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剩几说:“王姐,我看你来了。”王丽的身子微微颤抖了一下,低声说:“你还来看我干什么。如今我已经成了残花败柳,不值得你来看我了。”刘剩几说:“不,王姐,那只是你的从前。只要你努力改造,完全可以回到阳光下。你不是常爱读郭沫若的《女神》一诗么,神鸟凤凰在烈火中涅盘,重获新生。你也能够成为一只金凤凰的。”
王丽开始有些放松神经,并感到心口一丝温暖。但她还是没脸看刘剩几,只把头死死埋着,手足无措。然后刘剩几又满含激情对她说:“假若你不嫌弃,我愿意与你过一辈子。”王丽似乎没听见,机械地说:“你刚才说什么。”刘剩几说:“我等你早日出狱,咱们结婚。不知你肯吗?”王丽像猝然被强大的电流击中,迅速抬起头,一双大大的、清澈的眼睛望着他,闪闪晶亮,非常有神。这就是生的希望啊!
刘剩几把手伸过去,王丽突然冲过来,死死地抱住他,在他肩头狠狠咬了一大口,痛得刘剩几全身痉挛,差点高喊一声。而王丽马上梨花带雨,放声大哭,哭声惊天动地,在监狱里回荡。
王丽在监狱里好好学习、改造。刘剩几则经常来看她,了解她进步的情况。
由于王丽表现突出,监狱决定提前将她释放。原定她的刑期要到2003年2月,却被减刑1年,2002年2月就自由了。而刘剩几是98级学生,2002年7月毕业,在长沙一家工程公司上班。
2002年2月王丽出狱,他们开始筹备婚事。2003年2月,他们终于走到了红地毯的另一端。
你的痛苦来自天空和大地
在你最深重的时候
我仍然那么轻盈
不谙世事地任性和悠闲
我为你做好香肠、皮冻、担担面
细心洗掉你领口的污垢
用梦话减轻你灵魂的负担
我多么无知和简单
我因此是你一生钟情的爱人
——刘亚丽
苦尽甘来,北京公主10年等待外地穷小子
采访时间:2001年8月
采访地点:北京
采访对象:陈华奉
两个人真心相爱,于是共同努力,为自己的“小巢”争取存在权,结果苦尽甘来,如愿以偿。这些人的婚恋生活不但平平静静,而且还很美满。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一位陈姓的湖南农村男生,与本班北京女同窗小C谈恋爱,苦苦坚持了4年。几年前他们毕业时,为了与小C终生厮守,陈某想方设法留在京郊一家中学教书。当初他们并不想马上结婚,而是谋求更好的成家立业条件。陈某夜以继日,一心一意准备考研;小C则在精神、物质方面不遗余力地支持他。
3年后,陈某终于考入本校本系,攻读硕士。硕士毕业后,陈某被分配到中央电视台下属某部门工作,与小C得以完成营造小家庭的第一大业,喜进洞房。两人自大一开始坠入爱河,至此已经过去整整10年了!“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珍惜这段缘份。”陈某告诉笔者。
据其邻居反映,小两口非常恩爱,生活虽不是很阔绰,却甜蜜、充实,令人羡慕得要命。尤其难得的是,夫妇俩进取心都颇强。小C在“红袖添香,伴郎夜读”的同时,自己也学了不少东西。结婚后的第2年,她把刚生的孩子往母亲手中一撂,也投入了考研大军,并一炮打响,当年就被母校本系录取,由丈夫昔日的同窗变成今日的“师妹”。
——选自作者《京城本地与外地大学生“城乡恋”》一文
本文男主角陈华奉,他的父亲与笔者的父亲是同事。我们不但是省级老乡、市级老乡、县级老乡,更是镇级老乡。笔者当年在北京上学期间,还没少得到过他的帮助,在此笔者要好好感谢他。那时他已经在中央电视台所属一家全国闻名的咨询调查中心工作,而且当上了“部门总监”一类的官员,用上了手提电脑、袖珍手机、传真机,有自己的办公室,平时穿着高级西装,春风得意,派头十足,身边还有几十号人马随时听候他的调遣,远不是当年那个潦倒落魄的他可比的。他不过30岁出头,而且本来就长得英俊、高挺,这般形象岂能为常人所等同视之?(否则,人家北京公主怎么舍得以10度春秋之久来苦苦等待他?10年啊!人生才有几个10年?)他们单位并不在复兴路的央视大楼上,而是位于西城区附近的一个小胡同里。听他说,整个央视系统非常庞大,大多数下属机构都没有在央视大楼上。如今他干上了电视,倒是很巧合地继承了他父亲的事业,因为他父亲(还有我父亲)在老家也是干广播电视这一行的。我还记得,1998年我大学毕业前夕,他竭力支持我呆在北京;后来我去了外地工作,为此他感到颇为遗憾。
