掌和脚心更少。皮疹数目多者可达1000个以上,少者仅几个。皮疹常在3~4日内分批出现,所以在检查时在同一部位可见到斑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后期出现的皮疹一般停留在斑丘疹阶段即消退。另外,病儿的口腔、咽部、眼结膜和外阴等黏膜处,也可发疹,先为小的红色丘疹,很快变为疱疹,随即破溃成浅小的溃疡,然后很快愈合。

③体弱的婴幼儿、儿童患有白血病或接受激素治疗者以及成人患水痘时,病情较重。皮疹往往融合,形成大的疱疹,称为大疱型。或疱疹内有血性渗出,在正常皮肤及黏膜上也可见到淤点淤斑,称为出血型。有的皮疹处皮肤及皮下组织出现坏死,称为坏死型。以上所述各型重症水痘常伴有发高热和严重的毒血症状,有时还可继发细菌感染,甚至发生败血症。

2.区别要点:

(1)识别本病的依据是,本病好发于冬、春季节,以10岁以下儿童为多见,有水痘流行或接触水痘病人史。本病的特点是,全身症状轻,皮疹在发病当日即可出现,呈向心性分布,有斑疹、丘疹、疱疹和混浊结痂的阶段性发展,以及在同一部位有各种不同发展阶段的皮疹,愈合后无瘢痕等表现。

(2)识别水痘时还应与以下疾病进行区别。

①丘疹性荨麻疹和晚期脓疱病也有类似水痘的皮疹,但水痘的皮疹呈向心性分布,皮疹主要集中在人体的躯干部和头部,四肢部较少。而丘疹样荨麻疹主要见于小的婴儿,皮疹大小差不多,主要集中在四肢和躯干,头面部很少有皮疹,呈离心性分布。晚期脓疱病可能像水痘那样出现疱疹、结痂共存的局面,但其分布也呈“离心性”,而且集中在四肢,皮疹比水痘大,并且多见于大龄儿童。

②疱疹性湿疹,属湿疹病人继发单纯疱疹感染。特点是发病急,发热,全身分批出现疱疹,持续3~4日或更长;疱疹脱落后引起大量体液丧失。小儿可因脱水、继发细菌感染、休克而死亡。

③手、足、口病。本病在夏季流行,4岁以下的儿童多见。特点是口腔黏膜出现疱疹及溃疡性病变和四肢远端的疱疹;疱疹比水痘小,不结痂;常伴有发热,一周左右痊愈,预后良好。病原体为柯萨病毒A-16和A-10,肠道病毒-71。

3.家庭治疗:

(1)局部治疗。疱疹部可涂0.25%冰片炉甘石洗剂或5%碳酸氢钠溶液止痒。疱疹破裂后可涂1%紫药水或新霉素软膏。

(2)中医中药疗法。到目前为止,西药对导致水痘的病毒还无特殊疗效,除对症治疗和局部疗法外,还无特效治疗方法,因此可用以下中药进行治疗并据年龄酌减药量。

①中成药。根据水痘的病因,可酌情选用以下具有清热解表、祛风解毒功效的中成药。妙灵丹:每丸重1.5克,每次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化毒丸(化毒丹):每丸重3克,每次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②中药。可酌情选用以下方剂水煎服。葛根、桑叶、菊花各12克,黄芩10克,蝉蜕6克,甘草3克,每日一剂,水煎,分2~3次服。板蓝根30克,紫草10克,生甘草4克,每日一剂,水煎,分3次服。

(3)验方。生石膏50克,豆腐200克,加水煲汤2小时,然后加适量食盐调味,取汤饮服;也可用野菊花10克,鲜芦根30克,每日一剂煎汤,分2~3次服。

4.家庭护理:

(1)休息。病儿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室内应安静,空气要新鲜湿润,每日中午应打开门窗5~10分钟进行通风换气,此时病儿应穿好衣服去室外呼吸新鲜空气,以免受凉。

(2)饮食。在发热和出疹时,应给病儿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豆浆、蛋汤和米粥等。注意给病儿多饮水,或各种果汁,多吃水果和各种蔬菜。病情好转后,可转食半流食和普通食物。

