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方法教出好孩子
3200900000008

第8章 培养孩子的好性格(2)

给予孩子自信,这个每一位家长都应该做到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有了自信,就有了成功的希望。当一个孩子面对伸展四肢躺在床上的母亲说:“妈妈,你多像一个‘大’字啊,书上的‘大’字应该念‘人’。”母亲听了微笑地看着自己的儿子说:“如果字的发明是按照你的想法就好了,你会发明出许多不用学习一看就懂的文字。”母亲的话让孩子受到了鼓励,他会追求一些更具有创造性的幻想,他会更加有自信地去发现。

那么,父母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具有自信,或是更加自信呢?

1.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自由度

父母应当加大孩子的“权利”范围,允许孩子做更多的决定,这有助于发展他的自制力。如果孩子能决定怎样安排自己的时间,穿什么样的衣服,参加什么兴趣小组等等,他就会觉得享有了自主权,孩子也就会明白父母信任他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决定,也明白自己的决定会有什么后果。相反,如果父母或者别人帮孩子做了这些决定,孩子就会感觉无助、被动,开始怀疑自己控制命运的能力。

2.培养孩子的竞争能力与技巧

当父母们帮助孩子学习走路、穿衣、骑车或解决数学难题时,就是在帮助他在这个世界上有所表现,帮助他培养能力与自信,但这种帮助不能转为代办。好心的父母、老师或其他成人对帮助孩子表现出了热忱,尤其是在对待女孩子的时候,通常比对男孩子提供的帮助要急切得多,这传递给女孩子的信息是什么呢?“你需要比男孩子更多的帮助,因为你是弱者。”在这种过多的关怀与照顾下成长的女孩子,会觉得自己没有竞争力,自信心也就会受到伤害。

3.培养孩子的个性与意志力

一个个性成熟的孩子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并有能力、有意志力去承担各项他所从事的工作。不像先天的性格,个性是需要后天发展的,这表现在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和信奉什么。一个有个性的人喜欢说这样的话:“我想要这个”,“我能做那个”,“我不支持这种观点。”一旦孩子知道自己有能力面对挑战,并且知道自己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孩子还知道无论有多大挑战性,只要坚持去做了,并获得一定的成功,这样,自己的自信心就会大增。如果他感觉不到自己有毅力和自制力,在遇到困难时,他很快就会去尝试新的、容易的选择,放弃挑战。

4.尊重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自我形象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估。孩子由于年龄小,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一般是来自于成人对他的看法和评价。孩子自信心的形成与他们的父母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父母需要尊重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任何人都有自尊和被人尊重的需要,孩子也不例外。而自尊、被人尊重,是产生自信心的第一心理动力。孩子的自信首先来自自尊,一个没有自尊的孩子是不可能有自信的。

尊重孩子不分时间和地点,也不分孩子是优点多还是缺点多。如果一位家长在孩子有成绩时就尊重他,在出现问题时就责怪他,任意褒贬,这就做错了。家长不妨用心理换位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有了缺点、错误时,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

教子心经

自信,对于一人的一生来说至关重要,无论是在智力上,还是在体力上,或是处世能力上,都是起着基石性的支撑作用。自信心是人生成功的力量之源,也是一个孩子成长的关键,它比知识的积累更重要。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许多孩子出生在幸福的家庭,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一心想让孩子成才。在这美好愿望的驱使下,许多父母心甘情愿、尽其所有、尽其所能地替孩子做一切事,把孩子的责任担到自己肩上。结果却是孩子缺乏奋发向上的愿望、缺乏责任心,这样的孩子是很难成才的。

虽然对于一个孩子而言,他的能力有限,但是他终归是要长大的,要在社会上担任一些角色。如果小的时候不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在心中不形成成熟的价值观,长大之后,他们就会失去精神依托。更重要的是,强烈的责任感可以带来使命感和荣誉感,激发孩子发挥自己的潜力,使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当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与社会接触面的扩大,这种责任心与自豪感的内容也会增长、扩大,不只局限于自己的小家庭。但是,从小家庭中培养出来的这种感觉却是未来责任感的基础,家庭没有这种基础,对社会、对人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便不知从何而来。

