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研之前需要先搞清楚几个问题再做决定。它们是:我为什么要读研?我为什么要现在读研?读研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如果不读研自己又将要面临什么?几年之后研究生毕业了,自己能够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这些职业本科学历做不了吗?
以上这些问题,自己可以比较,也可以借助他人的经验,让利弊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轮廓,最终给自己一个合理的答案。
2.你适合读研吗
读研本身与自己适合不适合无关,但它能够作为目的,让自己撑下去。曾经有一个人对朋友说:“我肯定读不好。”当朋友问到原因时,他的回答是从小到大,自己的学习成绩就很差,很难静下心来坐下认真学习,所以担心自己不能够学好,浪费时间与精力。
“那你为什么还要去读研呢?”朋友更不理解了。
“因为我现在的理论知识欠缺,必须要进行知识的补充,就算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也会坚持下去,跨过这个坎。”
显然,这个人不适合读研究生,在他看来读研究生像是一场战争,非要拼出个你死我活。适合深造的人有自身的特点:首先,对知识很感兴趣,喜欢搞科研,而不在意工资、同学的评价、成绩的高低;其次,感觉现在有的知识不能应对工作,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充电;第三,对工作外的职位感兴趣,希望借此转行;第四,家人能够提供足够的情感支持和经济帮助。
3.值得花这么多钱吗
不妨做个小小的“成本效益分析”(毕竟MBA是商学院)。将企管硕士学位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及金钱与其他“对事业有帮助”的投资做比较——例如:和你工作领域相同的专业训练、无学位的进修课程、自己找“良师”请教等等。这种比较,通常称为“机会成本分析”,有了这个概念,第一个月的财务课程,你可以放心旷课了。
4.值得花这么长的时间吗
对于很多人来说,企管硕士课程可以轻易地让两个词语从你的字典上消失——晚上和周末。想要一边工作一边上课的人,还会多消失一个词语——睡眠。你准备好要过这种“不是人过的日子”吗?
5.你想学的领域,是否已经过时
军队里有句老话说:将领们都是被训练来打“过去的”战争。企管硕士课程也可能陷入同样的窘境。过去10年来,商场的变化太剧烈。你向往的学校提供的课程,是否跟得上变化的脚步?想知道答案,可以和最近毕业的人聊一聊(向学校要一份完整的名单,而不只问学校推荐的人);看一看教授开出来的书单(当然,其中应该有些古老的经典之作,不过,留意其中是否有大半是教授们还在当学生时的教科书);问问他们,如何将最新的商场动态纳入课程之中(例如,如何使用企业内部网络——同时也瞧瞧,他们是否言行一致地为自己的课程设计精美网页);最后了解一下,是否会邀请高界领袖到课堂上演讲。距离现实商场越远的课程,势必越跟不上潮流。
6.企管硕士课程是否能达到你的目标
拿个企管硕士学位可以有很多原因——升职、加薪、光宗耀祖等等。在你注册之前,搞清楚自己的目标,确定这项课程和学位能帮你得偿所愿。
7.你能不能承受嘲讽
举例来说,人们会问“要搞垮一家公司,需要几个企管硕士”这类的问题。
做出读研决定应该是一个理性的过程,着眼于长远,考虑自己的付出,并且选择合适时机,这样的抉择才能换取好的效果。
如何开会
亲爱的小李子:
最近,上司要我参加一个会议。我一直做后勤服务,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的会,您有什么建议吗?
会议新生
亲爱的新生:
你的来信让我想起上一次参加会议的经验。当时,每个人七嘴八舌,东拉西扯,最后大家不欢而散,留下一堆没有解决的问题。不幸的是,这并不是特例。由于主导者和成员之间没有把达成决议的方式说清楚,很多会议都是在这种情况下收场。每个参加会议的人,原本都怀有不同期待,但到了该解决问题的时候,这些期待便会一涌而出,使得场面难以收拾。
你可以问问会议的主持人“如何达成决议?”这样,或许可以替你把问题减到最小。当你问了这个问题之后,对方可能会征询其他成员的想法,然后大家讨论出共识。而且,知道了达成决议的方式,也可以让你(和上司)成功达成目的。以下这几个问题,将对你有所帮助。
(1)所有决议是否都由会议主席裁决,不管其他成员是否有不同意见?如果“是”,开会时最好专心点,留意是否有不错的想法被提出。不过,别急着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只会对牛弹琴。
(2)会议主席在做决定时,会不会采纳其他成员的意见?如果“会”,你要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把自己当做这位主席的顾问,帮助他做出最完美的决定。
(3)面对重大议题时,会不会以投票表决的方式达成决议?如果“会”,你的工作就是设法影响其他成员。若有必要,可以提出交换条件,相互妥协;想尽办法让自己获得足够的票数。
如何得到升迁机会
亲爱的小李子:
我正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平步青云,而自己却与升职无缘。我认为自己的表现和他们一样好,工作积极努力,能力也不比谁差,但就是不被领导注意,看不到升迁的一丝曙光。我到底哪里做错了?
