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摩西的书
3203400000017

第17章 金钱无臭味赚钱才是硬道理——犹太人经典的经商学问(9)

这里有一个反例: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在与工会的谈判中采用“提出时间限制”的谈判技术长达20年。这家大公司在谈判开始的时候,使用这一方法屡屡奏效。但到了1969年,电气工人的挫败感终于爆发。他们料到谈判的最后肯定又是提出时间限制相要挟,在做了应变准备之后,他们放弃了妥协,促成了一场超越经济利益的罢工。因此,运用这一策略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提出最后期限语气要坚定

出其不意地提出最后期限时,谈判者必须语气坚定,不容通融运用此道时,首先要语气舒缓、不露声色,在提出最后通牒时要语气坚定,不可使用模棱两可的话语。因为谈判者一旦对未来存有希望,想象将来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利益时,就不肯签约,而坚定有力、不容通融的语气会替对方下定最后的决心。

(2)提出最后期限时间要明确

提出期限时,时间一定要明确、具体提出期限时,不可说“明天上午”或“后天下午”之类的话,而应是“明天上午8点钟”或“后天晚上9点钟”等具体的时间。这样的话会使对方有一种时间逼近的感觉,使之没有心存侥幸的余地。

试比较一下这两种最后通牒的效果:“我们不能继续讨论下去了。你们知道我们的条件,要不能照此签约的话,我们只好另想办法了。”“我们必须今天就做决定。20点以前贵方应对我们的条件给予慎重考虑,否则我们将考虑与其他公司成交。”显然,后一种说法语气坚定且时间紧迫,不给对方留下任何讨价的余地。

(3)以具体行动来配合所提出的最后期限

用具体行动来实现最后期限,势必会使对方的神经绷得更紧。具体做法是:收拾行李;与旅馆结算;预订车船机票等。

(4)让谈判的领导发出最后通牒具有更强大的威力在一般人看来,人的级别越高,讲话越有分量。

当然,出其不意地制胜对方时,必须掌握语言分寸,不能言过其实,一定要摆出一个务实的态度,这就要求:抓住对方成交心理,使其产生心理压力;不要贪得无厌,应做适当的让步;坚持用客观条件说服对方,使其心悦诚服;不要高高在上,以势压人。

让顾客跟着感觉走

凭借“心理暗示术”来实现自己推销产品的目的,可以说是犹太人的一个特长。因为他们明白暗示的最大好处在于,暗示者不需要有任何承诺,受暗示者就可能做出种种“投己所好”的允诺。但既然是自己说出话,事后就只能怪自己话语太多,而与暗示者毫不相干。

沃尔夫森是一个移居美国的犹太旧货商的儿子,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被誉为金融奇才。他从负债经营开始创立了自己的实业。他向人借了1万美元买了一家废铁加工场,将之变成了一个盈利很高的企业。刚过28岁的沃尔夫森,财产就突破了百万美元。

1949年,沃尔夫森以21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首都运输公司,这是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的一套地面运输系统。沃尔夫森有能力把亏损的企业办成高盈利的企业,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这一次,沃尔夫森还没来得及做到这一点就公开宣布,公司将要增发红利。诸如此类的手法本身并没有特别出奇的地方,只是沃尔夫森发放的红利超过公司这一段时间里的盈利。这等于说,他以贴出公司老底的办法来人为制造企业高盈利的假象,借此鼓动人心,让公众产生对该企业的过高期望。

果然,首都运输公司的股票在证券市场被大家看好,价格一路上涨,趁此机会,沃尔夫森将手中的股票全部抛出,盈利颇丰。沃尔夫森兴办的梅里特·查普曼和斯科特公司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新的实业形式——“联合大企业”的第一个,所以被人称为“联合大企业”之父。他曾是美国薪水最高的经理之一,完税前的年收入为50万美元。

沃尔夫森的实业王国当然不是完全靠鼓动人心建立起来的,但也不可否认,鼓动人心确实加快了其形成过程。

每个人都有一道心理防线。在他神智清晰的时候,职业刺探者也束手无策。

“怎么办?”

