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题赠用语举隅
3199900000023

第23章 劝勉类(3)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无求备于人】(《论语·微子》)

【宽则得众】(《论语·阳货》)

【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六十八章)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六十四章)

【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文子·上义》)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杂记》)

【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墨子·尚贤中》)

【赏不当贤而罚不当暴,则是为贤者不劝而为暴者不沮矣。】(《墨子·尚贤中》)

【尚贤者,政之本也。】(《墨子·尚贤中》)

【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墨子·尚贤中》)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兵法·谋攻》)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卜居》)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梁惠王下》)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孟子·尽心下》)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下》)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

【过举不匿,则官无邪人。】(《商君书·垦令》)

【治世不一道,变国不必法古。】(《商君书·更法》)

【民齐者强】(《荀子·议兵》)

【一物失称,乱之端也。】(《荀子·正论》)

【无能不官,无功不赏】(《荀子·王制》)

【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

【贤能不待次而举】(《荀子·王制》)

【为天下者不慢其民】(《慎子·内篇》)

【法之功莫大使私不行】(《慎子·佚文》)

【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韩非子·主道》)

【法败则国乱】(《韩非子·难一》)

【为政犹沐也,虽有弃发,必为之。】(《韩非子·六反》)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韩非子·有度》)

【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韩非子·有度》)

【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韩非子·安危》)

【摇镜则不得为明,摇衡则不得为正。】(《韩非子·饰邪》)

【一手独拍,虽疾无风。】(《韩非子·功名》)

【识乎微之为着者强】(《战国策·秦策》)

【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

【不以挟私为政】(《战国策·魏策》)

【内寇不与,外敌不可拒。】(《战国策·燕策》)与:平定。

【良工之与马也,相得则然后成。】(《吕氏春秋·知士》)

【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吕氏春秋·察今》)

【偏听则奸,独任成乱。】([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公道达而私门塞,公义立而私事息。】([汉]韩婴《韩诗外传》)

【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汉]陆贾《新书·大政》)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史记·商君列传》)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记·商君列传》)

【板筑以时,无夺农功。】([汉]刘向《说苑·建本》)

【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汉]刘向《说苑·谈丛》)

【不教而诛谓之虐】(《汉书·董仲舒传》)

【民以食为天】(《汉书·郦食其传》)

【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后汉书·申屠刚传》)

【止谤莫如修身】([汉]徐伟长《中论》)

【明扬仄陋,唯才是举】([三国·魏]曹操《求贤令》)

【致治在于任贤,兴国在于务农。】(《三国·魏书·杨阜传》)

【喜不可纵有罪,怒不可戮无辜。】(《诸葛亮集·喜怒》)

【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晋书·陶潜传》)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出师表》)

【上不正,下参差。】([晋]杨泉《物理论》)

【矩不正,不可以为方;规不正,不可以为圆。】(《淮南子·诠言篇》)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唐]吴兢《贞观政要·崇儒学》)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

【黄金累千,不如一贤。】([唐]马总《意林》引《傅子》)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

【赏无度则费而无恩,罚无度则戮而无威。】([唐]杜佑《孙子兵法注》)

【谄谀宜惕,正直宜宣。】([唐]柳宗元《斩曲几文》)

【赏务速而后有劝,罚务速而后有惩。】([唐]柳宗元《断刑论》)

【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唐]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刑滥则小人道长,赏谬则君子道消。】(《旧唐书·魏征传》)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旧唐书·魏征传》)

【不才者进,则有才之路塞。】(《新唐书·韦思谦传》)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新唐书·魏征传》)

【乐闻过,罔不兴;拒谏,罔不乱。】(《新唐书·宋务光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宋]欧阳修《偃江堤记》)

【赏不足劝善,刑不足禁非,而政不成。】([宋]欧阳修《武成王庙进士策二篇之二》)

【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资治通鉴、卷七十三》)

【政以得贤为本,治以去秽为务。】(《资治通鉴》卷四十九)

【表曲者影必邪,源清者流必洁。】(资治通鉴·卷五十八)

