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的确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它讲述了通用汽车公司第一代领导核心比利·杜兰特、第二代领导核心阿尔弗雷德·斯隆那迥然不同而同样动人心魄的奋斗历程以及通用汽车公司本身发展壮大的曲折故事,全景式地反映了美国20世纪前半叶充满动荡而又高速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发人深思,极具教益。同时,它还描绘了一大批性格鲜明、对汽车工业的发展作出过各自独特的贡献、至今我们仍耳熟能详的汽车业巨子,如亨利·福特、沃尔特·克莱斯勒、戴维·别克等,读来如见其入,如闻其声。掩卷沉思,我们仿佛陪伴这些好汉作了一次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时空旅行,不知不觉之间,就增长了智慧,顿开了茅塞,不亦乐乎!
杜兰特靠自己异乎常人的聪明、预见和魅力,单枪匹马地创办了通用汽车公司,他真是个天才。不过,虽然他很聪明、有预见、有魅力,但是他未能“与时俱进”,没有及时地认识到“马上得之”不能再靠“马上治之”,最后将大好河山拱手让给了别人。在这一点上,他有些像刘邦,而缺少的也就是一个叔孙通。打江山用的是一个办法,治天下用的是另外一个办法,靠打天下的办法来治天下,结果会怎样,连我们都有深切的体会。斯隆接手以后,“拨乱反正”,大抓制度建设,其成功也应了我们前贤的一句话:“还是制度靠得住些。”
不由得就要联想到我们多难的祖国。在美国人个个奋起直追、每个白铁匠都在琢磨如何造汽车的时候,我们的高祖父们都在忙什么呢?我们的祖父们?父亲们?“多难兴邦”,太多的难恐怕哪个邦也受不了吧?所以冒昧地建议读者朋友们,在享受阅读之乐趣的时候,也要想一想,外国的同类都在干什么?我们自己都在干什么?会有心得的。
译者虽鄙陋,但是还想指出本书的一个不足,那就是过于“:扬杜(兰特)而抑福(特)”。从本书我们可以看到,福特也是多么有魅力的一个人呀。他曾经骑着一辆自行车,跟在人家汽车后面,琢磨这个新鲜的玩意儿;曾经在冷黑的屋子里面“闭门造车”,后来拆了门框才把造好的发动机搬出来;曾经组织过“送温暖”活动,到员工家里嘘寒问暖;他对工作的热爱、他的一些理念也都让人肃然起敬。即使他那次失败的“和平之旅”以及他在法庭上出的洋相,也让人觉得不乏可爱。要是本书作者以他的生花妙笔,再写写福特的故事,一定会同样精彩吧?
本书是合作的结晶。潘勤女士翻译了第1~5章,李存捧翻译了其余的几章,全书由李存捧统改定稿。另外,李圆芳、潘华等人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我还要感谢华夏出版社的罗云编辑,她在我们自以为不可能找出问题的地方找出了问题,而且还不少,她认真负责的态度和高度敬业的精神让我们深受教益,她出色的编辑水准为本书增色不少。还要感谢吕娜女士,她热情地推荐我们来翻译本书,在翻译过程中还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宝贵的帮助。翻译过程中遇到不少汽车技术和管理学方面的词汇,我们都尽力作了查找,但愿没有太大的毛病。希望读者能比较顺畅地阅读这本十分有趣的书。
李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