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情绪掌控术
情绪周期是个人情感变化的“晴雨表”,这种晴雨表不会发生变化,而且不受任何后天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工作、生活环境的变化,长时间处于紧张工作与不规律生活下,也会使情绪变得压抑,若无法及时宣泄,这种情绪在到达了一定程度以后,便会不自觉地转化为烦闷与急躁。如何处理这种负面情绪,是你能否走出情绪周期负面影响的重要所在。
认识情绪掩饰下的矛盾自我
英国著名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如此评论人性之复杂:“当一个人越是以自己的身份说话时,他便越不是自己。给他一个面具,他便会告诉你事实的真相。”
哈佛大学首位女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也对人性有着深刻的了解,她曾经在学子们的毕业典礼上嘱咐道:“没有人可以左右你们的生活,除了你们内心深处那个最真实的自我,你们的生活意义将由你们一手创造,而你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在醒着的时间里,抛弃一切其他想法,去追求那些你认为最有意义的理想。”
哈尔·道农,哈佛毕业的个性分析专家,有一次,他在自己的办公室中接待了一个由于企业倒闭而导致负债累累、离开家庭四处流浪的可怜人。这个流浪汉在进门之后便首先打招呼道:“我之所以会来到这里,是希望你可以帮助我。”
原来,当他对生活绝望、想要以自杀结束生命时,他看到了哈尔写的一本自我激励的书籍,并因此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力量。他认为,只要自己与这本书的作者相见,便一定能够在作者的帮助下再度“站起来”。
在流浪汉诉说自己的不幸时,哈尔从头到脚打量了他一番:他茫然的眼神、充满了沮丧的皱纹、多天未刮的胡须与紧张的神态,无一不在向哈尔证明着,这是一个无药可救的人。但是,哈尔不忍心打击他。
将流浪汉的故事全部听完以后,哈尔细想了一下说:“我并没有办法可以帮助你,但是,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会带你去见一个人,他能够帮助你东山再起,再次赢得美好的生活。”哈尔刚说完,流浪汉便立即跳了起来,抓着哈尔的手,急切地想要去见这个能够改变自己生活的人。
哈尔拉着他,引导他来到了进行个性分析的心理试验室,并让他与自己一起望向一个挂在门口的窗帘布。哈尔将窗帘布拉开后,露出了里面的高大镜子,这个镜子可以看到人的全身。
哈尔指着镜子中的流浪汉说:“就是他,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他,没有人能使你东山再起。除非你肯坐下来,对他进行彻底的了解,看清他的每一个优势与劣根。否则,你根本不会有任何的出路。因为在你没有真正认识他之前,不管是对你还是对这个世界,你都是一个无用的废物。”
流浪汉对着镜子仔细地端详着自己的脸,用手摸着自己长满胡须的脸孔,对着镜子里的人从头到脚打量了几分钟。随后,他后退几步,低下头开始哭泣。当他离开时,哈尔发现,他的脚步已经不再紧张不安,而是变得轻松有力。
几天后,哈尔外出时在街头遇到了他。他说,自己已经找到了工作,并打算东山再起。
人性的复杂与多变,是所有哲学家与道德家都无法描述的。孩童时期,我们处于人性最简单、最纯洁的阶段,随着社会阅历的不断增加,身体与心理不断得到发展,我们便很难再给自己的性格一个完整的界定了。
随着身体的发育,我们的大脑也在不断发育着,从前那些偏激的想法开始变得全面起来,形象思维变成了抽象思维——这些量变会不断地带领我们走向新的思维领域。
虽然我们时常进行自我评价和分析。但是,当我们准备为自己下一个具体的定义时,却多多少少会有些迷惑。不错,你可能是一个勤劳的人,但是,难道你就从来没有过一丝想要偷懒的想法吗?也许大多时候,你都表现得极具决断能力,可你肯定也有犹豫不决的时候。
事实上,人性本身就是由这种无法完全清晰界定的“两极”组成的。忽视了其中的某方面,我们都会形成人际交往中的“非黑即白”。特别是当我们身上拥有某些自己并不喜欢的特质时,我们便会对它进行刻意的压制,而这种压制最终会使我们的生活受到局限。
全面认识自我并不单纯地代表我们需要简单地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摆出来。更为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让自己明确,到底如何处理那些自己并不乐于接受的个性特质才是正确的。
