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工作的资本
保证身体健康是人类生命的巨大工程,它需要具有生命全程的最佳设计,将工作的优势调整到一流状态。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他们年龄还不到40岁,但看起来却显得老态龙钟,精神憔悴,他们开始工作、创立事业时也有着巨大的资本,比如强健的体魄和智慧的头脑。但是,他们在功成名就,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后就不再去追求成功,过起了花天酒地的生活,久而久之,引发许许多多的病症,将原有的资本挥霍得一干二净,最后成为一个失败者,再也无法显示伟大的力量。
还有不少人,由于日趋紧张的生存环境和竞争意识,迫使他们付出高额的健康成本来适应生存的需要。他们终日东奔西走,忙忙碌碌,日夜工作,不注意积蓄自己的体力和脑力资本,不注意保持自己强健的身体,操劳过度,以致大病缠身,卧床不起。
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敬业精神,固然值得我们敬仰。但是,如果只顾拼命工作而赔上了自己的健康,生命中的光和热还没有全部发挥出来就过早地离开人世,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很多人为了节省金钱,便无视身体必需的营养。他们往往站在饭店的柜台旁,匆忙吞一块面包,喝一杯牛奶,便算解决了一餐。他们以为这样省时又省钱,殊不知如果走进一家好的饭店,从容地享用美味而有营养的食物,然后休息片刻,这对于他的身体和其他方面大有裨益,这样做才是真正的合算。否则,不但没有节省,反而是一种最令人痛惜的浪费。
一个人最经济合算的做法,就是积蓄大量的体力和精力,以作为获取成功的长久资本。世间没有别的东西比我们的身体更为宝贵,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来保护好它,保证我们在工作上不断进步。
是健康使得郭富城和蔡依林在舞台上热劲四射;是健康让杨元庆和牛根生在经营企业上冲劲十足。体弱多病步履蹒跚的人想进入卓越之林,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有些人有热情、有信念,也拥有成功的方法,可惜就是缺乏那股活力,无法进行所要干的工作。所以要成功,就得保持在体能上、心智上和精神上的活力,那才能使我们尽情地发挥。
不要透支生命
中国人以勤劳为美德。但绝大部分人对勤劳有着一种极深的误解。那些终年劳碌的商人,不分寒暑地在市场上打拼,他们的面容是多么憔悴;那些笔耕不辍的作家,长年累月不停地工作,笔写秃了,头发掉尽了,身体垮掉了;业务繁忙的律师、医生也忙得疲惫不堪,尽管他们仍然在勉强支持,但他们的心中在呼喊着要有适当的休息;家庭主妇们一年到头困在家中,为家务操劳,为琐事困扰,也需要到大自然中去休息;渴求知识的学生们终日学习,时间长了必定弯腰弓背,就像枯萎的花朵。劳碌者在每一个城市中都有,他们都需要田野和森林来丰富他们的生活,调养他们的身心。
有一位大公司的总裁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有次病情复发,必须立刻住院治疗。
“我怎么会有时间呢?”这位总裁先生一听说医生建议他住院,便焦虑起来:“我这可不是一家小公司呀!每天有多少事情等着我去裁决,没有我的话……”
“我们出去走走吧!”医生没有和他多说,提议开车带他出去逛逛。医生将他带至近郊的一处墓地。
“你我总有一天要永远地躺在这儿的。”医生指着一个个的坟墓说,“没有了你,你目前的工作还是会有别人接着来做。你死后,公司还会照常运作,而不会就此关门大吉。”
总裁先生沉默了。第二天,这位在商场上意气风发的总裁就向董事会递交了辞呈,并住院接受治疗,出院后又过着舒适的退休生活;而这家公司至今依然是闻名于世的大公司。
每一个人都需要奋斗,奋斗就是生活。但聪明的人会不惜代价去换取一个休息的假期。他们休完假回来,带回的是清醒的头脑、强健的体魄、饱满的精神和崭新的希望,他们简直像一个个新人,不再感觉疲劳和厌倦,而是充满了愉悦和快乐,使接下来的奋斗充满了高效。
事情其实一点也不奇怪,“玩”掉一些时间,我们就可以重新获得大量的精力和体力,重获应付各种问题的更大力量,使自己对生命、对工作、对事业有一个愉快的感觉。这难道不好吗?世上还有哪一种投资比适时的休息更划算呢?
