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草原猛士的旅程
3198800000004

第4章 草原植食哺乳动物(2)

黑斑羚经常成群地在一起活动,它们经常以两种方式群居,一种是“一夫多妻”,即一只雄性黑斑羚带着10~200只雌性黑斑羚和幼崽;另一种则是由一群黑斑羚“单身汉”组成。由“一夫多妻制”组成的族群通常不会允许成年雄性加入,也不会允许自己群体的雌性黑斑羚离开,在食物丰富的时候,可以容纳任何雌性的进入,但会赶走已经断奶的雄性幼崽。由“单身汉”组成的群体则有一定的自由性,它们会容纳任何雌性的进入,而且只有领头羊才有资格与雌性交配。“单身汉”族群中性别比例严重不足,使得它们在发情期不断骚扰和攻击“一夫多妻”羊群的公羊,并最终取而代之。

黑斑羚的繁殖期是每年的5月到雨季结束,整个过程大约持续3个星期。孕期为7个月,如果生存条件恶劣,母黑斑羚会将产期推迟1个月。临产的母黑斑羚会暂时脱离群体,尽管会受到雄性的阻挠,但是这无法改变母黑斑羚的想法。它们会找到一个隐蔽而偏僻的地方去生产,这个时间会持续好几天。出生后的小黑斑羚会被藏在隐蔽的地方,这可以防止小羚羊被吃掉。当小黑斑羚能够行动的时候,它们就会和母亲一起回到群落里,所有的新生黑斑羚都生活在一起,由它们的母亲充当保护者。

伟大的跋涉者——角马

中文名:角马

英文名:gnu

别称:牛羚

分布区域:非洲东部和南部地区

非洲角马是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一种牛科食草动物,是大型羚羊的一种,长得像牛,又叫牛羚。它们身高约1.3米,角小,在咽喉下有白色长毛。由于角马没有用作武器的大角,所以常常成为狮子等食肉动物的猎物。

据生态学家们估计,栖息在非洲热带大草原的角马超过100万头。它们每年旱季和雨季要进行两次反复的大迁徙。原来,在角马生长的这一带,雨季和旱季的降水量和温差变化都比较大,因此不同季节生长的植物也各不相同。草原上大部分的食草动物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差异,会随季节的改变而吃不同种类的植物或植物的不同部位。但是对于近百万头角马来说这么点食料怎么也不够。为了确保充足的食料,它们寻找雨后新长出的嫩草,在大草原上迁徙。这种迁徙是经过几百代、几千代的重复才成为角马掌握自身生存、繁衍后代的最佳办法。

在这漫长的大迁徙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角马在迁徙中不仅会受到食肉动物的侵袭,还要面临在渡河过程中溺毙或被鳄鱼吞食的危险。但是,角马群依旧义无反顾、坚定不移的继续前进,从陡峭的山坡上气势如虹的奔腾而下,跳入马拉河中,浩浩荡荡的游过0.5米深、40米宽的马拉河。

渡河结束后的角马群会因为渡河成功而兴奋地发出了呜呜的吼声,兴致勃勃地来回走动。不久,角马群会重新列队,仿佛刚才什么事也没发生似的,又安详地开始向南行进,在地平线的那一边有角马最喜欢吃的植物,正等待着它们的到来。

在集体迁徙的途中,有时候,角马群会停下来进行交配。这时候,雌性角马会被赶到一起,而雄性角马则会高昂着头颅绕着它们奔跑,同时与其他的雄性竞争。但是,这种行为只能持续几天,不久它们就会解散再次进行迁徙。在食物充足的雨季,角马的幼仔将会降生。

脖子最长的动物——长颈鹿

中文名:长颈鹿

英文名:giraffe

别称:长脖鹿

分布区域:撒哈拉以南非洲,开阔的林地和稀树草原

世界上最高的陆生动物是长颈鹿,成年的雄性长颈鹿高达4.8~5.5米,体重约900千克。雌性的长颈鹿体型较雄性小一些。长颈鹿的头上生有一对终生都不脱落的角,皮肤上有可以用来自我保护的花斑网纹。

长颈鹿是草原的“土著居民”,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苏丹、肯尼亚、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等国,生活在非洲热带、亚热带广阔的草原上。然而,现在它们已失去了其50%以上的历史分布区域。这主要是由于栖息地丧失及过度狩猎,也许还和暴发牛型传染病有关系。分布在西非的长颈鹿仅局限于萨赫勒地区,它的中心距尼日尔西南部的尼日美很近。另一方面,在南部非洲,近些年长颈鹿的分布区则正在扩张,即将取代野牛的位置,这与私人商业农场的狩猎有关。除了总体上数目在增长,令人费解的是没有一只长颈鹿在赞比亚和津巴布韦之间的赞比西河流域出现,这可能是与20世纪初牛型传染病在动物界的大流行有关。

