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哦!我最喜欢的科普故事
3204500000003

第3章 天文篇(2)

梅文鼎一生博览群书,著述80余种,绝大部分是天文、历算著作。他的天文历算著作大致可分为5类:一是对古代历算的考证和补订;二是将西方新法结合中国历法融会一起的阐述;三是回答他人的疑问和授课的讲稿;四是对天文仪器的考察和说明;五是对古代方志中天文知识的研究。

梅文鼎对天文学的造诣很深,他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他非常注重天象观测,创造了不少兼收中西方特色的天文仪器。他在这些方面的贡献,对当时和后世融会贯通中西方天文学具有很大作用。他与英国的牛顿,日本的吴孝和同称为“世界科学巨擘”。

梅文鼎不仅是一位有杰出成就的自然科学家,而且能诗能文,他所写的序言、引言之类,落笔成趣,文采斐然,颇具文学欣赏价值。他既不泥古守旧,也不盲目崇拜,而是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他对难解之书,难释之义“必欲求得其论,往往至废寝忘食”。这种对学问的钻研和刻苦精神,是很值得小学生学习的。

10.泰勒斯巧妙制止战争

泰勒斯是古希腊最早的、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他出生在米利都,他的家庭属于奴隶主贵族阶级,所以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不仅是当时自发唯物主义的代表,同时也是较早的科学启蒙者。

泰勒斯生活的那个时代,整个社会处于愚昧落后的状态,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都理解不了,他却想探讨自然中的真理。因为他懂得天文和数学,又是人类历史上比较早的科学家,所以,人们称他为“科学之祖”。

在天文学方面,泰勒斯作了很多研究,他对太阳的直径进行了测量和计算,宣布太阳的直径约为日道的七百二十分之一,这个数字与现在所测得的太阳直径相差很小。通过对日月星辰的观察和研究,他确定了365天为一年,在当时没有任何天文观察设备的情况下,有这样的发现是很了不起的。

在天文学领域,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就是,他正确地解释了日食的原因,并曾预测了一次日食,制止了一场战争。

当时,米底王国准备向西扩张,但受到吕底亚王国的顽强抵抗。两国在哈吕斯河一带展开激烈的战斗,接连五年也没有决出胜负。战争给百姓带来了灾难,使他们流离失所。泰勒斯预先推测出某天有日食,便扬言上天反对人间的战争,某日必以日食作警告。当时,没有人相信他。公元前585年5月28日,当两国的将士们短兵相接时,天突然黑了下来,白昼顿时变成黑夜,交战的双方惊恐万分。于是,两国的国王马上停战和好。后来,两国还互通婚姻。

11.“地心说”的集大成者托勒密

克罗狄斯·托勒密是古希腊天文学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日月星辰的构成和运动方式并做出成就的科学家。

在托勒密生活的时代,古希腊天文学已经历了一段发展时期,并已取得很大的成就。托勒密是最后一位做总结性工作的著名天文学家。

托勒密在天文学方面的研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地心说”统治欧洲天文界乃至思想界达1400年之久。这一理论束缚了科学思想的发展,阻碍了科学宇宙观的诞生。直到哥白尼提出了著名的“日心说”,才推翻了与实际不符的“地心说”,天文学也由此引发了一场伟大的革命。

英国科学哲学史学者沃尔夫在论述哥白尼时,对托勒密的工作评价道:“无可否认,哥白尼从托勒密那里受益匪浅。”虽然“地心说”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不能将这位伟大科学家的其他的杰出贡献全部抹杀掉。

托勒密用几种圆周轨道不同的组合预言了行星的运动位置,与实际的观察相差很小,相比以前的体系有所改进,还能解释行星的亮度变化;他制造了供测量经纬度用的类似中国浑天仪的仪器和角距仪;通过系统的天文观测,他编有包括1028颗恒星的位置表,测算出月球到地球的平均距离为29.5倍于地球直径,这个数值在古代是相当精确的。

托勒密能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提出行星体系学说,具有巨大的意义。这一学说肯定了大地是一个悬空着的没有支柱的球体,又从恒星天体上区分出行星和日月是离人们较近的一群天体,这些富有创新精神的大胆学说开启了科学家继续探索的道路。

12.哥白尼创立“日心说”

尼古拉·哥白尼是伟大的天文学家、世界近代天文学奠基人,他出生于1473年2月19日。他的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在他10岁时去世,此后,哥白尼由担任罗马天主教大主教的舅舅抚养。

18岁那年,哥白尼进入克拉科大大学学习,在此期间,他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3年后,他去了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先后在博洛尼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攻读法律、医学和神学。

哥白尼最大的成就是创立了“日心说”,可是他却并非专业的天文学家,他最著名的《天体运行论》是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的。在哥白尼生活的时代,托勒密的“地心说”统治着整个天文学领域,同时被当作基督神学宇宙观的理论基础,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科学的进步,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诞生才结束这种局面。

