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名胜目中无时空
3222900000009

第9章 宗教圣地(2)

龙门,耸立在万仞悬崖之上,当人们登临龙门达天阁的时候,远眺繁华的市区,俯瞰茫茫的滇池,顿觉眼界开阔,心旷神怡,如同置身神都仙苍穹、下临深渊,在鹿子、岩羊都不敢攀附的峭壁竖岸之上,开凿蜿蜒的隧道、开阔的石窟,雕刻仪态若动的神像、建立挺拔俊秀的龙门牌坊,是多么不容易啊!关于龙门的雕刻者,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

西山脚下,在滇池岸边的一个小村子里,有一个贫穷的青年石匠叫陈彼邪,他外朴内秀,心灵手巧,手艺特别高超。陈石匠雕琢的各种物像,个个栩栩如生,博得乡亲们的赞扬,因此他也博得不少姑娘的爱慕。后来,陈彼邪与邻村的刘姑娘好上了。他俩心心相印,海誓山盟。可是陈彼邪手艺再好,也毕竟只是一个石匠,他心爱的刘姑娘,被外村有财有势的人家相中了。姑娘虽不愿,但幼弱的小鸡怎能敌得过凶恶的老鹰,终究被逼嫁了。刘姑娘含着眼泪过日子,不久就活活地屈死了。临死时,她还呼唤着石匠的名字呢!

陈彼邪知道这不幸的消息后,犹如遭到晴天霹雳,人一下子失去了力量。尽管许多人同情他、关心他、安慰他、奉劝他,可是,陈彼邪忠于爱情的心就如同忠于他的石匠手艺的心一样,要他忘掉原来的姑娘就等于要他抛掉石匠手艺,那是不可能的。陈彼邪把对刘姑娘的爱,全部倾诉到他的雕刻艺术中去了。他将愤忿的心情投入石刻艺术,暂时忘却了人间的肮脏与不平。艺术就是他的情侣,他决心永不成家。

不久西山道教圣地三清阁的道士们决定开山凿道,让人们登到最高处,尽览湖光山色,同时来三清阁烧香拜神。陈彼邪带着石匠工具和简单的行李,加到这工程的施工行列里。开始,道士和石工们只是把他当做一个普通的劳力看待,可是不几天,他们就被这个沉默的青年人吸引住了:每天,星星不落他就起床,月亮露脸他才收工;他舞锤使錾像姑娘们摆弄绣花针一样轻巧熟练,他凿击岩石的叮当声,或轻或重、或快或慢,像是敲击乐器一样地动听;他做的石活,该直的地方像箭杆一样直,该弯的地方像车轮滚出的印子一样弯得自然,该平的地方像刨子刨过一样平展;他还根据对石壁险势的观察,提出在最高最险处开凿龙门的大胆创意。大伙看得出来,这青年不是来求生活的,他是个有心志的人啊!

池里的潮水落了又涨,涨了又落,那蜿蜒蛇行的石隧道一寸一寸地延伸着。参加凿石的工匠换了一批批,三清阁里的道士换了一个个,只有那年青的石匠还在默默地坚持着。他手里的钢凿不知磨秃了多少根,铁锤不知用坏了多少把,不知过去了多少个年月,他额头上爬满了皱纹,鬓发上布满了清霜,年轻的石匠成了老人。

岁月不负有心人,渐渐地,那方正的石窟凿成了,那栩栩如生的文昌像、关圣像、魁星像雕出来了,龙门牌坊在陡崖上耸立起来了!再把魁星手里的那支笔雕出来,整个龙门工程就可以完工了。这天,陈彼邪怀着喜悦的心情,为了今天,花了他整整一辈子的心血,不知是由于心情太激动还是由于年老眼花,不幸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在陈彼邪雕刻魁星手中那支笔时,那笔头“嗒”的一下被雕断了。一件凝聚了十几年心血汗水的完整艺术品,竟然在最后一笔留下了瑕疵,这对严肃的艺术家来说,是多么痛心的事,是多么巨大的打击!这冷酷的现实,使老石匠勾起了旧时如烟如云的回忆。今生在尘世里不能得到团圆,难道在艺术世界也不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么?陈彼邪老泪纵横,沮丧悲戚至极,他凭栏仰天长叹一声,便纵身跳进悬崖下的滇池水中……而今,龙门魁星手中的那个笔头,是后人用石膏给补上去的。据说陈石匠羽化后,立即被鲁班祖师神接走了。老石匠走了,几百年过去了,但是,他的青春和爱情与河山同在,他的生命与龙门石雕艺术同放光彩,他的故事永远传诵在人们的口上,印在人们的心中。

崂山

崂山在青岛市东郊,濒临黄河,面积400多平方千米,海拔1130米。崂山气势雄伟,景色秀丽,秦始皇、汉武帝等皇帝都到过这里。崂山驰名旺盛。

崂山本来名叫鳌山。说起鳌山的来历,里面还有一段与全真教领袖人物王重阳相关的一节美妙故事呢!

