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偷”走地球能量是利用潮汐的作用而发生的。潮汐的秘密是这样的:由于月亮绕着地球旋转,地球上的海洋受到月球的引力牵引作用,面对月亮的那一面就出现高潮,这恐怕人人知道,而与此同时,地球上远离月球的另一面也出现另一个高潮,这是因为月球对地球本身的引力牵引作用大于对其水体的作用,从而使另一面的海水向外“鼓起”而造成的。
在满月和新月时,太阳、月亮和地球都在一条线上,这时形成的潮异乎寻常的大,我们称之为朔望大潮。而当月亮在最初的和最后的四分之一月牙时,较小的小潮就形成了。月球以29.5天的周期环绕地球的轨道并不是一个规则的圆形,当月亮到达离地球最近处(近地点)时,朔望大潮就比平时还要更大,这时的大潮被称为近地点朔望大潮。
所有这些牵引现象还产生了另外一个有趣的作用:通过牵引,地球的自转能量被月球一点点地“偷”走了,因此每隔100年我们的地球自转周期就要减慢1.5毫秒。
月亮每年远离地球3.8厘米
每当我们仰望月亮时,殊不知月亮正在悄悄地从地球身边溜走。每一年,月球都从地球上吸取一点自转能量,并利用这能量来使自己在轨道上向外偏离3.8厘米。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月亮形成的时候,它与地球的距离仅仅是2.253万千米,而现在的距离已经拉大到了45万千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会越走越远。
月亮的形状是鸡蛋形
月亮并不是圆的或者球形的,它的形状更像是个鸡蛋。当你在夜空中举头望月时,它那鸡蛋形的两个尖端之一正对着你。另外,月球的质量中心并不在它的几何中心,它偏离几何中心大约有两千米。
还有另一个月亮
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吗?也许不是这样的。1999年,科学家们发现了处在地球引力控制范围内的另外一颗小行星,其宽度为5英里。这颗小行星被称为“克鲁特尼”,它沿着一条马蹄形的轨道行进,绕地球一周大约要花770年的时间。科学家们认为,它这样在地球的上方悬吊的状态还能够保持至少5000年,因此,它成了地球的另一颗卫星。
环形山未受侵蚀
月亮上坑坑洼洼的表面是在距今38亿~41亿年前受到宇宙中陨石的强烈撞击而形成的。这一系列强烈的陨石冲击远远超过拳击手连击沙袋所承受的力量,留给月亮的是遍体的坑洞,我们称之为环形山。但是这些环形山并没有受到多大的侵蚀,这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月亮的地质活动并不活跃,因此这里无法像地球上那样由地震、火山爆发和造山运动而形成千变万化的地形地貌;二是由于月球几乎没有大气层,也就没有风和雨,因此表面侵蚀作用就很少发生。
地球上有400棵树来自月球
在地球上,有超过400棵树是从月亮上来的。更确切地说,它们来自月球轨道。1971年,阿波罗14号的宇航员斯图尔特·鲁萨在出发时,随身带上了一包种子,当他的同伴阿兰·谢帕德和埃德加·米切尔忙着在月亮表面漫步行走时,鲁萨却小心看护着他的种子。
后来,这些种子在地球上发了芽,被种在美国国内许多不同的地点,被人们称为月亮树。它们大多数都生长良好。
月亮为何总是同一张面孔
最有趣的问题,也许就是月亮为何总以不变的一面对着地球?既然地球和月亮都在自转并且沿各自的轨道行进,这种状况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很久以前,地球的引力作用使月亮的自转逐渐减慢。当月亮的自转周期慢到和它的轨道周期也就是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相吻合时,这种引力作用达到了平衡,月亮从此就以不变的一面朝着地球了。太阳系其他行星周围的卫星也有着相似的特点。
当月亮绕地球旋转时,它大部分的时间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如果它被太阳照亮的那一半背对我们,这时我们称之为新月。由此说来,根本就没有什么月亮的暗面一说,只是我们看不到它而已。当月亮转到轨道的另外一侧时,从地球上看去,它所反射的一小条太阳光从地球上看去就成了弯弯的月牙。而当月亮来到正对太阳之处时,它在我们眼里就完全被照亮了,这就是满月。
月亮是怎么形成的
目前,关于月亮形成的最重要的理论认为,月亮是在大约45亿年前,由一颗大小近似火星的星体强烈碰撞并划过地球而形成的。当时的碰撞形成的大量熔化的岩石碎片和尘埃被甩到地球周围轨道之内,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碰撞和聚集而形成了今天的月亮。
对这种学说的有力支持,是来自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发现。宇航员们从月球上采集的土壤标本表明,月亮上的矿物质和地球上的是相似的,这使得科学家们确信,地球和月亮有着共同的起源。
有些学者对碰撞学说持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月亮和地球是在同一时期,由同一团岩石和尘埃分别独立形成的。但是我们已经从“月球勘探者”考察船的发现知道,月球的核心只占其总质量的2%到4%,远远小于地球核心所占的30%,如果它们来自同一起源,至少两者核心所占的比例应当相近。所以这种说法并不能成立。
也许更合理的解释是,由于45亿年前的那次碰撞发生在地球外层,地球含铁量高的地核并没有被触及,而表层含铁量较少、密度较小的岩石部分脱离出去形成了月亮。这样,月核所占的质量当然就比不上地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