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幸福正能量
3220500000006

第6章 幸福有缘——幸福是一种态度(6)

很多时候,过于怯懦只会加剧问题。你越害怕,跑得越快,狗就叫得越凶,甚至还会咬人;当你对它不屑一顾时,它反而不敢对你怎样。这是动物的特点。人类也不例外。你越害怕,别人就越有机会捕捉你,因为他已经抓住了你的弱点;如果你对他不屑一顾,他反而对你无可奈何,甚至还会怀疑自己的能力。

当然,这里并不包括那些极端的蔑视,而是一些温和的方式。比如你的行为有悖于传统习俗,如穿着不合潮流、不信仰基督……这些过失行为,如果不带挑衅意味,只是轻松之举,那么即使是最保守的社会也会加以容忍。这些行为在一些人看来也许是精神狂乱症,在一些人看来,也许不可原谅,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却又是可以接受的。

所有这些,说到底都是一种态度的问题,保守的人之所以不能容忍人们“离经叛道”,主要因为他们自认为是传统的捍卫者,他们会想当然地把矛头指向自己。如果不守传统的人能够友好地对待他们,向他们表明并无恶意,那么他们就会予以包容。这会使他躲避责难,甚至得到他们的同情。

但是,也有一些人,他们的观点不被接受,遭受大众非难。这让他们更不快乐,以致挑衅传统,这更会使他们与周围的群体气场“失和”,显得锋芒毕露。如果把这些人放在另一个群体中,该群体中的人接受他的观点,欣赏他的志趣,那么他们就会改变尖锐的个性,不再古板、顽固、怯弱,而是愉快、轻松、自信、平易近人;从原来的以自我为中心转变为善于社交、性格外向。

所以,如果年轻人发现自己与周围的环境不相适应,那么在选择工作时,一定要尽量选择能找到“知音”的工作,即使这份工作并不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收益。因为这样你的内心会愉悦很多,这不是收益能够换来的,而且会激励你更加出色地工作。但是现实中却很少有人这样去做,因为他们的知识、视野太狭隘了,他们认为世界每个地方都一样,都存在偏见。所以他们宁愿把时间花在适应偏见上,而不是寻找适合自己的地方去摆脱偏见。在这方面,有经验的老年人应多给予指导,因为他们的社会阅历要比年轻人丰富得多。

现在,人们很习惯假设,喜欢心理分析,他们认为是因为年轻人自身的心理紊乱才导致他与周边环境不相适应。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可信的。当某一环境充满愚昧、偏见和残忍,那么年轻人与它不和谐反而是一件好事。这就不是年轻人的心理问题,而是环境的污浊问题。因为社会意识太强大,就不允许有反对的声音,因为害怕这些声音会颠覆社会,所以不惜一切代价地去指责他们,压制他们,这是不可取的,这样的社会无法取得长久的进步。社会应该找一些方法,减弱“叛逆者”

的敌对态度,减小其影响。

一个人如果与他的工作、周围环境相契合,那他是愉快的,更不会有被社会“迫害”一说;但是在他年轻的时候,在他的观点还没有受到认可的时候,他往往被无知者掌握,所以会被压抑,显得与社会格格不入。无知的人反而觉得自己无所不知,自以为是地对那些不知道的事情做出判断。所以一旦他发现一个少不更事的年轻人竟然比自己知道的还要多,还要广,他就会有压迫感,觉得自己面临威胁,因此会怒火中烧,会想尽办法去打压他们。

在这一阶段,年轻人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抗争以摆脱精神压抑,当他没有摆脱无知者的独裁统治时,他会感到痛苦失望,精神大受挫折,最后甚至来不及获得幸福。“天才注定会成功”这种观点颇为轻松,但是缺乏足够的事实基础。“天才经历种种困难最后都获得了成功”关于这样的说法,我们听到很多,但是很少有人考证,在青年时期夭折、消失的天才又有多少!如此看来,我们不该把年轻人的成长道路规定得过于死板、刻薄。

老人也好,青年也罢,都有不理智的时候,都有权按照自己的人生轨道抉择一些事情,年轻人和老人一样,都有犯错误的权利。如果老一辈一味地告诫年轻人该怎样怎样做,要求他们唯命是从,这是不正确的。