长颈鹿是只吃嫩枝叶的动物,完全以双子叶植物为食(树木、灌木、非禾本科草本植物),只有当雨后牧草肥美的时候它们才偶尔吃些草。在它们的分布区内,它们利用种类繁多的金合欢树枝叶等作为主要的食物,也包括其他很多属的树,如风车子属、没药属、丛林茶属等。大多数关于长颈鹿食性的研究都是在非洲南部和东部进行的,那里有典型的长颈鹿常年吃的食物,包括40~60种木本植物。长颈鹿是一个挑食者,它们吃植物高质量的部位,如新叶、幼芽、果实和花。当然,在贫瘠的月份长颈鹿也吃纤维含量高的耐旱植物的叶片来维持生活。作为反刍动物,长颈鹿可以通过反刍改变叶片的可消化性,并且它们还有一个独特的能力,就是在走路的过程中进行反刍,这就拥有了更多的进食时间。

由于在稀树大草原生态系统内植物很分散,并且叶子生长有季节性,长颈鹿需移动很远的距离去觅食,特别是在干旱季节。在南非和东非,它们要在300~600平方千米左右的范围内活动,而在尼日尔的萨赫勒地区无论是雌的还是雄的都要在15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活动。在干旱的季节里,除了靠近水边的植物外,其他的树木都不长叶子,长颈鹿不得不去比较低洼的地方,因为那里有比较适合树木长叶子的湿润土壤。大多数的时间里它们自由活动,而且分布很混乱。在克鲁格国家公园,它们常食用水里的植被。

长颈鹿的嘴非常适合取食。长舌头可将植物芽上的刺去掉,然后用它的臼齿将食物磨碎。光滑的树芽能倾斜地通过臼齿和犬齿之间的缝隙,而它们的嘴在捋住树枝时,叶子便在门齿和犬齿之间被捋下。长颈鹿能吃到任何高于地面不到5米的树叶,雄长颈鹿更可以很容易够到母长颈鹿和小长颈鹿够不到的食物。这种觅食的不同一方面因为雄长颈鹿比母长颈鹿高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们的头在寻觅食物时可以在180o的范围内转动,而母长颈鹿仅可在135o范围内转动。这些觅食姿势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也适用于长颈鹿的交配,但是其原因目前还不清楚。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与雄长颈鹿每天需要的其他活动有关系。母长颈鹿一天中几乎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吃植物,而雄长颈鹿仅仅花费43%的时间,因而雄长颈鹿需要更高的摄食效率。除了觅食以外,雄长颈鹿还需要去交配,去巩固自己的领地,因此它们需要缩短觅食时间。

因为食物中70%是水分,长颈鹿很少喝水,但是如果有比较适合饮用的净水它们还是要喝的。它们偶尔也会去咀嚼一些老骨头,还吃泥土,这可能是由于在一些地方太缺少它们需要的微量元素了。有的时候长颈鹿会死于窒息或是波特淋菌中毒,这是它们咀嚼或吞下被食腐者丢弃的骨头造成的。

长颈鹿的长脖子在物种进化的过程中独树一帜,这样它们在非洲大草原上,就可以吃到其他动物无法吃到的,在较高地方的新鲜嫩树叶与树芽。但长颈鹿和其他动物的脖子椎骨同样只有7块,只是它们的椎骨较长,一块椎骨约有60厘米长。由于它们要时常咀嚼从树上摘下的树叶,这就使得它们的下颚肌肉不停的运动,而脸部因缺少运动而生长缓慢,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长颈鹿总是一副僵硬的表情。

事实上,长颈鹿还有一套奇特循环系统与它的长脖子一起工作。长颈鹿的心脏很大,有60厘米长,11.35千克重,像个大水泵,每分钟要泵出68.19升的血液。其心脏距离脑部有2米左右,为了把血液源源不断供应到脑子中,它血压的收缩压竟然高达350毫米汞柱。任何动物如果血压有这么高,就会立即发生脑溢血而死。而长颈鹿的动脉血管当还未到达脑部时,便分为成几百条小血管流动,这样压力就大大减少了。

另外,长颈鹿的头,可以自如地迅速伸向地面或者抬高起来,这样大幅度地使血液迅速上下流动,任何动物也都无法忍受头晕目眩的痛苦。但是长颈鹿的血管里却有一种特殊的瓣膜组织,当它低头时,脑子下部的血管便自动扩张,以容纳突然增加的下流血液,而抬头时这部分血管又自动缩小,以减缓血流速度的增加量。由于,长颈鹿的循环系统有上述特殊构造,所以保证了它的正常身体机能活动。

