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陶诗言对老师的感情更亲近了。在一天上午的生物课上,陶诗言的回答让老师满意地点着头。下课了,老师没有像往常那样直接走出教室,而是走到陶诗言的跟前,满脸含笑地对他说:“陶诗言,是不是该理发了?看看你的头发都多长啦?”
陶诗言脸红了,他最不喜欢理发,这是从小在陶家大院就养成的“习惯”。
“是不是太用功了,没时间呀?”
这下陶诗言更不好意思了,他知道老师是故意这样问他。到了周末回家后,陶诗言剪了头发,虽然有些不情愿,但想起生物老师含笑的双眼,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再让老师看到他一头乱蓬蓬的长发。
这一次理发过后不久,陶诗言的头发又长长了不少,结果他又是在老师的“关心”下去理发了。过了些日子,陶诗言的头发得到了老师的第三次“关心”,这让他从心底里感到了老师的真诚关心,也是在这一次理发的时候,陶诗言忽然发现,自己从小就不喜欢理发的那种感觉没有了。
从此陶诗言再不用老师催促理发,他终于养成了自觉理发的习惯,更重要的是,他和老师的感情更深了。
不久,已经当上了中学教员的陶传鼎在工作上又有了新的变动,在他的几个老同学不断鼓动和推荐下,陶传鼎被聘为南京政府机关的一名公务员。比起小县城嘉兴,南京是更大的一片新天地,陶传鼎决心去一闯天下。于是,他很快收拾好行囊,带着夫人邱毓章和几个子女奔赴南京上任去了。小小的嘉兴县城只留下了在校住宿的陶诗言,只有到了寒暑假的时候,他才能到南京与父母和家人团聚。
虽然孤身一人留在嘉兴,陶诗言的学习却没有受到丝毫影响。他仍然学习努力,成绩优秀,更对学校和老师的培养教诲念念不忘。对此,陶诗言院士有一段深情的回忆:
“考进中学后,我的学习有了很大转变。那个时候初高中的毕业生都要集中到省城去会考,只有考试及格才能够毕业。因此学生会考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我的母校对学生管教非常严格,晚上自修都要点名。出校门要和训导老师打招呼,一个星期只有周六下午可以休息,出校门时我们每个人都要把学牌挂在门房。虽然学校管理严格,但我却十分感谢母校的教育,而且和老师的感情也很好。正是在当年嘉兴中学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使我终身受益……”
嘉兴中学的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但陶诗言院士却永远存有一份从不忘记的感恩之心。
4. 嘉兴中学的雨量站
嘉兴中学的校园里还有一处小小的不太惹人注意的地方,也许应该在这里做一段简短的叙述,这就是位于嘉兴中学校园一隅,那个被人称为气象站的嘉兴中学的雨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