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宇宙奥秘我来破
3222200000016

第16章 太阳系之谜(6)

美国对火星考察,开始于1964年11月5日发射的“水手”3号。这个探测器为一直径1.27米的八角形箱体,高2.7米,重261千克,上面装有天线和10块太阳能电池板,展开后宽6.8米。但因火箭发生故障而未进入火星轨道,发射9小时后通信中断。同年11月28日发射的“水手”4号,于1965年7月14日在距火星9200千米的地方飞过,发回22张火星表面的照片,从照片上可以分辨出30千米范围的地方。1969年2月24日发射的“水手”6号,同年7月31日从距火星3400千米的地方通过。拍摄到42张火星赤道附近的照片。1969年3月27日发射的“水手”7号,8月4日从距火星3500千米的地方通过,首次拍摄了93张火星整体照片。从这些整体照片上可认出24千米的景观,分辨出270米大小的景物。

1975年8月20日和9月9日美国发射了两个“海盗”号探测器,用于探索火星上有无生物。这两个“海盗”号探测器由轨道飞行器和登陆舱组成,长5.08米,重3530千克,其中轨道飞行器重2330千克,登陆舱重1200千克,用三脚支撑,装有生物化学实验箱、测量挖掘设备、两台电视摄像机、机械手和电源。“海盗”1号和“海盗”2号分别于7月20日和9月3日在火星表面软着陆成功,着陆40分钟后就将第一张火星彩照发回地球。它们分别在火星上工作了6年和3年,对火星进行了考察和拍照,共发回5万多幅火星照片。特别是4次探测有无生命存在的实验,结果没有发现任何高级生命的痕迹。

1992年9月25日,美国用大力神3型火箭发射成功一个“火星观察者”号探测器。它重2.5吨。携带7部仪器。计划11个月飞行7.2亿千米后,到达距火星表面378千米的近极轨道,对火星进行长达687天的观测考察,绘制整个火星表面图,预告火星气候,测量火星各种数据,进一步揭示火星上有无处于原始阶段的生命现象。为未来人类移居火星探寻道路。但是1993年8月21日,“火星观察者”号探测器突然与地面失去联系,不再发回信息。这次探测令人失望地夭折了。根据30多年来人类对火星的探测,科学家已基本肯定火星是一个没有高级生命的世界,流传甚广的“火星人”是根本不存在的。但是火星上有没有与地球不同的其他形式的生命?或者曾经存在过有智慧的高级生物?还是一个深奥的难解之题。解开这个难题还需人类不懈的努力。

火星是在日地之间位于地球外侧的近邻,人们把解开火星生命之谜作为宇宙探测的一个重要任务。不管火星环境是否适合人类居住,都将为人类以后的深层探测活动提供极其宝贵的经验。

行星佳丽——土星之谜

土星是离太阳第六远的一颗美丽的行星,凡是用望远镜看过土星的人,无不惊叹不已。

土星长期被当作太阳系的边界,直到1781年科学家们发现天王星之后,太阳系才得以扩大。土星运动迟缓,人们将它看作时间和命运之神的象征。罗马神话中称其为萨图努斯神,即希腊神话中的克洛诺斯,他是神王宙斯之父,是在推翻父亲之后登上天神宝座的。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把土星与农业联系在一起。在天文学中的符号,像是一把主宰农业的大镰刀。

土星公转轨道半径为14亿千米,冲日时最大亮度为0.4星等。土星那橘色的表面,飘浮着明暗相间的彩云,配以赤道面上那发出柔和光辉的光环,远远望去真像个戴着顶大檐遮阳帽的女郎。

土星自转一周为10小时14分。由于自转迅速,赤道凸出成为一个扁球体,赤道半径要比两极半径多出6000多千米。土星公转周期为29.5年,约合二十八宿之数,每年镇一宿,故古时我国又称其为“镇星”。

土星直径约12万千米,是地球的9.5倍;体积是地球的730倍。但它的平均密度却比水还要小,仅有0.7克/立方厘米。假如将土星放在水中,它会浮在水面上。

土星大小仅次于木星,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土星的内部结构与木星相似,也有岩石构成的核,核的外面是5000千米厚的冰层和壳层,再外面也像木星一样被色彩斑斓的云带包围着,这些彩色的云带主要由氢、氦以及甲烷等组成。如果说木星大气运动多变,那么土星大气运动就显得平静、单纯而快速。土星表面的喷射流,速度最快时可高达400米/秒以上。可真正的土星表面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只是云顶,其温度低于-200摄氏度。

