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信送给加西亚
美西战争(1898年4月一12月,美国与西班牙之间发生的一场关于争夺殖民地的战争)爆发时,美国总统必须马上与古巴的起义军将领加西亚取得联系。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带信给他。
美国总统希望尽快地获得加西亚的合作。怎么办?有人就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于是他们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那个名叫罗文的人,是如何拿了信,又如何把它装进一个油纸袋里,怎样封好,怎样吊在胸口,在几个星期之后,如何徒步走过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把那封信交给加西亚的——这些细节,我们都不知道,书中并没有详述。
令人感动、深思和敬仰的是——美国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而罗文接过信之后,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有人曾经这样说过:“像他(罗文)这种人,我们应该为他塑造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大学里。年轻人所需要的不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只是聆听他人种种的指导,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这种敬业精神就是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
以上的文字出自阿尔伯特·哈伯德所写的《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这本书首次发表于1899年,随后就风靡了整个世界。
《把信送给加西亚》倡导了这样一种理念:对工作要积极主动、自动自发。作为员工也需要加强这种精神,对上级的命令,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
自动自发的态度
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前会得到导师的就业指导。指导内容除了尊敬领导,跟同事搞好人际关系这些老生常谈以外,导师强调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千万不要让你的上司总是提醒你该做什么,而是自己要知道该做些什么。”
的确如此,大多数老板不喜欢让自己总是操心的员工,他们更欣赏那些积极、主动、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员工。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在工作中“自动自发”。
什么是自动自发?即没有人要求强迫你做事,而你也能自觉、出色地做好自己的事情。这句话说简单些就是积极主动地做事。主动地要求承担更多更大的责任,并为之努力,胸怀满腔热忱,积极地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去圆满完成分内、分外的工作,在不断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和阅历的同时,我们的能力就会不断增强。当你在考虑一项困难的决策时,当你所采取的行动不仅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需要时,你就会摆脱最初的平庸思想,站在一个新高度,用一种新的观念去看待周围的事物。相反,一味地逃避与推脱所造成的结果往往是把与责任一同而来的机遇和馈赠也拒之门外了,没有了机会,我们去哪里展现自我,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何谈出色与成功?
自动自发是高效工作的前提,特别是现今社会,商业环境的节奏正以令人炫目的速度快速运转着,大至企业,小至员工,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都必须奉行主动执行、自动自发的工作理念。作为一名老板,为了生存,他恨不能把一分钟掰成两分钟用。所以,如果你不能自动自发,凡事都让老板多替你操份心,要老板多花时间等你的工作出成果,这比浪费金钱更叫他痛心。失去一分钟,他就有可能失去整个计划。没有哪个不讲效率者能成为老板,也没有哪个老板能长期容忍不能自动自发的员工。
想在职场中一路顺风,最实际的方法就是对老板交代的工作要在第一时间内处理掉,同时考虑到与自己工作相关的一些事情,以及公司的各方面利益点,争取让工作早日完成,把最完美的结果呈现给老板,让老板放心。
不能自动自发的员工迟早会被社会淘汰,优秀人才总是为社会所需要。“适者生存”的法则并不是仅仅建立在残酷的优胜劣汰基础上,而是基于公平正义,是绝对公平原则的一部分。若非如此,美德如何能发扬光大?社会又如何能取得进步?许多老板费尽心机地寻找能够胜任工作的人,这些老板所从事的业务并不需要出众的技巧,而是需要谨慎、朝气蓬勃与自动自发,然而他们聘请的一个又一个员工却因为粗心、懒惰、没有做好分内之事而频繁遭到解雇,却还在抱怨现行的法律、社会福利和命运对自己的不公。