长颈鹿的社会活动相对来说不是很复杂。母鹿、未成年雄性和幼崽通常是在一个很少超过20头的群体中活动。其群体结构因为不同个体的加入和离开而显得不是那么稳定,但母鹿和没有断奶的小鹿之间的联系是较固定的。成年雄性长颈鹿大范围(常常一天走20千米)地寻找发情期的雌性,因此常常是独居的。体型最大的居主导地位的雄长颈鹿有交配的独占权,如果一个“下级”想要取代这个统治者的地位,这头雄长颈鹿会直立起头来用蹄踢向挑战者。胜利者还要追赶失败者一段距离,然后站在很高的地方直到失败者消失,才回到自己的领地去相会处在发情期的母长颈鹿。

在遇到雌性的时候,雄长颈鹿通常要检查雌性的生殖状况,会嗅每个雌性的尿液,用鼻爱抚其生殖区。雌性会停下来,将一小股尿送入雄长颈鹿的舌头上,雄性通过嘴唇和嘴里的犁鼻软骨进行检查。比较成功的交配一般发生在8岁以上的大个雄性中,雌性则在4~5岁时就能第一次怀孕。怀孕期通常要持续一年以上(15个月),因此长颈鹿没有特定的繁殖期。一般的雌性通常在一只100千克重的幼崽出生后5个月左右再次怀孕,它们一生要产5~10只幼崽。一般每胎只产1只幼崽,很少有双胞胎。小长颈鹿每个月增高大约8厘米,大概有18个月左右的哺乳期。50%的幼崽会在头6个月死亡。幼崽的死亡主要是由于像狮子和鬣狗之类食肉动物的捕杀,尽管豹和非洲野狗之类也捕杀新生的长颈鹿。

在生命中的最初几个星期里,当母长颈鹿在附近觅食时,小长颈鹿会自己在树阴下休息,母长颈鹿则有规律地回去给它喂奶。幼崽度过这个早期阶段后,会变得具有群体性,我们通常会看到由10只左右的幼崽组成的群体,并有2~3只成年者陪伴。当母长颈鹿不在周围的时候,幼崽那高度敏锐的视觉能发现大约1000米外的危险物。当一只幼崽遭受侵袭时,它的母亲通常会站在它的附近保护,并用前后蹄猛踢侵袭者;这是有效的防御,尽管一群狮子常常最终取得胜利。

快要成年的长颈鹿会加入相互盘绕脖子的竞赛,这个时候一方会缠绕住对方的脖子,并用头撞对方,这个过程要持续30分钟或者更长,但这显然是一种友善行为。这种行为有助于每个年龄段的雄性建立其等级秩序,而且为这些年轻的长颈鹿提供了加强它们颈部肌肉的练习机会,可以以此来提高它们抵御危险的能力一一当它们成年以后这些能力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雄性长颈鹿很少卷入激烈的争斗之中,但是一旦卷入就会非常严重。它们会互相摇摆头部,然后向着位置较低者冲击以击打对手的腹部,位置较好的雄性长颈鹿能使重1500千克的对手失去平衡。并且如果两只长颈鹿的头一齐撞,会进而伤害其眼睛和角。很明显,长颈鹿的头脑可以容忍包括不断的撞击和猛烈弯成弓形及每次冲击造成的震荡。不用惊讶,因为在长颈鹿的颅骨里有结实和多层次的沉积骨,并且在年龄大者的眼眶到角上都有这种形式的骨头沉积。成年雄性的头以每年1千克左右的幅度增长,到了20岁左右的时候能长到30千克。雌性的头8岁之后是17千克左右。一些研究者认为,脖子的角力和头的撞击是很奇异的,明显是雄性建立统治地位要付出的代价,那些长脖子可能是性选择引起的,也就是说有长的和肌肉强健的脖子的雄性可以更有保证地获得交配机会,而并不是为了更易获得食物。很难确定这个假设的确切性,因为长颈鹿的进化历史离我们很远。但是紧接着就有一个明显的疑问,那就是雌性长颈鹿也有很长的脖子,并且根本不用来打斗。

长颈鹿用它们敏锐的视觉和身高的优势来保持联系。它们的发声,至少在人类能听得见的范围以内,是难得一听的,只有在很危急的情况下,譬如有掠食者威胁时才用。那时成年长颈鹿会吼叫或喷鼻息,幼崽有的时候则哀鸣。

当一队长颈鹿全站着凝视着相同的方向,耳朵高高竖起时,这是一个十分显著的信号,表明它们正在监视掠食者。狮子是长颈鹿的主要捕猎者,即使是成年长颈鹿狮子有时也能将其扑倒。狮子的战略是把它的猎物驱赶到凹凸不平的地方并迫使其减速或失去平衡。

由于长颈鹿的体型比较大,一群狮子能够依靠一头长颈鹿的肉维持几天的生活。在克鲁格公园,长颈鹿的肉占狮子食物总量的43%,多于其他种类的猎物。雄性长颈鹿似乎更容易遭受狮子的攻击,在克鲁格公园被狮子猎杀的长颈鹿的雌雄比例是1:1.8。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为了寻找交配机会,雄性长颈鹿常独自游走于各个群体之间,因而缺少群体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