比如,我是一个青年人,热爱舞台表演,但是父母认为演绎事业不光彩,会被人看不起,所以百般阻挠,举出一连串的反面事例,施加各种压力强迫我妥协。他们甚至警告我,如果现在不听他们的话,以后一定会后悔,已经有年轻人因为不听父母的劝告,最终落得悲惨的下场。他们还告诉我,舞台演出并不适合我,因为我没有表演天赋、音色不佳。他们说的可能是对的。如果我真的“先天不足”,那么不久我就会从别的演员身上发现这一点,但即使这样,我还是有足够的时间去选择另一种职业。但至少自己尝试了,以后不会后悔。所以父母的意见不该成为我们放弃选择的理由。

如果父母发现,任凭他们怎样苦口婆心地劝说,但是你始终不动摇,那么也许他们会因为你的态度发生改变,他们发生变化的速度甚至比你或他们自己料想的还要快。但是,如果演艺界的专业人士也认为你不具备表演的天赋,那么自己就真的应该好好衡量一下了。因为对于新手来说,内行的意见是很值得听取的。

现在有很多情况往往是这样的,很多人除了专家的意见之外,对其他人的意见都无一例外地关注。我们承认,在维持生计、遵纪守法这样的大事上,我们必须听从公众的意见,但是对一些毫无价值的意见,如果我们全部接受,通通屈从,那么肯定会影响我们的幸福。例如消费。

现在有很多人,他们并不是为自己的兴趣埋单,而是为别人的看法付账。因为他们认为如果自己能有一辆漂亮的汽车,能办得起盛大的宴会,那么别人就会羡慕自己、尊重自己。这就是舆论造成的影响。但是他们很少深入考虑,如果把用来买面子的钱花在公益事业上,比如用这笔钱建造一个图书馆,那么他会受到更多人更大的尊敬。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讽刺舆论,因为那样将会使自己处于更加混乱的局面。只是说对待舆论,我们应该更冷淡一些,更理智一些,这样会更加幸福。

我们假定,现在有两种社会形态。形态一,人们不落流俗,对传统观念采取审慎的态度,不谦卑,不盲从;形态二,人们墨守传统,行动整齐划一。显而易见,第一种社会要比第二种社会丰富得多,鲜活得多,发展潜力也大得多。社会中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发展,每种类型的特征都得以保留,这样的社会才具有生命力,每个人都是新的,而不是古老传统下的复制品。

“特色”曾经只是贵族的权利,因为他们有高贵的出身,有丰厚的资本。可是现在,我们正逐渐失去“保持特色”的自由,这对于社会、个人而言,都是十分危险的。我并不是倡导人们刻意地做一些怪癖、夸张的行为,因为夸张和保守同样没有意义。我想要表达的是,人应该顺其自然地发展,不要被刻意地压抑,只要他的兴趣爱好不反社会,无伤百姓,那就应该让他自然地表现。

“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失去了意义。现代交通便捷,人们对地理意义上的近邻已经不那么依赖了。汽车、火车、飞机已经扩大了人们选择邻居的范围。但是,在人口密集地带,如果一个人在方圆20英里内还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那他就真的不幸了。

随着人们社交圈扩大,“熟悉隔壁邻居”的观念现在已经过时了。现代人交友正逐渐摆脱地理位置的限制,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来选择朋友。随着志趣相投的人们不断交往,人们收获的幸福也越来越多。我们有理由相信,社会交往会越来越趋向这一方向发展,那些“超凡脱俗”的人们会逐渐减少孤独感,直至这种感觉完全消失。毫无疑问,这会增进人们的幸福。

舆论恐惧症具有压抑性,不仅会压制人的特性,也会压抑人的成长。恐惧感越强,越难以收获成功和幸福。只有发自内心地去期盼、去生活,而不是简单地为了那些偶然性的兴致、那些其他人的愿望,我们才能幸福。

交通便利减少了我们对近邻的恐惧,但是科技的发展、媒体的传播,又增加了我们对报纸的恐惧。有时候报纸就像“搜捕令”一样令人毛骨悚然。而随着宣传手段日新月异,媒介的负面危害性也越来越大。这对于它的牺牲品来说,这不是靠蔑视、指责就能解决的。

所以,我个人认为,社会应制定出比诽谤罪更严厉的法律,无论人们如何崇尚言论自由、新闻自由,都不应该损害无辜者的名誉、利益,否则就该被禁止。公众对于那些不符合自己标准的言行,应该多给予一些包容。而提高宽容度最好的办法就是,使享受幸福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幸福的人会更加包容他人,也不屑那种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