作为一名普通员工,不要这样想:我是一名不需要当“将军”的“士兵”,所以我在最低限度内完成工作就可以了,无论公司怎样,我的利益都是有保障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无论什么公司,无论什么工作,都需要具有主动执行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司生存发展、与公司荣辱与共的人。
工作是一个态度问题,是一种发自肺腑的爱,一种对工作的真爱。工作需要热情和行动,工作需要努力和勤奋,工作需要积极主动、自动自发的精神。只有以这样的态度工作,我们才可能获得工作所给予的更多的的奖赏。
主动和被动的差异
成功者和平庸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成功者凡事都主动,我们不妨称他为“积极主动的人”;那些庸庸碌碌的人凡事都被动,我们不妨称他为“消极被动的人”。仔细研究这两种人的行为,可以找到一个成功原理:积极主动的人都是不断做事的人,他凡事现在就去做,直到完成为止。消极被动的人,都是懒惰散漫的人,他们会找借口偷懒,直到最后他证明这件事不应该做、没有能力去做,或已经来不及了为止。
积极主动的人和消极被动的人之间的差异,从很小的地方就能看出来。前者计划好一个假期,就真的会去度假;后者也计划好一个假期,却拖延到明年再打算。前者认为应该定期听成功讲座,结果他真的做到了;后者也认为应该定期听成功讲座,但他会找出各种理由来拖延。前者认为应该发一封E—mail给一个人来恭贺他的成就,他真的敲起了电脑键盘;后者却找了一个好理由来延后,结果一直不去行动。
积极主动的人和消极被动的人之间的差异,也会在大事上表现出来,前者想要自己创业,结果他说做就做;后者也想创业,但他总在最后关头发现“为什么不该去做”的好理由。前者已经40岁了,他很想换一个新工作,结果他真的去做;后者也一样,但他一直犹豫不决,结果什么事也没有做成。
积极主动的人和消极被动的人之间的差异,也会在各种行为上表现出来。前者想做就做,因而获得安全感以及更多的收人;后者不会想做就做,因为他不想行动,结果丧失了主心骨,因而永远度日如年。
积极主动的人会成就许多事情,消极被动的人很想做事但不会真的去做。要想做企业最有价值的员工,就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要主动了解自己想做什么并且制订规划,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对待自己的工作,要以一个母亲对孩子般的责任心全力投入、不断努力。只要有了积极主动的态度,没有什么目标是不能达到的。
许多人并不是没有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做出自己的决定,而是不习惯在重大问题上自己做决定。如果问一位在校的大学生:“你最常做的决定是什么?”他的回答很有可能是决定买什么样的电脑、看什么电影、读什么书等等。这些事情固然需要做出决定,但更需要你自己做决定的是许多更重要的事情。例如读什么专业、进什么学校,考研还是出国等等。对这些事情,有很多人习惯于听从父母的安排或参考大多数同学的选择——殊不知,在这些最重要的问题上,只有你自己的决定才能帮助你迈向真正的成功。自己只做无关紧要的决定,而任由他人做出对自己的一生有重大影响的决定,这明显是不合逻辑的。此外,有些人就算自己做出了决定,也不见得在事先已经花了足够的时间做调查研究。而一个鲁莽或草率的决定可能会让你后悔一辈子!
当coogle的创始人赛吉·布林和拉里·佩吉在电视上接受访问时,记者问他们认为自己的成功应该归功于哪一所学校,他们并没有回答说是斯坦福大学或密西根大学,而回答的是“蒙台梭利小学”。在蒙台梭利小学那种鼓励学生自由自在地学习、对事情不能消极对待的教育环境下,他们学会了“自己的事,自己负责,自己解决”。正是这种积极的教育方式赋予了他们勇于尝试、积极主动的习惯并因此给他们带来了成功。
每一个人都要拥有一颗积极、主动的心,要善于规划和管理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最为重要的抉择。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没有什么东西像自动自发的态度更能体现你自己的独立人格。
薪水算什么,要为自己工作
你在为谁工作,为什么工作?这是关于工作意义、人生价值的大问题,每一个人都必须回答,不能逃避。
“你在为谁工作”的答案可能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林林总总,丰富多彩,但从根本上说,你是在为自己工作,为自己的幸福工作。
你是在为自己工作,所以,你一定会工作态度端正,工作动力强劲,工作表现优异,工作业绩突出。
你是在为自己的幸福工作,所以,你一定会心想事成,美梦成真,在付出的同时,得到自己追求的幸福。
吉米是一个铁路工人,一天,从一列豪华列车上走下来一个人,他对着吉米喊起来:“吉米是你吗?”吉米抬头说:“是我,迈可,见到你真高兴。”于是,吉米和迈可(吉米工作的这条铁路的总裁),进行了愉快的交谈。半小时后,迈可走了。吉米的同事都围了上来,他们对于吉米是迈可铁路公司总裁的朋友这一点感到十分震惊。吉米告诉他们,十多年前他和迈可是在同一天开始为这条铁路工作的。有个同事问:“为什么你现在还在这里工作,而迈可却成了总裁呢?”
