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谁将被淘汰
3208100000031

第31章 协作篇(2)

某网友提出人际关系的55个绝招。第4招是:挥别独行侠的日子。你还想像小学生那样科科争第一?别傻了,这个世界只有团队成绩,没有个人成绩,因此也就没有所谓的“第一名”。告别独行侠的生涯,你的人生将从黑白转为彩色,全新出发。你所处的是个万物共存的和谐社会,因此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

华旗资讯总裁冯军说:“我不想一个人单打独斗,希望‘打群架’。”他希望有更多的国内企业和他们一起并肩作战,相互鼓励、相互保护,维护中国品牌的利益,超过更多国外知名企业。在华旗,鼓励员工在各个领域全面发展,并且与他人形成团队合作。

姜奇平也说:“AMD应当学学宋江,‘打群架’比单打独斗强。”宋江要是一个CPU,恐怕连286都不如,但人家能拉起一百单八将,呼啸山林,皇帝老子拿他也没办法。如果Sanders在社会资本上能赶上宋江的一半,INTEL早就该散伙了。如今IT的行市兴“打群架”,说得文雅点叫生态系统建设。光一个CPU,没有上下游产品、上下游厂商的拥戴成不了气候。如今,INTEL在64位架构上近于形成标准,而标准的形成正得益于战略生态系统的力量。

某网友说,强大的IT企业最需要的人就是协作人。现在已不是英雄主义时代,在现代社会中,要做成某项事业,需要涉及和处理的因素越来越多,不是个体人的能力所能胜任。在IT业这种现象尤其突出。微软称霸IT业,得益于协作功夫。在大家都以技术先进为自豪时,盖茨愿意屈于人下,与人配套,以后的重点也是采用“拿来主义”。

中关村民族品牌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提出,该品牌创新正在从“单打独斗”走向“联合出击”,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在参与国际竞争中,中关村人逐步意识到,与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相比,单打独斗还显势单力薄,因此必须联合起来协同作战。由百度、金山软件、汉王、华旗资讯等多家园区知名自主品牌企业自发成立的中关村自主品牌创新发展协会,就是希望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发挥中关村企业的凝聚效应,形成自主品牌企业的集群出击态势。

2005年6月,拥有179项核心技术的首个“闪联”国家标准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诞生。它史无前例地将电脑、手机、电视等终端进行互联互通,只需一个小小的遥控器,就能轻松地指挥家中每一个播放器,并让其内容随时进行转换。而在这个先进的中国技术标准背后,是联想、TCL、长城、中兴通讯等成员联合形成的一条完整产业链。

告别单打独斗,在AVS(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的牵头下,中国电子行业四大标准(AVS、闪联、EVD和DMB-T)组成战略大联盟,首次以“中国标准”的形象携手亮相。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对于中国电子行业将产生基础性的甚至是具有颠覆性的影响,中国电子产品有望早日结束没有“中国芯”的日子。

一个团队有共同的目标,才能有凝聚力。因为爱国者数码相机的存在,国外竞争对手不断降价,为中国消费者节省了近40亿的开销;因为有了汉王,中华民族的手写输入改变了西方键盘垄断的时代;同样,因为SCDMA的出现,让我国在3个小时内就完成了覆盖整个印度洋海啸灾区的无线通信应急系统。

由单打独斗到联合行动,中石油加入五国投资财团。经历了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石油公司失败的教训后,中国石油公司开始调整其海外业务。记者日前获悉,中石油旗下中油国际联合其他四国的石油公司,共同组建一个投资集团进行海外业务,就是这种调整的体现。相比于单独行动来说,与其他国家的石油公司联合起来,进行海外风险勘探或者是收购海外油气资产相对容易些。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应对,鞋业反倾销进入“联盟”时代。随着一份名为《联合组建欧盟反倾销应对联盟》方案的正式签字确认,温州、广东、泉州这三个中国最重要的鞋业基地的鞋革行业协会日前终于以“结盟”方式走到了一起,共同“攘外”。鞋业是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前沿”,它的结盟标志着中国企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应对走向更大范围、更加理性的整体应对,也预示着中国企业应对反倾销又迈出了质变的一步。

下单打独斗的人即将滞销

“智圣”诸葛亮的教训

“智圣”诸葛亮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刻画得近乎完美。这是一位在三国史甚至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伟人,后世称他为“神”。因为他一出茅庐,就火烧博望坡,赤壁助周郎,三分定寰宇,六出伐中原,空城退司马,让古往今来者瞠目结舌,所以惊呼曰:“真神人矣!”从曹操、孙权,再到司马懿、曹真,哪个不畏他三分?