“将他击昏。”心理学家的回答肯定让你吃惊不小。

事实上,并非真正去把消费者打昏,而是对他们进行心理催眠,让他们“神志不清”,甚至“休克”过去。

催眠的方法很多,暗示是其中较为有效的一种。暗示过程实际上是使人失去判断力,陷入某种精神状态(头脑思维不清),从而采取某种行动(下意识的行动)。

催眠可以强化回忆的能力,使人想起意识已久的往事。例如,一位男士经过催眠之后,竟能将20年前的汽车广告词一字不漏地讲出来。

一家电影院在放映过程中,突然插入了一段冰淇淋广告,时间很短,一晃而过,观众还没有意识到是怎么回事时,广告已经消失,但在他们的潜意识之中却留下了深刻印象。结果,看完电影之后,大家都到剧院门外的售货亭买冰淇淋。这说明这则广告对于人们的购买行动起到了暗示作用。

可口可乐公司也用过这种方法,结果发现,影院旁的可口可乐销量提高了18%。

每个人都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影响。例如,消费者看到维他命的广告词“疲倦是疾病的开始”,就会受到“我是不是病了”的暗示,于是就感到愈来愈疲倦,只好遵从广告宣传,服用那种维他命,疲劳就自然消失。也许消费者根本就没有疲倦,只是暗示作用使其产生了这种幻觉。

哪些人更容易受暗示影响?按性别来讲,女性容易受到暗示的影响,男性一般比较理性,不易受影响。

所以,经营以女性为对象的商品时,利用这种暗示作用效果一定不凡,如“乌溜溜的秀发谁不爱(洗发精)”、“让你提前下斑(化妆品)”。一句“味道好极了(雀巢咖啡)”,更是让国人皆大欢喜。

按年龄来讲,年轻人较易受到暗示的影响,特别是儿童。

某家食品公司印制了一些儿童玩具画册,与一般画册一样,只是在每页的左下角印有自己的商标图案,这些图案在幼儿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儿时的记忆对于将来的购买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它如赠送有商标的气球、广告儿歌等,对孩子及其父母都有一定的暗示。下次见到该商品时,就会有购买的冲动。

暗示需要讲究策略。暗示过程一般分两个阶段:首先使消费者产生一种想法,然后在想法的基础上采取行动。针对不同的商品、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策略。

我们常见一种叫作命令性策略的暗示。这种策略将内容和目的直接告诉对方,使他们有危机感存在,迫使他们立即行动。如“数量有限,欲购从速”,“清仓大甩卖”,“紧急行动,除夕大赠送“,“跳楼”、“放血”之类的广告语等。

命令性策略要求暗示语言要精炼。现代生活节奏紧张,消费者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思考为什么甩卖,因此,这种暗示会条件反射般地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如,“跳楼大甩卖”会使消费者想到降价甩卖,于是就产生了一种购买欲望。

明亏暗赚

犹太商人善于使用明亏暗盈的手法,以此来实现自己的经商目的。

一家叫奥兹莫比尔的汽车厂位于美国涅狄格州,它的生意曾长期冷淡,工厂有倒闭的危险。该厂总裁决定从推销着手,摆脱面临的危机。

商战变幻莫测,因此商家要善于调整策略。这种调整旨在盈利,为了盈利,吃些小亏理所当然。采用什么样的推销方法更有效呢?

总裁犹太商人卡特对该厂的情况进行了反复认真的思考,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竞争对手以及其他商品的推销术认真地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博取众人之长,大胆设计了“买一送一”的推销策略。该厂积压了一批轿车,资金没法收回,而仓租利息却处于上扬趋势,为此,他们在广告中声明,谁买一辆“托罗纳多”牌轿车,就可以同时得到一辆“南方”牌轿车。

“买一送一”的推销方法由来已久,使用广泛。但一般做法是免费赠送一些小额商品,如买电视机送一个小玩具,买录像机送一盒录像带,等等。这种给顾客一点小恩惠的推销方式确实能起到很大的促销作用。但时间一久,使用的多了,消费者也就慢慢不感兴趣了。给顾客送礼给回扣的做法也是个推销老办法,但同样,所送礼品的价值或回扣数目一般都较小,不可能达到引起消费者振动的效果。

奥兹莫比尔汽车厂对各种推销方法的长处兼容并蓄,尽可能克服因方法陈旧使消费者麻木迟钝的缺点,大胆推出买一辆轿车便送一辆轿车的办法,果然一鸣惊人,使很多对广告习以为常的人为之刮目。许多人闻讯后不辞远途也要来看个究竟。该厂的经销部一下子门庭若市。过去无人问津的积压轿车被人们竞相买走。

奥兹莫比尔汽车厂这种销售方法等于每辆轿车少赚了5000美元,岂不亏了血本吗?

