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海底奇异世界
3222700000001

第1章 海洋的谜团(1)

神秘的海底“铁塔”

有时候,即使在平静的海底也会遇上某种离奇古怪的事件——美国“爱尔塔宁”号海洋考察船上的研究人员在深海考察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奇异的海底“铁塔”。

1964年8月29日,“爱尔塔宁”号海洋考察船航行到智利的合恩角以西7400多千米处抛锚停泊,按照南极考察计划开始考察作业。考察人员计划在这一海区将一台深水摄像机下潜到4500米深处,对这里的海底状况进行水下拍摄。

为此,考察人员把一台特制的水下摄像机安装在一个圆柱形钢制保护壳内,用电缆线将其系在考察船上。经过一天的考察,当摄像技术员在暗室中对当天拍摄的胶片进行显影处理时,在一张胶片上意外发现了一个奇特古怪的东西,它跟其他胶片上拍摄的内容有着天壤之别。该胶片洗成照片后,清晰地显示出一个顶端呈针状的水下“铁塔”,从“铁塔”的中部还延伸出4排芯棒,芯棒与垂直的“铁塔”呈精确的90度角,每个芯棒的末端都带有一个白色小球——诸如此类的特征似乎使这个神秘的水下“铁塔”显得很像一部塔式电视发射天线。

研究人员借助电脑对这张水下神秘“铁塔”照片进行分析和研究后认为,这座水下“铁塔”是一种智能生物建造的。其实,它看上去并非固定在海底周围环境的背景中。要知道,水下摄像机能拍到这一神奇的东西简直是天大的幸运,因为海底如此浩渺无垠,况且水下摄像机已输入电脑程序,它只有间隔固定的时间后才开机拍摄。

1964年12月4日,“爱尔塔宁”号完成了考察使命,驶入新西兰的奥克兰港。考察人员将这张海底神秘“铁塔”照片拿给一名采访记者看。这名采访记者问随船的海洋生物学家托马斯·霍普金斯:“这是什么东西?”

霍普金斯回答说:“它当然不是海洋植物!在3500米深的海底根本见不到阳光,这意味着那里不可能有光合作用,更不可能有植物存活,有可能是一种奇特的珊瑚类生物。可是,过去我们无论是谁,都从未听说过这类生物。我不想说这座神秘的海底‘铁塔’是人建造的,倘若这样,会产生一个无法解释的问题:人是以何种方式到达如此深的海底的?从照片上看,这一海底‘铁塔’无论如何也不像是一种自然形成的东西。”

不久以后,新西兰UFO研究者们把这张照片的复制品寄给从事月球遥控探测器指令研究的美国著名航天工程师霍尼,请他对此做出解释。霍尼工程师凭借他多年的研究经验认为,这个神秘的水下“铁塔”是测量地球地震活动的传感器和信息转发器。而建造者并非别人,正是来自太空的外星人,他们借助安装在最深洋底的这一地震传感器和转发器能更及时、更精确地将地震信息传送给他们的外星同胞。与此同时,还将其传送给世界各国的大地测量局。

如果霍尼工程师的这一推断正确,便会出现这样一种与事实不符的骗局:当世界各国政府获得外星人的海底传感器传来的地震信息时,往往会否认其中有外星人的参与。

那么,究竟是谁借助什么技术手段将这个水下“天线”安装在这人迹罕至的深海底的呢?

海洋形成之谜

地球刚诞生的时候,在它的表面既没有水柔浪细的河流,更没有烟波浩渺的海洋。和宇宙万物一样,海洋也有一个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那么,海洋最初是怎样形成的呢?

首先说洋盆的形成。最初的假说是“冷缩说”,认为地球是从炽热的太阳中分离出来的熔融状态的岩浆火球。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地球表面冷得快而内部冷却慢,于是外部与内部之间形成了愈来愈大的空隙。在地球旋转的过程中,空隙上方的岩体由于重力作用下沉,形成了深陷宽广的凹地,这就是最初的海洋。

还有一种假说是“分离说”。这种假说认为地球处于熔融状态时,由于太阳的引力和地球自转作用,一部分岩浆不翼而飞,形成月球,而地球上留下的窟窿便是太平洋洋盆。而且月球刚从地球分离出去时,地球发生强烈的震动,表面出现巨大的裂隙,这就是大西洋和印度洋最初的形成。