(3)皮肤的护理。家长应给病儿剪短指甲,常给病儿洗手,以保持双手清洁。皮肤瘙痒时,不要用手抓,应涂些炉甘石洗剂。疱疹的痂盖应等其自然脱落,不可过早用手揭掉,以免留下瘢痕。病儿的被褥、衣服应清洁、宽大,不要穿过紧的衣服和盖过厚的被子,以免引起疱疹发痒。

(4)口腔的护理。每于饭前、饭后或睡觉醒来后要用淡盐水给病儿漱口,以保证口腔卫生,防止细菌感染。

(5)注意观察病情。家长要仔细观察病情变化,争取早期发现以下并发症。

①水痘继发细菌感染。病儿如果出现皮肤红肿且范围很快扩大,疼痛明显,红肿的边缘与正常皮肤无明显的界限并伴有发高热时,可能合并了蜂窝组织炎;如果病儿突然发冷、发高热,患部皮肤出现火红色的肿胀、边缘稍突起、与正常皮肤有明显界限时,可能合并了丹毒;如果病儿出现发热并伴有浅表处淋巴结肿大,用手触摸疼痛,可能是合并了淋巴结炎。发现以上继发细菌感染时,应及时找医生应用抗生素治疗,防止发生败血症。

②在发病2~3周期间,年龄小的病儿容易合并肺炎,此时病儿可出现发热、咳嗽、气喘、发憋等现象;年龄大的儿童的病后1~6日易患原发性水痘性肺炎。这些并发症虽不多见,但家长应提高警惕,一经发现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③水痘性脑炎,一般在病后5~10日内发生,发生率在0.1%以下,多见于儿童。此时病儿可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麻痹、脑膜刺激征等。病死率为5%~25%,存活者可留下精神异常、偏瘫等后遗症。对此更应警惕。

5.预防方法:

(1)及时隔离病人,不使病儿和健康的孩子接触。对于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等机构以及病室中患有其他疾病或接受激素治疗的病儿,更应与水痘病儿隔离。对已接触水痘病儿的孩子,应隔离观察3周以免造成本病蔓延。对水痘病儿隔离时间标准是,直到水痘全部结痂为止。

(2)消毒。病儿的鼻涕、口水应吐在手纸上,然后用火烧掉。病儿所用的食具要用沸水煮沸30分钟。玩具、家具、地面可用3%~5%的来苏水擦洗。被、褥、衣服及其他不能擦洗和煮沸的东西应在日光下晒6个小时。

(3)在水痘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并注意观察孩子有无出水痘的迹象。如发现可疑时,应找医生检查。一旦孩子患了水痘,应及时隔离,并及时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报告,防止造成流行。

麻疹

麻疹俗称出“疹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晚春时节发生率为高。在未接种麻疹疫苗之前,发病年龄多在6个月至5岁的小儿,并且症状典型,常可造成流行。在广泛接种麻疹疫苗之后,发病年龄后移,症状轻、不典型,呈散发性。麻疹病儿和带毒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麻疹病毒生存在病儿的上呼吸道,随咳嗽和打喷嚏喷出的飞沫带有大量的麻疹病毒。在出疹的前5日和后5日传染性最大。小儿如果未接种过麻疹疫苗又未出过麻疹,吸入了空气中的麻疹病毒,就可能传染上麻疹。

1.疾病特点:

(1)麻疹病程一般为1~15日,平均10~11日的潜伏期,也就是说从感染麻疹病毒到发病有10日左右的时间。

(2)潜伏期过后孩子开始发病,出现发热,体温常达38~39℃左右,同时伴有流鼻涕、流眼泪、咳嗽、找喷嚏、眼睛怕光、眼结膜充血、精神萎靡不振等类似感冒的症状。

(3)发热2~3日后,病儿的口腔内相当于第一磨牙的颊黏膜呈现充血变红,上面可见许多白色针尖大小的斑点,周围有红晕。开始只是几个,而且非常小,如光线不好很难发现,因此家长如果怀疑孩子患麻疹时,应在自然光线或日光灯下仔细观察。这种斑称为“麻疹黏膜斑”,对确诊有重要意义。只要发现这种斑,就可以说孩子已患了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