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摩西的书
3203400000021

第21章 教育投资是最有远见的投资——犹太人卓越的教育传统(2)

在孩子的成长中,犹太民族更注重精神上的延续。“我希望将父亲以前所遗留给我的东西同样留给我的孩子。”这些东西是什么呢?它们是爱情、勤勉、谦虚以及节约的精神。在犹太人心目中,这是比金钱宝贵得多的财富,是应该一代一代传递下去的。在犹太人眼中,最好的父母不见得是花钱最多或最肯花钱的父母,而应是那些懂得做人的道理、具有人的尊严的父母。

因此,犹太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时候也教育自己。这就难怪犹太民族会有那么多优秀的文化传统了。

“塔尔米德·赫黑姆”不必缴税

希伯来语称有智慧的人为“赫黑姆”。赫黑姆是指具有“赫夫玛(智能)”且能使用智能的人。如同古代许多伟大的拉比出身低微一样,赫黑姆也不一定是来自知识阶级,曾经有很多知名的赫黑姆是肉摊子或果菜行的老板,他们的出身都很卑微。

在众多有智慧的人当中,最有智慧的被称作“塔尔米德·赫黑姆”,意为精通犹太法典者。他们对《摩西的书》和《犹太教则》都很有研究。犹太人认为,任何头衔都不足以形容这种有智能的人,同时,其他正规的教义也都培养不出这种人才来。在犹太社会中,当一个年轻的学生逐渐累积知识、培养洞察力,并且开始了解到一个人必须谦虚时,他就可以被称为“赫黑姆”。犹太人一方面重视学识,另一方面也很重视谦虚的态度,这两者是并重的。一个人终身都不忘学习,一刻也不懈怠,到了大多数人都认为他很有智慧时,他便能被称为《塔尔米德·赫黑姆》。

在犹太民族中,被称为“塔尔米德·赫黑姆”的人不必缴税。因为犹太人认为他们已经付出了很多心力,对于整个社会有着莫大的贡献,所以不但不必缴税,而且应以整个社会的力量去帮助他们。

重视知识,分享知识

生活困苦之余,不得不变卖财富以度日,你应该先卖金子、宝石、房子和土地,到最后一刻,仍然不可出售任何书本。

——《摩西的书》

犹太人是非常重视知识的,他们把书本当作知识的来源。

在《摩西的书》中有许多关于书本的良言:

“一个人在旅途中,如果发现一本未曾见过的书,他一定会买下这本书,带回故乡大家共享。”

“生活困苦之余,不得不变卖财物以度日,你应该先卖金子、房子和土地,到了最后一刻,仍然不可出售任何书本。”

“即使是敌人,当他向你借书的时候,你也一定要借给他,否则你将成为知识的敌人。”

“把书本当作你的朋友,把书架当作你的庭园!你应该为书本的美而喜悦,采其果实,摘其花朵。”

对于犹太人来说,书本就是知识,所以他们视书如命。公元1736年,拉特维亚的犹太区制定了一项法律,不把书本借给别人的人,都要课以罚金。此外,犹太家庭还有一个传统,就是书橱一定要放在床头,而放在床尾,则被认为对书本的大不敬,这是被绝对禁止的。正因为如此重视书本,才使犹太人成为非常有学问的民族。

嗜书如命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次调查表明,在人均拥有图书和出版社的比例上,以色列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为世界之最。

除教科书和再版书外,以色列每年出版图书达2000种以上。14岁以上的以色列入平均每月读一本书。以色列全国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共有1000多所,平均不到4000人就有一所公共图书馆。以色列办出的借书证有100余万,相当于以色列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

犹太人真是一个“书的民族”。在耶路撒冷、特拉维夫或其他以色列城市中,最多的公共建筑是咖啡馆和大大小小的书店。以色列人的一天往往从一张报纸、一杯咖啡开始,而年轻的大学生则常愿在幽静的书店呆上整整一天。以色列每年都要在耶路撒冷举办国际图书博览会。博览会期间,成千上万的世界各地的客人前来洽谈、采购,国内的参观、选购者也是人山人海。而在每年春季举办的“希伯来图书周”则是以色列人自己的图书节。不少犹太人早早备好钱,像盼望一次盛会一样等待图书节的到来。在“图书周”期间,以色列许多乡镇的街头、公园都变成了书的市场。人们也可以到大大小小的书店去购买各种廉价书籍。