(1)对自己强烈厌恶的一面进行全面的观察
当你想要真正地了解最真实的自己时,你需要明确,哪些地方是自己最厌恶的,然后思考一下,为什么自己会对这一特质如此厌恶?是否是因为自己身上同样拥有这样的特质,而这种特质又是自己极不喜欢的?这种方法操作起来非常简单,但是由于大多数人并不熟悉这样的操作方法,于是便往往会使自我审视受到极大的阻碍。
当你将这些原本被自己忽视的特质重新纳入自我评价体系中时,实际上便是让那些被社会规范所局限的特质再一次焕发出新的力量。这个时候,你需要格外注意人性中的丑陋面,如贪婪、嫉妒等;但对于那些单纯处于被局限的情感部分,如敏感、善良等,你可以充分地发挥,因为它们的存在能够让我们凸显出自我优势,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完整的个体。
(2)将自我观察进行推而广之
你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对自己进行清楚的认识:
第一,在对自己的阴暗面进行观察的同时,将那些阻碍认清自我的“反感面”找出来,并认真地思考,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自己对这些特质的反感?是因为发现在社会生存的过程中,这一特质无法得到公众认同,还是因为自己某次受挫后的感受?又或者是找不到特别的原因,只是单纯的脾性使然?不管你的寻找过程是怎样的,你都需要让自己在不让个人激起更大反感的前提下,对这些引发个人反感的因素进行改变,这是对自我矛盾体进行整合与认识的前提,更是走向更好自我的开端。
第二,将投射于外界的情绪收回。这属于调动自我潜意识的问题,因为在进行投射的时候,这些情绪往往会被我们认定是他人的缺点,比如,当我们反感他人的懒惰时,其实也是在对自己的懒惰进行质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才能让这种情绪及时得到制止。
第三,承认矛盾的自我。想要完成对矛盾自我的整合,我们便要首先承认自己的矛盾性,承认自己身上存在优点与不足,并承认自己有时候会将自己不肯接纳的情绪归罪于他人。
(3)进行恰当的心理调适
在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过程中,有时候我们需要借助于外界的强力干预,有时候则需要自我调节,而整合自我矛盾更倾向于后者。在整个整合过程中,认识到自己存在的矛盾,并承认它们的存在,便是最有效、最积极的治疗。
智者老子曾言:“自知者智,知人者明。”进一步觉察自我,对自我矛盾进行整合,不断地觉察自我情感的变化,体会自己在面对不同情况时的感觉,才能逐渐变得更加完善与统一。
哈佛情绪掌控术
无法对自我进行觉察的人是病态的,而那些只愿意看到自己好的一面,却不愿意认识到自己丑陋一面的人是偏激的。作为一个复杂的人类个体,若我们无法做到兼顾两面的话,便难免会使自己的生命有所欠缺,而那些不为人知的阴暗面也会时时隐藏于自我潜意识中,对个人情绪控制形成巨大的威胁。
成熟者才能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若有人问你,什么是成熟,成熟的主要代表是什么,你将如何作答?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情绪是否稳定是检验个人成熟的主要标准与方法,可以说,那些可以令人培养起稳定情绪的方法,同样也可以让人变得更加成熟。由此看来,成熟与情绪稳定有着必然的联系。
2009年4月2日,世界杯足球预选赛上,大名鼎鼎的欧洲豪门德国队与默默无闻但是拥有雄厚实力的威尔士队展开了激战。众所周知,欧洲球队无弱旅,双方的比赛自然进行得激烈异常。当比赛进行到下半场第38分钟时,球场上风云突变,出现了令人惊讶的一幕:时任德国足球队队长的中场大将巴拉克在组织完一次积极的防守后,抬头指向在2006年世界杯一战成名的德国年轻前锋波多尔斯基,因为这个年轻而骄傲的球员在刚刚的防守中没有拿出全力。
此时,令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正在为自己没有进球而懊恼的波多尔斯基将巴拉克的手臂愤怒地拨开,并顺手给了这位功勋卓著的名将一个响亮的耳光。
所有人都没有料到,波多尔斯基竟然敢如此无礼、如此冲动。队友们认为,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抽耳光的巴拉克绝对不会忍受这样的奇耻大辱。但在当时,巴拉克只是捂了一下自己被打的脸颊,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比赛中。