不过,这两个假说对其后的研究和发现都不能做出正确的解释,因此进入了“死胡同”,逐渐被人们所抛弃。

到20世纪初,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在阅读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东西两岸的海岸形状竟然可以像拼七巧板那样拼合起来,像一块完整的大陆,这让他顿有所悟。1912年,他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设想地球上原来只有一块完整的大陆——泛大陆,被一片汪洋——泛大洋所包围。后来,由于天体的引力和地球的自转离心力所致,泛大陆出现裂缝,开始分裂和漂移。结果美洲便脱离非洲和欧洲,中间形成大西洋。非洲有一半脱离亚洲,南端与印巴次大陆分开,由此诞生了印度洋。还有两块较小陆地离开亚洲和非洲大陆向南漂移,形成了澳洲和南极洲。这个有趣的假说一经问世,立即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特别是大陆漂移的物理机理没有得到解决,轰动一时的假设又很快了无声息了。

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建立在当时的地球物理科学基础上的“海底扩张学说”应运而生,它科学地解释了大洋地壳的形成问题,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板块构造学说”进一步用地球板块的产生、消亡和相互作用来解释地球的构造运动。这两个学说给“大陆漂移学说”注入了更科学的新鲜血液,以“板块构造理论”的形式出现,更好地解释了海洋的形成和发展问题。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大洋的诞生始于大陆地壳的破裂。

地壳由于内部物质上涌产生隆起,在张力作用下向两边拉伸,从而导致局部破裂,形成一系列的裂谷与湖泊。现代东非大裂谷便是例子。后来大陆地壳终于被拉断,岩浆沿裂隙上涌,凝结成大陆地壳,一个新的大洋便从此诞生。有了洋盆,没有海水还是成不了海洋,海水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然而直到今天,科学界一直对此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多数的看法认为,大约在50亿~55亿年前,云状宇宙微粒和气态物质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最初的地球。原始的地球,既无大气,也无海洋,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在地球形成后的最初几亿年里,由于地壳较薄,加上小天体不断轰击地球表面,地幔里的熔融岩浆易于上涌喷出,因此,那时的地球到处是一片火海。随同岩浆喷出的还有大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这些气体上升到空中并将地球笼罩起来。水蒸气形成云层,产生降雨。经过很长时间的降雨,在原始地壳低洼处不断积水,形成了最原始的海洋。原始的海洋海水不多,约为今天海水量的1/10。

另外,原始海洋的海水只是略带咸味,后来盐分才逐渐增多。经过水量和盐分的逐渐增加,以及地质历史的沧桑巨变,原始的海洋才逐渐形成如今的海洋。这是第一种有代表性的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是,海水来自冰彗星。这是美国科学家提出的一种新的假说。这一理论是根据卫星提供的某些资料而得出的。1987年,科学家从卫星获得高清晰度的照片。在分析这些照片时,发现一些过去从未见到过的黑斑,或者说是“洞穴”。科学家认为,这些“洞穴”是冰彗星造成的。而且初步判断,冰彗星的直径多在20千米。大量的冰彗星进入地球大气层,可想而知,经过数亿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地球表面将得到非常多的水,于是就形成今天的海洋。但是这种理论也有它不足的地方,就是缺乏海洋在地球形成发育的机理过程,而且这方面的证据也很不充分。

或许只有当太阳系起源问题得到解决了,地球起源问题、地球上的海洋起源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龙卷风之谜

刮风下雨本是极寻常的自然现象,但有些风和雨确实很奇异。1940年,在高尔科夫州发生了一桩令人惊奇的事。一个炎热的夏天,在巴甫洛夫区麦歇尔村的上空突然雷雨大作,一些银币随着雨滴撒落在地上!村民发现这竟是几千枚伊凡五世时代铸造的模压花纹的硬币。

1954年,美国小城达文港下了一场蔚蓝色的夜雨。1933年在远东离卡瓦列洛沃镇不远的地方,暴雨带来了大量的海蜇。在许多国家还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晴朗的日子里,天上突然撒下许多麦粒,掉下橙子和蜘蛛;有时又会随雨滴落下青蛙和鱼……其实,这些骤然看来不可思议的现象,全都是龙卷风搞出来的恶作剧!