1985年9月,年仅19岁的陈华奉,从湖南农村考到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读书,与他后来的妻子肖筱红成了同班同学。陈华奉英俊、高挺,成绩也不错,还有农村孩子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这些品质打动了肖筱红;而肖筱红细心、聪慧、娴雅,虽是高干子弟却仍能保持着朴素、谦虚的本色,也无法抵抗地吸引着陈华奉。肖筱红出生于1968年,比陈华奉小2岁,北京人。但她的爷爷是老红军,原籍四川,曾是毛泽东主席亲手授予第一批少将军衔的人之一,早就退休在家,享受副部长待遇。她的父母是共和国同龄人,正当读书时碰上“文化大革命”,没有机会上大学,而她爷爷性格耿直,素来不愿意为他们出面走后门,所以一直是街道小厂的普通工人。不过,肖筱红与她的两个弟弟都很有出息,肖筱红后来考上了研究生,两个弟弟则全部出国留学并拿到了“洋博士”学位。他们家住在比小洋楼还值钱的北京四合院里,教养非常严格,因此她才具有许多传统美德。于是,表面看陈华奉与肖筱红存在很大的差距(一个是北京公主,一个是外地穷小子),却也有不少共同语言,有一定的思想基础。两人慢慢便相好上了。
刚开始是陈华奉的英俊、高挺让肖筱红着迷,肖筱红的细心、聪慧、娴雅让陈华奉喜欢。第一印象毕竟是很重要的,谁让他们俩都有这么多明显的优点呢?他们好像是自然而然就互相走了过去,双手很轻松地牵在一起了,仿佛一个世纪前就有过约定,还要牵手到白头。接着,专业学习较好的陈华奉,开始给文化底子稍微薄弱一点的肖筱红补课;而肖筱红则偷偷从家里带些好吃的来给他,偶尔还塞几个零用钱给他买衣服穿、买学习用品。接着,陈华奉发现肖筱红还会跳很好看的单人舞,只是很少在大庭广众中出风头;肖筱红则发现陈华奉还会写文章给各报刊投稿,偶尔也能发表一两篇,他那些乡土与童年散文也挺清新、真挚的。接着,陈华奉发现肖筱红不但是北京人,爷爷还是老红军;肖筱红发现陈华奉虽然是农村人,父亲却既是小镇的广播电视技术员,又是《衡阳日报》、衡阳人民广播电台的通讯员,经常给他们写消息、通讯稿的。接着,陈华奉发现肖筱红生活朴素、为人谦虚;肖筱红发现陈华奉喜欢整洁、手脚勤快。接着,……他们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越来越多,以致于才第一学期末,他们便相约去爬西山,在八大处公园的顶峰上,趁着夕阳下沉、夜幕降临、晚风徐徐、四周人稀,情绪迅速调动起来了,双方的眼神越来越缠绵,不由自主地拥抱在一起,而且越抱越紧,四片被寒风吹得冰凉、但又被爱情烤得通红的嘴唇也终于粘成一团。两人喜极而泣,泪流满面,为终于找到了归宿,找到了人生的那另一半。陈华奉高兴、激动得对着山谷大喊:“肖筱红,I Love You,我爱你——一辈子!你听到了吗?”“听到了!”他们向天发誓,一定要亲密、热烈地相爱到老,要永远像今天这样亲密、热烈。
大学4年中他们确实感情非常好。1989年7月两人毕业了,很不幸的是,本来专业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的陈华奉,最后总分排名仅列第六,就差一点点,没拿到留京指标;他们班32人,按照15%的名额,只能留5人。虽然有个别同学为他俩的伟大爱情精神所感动,愿意把指标送给他,但别说陈华奉本人、就是肖筱红,也不会做这种损人利己的事。为了求得终生相守,他们只有另想办法,必须让陈华奉留在北京。肖筱红的爷爷肯定不好帮他们的忙了,最后本系一位老教授主动介绍他到东部郊区某县的重点中学去,教高一年级语文;老教授过去的学生(也就是陈华奉的师兄)在那里当校长。这回可好了,师兄校长对陈华奉很不错,平时照顾有加,薪水也不低;再说,陈华奉到他们学校,也算是引进人才了,他们能不高兴?只是他要进市区见肖筱红、或肖筱红过来看他,尚有好长一段路程。但总归还在一个北京市里嘛!另外,他是招聘的,没有户口,这就须逐步解决了。
当时,肖筱红被分配到西城区卫生局工作。两人从星期一到星期六都得上班,仅有星期天,他们要么是男的进城、要么是女的出城,都得清早动身、傍晚返回,却亦其乐融融,在一起卿卿我我,有说有笑,并不以为很苦。好在陈华奉每年有寒、暑假3个月时间呆在肖筱红身边,关心、照料她。他们每年总有一次共同回到南方,看望陈华奉在老家的父母。但他们还不想马上登记结婚,希望首先要有一个更成熟、更合适的成家立业条件,并且彼此也甘愿这样等待下去。陈华奉开始夜以继日、一心一意备考研究生课程,只有考研才是他们最佳的途径。而肖筱红所做的是精神鼓励、物质支持。