此时,德国队主教练看到局势发生了变化,迅速进行了人员调整,将情绪过于激动的波多尔斯基换下场。
这场比赛德国队最终以2:0完胜威尔士队,为自己进军南非世界杯打出了漂亮的一仗。
比赛结束后,波多尔斯基沦为众矢之的,而巴拉克却因为异乎寻常的冷静赢得了一向尖刻的球迷与媒体的支持。赛后,面对着媒体的追问,巴拉克并没有对波多尔斯基在场上犯下的过错进行过多的指责,只是说:“波多尔斯基还年轻,当时我只是想与他进行正常的战术讨论,他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也正是因为巴拉克大度的保护,波多尔斯基得以免受更多的舆论谴责与足协处罚。对于巴拉克赛中的容忍以及赛后的保护,波多尔斯基既羞又愧,他说,自己就像是一个白痴一样,而那个耳光本来完全不应该发生。
人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中走向成熟的,当你将自己的现在与过去进行纵向比较时,你便能够发现,在岁月的流逝中自己是否变得成熟了。你也可以与周围的人相比,这种横向比较会让你更明确自己的优势在哪里。以下是一些成熟者会体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你可以试着与自己进行比较,看自己是否符合成熟的标准:
(1)信守承诺
成熟者不会出尔反尔,他们会对自己的每一个承诺都非常重视,在许愿之前,也会进行周密的考虑,看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兑现承诺,如果自己无力兑现的话,他们便绝对不会承诺。他们的每一句话都可以让他人信任与放心。那种满嘴跑火车、迟迟不行动的人,根本称不上成熟。
(2)不夸夸其谈
成熟者不习惯高谈阔论,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演讲能力、不具备号召力,相反,他们会把握恰当的沉默,更会在正确的时刻表达自己的观点。通常情况下,他们不会把自己的奋斗过程、伟大梦想轻易示人,他们的精彩往往沉淀于思想上。
(3)有学识,懂得内敛
成熟者总是在追求不断的进步,他们阅读书籍,接受新事物、新信息,并不断地丰富自我内涵。他们从不张扬,他们只会在必要的时候展现自己的才华,而且绝对不会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而刻意地卖弄。他们就如同一杯陈年老酒一般,让人越品越有味道。
(4)拥有宽广的心胸
成熟者从来不会贪图小便宜,更不会斤斤计较,他们不会在乎吃点小亏,更不会向他人喋喋不休地抱怨。他们的眼光从来不会被琐碎牵绊。在必要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展现出自己令人无法抗拒的包容能力。
(5)不以自我为中心
成熟的人总是会尊重自己,更会尊重他人。他们习惯换位思考,并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他们不会强求别人迁就自己,懂得与他人进行合作。
(6)敢于大胆承认自己的错误
成熟者乐于接受不同的意见,他们善于从众多的建议中甄选出最佳答案。在面对自己的不当决策时,他们总是勇于承担后果,而且从来不会找借口故意推诿责任。
(7)拥有着坚定的意志
一般那些拥有成熟品质的人都拥有着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一旦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他们便会朝着它不断地努力,在遇到了挫折以后,他们便会不断地分析原因,不断吸取教训,对自我人生方向进行及时的修正,而从来不会轻易退却。他们也会产生疲惫之感,但是在进行休整之后,他们又会信心十足地出发。
哈佛情绪掌控术
泰戈尔说,除了通过黑夜的道路,无以到达光明。哈佛人认为,在通往成熟的道路上,不存在终点,只有不断的行程。令人无奈的是,想要获得成熟,你便必须要经历过无数的人生挫折。成熟并非不犯错误、不会冲动,而是自己能否真正地从错误与冲动中吸取教训。真正的成熟往往与理性、纯真、道德统一在一起,成熟之美在于,时间与代价是你永远必须持续付出的,而在时间的历练之下,成熟者会不断完善自我情绪,让自己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