可是,如此雄才大略的“智圣”,其结局却是失败的,只留下一则《出师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巾,令后人喟叹不已。

诸葛亮的失败,绝对不同于项羽。项羽败于情商过低,诸葛亮则败于单打独斗(其实从广义上说,单打独斗也是一种情商的表现;只不过,除了单打独斗,诸葛亮在情商的其他方面却是做得很好的)。他“事必躬亲”,作为丞相,居然连惩罚士兵几十棍的事也经常去监督(“自校簿书”,“罚二十以上亲览”)。他无时不在自己做功,却忽略了整个团队的作用。仅凭借一己之力,来支撑整个蜀国的天下。也就是说,自从刘备死后,整个蜀国就他一个人说了算,其他人都靠边站(其实,刘备还没死时,也基本上是听从他的意见)。这或许正是造成蜀国最后走向灭亡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人才都被他的聪明埋没了。

虽然他是纵横捭阖、才智过人、考虑周全,或许无人能及;但他没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团体的力量,是远大于单独一个智者的。特别是对于治理一个国家、对现在来说则是治理一个大公司,就更是如此了。只有一个智商很高的人,是远远不够的。作为领导者,关键是要会用人,重要职责是“授权原则”,自己把精力集中在重要事务,而让下属获得一定的职权和责任,使其能够独立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取得成就,在成就感的激励下取得更大的成就。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一定要在各个方面都比别人强,而在于具有调动下属的积极性,让大家一起施展才干,得到集体的更大的胜利。不授权的领导不仅对领导者本人不利,他的下属还会感到自己不被信任,独立创造力不能得到发挥,因而会失去工作的积极性。这种领导方式还会失去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机会。

从诸葛亮的身上,我们可以将阻碍授权的认知因素归纳为:做事过于认真负责、对下属不信任、害怕削弱自己的职权、害怕失去荣誉、过高估计自己的重要性等等。

与此相对的是,魏国的兵多将广谋士足。一个诸葛亮,本事再大,就算你有三头六臂,也抵不过人家魏国的“团结就是力量”,难以支撑长久的局面。蜀汉初期,有刘备在,蜀国集团,还勉强算是一支实力比较雄厚的人才队伍,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等人,又有魏延、王平等骁勇之士。然而,由于诸葛亮长期的亲历亲为,蜀汉的人才梯队最终没有形成;后来他虽然培养了姜维为帅接班,但最终仍然导致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惨淡局面,使得蜀国成了三国中最早灭亡的一国。

“孤胆英雄”已无用武之地

“学科交叉、知识融会、技术集成”的现实告诉我们,在当今这个国际经济大循环的世界里,“孤胆英雄”的时代已经过去,个人的作用在下降,群体的作用在上升。特别是在入世后,要成就一项事业,靠个把人、少数人是不行的,需要一支队伍、一个组织、一个群体的共同奋斗,需要众多人智慧碰撞,团队合作。世界是一个联系的整体,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国家人事部吴德贵研究员说,“跑单帮”难成气候,“抱成团”才能打出一片天地。

现在及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抱团打天下的社会,要懂得做好团队配合,即人际关系,单靠个人能力是永远不够的,单打独斗已经是过去时。没有一个人可以不依靠别人而独立生活,这本是一个需要互相扶持的社会,在生命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他人帮助,也应该去帮助他人,一起共同成长。生命的意义在于自身在所处的社会中有价值。而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当中,难免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展示我们的自身价值。在现今社会,仅靠单枪匹的个人奋斗已很难奏效,成功往往需要大家的协同作战。一个人可以聪明绝顶、能力过人,但若不懂凭借积极热心来培养和谐的合作关系,只能事倍功半。

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成功的企业老板,几乎都是单打独斗发展起来的。做得辛苦,守得不易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他们实现了自我价值,却失去了一个人最基本的幸福。江苏有名的企业家郭敬业就是其中一个。