有这样一个令人感慨的故事。

一个人到瑞士访问的时候,在一个洗手间里,他听到隔壁小间里一直有一种奇特的响动。由于这响动时间过长,而且也过于奇特,因此不觉引起了他的好奇心。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通过小门的缝隙向里探望。这一看使他惊叹不已。原来,小间里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小男孩正在修理马桶的冲刷设备。一问才知道,是这个小男孩上完厕所以后,因为冲刷设备出了问题,他没有把脏东西冲下去,因此他就一个人蹲在那里,千方百计地想修复它,而他的父母、老师当时并不在身边。这件事令这个人非常感慨: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小男孩,竟然有如此强烈的负责精神,可见其父母的教育是成功的。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1.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

孩子的责任心需要父母言传身教从小培养。教育家陶行知说:“我要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同样,要培养子女的责任感、事业心,家长就要敬业爱岗,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因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启蒙教师。

2.让孩子处理自己的事情

父母的包办行为会使孩子失去责任心,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父母就要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纠正他的不良习惯,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庭中要有明确的分工,父母应该分配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当然,在刚开始的时候需要父母对孩子进行检查和监督,特别是要明确地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事,不是父母的事。让孩子处理自己的事情,目的就是要克服孩子的依赖性,培养独立性,也就是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去处理自己应做的事。孩子只有学会了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才能逐步地发展为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

3.让孩子懂得自己行为的后果

著名教育家茨格拉夫人说:“必须教育孩子懂得,他们不同的一举一动能产生不同的后果,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一定会学得很有责任感的。”

茨格拉夫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一次,她的儿子从学校回家比平常晚了半小时,茨格拉夫人对此表示充分的理解,但是,她也明确地告诉儿子:“你玩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半个小时,这个时间我们可要遵守。”这样,就让儿子意识到了自己晚回家的后果,他就可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茨格拉夫人说:“有时候,做父母的内心也会在爱与公平之间摇摆犹豫,但是不能因为孩子的借口而一味地迁就他的喜好,让他逃避责任。孩子如果没有按规定整理好他的书柜,那么面对他喜爱的电视节目,我们也只能做出很‘遗憾’的决定。”

事实确实如此,只有让孩子懂得自己的行为将会产生什么后果,他才会对自己的行为去负责任。在现实生活中,父母要试着把孩子生活中的每一项责任都放到他自己的身上,让孩子自己承担。比如,当孩子遇到麻烦的时候,你应该说:“这是你自己选择的,你想想为什么会这样?”而不要对孩子说:“你已经努力了,是爸爸没有帮助你。”虽然只是一句话,却反映出了观念的不同。如果你无意中帮助孩子推卸了责任,孩子将会认为自己无须承担责任,这对他以后的人生道路是很不利的。

4.让孩子体验成功

当孩子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父母要给予积极肯定。因为,任何成绩都是在克服困难的基础上取得的。父母的表扬与肯定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增强其成功感和自豪感,使孩子明白自己能做很多的事、自己应该做很多事,并且能做得很好。同时,父母要教育孩子帮助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孩子有麻烦的时候,往往需要他人的帮助,同样,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也需要孩子伸出援手,提供帮助。当孩子感受到被帮助人的感激之情时,孩子会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提高责任感。

5.让孩子对自己的责任心引以为荣

有位10岁的小女孩,负责倒家中的垃圾已经5年了。在她5岁那年,她突然对倒垃圾产生了兴趣,一听到收垃圾车的铃声就提着垃圾桶去倒。父母为了支持她参加家务劳动,对她倒垃圾的事予以表扬,夸她能干,还经常在外人面前称赞她。这样就激发了孩子主动倒垃圾的自豪感,慢慢地形成了习惯,把这项劳动看成一种责任。