吉米忧伤地说:“我每天都在为工资工作,迈可从开始就立志为这条铁路工作。”
吉米的话形象地说出了两个人同起点,却不同命运的深层原因:为薪水工作与为事业工作,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工作有着比薪水更为丰富的内涵。工作是生存的需要。我们生命的价值寓于工作之中,工作是获得乐趣和享受成就感的需要,只有积极地、创造性地进行工作,才能取得成就感,才能体会到成就带给你的快乐。同时,人总要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存在,要参与到各种各样的组织当中。当你身处一个组织当中的时候,你在自身生命之外,又被赋予了一种组织的生命,你就有了为所在组织工作的意义,并从赢得的荣誉中使生命获得升华,从为他人、为组织、为社会的奉献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此外,工作是学习和进步的需要。从生命的本质来说,工作不是我们为了获取薪水谋生才去做的事,而是我们用生命去做的事。所以,工作有着远比薪水多得多的内容。
薪水是我们工作价值的一种反映,是对我们工作中的一种回报。
我们需要薪水,用以满足我们基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但如果你只为薪水而工作,那就意味着你把薪水看成是工作的目的,看成是工作的全部。只为薪水工作,就像活着是为了吃饭一样,大大降低工作的意义以及生命的意义。所以,只为薪水工作,你不仅会让你在工作上失去很多,而且也会让你的生命失去很多。
为薪水工作,最终吃亏的是你自己,失败的也是你自己。职场上许多人工作只是为了自己的那份薪水,他们总会盘算:我为老板做的工作应该和他支付给我的工资一样多,只有这样才公平。在他们的心里,工作的理由很简单:我为公司工作,公司付给我同样价值的薪水,这是等价交换。薪水是他们工作的目标,他们没有工作的信心与激情,对待工作只是应付,能偷懒就偷懒,能逃避就逃避,觉得为公司多做一点点工作自己就会吃亏。他们的工作仅仅就是为了对得起这份薪水,而从来不去想这会和自己的前途有没有关系。他们不知道职位的升迁是建立在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比别人更完美、更迅速、更正确、更专注上面。
一个人一旦有了这种“为薪水工作”的想法,无异于淹没自己的才能,断绝自己的希望,使自己能够成功的一切特质都得不到发挥。
为了表示对薪水的不满,你虽然可以随便应付工作,但如果你一直这样做下去的话,你最终会变成一个庸碌狭隘的懦夫。
很多商界名人开始工作时收入都不是很高,但是他们从来没有将眼光局限于眼前的利益,他们依然努力工作。在他们看来,他们缺少的不是钱,而是能力、经验和机会。最后当他们事业成功的时候,准又能衡量得出他们的真正收入是多少呢!正所谓:不计报酬,报酬更多。
记者克拉克受命去采访著名的石油大王哈默,他很珍惜这次采访机会,为此做了精心准备。那天,他发挥得很出色,采访大获成功。采访结束后,哈默饶有兴趣地问克拉克:“小伙子,你的月薪是多少?”
“薪水很低,才一千美元。”克拉克羞涩地回答道。
“很好!虽然你现在的薪水只有一千美元,但是,你知道吗,你的薪水永远不止这个数字。”哈默微笑地对他说。克拉克听后,很是疑惑。哈默接着说道:“年轻人,你要知道,你今天能争取到采访我的机会,明天也同样能争取到采访其他名人的机会。把钱存进银行是会生利息的,同样,如果你能多多积累这方面的才能和经验,那么你的才能也会在社会的银行里生利息,将来它会连本带利地还给你。”哈默的一番话,使得克拉克茅塞顿开。没过几年,克拉克成为报社的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