单打独斗的人就好比《富爸爸》中S象限里的一部分自雇者,独自打拼。这样的人成不了气候,迟早会被这个世界淘汰。试想,当一个人是与一个完整的团队去竞争,所谓寡不敌众、失道寡助,他成功的可能性会有多大呢?英雄再聪明都不可能是一个通才,哪怕再伟大的英雄阿基里斯都有他的致命伤——后脚跟。赫赫西楚霸王项羽、三国第一豪杰吕布,也过不了美人关。功夫之王李小龙再厉害,也经不住几个拿枪的。只靠自己单打独斗,还能走多远呢?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做人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无为,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弄明白该怎样做人。每一个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都渴望成功,而且很多有志之士为了心中的梦想付出了很多,你不能说他们不够努力、不够勤劳,然而得到的却很少,甚至一事无成,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从表面上看,做人似乎很简单。其实不然,比如说你当一名教师,你的主观愿望是当好,但事实上却不受学生欢迎;你去做生意,你的主观愿望是赚大钱,可偏偏就赔了本。单打独斗、我行我素、惟有自我、不懂交际的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很难不到处碰壁、时时被动。

职场工作压力大,与“不合群”有关。现代社会的很多工作都需要同事之间配合,打团体战,不善于与人交往的职员往往不善于与人合作,只能单打独斗,不能利用别人的资源,因此完成相同的工作,付出的努力和压力就要比其他同事大得多。工作中的合群性是与一个人从小是否过过集体生活、是否学到过怎样与人沟通有关。不善于与人沟通的职员往往从小就比较孤僻,家庭环境中沟通比较少,从未真正学会与人交往的艺术。这样的职员到了工作岗位,就会把在家庭中缺乏沟通的状态带到工作中,总是希望别人主动接近自己,自己却不会主动与人交流,时间长了,同事觉得他“不爱说话”,也就逐渐放弃了与他的交往,这时他又会感到被排挤,感到孤独,心理压力就会增大。

习惯单打独斗的她后悔了!Anny最近跳槽到一家广告公司做平面设计,优美的工作环境、先进的办公设备、良好的行业美誉度,让她感到心满意足。上班第一天她就告诉自己,要努力干出一番成绩来,有任务了就一丝不苟地完成,力求完美;没有任务了也毫不松懈,在电脑前构思各种创意。由于工作过于专注,她没有注意到周围环境,比如与同事之间的人际沟通;有的同事主动和她打招呼,她只是敷衍几句,别人以为她架子大就不再搭理。几天过去了,主管让设计部人员共同完成一个重要的case,Anny也在其中。虽然她有非常棒的设计才能,但是由于平日缺少和同事的沟通,得不到必要的帮助和支持;性格内向的她更愿意自己独立研究,这样以来与同事的距离拉得更大,主管的“亲信”在主管面前打了小报告,她都蒙在鼓里。交稿的日子还没到,Anny为尽早显示自己的能力,迫不及待把作品拿给主管看,虽然作品不错,但主管仍然暗示她应该和同事打成一片。事后Anny却依然故我,当她遇到难题时也不向人求助,时间久了,她开始感到工作的困难。虽然尝试过改变这种局面,可是第一周的那几天她给同事造成了不佳的第一印象,要改变十分困难。

决定职业发展的不再仅仅取决于能力因素,更取决于职业状态。2005年12月27日,职场网举办了一次“如何保养职业心理”的网络讲座,并邀请资深职业咨询专家白玲女士作主讲嘉宾。白玲告诉大家,洞察自己,调整状态,要从职业“五感”说起:组织归属感、职业方向感、职业压力感、职业倦怠感、人际亲和感。人际亲和感的典型症状是:人际淡漠,对他人不敏感。

某网友说:“我在一家公司做培训讲师,教学能力一点也不比别人差,学员也都很喜欢我,可我却成了‘人人烦’。比如,同事们每天中午都要一起吃饭,光商量去哪里吃饭每天就要花好长时间。我认为个人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何必那么麻烦?时间一长我就被大家孤立起来了,很多事情我都不知道,公司有什么通知我也是最后一个知道,好几次都差点误事。我还听说大家都认为我总得罪人,可是我从来无心这样。我究竟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