【赏不遗远,罚不阿近。】(《资治通鉴》卷七十二》)

【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当以通下情除壅蔽为急务】([宋]苏轼《朝辞赴定州论事状》)

【财之不丰,兵之不强,吏之不择,此三者存亡之所从出。】([宋]苏轼《思治论》)

【在上不骄,在下不谄。】([宋]王安石《上龚舍人书》)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宋]王安石《兴贤》)

【克勤克俭,无怠无荒。】([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梁太庙乐舞辞》)

【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宋]吕祖谦《官箴》)

【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

【牛骥以并驾而俱疲,工拙以混吹而莫辨。】([明]张居正《陈六事疏》)

【官清民自安】([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闫话短长。】([明]于谦《入京》)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清]黄宗羲《原君》)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格言联璧·从政》)

【人才为政事之本】([清]李塨《习斋年谱下》)

【日勤三省、夜惕四知】(《增广贤文》见“自勉类”同条注文)

【退思知妄、一日三省】三省:见《论语·学而》曾子“三省吾身”。

【仕宦芳规清慎勤】(《增广贤文》)

【为官之道清慎勤】

【公生明,廉生威。】([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

【直心,国之良药,直言之人,国之良医。】([清]唐甄)

【求通民情、愿闻己过】(林则徐任江苏廉访使时自书于大堂的对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自书对联)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为政之道、知人安民】

【知人则哲、安民则惠】

【欺人如欺天、负民即负国】

【兢兢业业、孜孜不倦】

【任贤使能】

【任人唯贤】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后汉书·皇甫规传》)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孙中山《总理遗嘱》)

四、处世

【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周易·系辞下》)

【功成而不居】(《老子》第二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八十一章)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和为贵】(《论语·学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无求备于人】(《论语·微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为政》)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论语·卫灵公》)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辞,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久与贤人处则无过】(《庄子·德充符》)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礼记·表记》)

【礼尚往来】(《礼记·曲礼上》)

【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孟子·尽心上》)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荀子·大略》)

【居必择乡,游必就土。】(《荀子·劝学》)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内篇杂上五》)

【安得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屈原《渔父》)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屈原《渔父》)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赵策一》)

【喜名者,必多怨。】([汉]韩婴《韩诗外传》)

【不知其人,视其友。】(《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十步之间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汉]王符《潜夫论·实贡》)

【誉人不增其美,毁人不盖其恶。([汉]王充《论衡·艺增》)

【疾风知劲草】(《后汉书·王霸传》)

【都蔗虽甘,杖之必折;巧言虽美,用之必灭。】([三国·魏]曹植《矫志诗》)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诸葛亮集·论交》)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太子少府箴》)

【不强交,不苟绝。】([隋]王通《文中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唐]李白《赠友人三首》)

【欲知其人,观其所使。】([唐]陈子昂《陈拾遗集》)

【濯清泉以自洁】([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虞世南《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

【以文常会友,与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君子忌苟合,择交如求师。】([唐]贾岛《送沈秀才下第东归》)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五首》)

【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唐]王维《济上四贤咏·郑霍二山人》)

【非莫非于蚀非,过莫过于文过。】([五代·前蜀]贯休《续姚梁公座右铭·并序》)

【墨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服从以诚不以言】([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

【群居不依,独立不惧。】([宋]苏轼《墨君堂记》)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自明,然后能明人。】([宋]陆九渊《陆象山全集·语录》)

【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默为懿行,过默者,宜防其奸。】([宋]朱熹)

【结交贵于谨始】([宋]程颢)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宋]文天祥《指南录》)

【咬得草根则百事可做】([宋]吕本中《东莱吕紫微师友杂志》引汪信民语)

【人用财试,金用火试。】([金]宋纁《古今药石·杂录》)

【树荆棘得刺,树桃李得荫。】([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见势不趋,见威莫惕。】([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饴,游戏征逐,昵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明]苏浚《鸡鸣偶记》)

【不以所长者病人,不以所能者傲人。】([明]赵谦)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增广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