为了研究天体运动,哥白尼在弗龙堡一座箭楼上修建了一个小型天文台,经过30年风雨无阻的观测,他终于得出一个结论:包括地球在内的所有星体都是围绕太阳转动的。1514年,年过40的哥白尼将自己的结论撰写成了题为《浅说》的小册子,在自己的朋友圈中流传。哥白尼在《浅说》中概述了“太阳中心说”的大体框架,并指明了地球运动规律,为《天体运行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为了使哥白尼的学说得到教会和普通民众的接受,他的朋友们极力在高级教会人士中宣传他的新理论。1533年,哥白尼已经60岁,他仍然担心教会会扼杀自己的新学说,所以,他久久没有将其公之于众。但这一年,他在罗马举行了一系列演讲,提出了“日心说”的主要观点。

在古稀之年,哥白尼决定出版他酝酿已久的著作《天体运行论》。1543年5月24日,双目失明的哥白尼收到了出版商寄来的样书,而他的生命也在这一天走到了尽头。

在《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颠覆了托勒密的“地心说”,指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一颗行星,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转动,从而掀起了天文学上根本性的革命。在今天看来,他提出的“日心说”当然也是不正确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哥白尼敢于挑战作为神学宇宙观基础的“地心说”,这种勇气是很令人佩服的。

哥白尼的伟大成就,不仅铺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学的道路,而且开创了整个自然界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从哥白尼时代开始,科学技术摆脱了教会的束缚,结束了在中世纪的停滞与徘徊,开始获得飞跃的发展。

13.善于“看”的第谷

1546年,第谷·布拉赫生在丹麦的斯甘尼亚省的一个律师大家庭。13岁时,他被送到哥本哈根去读书。1560年,通过一次日偏食的观测,第谷迷上了天文学,但是他的伯父不希望第谷研究天文学,而是希望他成为一个律师。

1562年,伯父把第谷送到莱比锡大学,要他学习法律,还派了一个比他大4岁的家庭教师米德尔一同前往。伯父要这位教师一方面监督第谷,不让他研究天文学,另一方面教他辞令学,为当律师作准备。但是,第谷没有接受伯父的劝告,继续努力学习数学和天文学理论,夜里经常偷偷地起床观测天象。

第谷花了很长一段时间研究行星。通过对行星的星空方位的观察和计算,他发现当时记载行星运动的通用星图有严重的错误。为了学到更多的关于天文学方面的知识,他又去罗斯托克的大学学习。

1576年,丹麦国王腓特烈二世召见了他,聘他为皇家天文学家,赐给他汶岛,并出资为其在岛上兴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设备最全、装饰最华丽的天文台。第谷设计并由他的工匠们制造了当时最精密的古典天文仪器,如方位仪、纪限仪、三角仪、象限仪、墙式象限仪、赤道浑仪、大浑仪、天球仪等。应用这些仪器,他带领一批训练有素的助手们作了长达21年的高精度的天文观测,他发现了月球运动的二均差,编制了一部精确的恒星表,并积累了大量行星运动的观测资料。

第谷一生的奋斗目标就是提高观测的精确性,终身坚持准确细致的实地观测。他不断改进天文仪器,使其加大、加重、加稳,增加读数的长期可靠性与标度的精确性。他还仔细确定了大气折射等引起的误差改正量等等。他的观测结果一般误差不超过0.5角分,最多为2角分,比哥白尼的准确20倍,几乎达到望远镜出现前的肉眼观测极限。其中最著名的有1577年,他对彗星的观察。通过观察,他得出了彗星比月亮远许多倍的结论,这一重要结论对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天文现象,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谷在天文历史上以观测精密而著称,是一个善于“看”的人。他一丝不苟地进行科学观察的精神,是很值得小学生学习的。

14.为科学献身的布鲁诺

乔尔丹诺·布鲁诺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小镇上,长大后,布鲁诺进入修道院隐修。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立刻激起了他火一般的热情。从此,他便摈弃宗教思想,只承认科学真理,并为之奋斗终生。

布鲁诺信奉哥白尼学说,成了宗教的叛逆者,被指控为异教徒,并被革除了教籍。公元1576年,布鲁诺逃出修道院,长期漂流在瑞士、法国、英国和德国等国家。尽管如此,布鲁诺仍然始终不渝地宣传科学真理。他到处作报告、写文章,还时常地出席一些大学的辩论会,用他的笔和舌毫无畏惧地积极颂扬哥白尼学说,无情地抨击官方经院哲学的陈腐教条。

布鲁诺的专业不是天文学也不是数学,但他却以超人的能力丰富和发展了“哥白尼学说”。他提出了宇宙无限的思想,认为宇宙是统一的、物质的、无限的和永恒的。在太阳系以外还有无以数计的天体世界。人类所看到的只是无限宇宙中极为渺小的一部分,地球只不过是无限宇宙中一粒小小的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