原地踏步走
亲爱的踏步走:
很不幸,想获得升迁只有一条路,而这条路却不由你做主。这条路是:投胎投得好,有一对在家族企业里拥有过半股权的父母,而且打算多花点时间打打高尔夫球,并且相信你不是“杀鸡取卵”的那种人。
不过,对于我们这些不叫史玉柱、马云或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的人来说,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让自己无可取代。而想要让自己无可取代,可再也不能光靠吃苦耐劳,把睡袋放在公司里,每天吃方便面。你必须花更多脑筋,而不是花更多时间。
以下几个问题,是整理自《工作策略》一书,你可以利用这本书所提供的策略,在职场上提升自己的职位和待遇(不论你的职位高低):
(1)目前的工作领域里,你有没有能力胜任更高一层的工作?虽然有时候你难免会遇到挫折,但还要把握每一个机会,让别人知道,你有意愿和能力做更多贡献。
(2)当问题发生,你是否有能力解决(而不需把问题交给同事或上司)?如果你能降低上司的工作量,他会很感激你的。
(3)你有没有寻找及把握升迁机会?套句流行语:机会很少主动上门。
(4)你愿不愿意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并在过程中汲取新技能?
“技能”是职场的关键。你能胜任的工作越多,你的身价也就越高。不过,还是一句话:你必须为自己创造机会。
(5)你能不能为公司创造赚钱新渠道?超级业务员比他们的上司赚更多钱,创造新产品,为现有产品注入新生命和开发新客户等等,都能为你在职场里带来更多的钱和影响力。
请注意:逢迎拍马并不在上面这几个问题当中。以上都是帮助你“脚踏实地”提升影响力的方法。
有人在升官上超越你,并不意味你将永远原地踏步走,这显示你必须让自己和他们一样受到重视和重用。我常常很惊讶,竟然有这么多人,以为当个少说话、少表现的“隐形人”,就能在职场上更上一层楼。
如何通过绩效考核
亲爱的小李子:
上司刚刚告诉我,下个月我将要接受工作表现考评,我和上司的关系不怎么亲密,现在心里很紧张。该怎么做,我才能获得公正的考评?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亲爱的深渊:
商场上可以区分出两种人——“主子”和“奴才”。“主子”制定游戏规则,而“奴才”必须遵守规则。不幸的是,“主子”们制定的其中一项规则就是:每一位“奴才”必须每年接受考评(其实,你也不必太耿耿于怀,因为主子们自己也必须每次接受考评,只不过名称不一样,包括:贷款审核、年度股东大会、股价涨跌等等)。
事实上,工作表现评价是可以带来好处的。它能为你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帮助你成长。不过,前提是——考评过程必须公正。要确保自己获得公平的考评,先试着回答下列几个问题:1.上司所采取的考评标准是否明确
大部分的公司都有一套明确且实用的考评标准,避免考评工作受主管的主观好恶所左右。在你接受考评之前,问一问上司(尽可能地客气),将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你。建议你在接受评价的一个星期前,向上司要一张空白评职表格。
2.你的表现是否获得应有的注意
有些上司会天天观察部属的表现,有些则很少理会。试着“温和地”了解一下,他们如何观察,观察到多少。
3.是否只涉及上次评职以来的这段时间
正确的考评应当如此。在电视剧中,“二度伤害”或许能带来不错的戏剧效果,但在工作上却大错特错。绝大多数的人力资源专家都同意,上司不应对员工的同一项过失“判刑”两次。
考评开始之后,再问自己两个问题:
(1)对方是否花太多时间,强调几个不重要的细节?每个人都会有工作上的高潮和低潮,评职重点应摆在你的“整体”表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