没有。因为如果这些车积压一年卖不掉,每辆车要损失的利息、仓租以及保养费将近似于这个数目。

如此一来,车兜售一空,资金迅速回笼,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得到恢复;“托罗纳多”牌轿车的消费者增多,名声大振,市场占有率加大;一个新的牌子“南方”牌被引了出来,这一低档轿车以“赠品”问世,最后开始独立行销……奥兹莫比尔汽车厂从此起死回生,蒸蒸日上。

78∶22是生财有道的经营魔法

“78∶22”是个永恒的法则,没有互让的余地。

——《摩西的书》

犹太人“生财有道”,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拥有特殊的法则——78∶22经商法则。人们有这样的说法:“金钱就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犹太人只占世界总人口很小很小的比例,但他们的富有却是众所周知的。无论是在世界首富的美国,还是在亚洲富庶的日本,犹太人都在金融界或商业界独占鳌头,百万、亿万富翁不乏其人。那么他们为什么能拥有这么巨大的财富呢?这光靠有一个聪明的头脑是不够的,关键是他们掌握了78∶22的经营魔法。

犹太人认为,在一个国家中,富有的人远远少于一般大众,但富有人所持的货币却占大多数。也就是说,一般大众所持有的货币为22%,而富人所持的货币是78%。因此,做生意必须以拥有78%货币的富人为主要对象才能赚钱。在通常情况下,78%的生意是来自22%的客户,这就要求企业界认真研究和分析客户的构成,把78%的精力放在22%的最主要客户身上,而不能平均使用力量。

说来也巧,空气中的气体比例是氮气占78%,氧气占22%(这是一种比较笼统的说法)。人体的比重,也是由78%的水和22%的其他物质所构成的。这个78∶22的比例,成为宇宙大自然的法则,人类无法违背这种法则而生存发展。试想,如果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比例倒过来,人类能在这样的空气中生存吗?又如,若把人体的水分降至占60%,那定会干枯而死。因此,犹太人认定78∶22是个永恒的法则,没有互让的余地。

正方形与其内切圆的关系又一次证明了这一法则。当正方形的面积是100时,其内切圆面积刚好是785,其余部分面积约为22。如果画出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加以计算,这个比例正和78∶22的法则相吻合。

用借来的钱再转借给他人从中获取利润,按照犹太人的说法,放款人和借款人的比例是78∶22,银行利用这个比例赚钱,绝不吃亏。一旦这个比例被破坏,则银行必将破产。

犹太人本着这样的法则指导自己的生活,获得了许许多多的成功。

20世纪60年代末的一个冬天,这位日本商人抓住时机开始寻找钻石市场。他来到东京的A百货公司,要求借一席之地推销他的钻石,但是该公司根本不理他那一套:断然拒绝了他的请求。

但他并不气馁,坚持以78∶22这条万无一失的法则来说服A公司,最后在该公司偏僻的一角郊区B店取得一席之地。B店远离闹市,顾客很少,生意条件不利,但该商人对此并不是过分忧虑。

钻石毕竟是高级的奢侈品,是少数有钱人的消费品,因此生意的着眼点是首先抓住财主,不能让他们漏网,以赚取财富占78的人的钱。当时A百货公司曾满不在意地说:“钻石生意一天最多能卖1000万元,算不错了。”这位商人立即反驳:“不,我会卖到3亿元给你们看。”这在旁人看来无疑是狂人的说法,但该商人不疯不傻,胸有成竹地说出这句话来,无疑是源于对78∶22法则的信心。

事实上,78∶22法则的魔力很快就显示出来了。首先,这位商人在地段不利的B店取得了一天5000万元的利润,大大突破了一般人认为的300万元的效益估量。当时正赶上年关贱价大拍卖,吸引了大量顾客,这位商人利用这个机会和纽约的珠宝店联络,运寄来的各式大小钻石几乎被抢购一空。接着,他又在东京郊区及四周分别设立推销点,销路极佳,终于创下了每天5000万元的记录。相反,A公司由于没有抓住赚取占钱78%财富的有人的机会,结果效益反而不如其他本来相对萧条的商店。

钻石生意成功了,奥秘在哪里?就在于78∶22法则。A百货公司却对此有过怀疑,他们认为钻石商品就好比美国卡迪拉克牌或林肯牌豪华小轿车,国人能够购买的人很少,因此销路一定不好。而那位日本钻石商人却不这么想,他把钻石看成稍微高级一点的商品,是有钱的或稍微有钱的人都买得起的奢侈品。这一部分人虽占人口的少数,却占有了多数的金钱。赚这部分人的钱,效益必定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