以色列奉行新闻自由原则,任各种思想“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只有涉及安全问题时,才对书报进行必要的审查。这样,犹太人可以随便在街头报刊亭里买到当天的《纽约时报》、《世界报》、《泰晤士报》等。不少犹太人是典型的“书虫”和“书痴”,马路边、公园里、候车室中、汽车上,只要是有人群的地方,总能看见专心致志的阅读者。

犹太民族是个嗜书如命的民族,以色列是个书籍的国度,小小的以色列何以在几十年中传奇般地崛起,这不能不说与此有关。

知识才是最稳妥的财富

犹太民族将知识当做他们最稳妥的财富,他们有着宗教般虔诚的求知精神,犹太民族耀眼于世界各个领域,不管是科技界、思想界、文化界、政界还是商界,这是造物主对他们求知精神的回报。

犹太人认为,知识就是财富,由此便产生了对知识近似贪婪的欲望。犹太人四处流浪,没有家园,居无定所,没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保障。他们所到之处,唯一的支撑就是自己头脑中的知识,靠知识创造财富,从而由财富、金钱来为自己争得一条生路,保住一方发展空间。物质财富随时都可能被夺走,但知识永远在身边,智慧永远相伴,而有智慧、有知识就不怕没有财富。这正是犹太人流浪数千年依然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犹太人在流散四方的过程中或移居新的住地后,能迅速地找到那些自身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从而站稳脚跟,恢复元气,进而兴旺发达起来,智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犹太教中,勤奋好学不只是仅次于敬神的一种美德,而且是敬神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宗教般虔诚的求知精神在商业文化中的渗透,内化为犹太人孜孜不倦、探索求实、锐意进取的创新意识。他们在知识海洋中积累的丰富知识对形成犹太人所特有的计划谋略与智慧发挥了文化滋养的作用。

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有学童而不教育的家庭,必将是一个贫穷的家庭。

——《摩西的书》

犹太族的男孩、女孩年满13周岁时都要到犹太教会堂举行成年礼,男孩成年礼叫“巴·米茨瓦赫”,意为“诫命之子”。女孩成年礼叫做“巴特·米茨瓦赫”,意为“诫命之女”。成年礼当众表明这个孩子已经成年,将作为犹太人社会的一名正式成员,可以履行一个犹太人所应尽的责任了。成年礼常常在孩子满13周岁生日后的第一个安息日,在犹太教会堂晨祷仪式上举行。此前这个男孩或女孩要上好几年的宗教课和希伯来语课,并花很多时间研读《摩西的书》准备讲演。

在成年礼仪上,拉比要为孩子进行一次特别布道,着重阐明他或她今后应承担的责任,尤其是对其家庭和犹太人社会的责任。同时,还要求他或她遵守《摩西的书》戒律,将宗教和律法知识向子孙传授。接着,这个男孩或女孩被召唤到聚礼会前面,登上诵经坛,第一次用希伯来语向公众诵读《摩西的书》中的有关章节。

这种诵读常常以一种叫做“卓朴”(TIoP)的古老曲调来唱赞;随后发表成年礼讲演,发誓自己将终身遵照犹太教教义生活、献身《摩西的书》,并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表示特别感谢。诵读完毕,读第2次祝福词后,父亲走上诵经坛,朗声说:“感谢阿杜乃(上帝),如今我得以解除对孩子的责任。”成年礼是犹太人生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礼仪。犹太教规定,当一个男孩到13岁生日时,他在法律上就是一个成年人了,可以被算作在公共祈祷时所需要的10位成年男子(Minyml)成员之一。他必须谨守犹太教613条戒律。犹太人举办成年礼,其实也是自身生存的需要,是教育孩子的智慧。