教子心经

责任感是孩子前进的一种动力,缺乏责任感的孩子只会坐享其成,缺少前进的动力。责任心是孩子做人、成人的基础,因为有责任心的人,首先要有一定的道德水准,否则他也不可能对事情负责任。责任心也是孩子是做事的准则之一,没有责任心就不可能认真去做事。

让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

在一个家庭里,孩子对父亲、母亲,或对其他亲人的付出往往习以为常,熟视无睹,很少说出自己心中的感谢。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关键性原因是,很多孩子的脑子被某种错误的意识占据了。他们把别人的辛苦、帮助和付出视为是理所当然的,认为没有必要表示感谢或肯定。

感恩的心态有助于孩子良好品质的建立,加强沟通,增进感情的积累。不知道感恩的孩子往往在长大以后也难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好感和支持。如果孩子认为他人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不用感恩,那么在无意间就会带来负作用。

比如,有这样一件小事情。

有个妇女抱着一个小孩坐公交车,当时没有人让座。这时,售票员说:“小朋友,请到这边来,这边的叔叔想给你让座。”那个青年听了这话,马上站起来让了座,没想到那位妇女径直走过去一屁股坐下,对这个青年看都没看一眼。这个青年的脸上立时就挂不住了,心想,好心让个座,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心里很是不快。这时售票员逗小孩说:“小朋友,刚才叔叔给你让座,快感谢叔叔。”小孩马上说:“谢谢叔叔。”那妇女也明白过来,忙不迭地说“谢谢。”青年人听到“谢谢”,心里很高兴,还不时逗小孩开心。

尽管这是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给孩子的影响却非常重大。如果像那位妇女开始那样,孩子会认为别人这么做是应当的,他就应该坦然的接受。试想这样的孩子进入社会后怎么样呢?但是经过正确的教育,孩子知道感谢他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哪怕是很小的事情,而且孩子也从中体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怀所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我们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意感恩的人是缺乏情感的,是不受欢迎的。因此,父母要培养孩子感激他人的习惯,他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欢迎、人人喜爱的人。

1.让孩子理解父母

很多父母习惯把自己的辛苦隐藏起来,呈现给孩子的总是生活中最高兴、最舒适的一面,以为这是对孩子最无私的爱。事实上,他们可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孩子们将看不到生活的真实面目,从而对幸福,对父母,对他人缺少了一份理解和感激。因此,明智的父母要学会从小就培养孩子理解父母的习惯。

2.教孩子感谢父母

生活中,许多父母都只知道无限地为孩子付出,却从来不知道应该教孩子感谢父母,对父母有所回报。这样的孩子往往是自私的。只有懂得感谢父母、回报父母的孩子才能够感谢其他人、回报社会。

许多孩子不懂回报父母,是因为父母没有给孩子机会来回报。在这方面,父母需要训练孩子的感恩、回报意识。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而孩子又应拿什么来报效父母所付出的无数艰辛呢?

一位父亲在看到儿子吃巧克力的时候,要求儿子分一点给他吃。儿子先是不同意,这位父亲就跟孩子讲道理,但是,儿子还是不愿意。这位父亲就假装生气。看到父亲生气了,儿子只好分了一半给父亲。

事后,这位父亲是这样解释的:“我并不是真的想吃儿子的巧克力,我只是想让儿子从小就学会感谢父母、回报父母。”

3.教孩子感谢师长

马其顿王亚历山大说:“我尊重亚里士多德如生身之父,因为,如果说我的生命属于父亲,那么赋予生命价值的所有一切都属于亚里士多德。”

老师是给予我们知识的人,是给予我们打开知识宝库钥匙的人。许多取得巨大成就的人都非常注重感谢老师。父母要教育孩子感谢师长,要从小事做起。比如尊敬老师,不给老师添麻烦,为老师擦黑板,给老师倒茶等。尤其是要教育孩子好好学习,回报老师的教导。

4.教孩子感谢朋友

一个人的一生必然会有一些朋友。真正的朋友不仅可以同甘共苦,而且可以帮助自己解决许多人生当中的困难和麻烦。一个人的成功或多或少地与朋友的支持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