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营销学全书
3173600000007

第7章 营销管理(6)

·渠道变革

渠道包括渠道结构调整和渠道成员调整,这种变革有可能带来不可控制的震动,这种震动一旦出现,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如果这种渠道震动发生在销售旺季,可以想象其负面作用会有多大,这就是应该把渠道变革放在淡季推行的原因。

2.淡季营销操作的注意事项

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内容,在销售淡季与销售旺季是有所区别的。首先,企业在销售旺季所做的主要是市场服务性工作,诸如区域广告发布,有效销售渠道的整理,保障需求信息的及时反馈,督促经销商及时回款等。在淡季,也需要保持营销管理的持续性,首先应该保留旺季营销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

·把握区域市场的特殊性

区域市场的淡旺季特点有时存在很大差别,例如“春秋装”,当东北进入冬季的时候,“春秋装”也就随之进入淡季,卖不动了,但是广东地区仍然还是“春秋装”的好季节,并没有进入淡季。当区域市场存在这种巨大差别时,当企业整体进入淡季时,销售重点就自然要转移到这些淡季不淡的地区。对于占淡季销售总额比例较大的区域市场,公司应继续执行“非淡季”的营销策略,广告改做还是要做。

·加大促销力度和主推中高档产品

企业应在淡季出台更优惠的销售政策,对重点市场、渠道成员和重点客户加大促销力度。之所以对重点市场和重点客户加大促销力度,而不是对所有市场和客户加大促销力度,原因在于重点市场和重点客户能够贡献较多的销量,从而消化促销成本。民航在淡季都要推出高折扣的机票,这种高折扣主要集中在最密集的几条航线上,例如北京至上海,航班密集,两抵往返人员数量多,高折扣机票可以吸引更多人选择飞机,所以出现了飞机票比火车票更便宜的现象。

在加大促销力度的同时,企业要选择好促销产品,一般淡季促销的产品应该是中高端产品,这些产品毛利高,虽然总体销量小,仍然能够使企业盈利。如果选择低端产品,本来毛利就低,再大力促销,就可能亏损,成了赔本传吆喝,很不明智。

·广告投放的时机选择

旺季总是要做广告的,问题是:在淡季,广告如何做?淡季广告如何与旺季广告衔接好?淡季广告投放时机的把握,主要有两种做大。第一种做法是,在旺季开始前的淡季多投入广告;第二种做法是,在旺季结束后的淡季继续做广告。

两种做法都有成功的案例。例如海尔、格力和美的,这三大品牌是在旺季之前的淡季做广告。而格兰仕空调则是在旺季之后的淡季做广告。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关键是根据企业自身的资源和产品特性,做有针对性地投放。

大多数企业在选择广告时机时,不妨这么来考虑:

如果企业的渠道能力比较弱,不妨选择在旺季前的淡季多做广告,这样既可以预热市场,又可以激励经销商提货,弥补自己渠道的劣势;

如果在旺季快结束时,还有很大库存,不妨再做一段时间的广告,一直延伸到通常的旺季后的淡季,目的是争取延长旺季,消化库存,减少渠道压力,避免成为下一个旺季的负担。

·淡旺季价格应有所区别,以鼓励淡季购买

价格是调节购买的重要杠杆,在销售淡季做促销,或降低价格;对经销商或零售商,企业也有必要在淡季的时候,相对压低价格或者给予更好的价格折扣,鼓励他们在淡季多提货。例如,很多空调企业把每年9月1日至下年3月31日为淡季政策,4月1日到8月31日为旺季政策。很多空调企业一般在淡季以种种优惠鼓励经销商提货。一个目的是可以保证今后销售渠道,按量生产;另外,可以减少厂家自己的资金压力。很多空调企业还实行淡季贴息打款,也就是在空调淡季时,鼓励经销商打款进货,对于在淡季进的这批货,到了年终时会返还比旺季更高比例的金额,一般在销售淡季有高达7%~8%的返利。苏宁、国美等资金富裕的公司都曾经在某些产品的销售淡季以现金提货,享受到非常大的折扣,这成为他们在经营上的一种成功模式。