龙卷风发生在水面上则称为“水龙卷”;如果是发生在陆地上,则被称为“陆龙卷”。龙卷风外貌奇特,它的上部是一块乌黑或浓灰的积雨云,下部是下垂着的形如大象鼻子似的漏斗状云柱,具有“小、快、猛、短”的特点。

从体积来看,水龙卷的直径大多在100~1000米之间。至于其风速到底有多大,科学家们还没有直接用仪器测量过,但根据龙卷风在经过的区域内做的“功”来推算,风速一般每秒可达50米,有时可达每秒300米,超过声速。所以龙卷风所到之处都被摧毁殆尽。它像巨大的吸尘器,经过地面,地面的一切都要被它卷走;它经地水库、河流常常卷起冲天水柱,连水库、河流的底部有时都被暴露出来。同时,龙卷风又是短命的,往往只有几分钟或几十分钟,最多几小时,一般移动几十米到数千米左右便“寿终正寝”了。

来去匆匆的龙卷风平均每年使数万人丧生。全球每年平均发生龙卷风上千次,其中美国出现的次数占一半以上。

1974年4月3日,在美国南部发生了一场龙卷风,风速从每小时大约180千米加大到500多千米,卷走了239人,使4000多人受伤,24000多个家庭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损失价值约7亿美元。

此外,亚欧与大洋洲地区也是龙卷风的多发地区。虽然,世界各国对龙卷风的研究都很重视,但龙卷风之谜一直未能彻底解开。

龙卷风的形成一般都与局部地区受热引起上下强对流有关,但强对流未必产生“真空抽水泵”效应似的龙卷风。

苏联科学家维克托·库申提出了龙卷风的内引力——热过程的成因新理论:当大气变成像“有层的烤饼”时,里面很快形成暴雨云——大量的已变暖的湿润的空气朝上急速移动。与此同时,附近区域的气流迅速下降,形成了巨大的旋涡。

在旋涡里,湿润的气流沿着螺旋线向上飞速移动,内部形成一个稀薄的空间,空气在里面迅速变冷,水蒸气冷凝。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观察到龙卷风像雾气沉沉的云柱的原因。

但问题是在某些地区的冬季或夜间,没有强对流或暴雨云时,龙卷风却也经常发生。这就不能不使人深感事情的复杂了。

不仅如此,龙卷风还有一些“古怪行为”使人难以捉摸——它席卷城镇,捣毁房屋,把碗橱从一个地方刮到另一个地方,却没有打碎碗橱里面的一个碗。被它吓呆的人们常常被它抬向高空,然后又被它平平安安地送回地上。大气旋风在它经过的路线上,总是准确地把房屋的房顶刮到两三百米以外,然后抛到地上,然而房内的一切却保存得完整无损。有时它只拔去一只鸡一侧的毛,而另一侧却完好无损。它将百年古松吹倒并捻成纽带状,却丝毫不会折损到近旁的小杨树。

龙卷风之谜,至今仍有待人们去不懈探索。

海底风暴之谜

几年前,科学家们在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诺瓦斯科特亚南部海域考察时,有两件事使他们大为吃惊:一是从5000米深的海底采集上来的海水,竟浑浊得漆黑一团,其浑浊程度比一般大洋高出100倍;二是从海底拍摄的照片上可以看出,在平坦的海底沉积物表面出现了一道道有规则的波纹,犹如一阵大风刚刚刮过,水面留下了一片涟漪。在通常是非常平静的深海世界里,出现这种奇异的现象,实在令人费解。

莫非在深海下也出现了“风暴”?为了查明原因,美国的海洋学家和地质学家在诺瓦斯科特亚南部海进行了一次名为“赫伯尔实验”的科学考察。这次考察采集了海底水样,拍摄了海底照片,测量了海水透明度,并在海底设置了一连串的自记海流计,对底层海流进了长时间的连续测量。

最终,科学家们在“赫伯尔实验”期间又采到了浑浊的水样,再次表明实验地区底层海水的扰动确实异常强烈。还发现这里海水的浑浊程度随地点、时间变化很大,越靠近海底海水的浑浊度越高;有一个地点的海水非常浑浊,可是一个星期后又突然变清了。

实验中还发现这里海水透明度的变化也很大。有一架透明度仪观察到3次极端黑暗期,每次持续3~5天,黑暗程度达到伸手不见五指,比世界上任何河口、港湾的海水都浑浊。

科学家们认为,这是由于有一股1千米长的沉积物“云雾”状潜流在海底滚滚奔腾的结果。它犹如刮起的一股海底“风暴”,非常猛烈,将海底沉积物刮起,使海水变得异常浑浊。

但是,这股深海潜流为什么如此激荡呢?有的海洋学家认为,这是从附近流来的一股强大的海流——墨西哥湾流左右摆动的结果;另一些海洋学家认为,该海区有一南一北走向的海底隆起,这种上下起伏的地方使深海水激烈地扰动;还有一些科学家指出,在“赫伯尔实验”区域的南部有水下死火山山脉,这种海底起伏也能够改变海流方向,形成剧烈的旋涡。

直到现在,科学家们还是众说纷纭,而有关这支深海潜流产生的原因,仍是一个有待揭示的自然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