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糖尿病高血压疾病防治全书
3172800000045

第45章 高血压饮食宜忌(4)

8.牡蛎

牡蛎,又名蚝、海蛎子,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近江牡蛎或大连牡蛎等的肉与贝壳。牡蛎肉富含微量元素锌,以每100克牡蛎肉鲜品食部计,含锌量高达9.39毫克。牡蛎壳的含锌量也相当高,食用牡蛎肉或牡蛎壳可增加机体的含锌量,改变机体的锌/镉比值,降低并减少有害微量元素镉对人体的危害,可有效地控制和阻断镉所致高血压病,有利于改善和防治高血压病,防止高血压脑病(如脑出血、脑血栓)的发生,或缓解其临床症状。现代中医药学研究认为,牡蛎壳属祛病延缓衰老药,由于它可平衡阴阳,所以有利于抗老防衰,防病益寿。补钙降压是防治高血压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老年人钙磷代谢失衡者多见,又常有明显的缺钙现象,而牡蛎壳含钙量较高,因此,运用牡蛎补充钙质,不仅对调整老年人内环境的动态平衡有益,而且有助于降低血压。

9.虾皮

虾皮,为樱虾科动物毛虾的干制品。虾皮是含钙量很高的食物,以100克虾皮食部为例,含钙量高达991毫克,这是一般食物或食品所无法比拟的,而且钙指数(即钙/磷的比值)大于1.50,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机体缺钙或降低日常膳食中钙的摄取量,会导致血压升高。钙是控制高血压的一种重要物质。日本学者森幸男教授研究发现,适当进补含钙量多的食物,可使高血压下降,并能防治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中医从补益肝肾出发,选择对肝肾有滋补作用的食物治疗高血压病,这与西医通过补钙促使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下降有异曲同工之妙。医学专家们建议,高血压病患者(尤其是进人中老年时期的人)应在日常膳食生活中,重视补给人体易于消化吸收的钙含量高的食品,以调节和维持正常的血压状态。因此,选择含钙量高的虾皮,无疑是很合适的。在食疗应用中,必须注意,虾皮虽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容易导致过敏,有过敏性皮肤病及哮喘病者慎服。

10.鱼类

鱼在我国古代就被奉为食养珍品,因其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之处,与熊掌等齐名。鱼是高血压患者最佳动物食品之一,鱼是人脑的粮食,吃鱼能防治心脑血管病症,已被科学论证是正确无讹的。鱼类富含核酸,并能提供机体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钙、锌、碘、铁、锰等元素有助于血压保持在正常的健康状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覆盖在带鱼身上的银白层并非鱼鳞,有文献报道它是一层油脂,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比鱼肉还高。鱼肉中含有特殊的多链不饱和脂肪酸可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血脂、促进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凝集、减少脑血栓的形成和心肌梗死等。塘鱼、河鱼、湖鱼、海鱼,均有食疗价值,间隔地吃些海鱼更好。对于海鱼来说,尽量少去鳞,鱼肚中的鳔等洗净可一同煮食。

墨鱼和章鱼,含有牛磺酸和锌等微量物质,牛磺酸对因压力引起的高血压有防治作用。牛磺酸是鱼及贝壳类所含的一种氨基酸,在金枪鱼等鱼类黑色肉体部分中以及牛、猪的内脏中也有少量存在。以前由于这些鱼及贝壳类胆固醇较多,所以人们敬而远之,由于近年来的研究中发现牛磺酸对高血压有特效,所以被重新认识。

对于高血压的人来说,压力等精神紧张是很不好的,这是因为要尽可能不刺激交感神经。但是,工作及人际关系等压力对谁来说都不可能摆脱,要缓解这些就首推牛磺酸。牛磺酸不仅能抑制交感神经的紧张,而且有抑制荷尔蒙中的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的作用,而这种荷尔蒙在有压力时会分泌出来使得血压上升,同时也能有效抑制邻苯二酚胺这种荷尔蒙的分泌,缓解压力。对现代人中许多不能很好地降低高血压以及减盐的人来说,牛磺酸可以说是一种合适的降压药品。

11.蜂蜜

蜂蜜中含有果糖、葡萄糖、蔗糖、多种维生素、多种矿物质、多种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蜂蜜性味甘、平,具有润肺、补中、缓急、解毒和滑肠通便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常食蜂蜜可促进人体组织的新陈代谢,增进食欲,改善血液循环,恢复体力,消除疲劳,增强记忆。蜂蜜还具有降血压、防止血管硬化、扩张冠状动脉、消除心绞痛的作用。

12.醋

醋是以米、麦、高梁、酒糟等为原料酿制而成的酸味液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味酸、苦,性温,具有活血散淤、开胃消食、消肿软坚、散淤破结、解毒杀虫和治癣疗疮的功效。适用于消化不良、感冒、高血压、动脉硬化、寄生虫病、晕厥及外用于癣疮等。

现代医学临床证实,用醋泡花生米,每日食用,可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减少胆固醇的沉积,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良药。醋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很广,有人说醋是营养的“强化剂”,在烹调菜肴时加点醋,可以使食物中的水溶性维生素的化学结构稳定,不易因烹煮而破坏,从而保护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烧鱼、烧排骨时放些醋,可使肉烂骨酥,其中钙、磷也易溶解在汤里被人体吸收。

醋除了在调味上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保护营养、促进吸收外,还有很好的防病治病作用。食醋可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可预防衰老,抑制和降低人体衰老过程中过氧化物的形成。可扩张血管,有利于降低血压,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高血压饮食中有哪些禁忌?