因为,对于犹太人来说,成年礼标志着一个男孩或女孩从此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也标志着这个犹太孩子达到了成人所要求的教育水准。除正统教派外,犹太教其他各派,不仅拉比而且任何成年人都可以主持一个犹太教仪式或引导祈祷。成年礼显示这个孩子是否充分掌握了犹太教义、希伯来语和具备领导聚礼的能力。

成年礼是犹太人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于孩子及其父母来说,这是个节日,庆祝仪式像婚礼一样受到重视。成年礼也为大家庭庆祝活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许多亲人都会到犹太教堂里参加受礼孩子的成年礼仪式,回家后还要举行庆贺成年礼的家宴。此时所有客人都会向受礼的孩子赠送礼物,表示最美好的祝愿。

弯下腰就能拾到真理

一位伟大的拉比,名叫以色列·班·爱里瑟尔,亦名巴尔·谢姆·特夫,他曾经写了下面的一则故事:

有一天,一位弟子问巴尔·谢姆·特夫:“老师,你曾经说过,到处都有真理,那么,真理这种东西是否就像马路上的小石子,那么平常,那么多呢?”“正是如此。”巴尔·谢姆·特夫回答,“所以,每一个人都可以捡到真理。”“大家为什么不去捡呢?”弟子继续问。

巴尔·谢姆·特夫回答,“人要捡拾像小石子那么多、那么小的东西时,必定都要弯腰,但是人是很难于弯腰的。”“巴尔·谢姆”是对神授予特殊力量的人的一种称呼,而这一位巴尔·谢姆·特夫曾经拥有1万个为他献身的弟子,所以,在18世纪的东欧,他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犹太拉比。

在犹太人心目中,智慧和谦虚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如果认为自己是幸福的人,那他必定是幸福的。可是,如果他自以为是聪明人,那他一定是个愚蠢的人。因为葡萄长得愈丰硕,就愈会低下头来;同样的道理,愈有智慧的人便愈会谦虚。犹太人认为,不要将学识、能力无缘无故地拿出来炫耀,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可示之于众。

教育要从学童抓起

“没有学童的城市终将衰败。”(《摩西的书》)孩子的童年决定他的终生,这在犹太人中是一个至理名言,在现实中也是不争的事实。当然,也有人认为人的一生是很复杂的,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机遇与偶然性。如何将孩子打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所有父母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一个人是天才还是庸才,究竟是取决于天赋还是教育?这是一个在许多民族中有着争议的命题。但在犹太人中这个命题是没有争议的,他们认为,一个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能成为一个杰出的人。

犹太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儿时并不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天赋也不算高,4岁开始说话,在小学时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老师曾要求他退学。而在他的家庭中,母亲对他的音乐熏陶和叔父对他的数学启蒙,培养了他杰出的形象思维能力,这使他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在很多人的头脑中有这样一种概念,认为孩子成长得好是因为天赋优良,因而孩子不成功就怪罪于先天不足,而不是去追究父母在教育方面的失职。

很多成功的教育事例说明,对孩子的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认为婴儿不具备学习与接受教育的能力;幼儿的主要任务是吃饱、长身体,而不是学习,这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偏见。事实上,孩子从出生到3岁前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学习时期,因为这个时期孩子的大脑接受事物的速度和方法最快最直接。

一位犹太教育专家曾说过这样的话:“人刚生下来的时候没什么两样,但因为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就算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假如所有孩子都受到一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决定于禀赋的高低。

多数犹太教育家认为,婴儿在0~3岁之前的学习方式与长大后不同,前者是一种模式学习,即无意识学习,后者称之为主动学习,即有意识学习。了解这一点对开发孩子的潜能是非常有价值的。

生活中的天才是神秘的,事业上的天才更为神秘,这只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天才是怎样出现的。天才并不神秘,也不是可望不可及,而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潜能,每一个人身上都存在,只是后天的培养不当,潜能没有开发出来而已。根据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它隐秘地潜藏在人体内,表面上看不出来,这就是潜能,即我们所说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