既工作,又娱乐
人类的天性向往着娱乐和游戏,缺少了它,我们的生活就不完整,我们的人生就有所缺憾,我们的事业就会受到牵累。
恰当的娱乐可以让自己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健康,从而提高工作的成效。健康是生命具有活力的标志,没有了这份活力,我们工作的效率就归为零,或者说锐减得接近于零。身心不健康不仅有害于个人,也有损社会;身心的健康是莫大的幸福,甚至可以作为人生的目的,而不仅仅作为事业的基础。
“既工作,又娱乐”,做老板或者做员工都要这样。在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中,就有那么一些人拥有广博的知识和卓越的才能,却因为身体欠佳而不能充分运用他的知识,不能充分发挥他的才能。
对于那些身体赢弱或者抱病在身的人而言,工作不是一种美丽而是一种痛苦,不是一种至高的享受而是一种残酷的折磨。这样的人,抱负越大,包袱越重,失望越多,痛苦越深,人生越败,不如把抱负先放一放,把事业先搁在一边,把身体先养好再说。
事业的奋斗者不可不知调适身心的重要,不可不知身心调适的方法。要知道,“既工作,又娱乐”是对工作最具效能的全神贯注。如果一个人把他的全部精力都投注到工作上,缺乏必要的娱乐和休息,工作内容又刻板,工作环境又不变,那么他不是成为一颗锈死的螺丝钉,就会成为一颗日益松动、最终“逃离”工作的螺丝钉。如果他的位置很关键,那他的“逃离”将让一台机器瘫痪。
只知工作不知娱乐的人大部分是刻板的人,也没有什么创造力,即使拥有一些创造力,也会在呆板无聊的空间内变得一无是处。他们注定早衰,如果是一位天才,也注定不过是一颗流星。他们日复一日地沉浸在工作中,把人生最为宝贵的爱情、友情和亲情统统抛弃,到头来才发现自己一事无成,只好独自悲伤,连一个安慰的人都没有。
“既工作,又娱乐”是事业成功的法宝。有一位商人就是这样,原本疾病缠身,却通过这种悠闲的工作方式成为了一个大公司的老板。他每天都要工作,但每天工作的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而且很多决策是在娱乐中完成的。遇到什么难题,他就带着秘书出门游历一番,在乡野幽静的环境中调适自我状态,以做出最明智的决定。他手下的员工也是一些“既工作,又娱乐”的人,这些员工每天7个小时的工作竟然胜过别的公司员工每天八九个小时的工作。他们的点子真是花样百出,令人应接不暇,又叫人惊喜不断。
“既工作,又娱乐”,这是一种谨慎的生活,是对活力丧失和事业失败的提防;“只工作,不娱乐”,是对困难和挫折放松警惕的表现,是一种内力无谓的消耗,是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的帮凶。耗尽了我们的内力,我们凭什么去迎战困难和挫折呢?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我们只好束手就擒,自然的铁律只能让人们徒然慨叹。
生命太短暂了,而“只工作,不娱乐”绝对不是对生命的延长。两三天的食物不能一顿吃下,两三天的工作也不可能一天完成,受损的身体几乎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与其事后通过医疗手段来努力恢复健康,不如事前就珍惜我们的身体,保护我们的大脑。
一个身体健康、智力正常的人,其力量绝对可以胜过]080个躺在病床E等待死神的人。
警惕亚健康状态
在办公室里,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
“连续加了三个通宵的班了,我快虚脱了。”
“我感觉好困呀,四肢无力,软绵绵的,总是提不起精神来。工作起来没点激情,老板看到我这样子,不炒了我才怪。这可怎么办呀?”
“我一走进办公室就觉得累,可能是没睡好吧。”
“一到家就想躺在沙发上或床上,根本就不想再动了,什么吃饭呀,聊天呀,打电话呀这些东西,理都不想理。”
“我就是晚上睡不好,难以睡着,根本没有‘熟睡’的状态,一有风吹草动,先醒的肯定是我。又老是做噩梦,老是被吓醒,可醒来就没有再睡着的可能了。所以天天晚上睁着眼睛数绵羊。唉!”
这些抱怨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是这些同事病了吗?可是看起来又不太像。其实这些症状就是现代医学界提得最多的“亚健康”。
“亚健康”状态是医学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是:不生病的状态就算是健康。医学研究的对象是“病”和“病人”。几年前,有学者提出一种既非病人又非健康人,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种健康状态”,简称“亚健康”。这种状态表现为:自感不适,经常有疾病缠身,但却找不到病因,试着治疗却又总不对症,越治越糟糕。
“亚健康”状态的高发人群常常是年轻白领。据有关资料显示。
世界上的人口中有近半数处于“亚健康”状态。健康并不能长驻人的一生,而在健康与疾病走廊徘徊的“亚健康”状态,却几乎每个人都曾遇到或伴随自己相当长的岁月。
引起身体“亚健康”主要有10个原因,主要是:交通拥挤,办公桌太靠近,造成人们生活和工作空间过分窄小。空气、垃圾、工业噪声和辐射等污染,严重损害人们的生存环境。工作过量,身心透支,人成为金钱的奴隶。工作跟不上的人,面临被淘汰的威胁,为了保住饭碗,不得不承受沉重的压力和矛盾。信息爆炸,变化加速,人们得终身学习,掌握新知识,创造新思维,不得闲暇。人际关系因各种利益冲突变得复杂,使每个人建立和处理人际关系时变得更加谨慎和困难。机械化、形式化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占据了人们的大部分时间,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相对减少。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多变化,给人们的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的稳定性带来更多冲击,使人们的情感联系减少,从而降低了人们对情感生活的信心。人们自身的某些不足和遗憾,往往成为自我折磨的理由。生命的脆弱,在深层次上减弱了人们奋斗进取的激情,有人觉得生命荒诞与无谓。
照医生的说法,亚健康是个大概念,包含着前后衔接的几个阶段:其中,与健康紧紧相邻的可称作“轻度身心失调”,它常以疲劳、失眠、胃口差、情绪不稳定等为主症,但是这些失调容易恢复,恢复了则与健康人并无不同。从亚健康状态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环境压力和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与亚健康密切相关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因此,要摆脱亚健康的困扰,就应当:
(1)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营养。其中,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
(2)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和矿物质,而维生素c、B族和铁等对人体尤为重要,因此每天应适当地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3)调整心理状态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4)及时调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5)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定运动量。
绝大多数脑力工作者平日里运动少,饭量小,食物越来越精,对维生素和各种矿物质的摄取常难以满足需要。为了尽快摆脱亚健康状态,建议每日摄取一定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帮助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全面巩固健康基础。主动补充营养素也是帮助远离亚健康的有效途径。
如何纾解工作压力
亲爱的小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