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基本知识
病情观察法
观察病情的目的在于能及时发现、妥善处理,使病人转危为安。病人的意识、心跳、呼吸、瞳孔等往往是观察的重要项目。
1.观察内容及方法:
用眼观察:查看病人是否有出血、外伤等症状,心脏是否仍在跳动,用言语试探病人是否仍有清醒的意识,病人的皮肤是否有苍白或青紫。用手触摸:用手触摸病人应了解他的脉搏的快慢、体温的高低、呼吸的快慢以及产生疼痛的部位。
用耳朵接近病人胸部听诊:听诊的内容包括呼吸和心跳等。
检查瞳孔:借助手电光照射,注意观察两侧瞳孔是否一样大、一样圆,对于手电光的照射是否反应灵敏、迟钝或消失。正常瞳孔值径约2.5~3.5毫米,瞳孔直径超过5毫米或小于1.5毫米均为异常,常是病情危重的征兆。
2.注意事项:
观察时要沉着冷静,检查是否有呈现各种危及生命的症状出现,例如大量出血;是否有呼吸、意识、重伤、服毒或中毒症状出现,把握好准确的情况,以备医治。
不要随便移动病人或随意独自处理,应尽可能找一个协助者帮忙,同时尽可能迅速地采取适宜的应急治疗。
护送危急病人的方法
1.护送方法:
快送病人,就近治疗:时间就是生命,必须争分夺秒,尽快使病人得到救治。对于大咯血、呕血、外伤出血、中风、急性心肌梗死等病人,应尽可能就近治疗,及早找当地医生或送附近医院抢救。不要舍近求远,否则可因路途过远贻误病情。
保持平衡:近距离时,可用担架或躺椅运送病人。较远距离用三轮车,远距离可用救护车或其他汽车。在求快的同时还应“稳”,使路途中的颠簸降到最低程度;在上下楼梯,爬坡时都应尽可能保持平衡。
妥善安排病人的体位:对于大量咯血、呕血、昏迷并伴有频繁呕吐者,应把病人的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阻塞气管导致窒息。
心脏衰竭病人应采取头高脚低位,以减少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因心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呼吸困难。
中风病人可采取头高脚低卧位,尽量减少震动,搬运动作要轻。
咯血病人应向已知患病的一侧卧,这样可以压迫患侧肺脏,使其呼吸运动减轻,减少出血。
外伤出血的病人,应将出血部位置于心脏水平以上;局部包扎止血后,头面部出血者如无休克应采取座位,有休克者则应采取头低脚高位,以保证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对腰部外伤怀疑有腰椎骨折者,应用硬板运送,以免骨折端压迫脊髓而引起截瘫。四肢骨折者,在运送前应进行固定,避免骨折肢体移位,损伤血管、神经。
保持冷静,忙而不乱:在进行一般急救后,如病人急需送医院作进一步治疗,要注意带上病人的有关就诊资料,如门诊病历、心电图、化验单、x光片等。如属服毒或怀疑服毒时,还应带上有参考价值的标本,如药物、药瓶等,以便为医生提供线索及早采用相应的救护措施。
2.注意事项:
不要拖住病人哭喊,摇动病人身体:对于大咯血,呕血病人,可因摇动而造成血不能及时吐出,引起呼吸道阻塞,发生窒息;对于脑外伤或中风病人,过多的摇动可加剧颅内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往往神志清醒,如果哭喊摇动,可使病人精神紧张,血压升高,增大心梗范围。
注意观察病情,妥善处理紧急情况:运送途中应经常测脉搏、呼吸,如发现病人呼吸心跳停止,要立即进行心前区叩击术、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发现病人窒息时,应立即将病人俯卧,轻拍背部,帮助排出阻塞气管的血块、呕吐物、痰液;也可采取头低脚高位,以利于清除气管内阻塞物。
怎样叫救护车
当你遇到急病或重伤病人时,你除了在现场做简单的应急处理,还应尽快地与卫生院、医院或急救站取得联系,而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电话呼救,叫救护车。
1.呼救内容:
镇静地、确切地告诉对方“何人”、“何事”、“何地”、“怎样发生”等主要事项。
讲清所在地的主要标志,具体街道。
病人的情况、病态及状况。
询问对方在救护人员到来之前应采取何种措施。
2.注意事项:
应与急救站或最近的医院取得联系。
急救电话应记准并贴在显眼的地方。
联系时一定要听清对方的答复。
宜让一人在现场附近的胡同口或路旁等候来人、来车,以免救护车因寻找病人而耽误时间。
在报告时不要加入太多自己的预想或意见,而应该简明扼要地告知对方主要事项。
