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教故事经典(一)
3200200000016

第16章 自己度自己

洙水河上有一个古渡口,古渡口上拉着一条绳索,绳索下有一条木船,过往的人们就是坐在船上一手换一手地拉着这根绳索,作为行船的动力来回摆渡的。而这个渡口平时过往的行人特别稀少,常常是“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一天,惟信禅师访友归来,路过洙水河,刚登上那条渡船,身后就赶过来一位脏兮兮的讨饭的小伙子,他爽手利脚地也登上了这条渡船。惟信禅师一看又上来一位,就赶紧走下船来,坐在岸边的石块上。

小伙子说:“老和尚不必这样,我来拉绳还不行吗?你何必要下去呢?”

惟信禅师平静地说:“我不渡你,也不被你渡,我要自渡。”

小伙子听得迷迷糊糊,还得急着赶饭时,就撇下惟信禅师,独自渡过河去。可是,就在他吃饱喝足,返回洙水对岸时,看到惟信禅师还端坐在水边的石块上。两个时辰过去了,居然没从彼岸过来一个人。

小伙子拉着船绳独自过来,非常不解、非常遗憾地对惟信禅师说:“你这个老和尚啊,偏偏不与我同渡过河,这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吗?”

惟信禅师依然心平气和地说:“干任何事儿都要依靠自己,指望别人或者照顾别人,都是没有保障的。所以,我不渡你,也不被你渡,我要自渡。”

直到这时,讨饭的小伙子方如醍醐灌顶,悟出了惟信禅师话中的禅机。他马上跪在老禅师的面前,感激地说:“谢谢您的指点,我不会辜负您,也不会辜负我自己的,我要自力更生,重新振作……”

转眼就是几年。一天,一位气宇轩昂的施主来到老禅师跟前,二话没说,就跪下了。惟信禅师微启双目,静静地说:“你就是当年的那个叫花子吧?”

施主说:“正是。受您点化之后,我经过几年的努力,先学石匠,后来做了工匠,现在已是建筑师和董事长了。我这次来,就是来报答您的,要为您修建一座更气派的寺院……”

惟信禅师依然心平气和地说:“佛不要报答。你就在古渡口处修建一座石桥吧。”不久,洙水河上就架起一座彩虹似的石拱桥。

感悟

佛教讲究自性自度,通俗的说法就是:求人不如求己,最可靠最可依赖的就是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自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拯救自己的灵魂。

佛学常识皈依三宝

皈依三宝是成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课。皈依以后,就表示自己从此信奉佛教,成为三宝佛法僧的弟子,不再信仰其他宗教。所以贩依三宝是确定信仰目标的表示。一个学佛的人,如果没有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即使上香礼拜,也只不过是一个对佛教尊重而有兴趣的人,不能算是真正的佛教徒。世间上的金银、珍珠、玛瑙称为“宝”,那是世间财宝,而佛、法、僧是法身慧命之宝,是出世的财宝。

三宝的意义:三宝是佛、法、僧的总称。

“佛”,是梵语“佛陀”的简称,指证悟宇宙真理(自觉),而又能本着无尽的慈心悲愿,以真理来教化众生(觉他)的圆满觉者。“法”,有很多的意义,在这里是指佛陀所直说的真理教法,一般泛指三藏十二部经。众生依法修行,就能证得真理,得到究竟的解脱。“僧”,是梵语“僧伽”的简称,意译为和合众。在这里是指奉行佛法,和合共住的出家僧团。其特质有二,即‘理和’与‘事和’。理和,指大家所断除的烦恼,所证得的真理,都是相同不二的:事和,指身、囗、意王业在事相上,共同遵守六项要点,不相违背,是建立僧团的基础。

三宝的“宝”是譬喻,用来彰显佛、法、僧的胜德。拥有金银、珍珠、玛瑙等世间的珍“宝”,能使我们物质生活不虞匮乏;仰仗佛、法、僧出世间的珍宝,则能使我们解脱精神上的苦楚。因此,佛、法、僧统称为“三宝”。

佛禅故事四句话

一位十六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禅师。

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一生自己快乐、也能够给别人快乐的人呢?

禅师说:这很简单,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少年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这样痛苦就自然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中正一些?

禅师微微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

少年沉思一会儿,说: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并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禅师两眼发光,继续说道: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

少年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充分地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

禅师哈哈大笑:很好,很好。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留着你以后慢慢品味吧。

少年说:这句话的含义,我是一时体会不出。但这四句话之间就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用什么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

禅师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

后来少年变成了壮年人,又变成了老人。再后来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以后,人们都还时时提到他的名字。人们都说他是一个快乐的人,而且他也给每一个见到过他的人带来了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