土星最让人着迷的便是美丽的土星环。伽利略在1610年用自制望远镜观察土星时,发现土星有两个“耳朵”。他误认为土星可能是由一大二小三个天体组成,怀疑这两个“耳朵”是两颗卫星。但他一直不敢将观察结果发表,其原因是“卫星”并没有绕土星公转,似乎永远停留不动。而更令他惊奇的是那两颗“卫星”2年后竟然失踪,3年后又重新出现。

半个世纪后,荷兰天文学家用更大更好的望远镜进行观测,才揭开了这个谜。原来那两颗“卫星”是与土星不相连接、环绕在土星赤道面上的光环。光环由无数形状、大小不等,直径在0.076~9米之间的冰块组成,以很快的速度围绕土星运转,在太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各种颜色。光环的直径达27万千米,厚度为10千米左右,自东向西自转。

1675年,意大利天文学家卡西尼发现光环中有一圈空隙,这就是著名的卡西尼环缝。

人们根据地面观测和空间探测,把土星环划分为7层。距土星最近的是D环,亮度最暗;其次是C环,透明度最高;B环最亮;最后是A环。在A环和B环之间就是著名的卡西尼环缝,缝宽约5000千米。在A环之外有E、F、G3个环,最外层的是E环,十分稀薄和宽广。

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土星环每一层又可细分成上千条大大小小的小环,即使被认为空无一物的卡西尼环缝也存在几条小环。土星环的整体形状类似一张巨大的密纹唱片,从土星的云顶一直延伸到32万千米远的地方。光环的颜色远看是红棕色,其实每层都稍有不同,C环是蓝色,B环内层为橙色,外层为绿色,A环为紫色,卡西尼环缝是蓝色的。

为什么土星光环上有缝隙?科学家认为,土星光环里的物质之间有相互吸引力,因为土星周围的10多颗卫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着光环上的物质,所以光环上的固体物质承受多种力的作用,形成了较大的缝隙。

至于为什么土星有美丽的光环,它又是怎样形成的,迄今为止,还是一个谜。

躺着旋转的行星——天王星

在太阳系中,所有的行星基本上遵循着自转轴与公转平面接近垂直的方式而运动,唯独天王星的赤道面与轨道面的倾角为97度55分。也就是说,它的自转轴几乎是倒在它的轨道平面上,以躺着的姿势绕太阳运动,难怪有人把天王星称作“一个颠倒的行星世界”。

在晴朗的夜晚要想观看天王星,并不是很难。它的星等是5.7等,公转周期相当长,每84年绕太阳一周,平均每天只移动46分,不容易与恒星区分,历史上曾多次被误认为是恒星而被载入星图。

在古老的希腊神话中,天王星被看作第一位统治整个宇宙的天神——乌拉诺斯。他与地母盖娅结合,生下了后来的天神。他费尽心机将混沌的宇宙规划得和谐有序。他地位显赫,译成中文便是天王星。

天王星是由威廉·赫歇耳通过望远镜系统地搜寻,在1781年3月13日发现的,它是现代发现的第一颗行星。天王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排行第七,距太阳约29亿千米。

它的体积很大,是地球的65倍,仅次于木星和土星,在太阳系位居第三;它的直径为5万多千米,是地球的4倍,质量约为地球的14.5倍。

天王星的大气层中83%是氢,15%为氦,2%为甲烷以及少量的乙炔和碳氢化合物。上层大气层的甲烷吸收红光,使天王星呈现蓝绿色。大气在固定纬度集结成云层,类似于木星和土星在纬线上鲜艳的条状色带。

由于天王星的自转,星体中纬度有风,风速是40~160米/秒。经无线电频波测试,发现在赤道附近有大约100米/秒的逆风。

天王星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十分奇特和复杂,太阳轮流照射着北极、赤道、南极、赤道。因此,天王星上大部分地区的每一昼和每一夜,都要持续42年才能变换一次。太阳照到哪一极,哪一极就是夏季,太阳总不下落,没有黑夜;而背对着太阳的那一极,处在漫长黑夜所笼罩的寒冷冬季之中。只有在天王星赤道附近的南纬8度和北纬8度之间,才有因为自转周期而引起的昼夜变化。

天王星和土星一样,也有美丽的光环,而且也是一个复杂的环系。它的光环由20条细环组成,每条环颜色各异,色彩斑斓,美丽异常。20世纪70年代的这一发现,打破了土星是太阳系唯一具有光环的行星这一传统认识。天王星有15颗已命名的卫星,几乎都在接近天王星的赤道面上,绕天王星转动。还有两颗已发现但暂未命名的卫星。