由于陈华奉教学工作很忙,直到1992年,在参加了3届研究生入学考试以后,他才终于考进母校本系,攻读社会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1995年,陈华奉以优异的成绩研究生毕业,来到如今所在的单位工作,且一干就是6年。而他与肖筱红营造小家庭的设计方案,至此总算水到渠成,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在进大一便开始坠入爱河、爱得难舍难分的整整10年之后,他俩最终走上红地毯,跨进洞房门。了解他们感情故事始末的朋友、同学、同事、老乡们纷纷前来祝贺,讨喜酒喝。在婚礼仪式上,切完蛋糕、交换戒指、举起酒杯时,陈华奉与肖筱红无法控制自己的心情,面对客人却热泪潸然横流,甚至大哭了两声。他们兴奋啊!10年了,这容易吗?而为爱情而付出,有什么可惜的?
据邻居反映,小两口结婚后,仍然非常恩爱。他们的经济条件虽然不是很阔绰,但日子甜蜜、充实,令人很是艳羡。
更难得的是,陈华奉与肖筱红夫妇都有很强的进取心。肖筱红在“红袖添香,伴郎苦读”的那段时间里,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自己也学习了许多知识。1997年初,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肖筱红把孩子扔给刚提前退休的母亲,也加入到了考研的洪流中去。1998年,她一举成功,又被母校研究生院录取。陈华奉也不甘示弱,1999年走进了博士研究生班的大门。肖筱红,先是陈华奉的同窗,继而是他的妻子,如今则成了他的“师妹”。一个特殊的“三部曲”。
8次与爱神擦肩而过,可我心中仍渴望真情
——一位在南宁工作的湖南籍女大学生7年感情波折的内心独白
肖飞/文
湖南邵阳,一个盛产黄花菜、草席、传奇与美女的地方。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之后全国天气预报节目的主持人杨丹,就是一位邵阳靓妹。
无独有偶。本文主人公,一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工作的邵阳籍女子,她也叫杨丹。不过,这个杨丹的命运就要坎坷多了。从1997年至今的7年当中,她连续遭到多达8次失恋的打击,情感世界一再波折起伏,却始终没有丧失信心,保持真诚友爱对人,执着等待着那人生另一半的到来。
日前,杨丹接受了笔者的采访,坦然讲述其个人隐私。
跟热恋四年的男友远来邕城,他却狠心离我而去
我叫杨丹。不过,我的命没有我那个同名同姓的“气象小姐”老乡好。也许是我没有惊世的容貌、出色的表现?但我同样温柔、深情啊!为什么我满腔热血对人,却无一好男儿待我如我待他?
1977年正月,我出生于湘中古城邵阳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中学时期,我学习用功,在校在家听老师、父母的话,一直是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1993年9月,我考入位于甘肃省会兰州市的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也就在这年底,我认识了广西男孩黄岱。
黄岱跟许多广西男子一样,长得高大、帅气。他是历史系1993级学生,跟我同届,却比我大3岁。1993年11月,在“中文、历史系93级男女生联谊会”上,通过历史系学生会主席、我的湖南老乡曾志强介绍,我们第一次迈起了笨拙的“慢三快四”步,并开始略带羞涩的“非官方会谈”。说实话,黄岱的成熟气质、端正相貌,使我在看他第一眼时就无法抗拒地爱上了他。
据黄岱后来告诉我,他对我的第一印象并不是很深。谁叫我长得并不漂亮呢!当时黄岱有好几个女生追,特别是在他那个班上。而且据说在他老家广西某所地方师专还有个中学同学爱得他死去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