联系完毕后,还应继续进行紧急处置,仔细观察病人病情;并为病人人院做好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搬运病人的方法
搬运转送病人时,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搬运工具。在抱扶病人时,救护者的动作要轻巧、敏捷、一致。整个过程应快而稳,避免因搬运而加重病人的病情。
1.担架搬运法:
担架的种类:担架的种类很多,除制式普通担架外,在救护现场,救护者可根据现场条件临时制作简易担架,如被服担架、绳络担架、门板担架以及椅式担架。
搬运方法:
由3~4人合成一组,将病人稳妥地移上担架。
病人头部向右,脚朝前,以便于担架后者随时观察病人的变化。
抬担架者前进应平稳,宜做到前面的人迈左脚,后面的人迈右脚。
无论是上坡还是下坡,抬担架者应使病人保持在水平状态。
2.徒手搬运法:
若急救现场找不到担架,而且转运路程较近,病人病情较轻,可采用徒手搬运法,但此法不宜用于病情较重或有骨折、胸部创伤的病人。
常用的徒手搬运法有:单人徒手搬运的如扶持法、抱扶法、背负法,双人或多人徒手搬运的如拉车式、坐椅式、平抱式等方法。
如果怀疑病人有胸、腰椎骨折,则应采取“特殊”的方式搬运,禁止一人抱胸,一人搬腿的双人搬抬法,因为这样搬运易加重脊髓损伤。正确的是由三人配合搬运。一人托住肩胛部,一人扶住腰部和臀部,另一人扶住伸直和并拢的两下肢,三人同时行动把病人轻轻“滚”到硬板担架上。
取仰卧位时,在胸腰部用一个高约10厘米的小垫或衣服垫起。如果怀疑病人颈椎受伤,救护者则需十分小心。向担架上搬动时,应由3~4人一起搬动,其中一人专管病人的头部的牵引固定,使头部始终保持与躯干部成直线的位置,维持颈部不动。另有两人托住躯干,一人托住下肢,将病人平直抬到担架上,并在病人的颈下放一小枕,头部左右用软垫或沙袋固定。
3.机动车搬运法:
用机动车(尤其是救护车)搬运病人比较理想,但受条件限制。途中行车要减少颠簸,保持平稳。一般病人可取仰卧位,胸部受伤病人可用半卧位,颅脑受伤病人应使其头部偏向一侧。救护者应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脉搏等重要体征。
急症病人的体位
一般情况下,病人可取仰卧位。但昏迷病人仰卧时,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使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易于流出,防止发生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如病人有哮喘、呼吸困难或严重的心力衰竭,可让病人取半卧位:用棉被等物将病人上半身支起,膝下垫一圆枕或叠好的小棉被,防止病人往下滑。
背、腰、臀部有伤口不能平卧及侧卧的病人,可取俯卧位:病人俯卧,头偏向一侧,两臀弯曲放在头的两侧,腹部及膝下各垫一软枕,即使病人体位舒适,又不影响呼吸道通畅。
有腹痛或腹部创伤的病人,可屈曲双腿,以松弛腹部肌肉,降低腹壁紧张度。
四肢出血者,应将伤肢垫高,高于心脏水平。
为病人保暖法
1.保暖的意义:
给急症病人,尤其是重症病人保暖,既可维持其体温正常,不致因重病所致的全身抵抗力下降引起发热,使其情绪镇定,安静休息,又可减少病人在各种挪动、搬动。转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震动。
2.具体措施:
如果病人衣服受湿,应尽早将湿衣服脱掉,为其换上干净的衣服。
可用毛毯、毛巾或其他保暖物品包盖病人身体,尤其是在气温寒冷时更应如此。
如条件有限,应尽可能地利用一切物品进行保温,麻袋、纸张、稻草等都可起此作用。
要注意给病人身下铺好保暖物。
必要时,可使燃水袋、电热毯等进行保暖,但要注意防止病人皮肤烫伤。
保暖要适宜,不应过之,而使病人因受热而流汗。
疏通气道法
疏通气道可解除病人的呼吸道阻塞,便于实施人工呼吸,是抢救意知消失和呼吸停止病人的首要措施。
1.解除舌下坠法:
呼吸停止的病人,常因下颌下移而使舌根向后坠落,堵塞气道。救护者应将病人的头尽力后仰,仰至病人的口唇能够张开。由于仰头后,病人下颌和咽喉间被拉紧,舌根也被连带上提,而解除气道堵塞。
如果病人颈部有损伤或年龄偏大,使用上法不能完全解除舌下坠,可采用推颌法:即救护者用双手抓住并举起病人的两则下颌角,使下颌向前推起,下坠的舌根离开咽后壁。
2.简易吸痰法:
口对口吸痰法:救护者一手托起病人下颌,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捏紧病人鼻孔,用自己的口对准病人的口用力将分泌物吸收。此法最适用于患者因痰液突然堵塞,发生窒息,但又无任何急救设备的情况。
注射器吸痰法:病人取卧位或半卧位,头稍向后仰并偏向一侧。救护者用50或100毫升注射器,接上粗而多孔的导管,如无可用塑料管代替进行抽吸。如喉头有分泌物,导管可由口腔进入;如咽喉部有分泌物,可由鼻腔插入导管。
3.环甲膜穿刺法:
对有急性喉头水肿或喉部外伤者,不能采用上述方法解除气道阻塞或经以上方法治疗无效时,可用较粗的注射针头做环甲膜穿刺,以保证供氧。
4.注意事项:
在疏通气道前,应解除其他影响因素,如及时解开病人领扣及腰带、为女病人去除乳罩,以加强通气效果。
将病人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分泌物向后流至咽部。
注意观察病人胸、腹有无呼吸的起伏动作;听病人口、鼻有无气流通过声;用面颊贴近病人的口、鼻,感觉有无气体进出。
人工呼吸法
人工呼吸法是指用人工的方法有节律地使气体吸进或排出肺脏,以保证机体耗氧量的供给和二氧化碳的排除。它是抢救病人呼吸暂停的措施之一。
1.口对口人工呼吸:
应用指征:适用于在没有任何医疗设备的情况下,紧急抢救呼吸暂停的病人,尤其是对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效果最佳。
操作方法:立即使病人仰卧,松解衣扣,清除口腔内痰液、呕吐物、血块等,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一只手把病人的下颌托起,使其头部尽量后仰,另一手捏住病人的两侧鼻孔,防止漏气,并用托下颌的手将病人口唇撑开,救护者深吸一口气,对准病人口用力吹入,同时观察病人胸部是否有起伏。吹气后应立即离开病人的口,同时松开捏鼻孔的手指,以使吹入肺内的气体自然排出。照此反复进行,成人每分钟14~16次,儿童每分钟18~24次,婴儿每分钟30~40次。吹气力量大小要适中,不要过猛、过大,以防吹破肺泡,也不要过小,以免气体供应不足,达不到急救目的。
2.口对鼻人工呼吸法:
应用指征:病人牙关紧闭的情况下,在不能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可用之。
操作方法:吹气方法与口对口人工呼吸基本相同,只是把用手捏鼻改为捏病人的口唇,对准鼻孔吹气,但吹气力量应稍大,吹的时间要稍长。
3.用手人工呼吸法:
俯卧压背人工呼吸法:病人俯卧,一只手臂向前伸直,另一只手臂弯曲枕在头下,面部偏向一侧。救护者面朝病人头部,跨骑在病人的大腿两侧,两手平放在其背后下部肋骨上,大拇指向内靠近脊柱附近,其余四指分开,向外横贴在背后,两臂伸直。救护者俯身向前,依靠体重和臂力,慢慢地向下推压,然后再把身体竖起来,放松两手,这样有规律地一压一放。每分钟16~20次。注意压力不可过大,以免肋骨骨折。
仰卧压胸人工呼吸法:先让病人仰卧,两臂平放在身旁,松解腰带和衣扣。背部加一个垫,使胸部略隆起。病人头侧向一边。救护者两腿分开,骑跨在病人的大腿外侧,面向病人头部,两手呈扇形张开,放在病人胸部两乳下,两臂伸直,依靠体重和臂力向上向内推压病人的胸部,使其胸腔缩小,迫使肺内气体排出。然后迅速放松两手,使胸部自然扩张,以便外界气体进入肺门,如此反复操作,成人每分钟16~20次。
心前叩击术
心前叩击术是指救护者用拳捶击病人胸部,使心脏复跳,但是,严格地说,它不起人工心跳的作用,而只仅仅是刺激心脏而已。
1.适用指征:
心前叩击术仅能用于心跳刚刚停止30秒钟以内的病人。
2.操作方法:
确定病人的左侧乳头和胸正中间的部位,用手握拳,在距离胸壁上方20~30厘米的高处,连续叩击2~3次,并检查脉搏和心跳,如恢复则表示心前叩击术成功,否则应放弃此法,改用胸外心脏挤压术。
胸外心脏挤压术
胸外心脏挤压术是就地抢救心跳停止病人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具有方法简单、效果确切的特点,很适合家庭抢救时应用。
1.成人胸外心脏挤压术:
病人仰卧于硬板床上或地上,在胸部正中间摸到一块狭长的骨头即胸骨。救护者双手掌根部重叠放在病人胸骨的中、下1/3交界处,两肘伸直,用冲击性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3—4厘米,然后放松,使胸骨复位,但手掌根部不离开胸壁皮肤。如此一压一松,反复有节律地进行,每分钟约7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