还有一种相反的定价策略,产品价格在淡季不仅不降,反而微幅上升。2004年11月,正是空调、电风扇等产品销售的淡季,但是,这些产品的价格却都不同程度上升,例如美的电风扇全面提价,平均每台上调了10元至30元不等,、等产品也都有类似的涨价,按照厂家的解释,涨价的原因是由于原材料涨价所致。但真正的原因恐怕不在于此,而是一种寡头市场的默契。淡季小幅涨价,不会影响想要购买的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厂家却可以增加收入,同时也把整个价格水平抬高,为下一个旺季的降价留出更大的操作余地。淡季总量较小,决定了各个厂家之间以降价相对抗必将得不偿失,相反,以涨价作为市场默契对大家都有好处。我国的寡头企业经过多年损人误己的价格战之后,终于在营销策略上走向成熟。

结合上述两种做法,有一个可以成为规律的现象:淡季时,零售价格可能降价,也可能涨价,但是渠道价格肯定要降价,或者以渠道促销的方式变相降价,为什么呢?这是由消费者与经销商不同的消费行为造成的,前者是自己有需求,而后者在淡季要承担更多的经营风险。

·适当开展逆市销售

行业的销售淡旺季的规律会因为行业本身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淡旺季规律会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市场辽阔,各地市场特点不一样,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不一样,当某些地方出现淡季时,其他地方的市场不一样处于淡季,企业应该根据行业发展状态,区域市场特点,及时发现淡季中新出现的市场机会,通过在淡季加大销售力度,有时能够获得出人意料的收获。

例如,电脑市场的一般规律,每年的暑假和寒假是家用电脑的两个销售旺季,两者中间是漫长的淡季,很多厂商已经习惯按照这种节奏发布产品和市场推广,而对国内家用电脑市场已经发生的深刻变化缺乏真切体验和应对部署。

但是2002年春天,电脑及时抓住了市场机遇,在淡季销售不“淡”。方正电脑决策来源于真实的数据以及敏锐的洞察力。

早在2002年初,来自方正电脑公司市场第一线的统计数据就表明了一个趋势正在发生:近年来随着家用市场逐渐走向成熟,家用电脑用户大多根据需求随时采购,并不仅仅拘泥于寒假或暑假。因此,方正电脑认为:家用电脑的营销战略需要调整,春季促销将能够满足市场涌动的需求。同时,方正公司还发现,国内中心大城市电脑普及率高达30%,而广大中小城市才不过10%左右,市场潜力十分惊人,方正电脑开发了针对地区市场需求的区域型家用电脑,制定了适宜的市场价格,为充分满足当地区域的市场需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2年第一季度,在全国范围展开的家用电脑春季促销活动中,整个方正家用电脑春季促销活动涵盖29个省级城市,足迹遍及数十个二、三级中小城市。方正家用电脑取得了同比增长55%的优异业绩,其中,中小城市市场增长更高达80%,这一切得益于方正电脑明辨市场走势,发现了逆市销售的良机。

·规划产品战略,规避企业的季节性经营风险

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季节性太强,企业经营的风险就会升高,这种企业的产品战略的核心应该是开发季节性弱的产品来使产品结构趋于合理,至少,应该使产品的销售淡旺季错开,从而使企业能够弹性均衡地使用营销资源。广东集味村公司起家时的主要产品是月饼,后来,他们有意识地开发出“错季节”的产品,和无明显季节性的产品,通过丰富产品结构,既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又促成企业快速做大。

·最不应该在淡季做的工作是在淡季推出新产品

在淡季最不应该做的事是:推出新产品。由于淡季销量小,而新产品上市必然伴随有较大量的市场推广活动,这会对财务上形成很大压力。当销量比较小时,企业甚至无法辩明,到底是由于淡季造成销量低,还是由于新产品不成功造成销量低。此外,由于过早亮出了底牌,给了竞争对手充分的时间去采取补救措施,他们可以在下一个旺季开始前的这段时间,也研发出类似的新产品或者采取其他的营销策略来抵消企业新产品的影响力。

四、销售管理中的“九阳真经”

我们市场的成功依靠的是内部管理,人的因素是主导市场第一位的,尊重人才、重视人才、激励人才,给干部和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才能稳定市场的健康发展,良好的市场销售管理,才能让市场变大变强。然而我们在市场中却遇到很多问题既不能解决市场销售回款,更不能解决人员团结与信心,下面是笔者多年的市场一线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问题1:不懂管理,对管理的认识不够

分析:管理是一门科学,它有成套的理念,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管理又是一门艺术,它的内容又是和人打交道。管理就是通过管人达到理事的目的,是通过调动团队的力量去完成目标。管理的核心就是调动他人的力量,初做管理者往往不能突破这个领域,勤劳有余、崇略不足。