天王星的面目才稍稍揭开,还会不断有新的疑谜产生。要想更深入地了解谜一样的天王星,还要靠天文学家们长期不懈的努力。

笔尖上的发现——海王星

自从天王星发现以来,人们注意到它的轨道与根据牛顿的理论所推知的并不一致,发现天王星的运动轨道总是偏离天体力学计算轨道。于是,人们怀疑在天王星的外侧,存在另一颗行星从而影响了天王星的轨道。

1845年,英国剑桥大学数学系学生亚当斯计算出了未知行星的轨道和质量。与此同时,法国巴黎天文台的勒威耶也在研究这一问题。1846年9月18日,他把结果寄给了柏林天文台的伽勒,伽勒在9月23日发现了海王星,它出现的地点非常靠近科学家根据所观察到的木星、土星和天王星的位置经过计算独立预测出的地点。由于海王星是由天文计算而发现的行星,所以被称为“笔尖上的发现”。

海王星是远日行星之一,按照同太阳的平均距离由近及远排列,为第八颗行星。它的亮度仅为7.85等,只有在天文望远镜里才能看到它。由于它那荧荧的淡蓝色光,西方人用罗马神话中的海神——“尼普顿”的名字来称呼它。尼普顿是罗马神话中统治大海的海神,掌管着1/3的宇宙,颇有神通,海王星的天文学符号是象征尼普顿手中寒光闪闪的神叉。在中文里,它被译为海王星。

海王星的赤道半径为24750千米,是地球赤道半径的3.88倍。星体呈扁球形,体积是地球体积的57倍,质量是地球质量的17.22倍,平均密度为1.66克/立方厘米。海王星在太阳系中,仅比木星和土星小,是太阳系的第三大行星。

现在认为,海王星内部有一个质量和地球差不多的核,核是由岩石构成的,温度为2000~3000摄氏度,核外面是质量较大的冰包层,再外面是浓密的大气层,大气中主要含有氢,还有甲烷和氨等气体。海王星是一个狂风呼啸、乱云飞渡的世界,在大气中有许多湍急紊乱的气旋在翻滚。

海王星的自转周期为22小时左右,它的赤道面和轨道面的交角是28度48分,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很接近正圆形,轨道面和黄道面的夹角很小,只有1度8分。它以平均5.43千米/秒的速度公转,大约要164.8年才能绕太阳一周。

在海王星的四季中,冬季、夏季温差很小,不像地球这么显著。由于海王星离太阳太远(约为4.5亿千米,是地球与太阳距离的30倍),在它表面每单位面积受到的日光辐射只有地球上的1/900,日光强度仅仅相当于一个不到1米远的百瓦灯泡所发光线的强度,因此它表面温度很低,通常在-200摄氏度以下。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海王星有8颗卫星。

科学家观察发现,海王星南极周围有两条宽约4345千米的巨大黑色风云带和一块面积有如地球那么大的风暴区,它们形成了像木星大红斑那样的大黑斑。这块大黑斑沿中心轴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每转360度需10天。海王星也有磁场和辐射带,大部分地区有像地球南北极那样的极光。海王星的大气层动荡不定,大气中含有由冰冻甲烷构成的白云和大面积气旋,跟随在气旋后面的是时速为640千米的飓风。海王星上空有一层因阳光照射大气层中的甲烷而形成的烟雾。

海王星的组成成分与天王星的很相似:各种各样的“冰”和含有15%的氢和少量氦的岩石。海王星相似于天王星但不同于土星和木星,它或许有明显的内部地质分层,但在组成成分上有着或多或少的一致性。但海王星很有可能拥有一个岩石质的小型地核(质量与地球相仿)。它的大气多半由氢气和氦气组成,还有少量的甲烷。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会发现更多海王星的秘密。

海卫一之谜

1846年9月23日海王星被发现,约翰·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尔获悉后给拉塞尔写信,让他注意一下海王星是否有卫星。拉塞尔在开始寻找卫星后的第八天,于10月10日发现了海卫一。

海卫一在国际上的名字是Triton,它是以希腊海神特里同命名的。这个名字是1880年卡尔米·弗拉马利昂提出的。发现者拉塞尔本人似乎想不出应该怎样给这颗卫星命名,但是他给他后来发现的土卫七和天卫一、天卫二命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