1.忌长期食用高胆固醇食物

高血压病患者要控制富含胆固醇的动物脂肪和其他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鱼籽、虾、蟹黄、墨鱼等),这是因为:

(1)经过动物实验和人类饮食习惯的调查,肯定高胆固醇的食物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系。

(2)进食的数量可直接影响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血液中胆固醇增高后,便容易沉积到血管壁中而发生动脉硬化。

不过,如果是年轻而且症状轻的高血压病患者,几次测定血液中的胆固醇的数值又都不高,加上体型也不过于肥胖,其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可不必过分限制。但年龄在40岁以上的高血压病病人,即使血液中的胆固醇的数量不高,目前也还没有并发动脉硬化症,仍应摒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

荤腥食物(含动物性脂肪的食物)都或多或少含有胆固醇,对高血压病特别是动脉硬化的病人是很不相宜的。但也不必视如“猛虎”,全加禁忌,而应该根据血中胆固醇含量水平及是否有动脉硬化等情况,适当予以控制。一般应选择每100克食物中含胆固醇在100毫克以下的食物为好。

2.忌食各种蛋黄

各类蛋黄中胆固醇值较高是必须注意的。胆固醇侵入血管壁,粘附在血管壁上,引起组织上动脉硬化,其结果是导致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提高。

确实,最近人们吃各种蛋类如鸡蛋、鸭蛋、鹅蛋等食品的机会多起来,与脑出血(脑中风)比较,心肌梗死的可能性增多起来。

无论如何,各种蛋类的蛋黄不宜为食。

3.忌饮食过饱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要靠饮食来获取。因此,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很必要的。但是,长期饱食并不是良好的饮食习惯,长期饱食对人体健康是无益的。

现代医学认为,经常饱食,会使胃肠的负担加重,使消化液供应不足,甚至会引起消化不良。

每餐饮食过饱,血液过多地集中在胃肠,使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相应供血不足,以致使人感到困乏,工作效率下降,冠心病患者还容易引起心绞痛发作。

长期饱食,摄人的营养量超过身体的需要量,不但会有过多的脂肪贮存在体内,而且糖和蛋白质也会在体内转化成脂肪贮存起来,贮存的这些脂肪大多分布在皮下、肝脏、腹壁以及腹腔内的大网膜和肠系膜上,会造成腹压增高、腹壁肌肉松弛、腹部向外突出。这样不仅走路困难,而且稍微活动一下就会气喘。体内积存的脂肪越多,活动就越困难。

医学研究认为,长期连续饱食不但不利于人体健康,而且会使人未老先衰,缩短寿命,并会诱发胆石症、胆囊炎、糖尿病,特别是对脑力劳动者的不利影响更大。

因此,饮食要讲科学,不宜长期吃得过饱。

4.忌过量食用肥肉

有些人喜欢吃肥肉,其理由是肥肉香,好咀嚼,然而,肥肉吃多了对人的身体健康不利。

因为肥肉是含有饱和性脂肪酸的动物性脂肪,食用过多会使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增高,胆固醇沉积在动脉内壁上可造成动脉硬化,如冠状动脉硬化,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塞;脑动脉硬化,可因脑缺血而引起头晕、头痛;动脉血栓形成或破裂时,可引起脑血管溢血,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肾动脉硬化,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病;四肢动脉硬化,可引起肢体坏死。另外,过多地食用动物性脂肪还可引起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等疾患。老年人容易形成动脉硬化,如果特别喜欢吃肥肉,就更加速动脉硬化的进展,同时,消化机能差的人,也不适合过食油腻。

5.忌盲目减肥

医学界普遍将超重和肥胖确认为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并非所有肥胖者都有高血压,但总体上,体重越大,平均血压也越高,而且肥胖本身和高血压一样,也是发生心脑血管病的一个危险因素。所以,控制体重已经成为高血压病患者降低血压的一个重要途径。

据统计,每减轻体重1千克,血压就会下降1~2毫米汞柱。这对于患有高血压病的肥胖者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假如他们能连续累计减少体重10千克,血压高大有恢复正常的希望。

一般来说,肥胖与饮食有密切关系,基于这种原因,有人为了降压而减肥,又为了减肥而盲目地控制饮食。殊不知,这样对身体是不利的。因为一旦出现营养不良,不但血压没法降低,反而会引发其他毛病。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例子屡见不鲜,就是盲目减肥的结果。

其实,除了控制饮食,减肥(重)还有三大法宝:体育锻炼,一定的工作压力和适当的睡眠时间。这些方法无毒副作用,花费少,只要长期坚持,同样也能起到减肥的效果。专家提倡每周进行体育锻炼3次,每次20~30分钟,以体力能耐受及微出汗为宜。对于平时不运动者更应循序渐进。切忌一次过劳,半途而废,因为这样容易引起反弹。

6.忌饮酒过量

大量的研究事实表明,饮酒过量(按国外的标准指每日超过30毫升酒精,相当于600毫升啤酒,200毫升葡萄酒或75毫升标准威士忌)可以使血压升高并使冠心病、中风的发病和死亡率上升。

研究表明,饮酒使血压升高的原因,与酒精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脏输出量增加,以及间接引起肾素等其他血管收缩物质的释放增加有关。同时,酒精能使血管对多种升压物质和敏感性增加,从而致血压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