解决:“管理当中无小事”。一位出色的经理同时也是一位心细的领导者,更是好的带路人。管理形式、方式应由资源组合的形式所决定,我们不能像国家机关、政府企业那样去管理,因为我们没有像他们一样的强大权力,我们的市场人员流动性相当大,而且现在张扬个性,提倡民主,因此我们管理更应慎重、谨慎,去寻找一个双赢的管理法则。尽快充实理论基础,在时间中加以印证,不断摸索总结,将理论转化为自己的管理技巧和艺术。尽快转换角色,以调动他的核心。在学习、总结、实践、摸索、尝试中提高管理能力。

问题2:新招员工经验浅薄却冲劲十足,点子多,但老员工以致主管虽经验丰富却往往循规蹈矩,创意不足,主动性强。

分析:老员工经过一段实践培训、学习、实践之后会形成自己的“制式思维”,工作内容和环境的固定更强化了这种轨道效应。虽然经验丰富,但时间长了就没有新的想法“斗志衰退,老气横秋”。而新员工带着原有的其他领域的知识和体验,面对一个新的工作内容和环境,加上他们的热情,自然可以在团队中能擦出许多“火花”来。

解决:利用“鲇鱼效应”激发团队战斗力。对新员工要善于引导,激发他们的动脑能力,对好的想法及时予以肯定表彰,保护新员工的建议欲望;利用“鲇鱼效应”激发老员工的动脑意愿和干劲。同时要防止新员工的“得意忘形”,告诫他们在知识和经验上的欠缺,防止新老员工产生矛盾。员工和干部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追求的是个人能力的提升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问题3:下属们常常对主管下达的指令、信心不足或诸多抱怨,不愿尽力、主动地执行。

分析:最贴近市场,了解市场的是下属员工,一切策略的执行者也是下属员工。上级下达的任务、策略有其认识高度,但从周密性、可执行性及结合市场实际等方面讲,下属员工永远是老师。如果员工能参与策略制定,不但会使计划更完善,更可以激发员工的成就感和责任心。员工执行“自己制定的策略”时,自然少一些借口多一些主动。

解决:集思广益、全员管理、全员“参政”。建立市场资讯收集渠道,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培养员工的企划、业务技能,提高员工动脑筋,营造全员管理的气氛;鼓励下属大胆提案。市场策略的制定,主管先有思路及草案,再召开讨论会让员工畅所欲言,修正不足之处达成共识。

问题4:主管下达指令,员工却不知从何下手,信心不足或一味蛮干,结果事倍功半,效果大打折扣。

分析:策略必须通过细分的动作描述和任务分解来完成。员工之所以迷茫是因为能力、经验所限,对策不能深入了解,对执行方法、步骤也很难自发产生清晰思路,没有方向感。

解决:精确沟通,符合smart准则。(具体的、可度量的、可实现的、相关的、有时间限制的)。策略传达,任务布置时须考虑以下因素:

1.任务描述:任务目的、任务内容、任务目标(量化)。

2.资源描述:人力资源、设备投入、资料支持、起点时间、后勤保证。

3.过程描述:任务细分、再描述各个小环节通过什么手段来完成。

4.检核:参考过程描述中对各项任务的检核结果制定量化的奖罚标准。

5.奖罚:针对各项任务的检核结果制定量化的奖罚标准。

问题5:团队缺乏完善的制度,纪律松散、效率低下。

分析:每个人都有惰性,当员工出现事物、谎言、偷懒等现象之后,首先应该反思的是主管,是制度给了员工犯错的机会。

解决:用制度来约束人,让员工一言一行有法可依,有标可考,这样主管才能从“繁琐”中脱身。应制定合理化制度,有了这些制度就应以制度管人,制度就是权力,因此作为管理者应严格按制定的制度去办,不能讲人情,讲廉洁,如果反其行文,就会失去它的威严。

1.首先建立考勤、卫生、办公室等基础制度;

2.同时建立日常业务管理制度;

(1)主管应充分熟悉每位员工的工作内容及容易出现的漏洞,形成日常管理制度的初步思路;(2)召集业务骨干提出日常管理制度的框架;(3)召集全体人员确定制度的草案,包括日常工作规范、督办、检查、奖罚等。(4)在实践中不断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