很久以前,东海里不知从哪里冒出有十万年道行的鳌鱼来。凶残的鳌鱼精弄得当地百姓不得安宁。它依仗力大无穷,搅翻渔船、淹没庄稼、卷走牛羊……真是十恶不赦。

海边有个王家疃,疃里有对聪明能干的兄妹。哥哥名叫大智,妹妹名叫大勇。哥哥今年二十岁,比妹妹大两岁。兄妹俩见鳌鱼这样兴风作浪,残害百姓,决心要制伏大鳌鱼。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们告别了乡亲,到处去寻找高手的指点。

兄妹俩跨过三十三道河,越过三十三座大山,在一片树林里见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盘腿坐在大槐树下纺棉花。老婆婆告诉他们:“让万人纺一万斤线,拧根又粗又长的白纱,才能拉动十万年道行的大鳌鱼。”兄妹俩谢了老人又赶路去了。

不知走了多少天,兄妹俩来到一个红土岭上,听见岭下传来打铁声。两人一路寻去,走进一个小山村,只见一个光着膀子的师傅在打铁。铁匠说:“俺听人说,用万人凑集的铁,打把万斤重的钓鱼钩,就能钓住那十万年道行的大鳌鱼。”他们谢别了铁匠师傅又上路了。

走啊走,兄妹俩翻山越岭,在一个小镇上碰见一位老皮匠,老皮匠说:“用万人凑的牛皮,缝一件大牛皮衣,里面装上万斤草,做头假大牛当做鱼饵,才能引得那十万年道行的大鳌鱼来上钩。”

兄妹俩辞别了老皮匠继续赶路。这天,见到一个白发须眉的老人迎面走来——此人乃是王重阳的仙身,兄妹急步上前作揖说:“老人家,怎样才能除掉东海里的大鳌鱼呢?”王神仙回答说:“要除此妖并不难,只是有了万人纺的万斤线拧成的绳,有了万人凑的万斤铁打成的大鱼钩,有了万人献的万块牛皮做成的大草牛,还得有两个顶天立地,力拔山河的人,才能把鳌鱼精拉上来除掉啊!”

山河的人呢?”王神仙回答说:“你俩真有诚心为民除害,就背上我走上万里路,我包你俩都能长成顶天立地、力能拔山的巨人!”

他俩听老人一说,高兴得从地上爬起来。哥哥大智背起老人转身往家乡的方向便走。每每走一步,觉得身子就长高一尺。就这样,大智背着老人走了五千里,身子高得顶天立地、力气大得已经能拔山了。

妹妹大勇接过老人又背了五千里,来到住家附近的海滩时,她的个子也变得与哥哥一模一样,顶天立地了。这时,只听背上的老人说:“孩子啊!你俩为民除害的心是诚的,如今你俩是顶天立地、力能拔山的人了,把我放在这里,赶快回家准备,去除那条鳌鱼精吧!”

大勇刚把王神仙放下,背后忽地“轰隆隆”一声巨响,四处一看,哪里还有老人的影子,只有一座又高又宽的大山矗立在海边。兄妹俩一见此景,知道老人不是凡人,连忙双膝跪地,朝着大山拜了三拜,即刻转身匆匆回家去了。

在四邻乡亲们的鼎力帮助下,大智、大勇兄妹俩终于把大鳌鱼拉上岸打死了,彻底为民除了害。

后来,不知又过了多少年,大鳌鱼的骨头,化成了南北长四十里、东西宽三十里的一座山,人们便叫它“鳌山”。兄妹俩呢,则成了鳌山的巨峰。据老一辈人讲,这些都是王重阳神仙点化的。

因为这鳌山山势险峻,攀登特别劳神费力,后来人们就把它叫成了“劳山”。文人在攀登之后,又在“劳”字边上加了个“山”字旁,于是这山的名字便成了今天的“崂山”。

泰山

泰山位于山东中部泰安城北,古称岱山,岱宗。春秋时改称为泰山。

然遗产之一。泰山雄伟壮观,为中国五岳之尊,面积400多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顶海拔1521米。山上名胜古迹众多,有古建筑群20多处,历史文化遗迹2000多处,还有大量历史名人赞颂泰山的石刻、碑记。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天地。据传夏、商、周三代即有72个君主来此祷祠,自秦始皇以下始有记载。泰山上的碧霞祠是著名的道观,碧霞元君被当地人称为泰山老母,在传说中泰山是划归在她名下的。她是如何得到泰山的呢?

传说当年玉皇大帝驾着云头,寻找天下名山胜景,想作为栖息的地方。他来到山东,看见气象宏大,风景绝佳的泰山,心中大喜,想:“这就是我要找的地方呀!”于是他拿出一只木鱼,埋在泰山最高峰上面,作为占据这山的标志。

再说碧霞元君——即后来的泰山老母,也飞驾着云头寻找好地方。恰巧也寻到了泰山,自然她也一眼看中了。她取出一双绣鞋,也想埋在绝顶上作为占山的标志。可她发现那里有一只早已埋好木鱼,知道这山有人占据了。可碧霞元君不甘放弃,她急中生智,想出一招,将木鱼拿出,把绣鞋放在下面,再把木鱼放在上面,用碎石盖好,然后走开了。

后来玉皇大帝和碧霞元君就争起山来了。玉皇大帝仗着自己先前埋有标志,寸步不让。可碧霞元君也说自己埋了标志。两人一同跑上绝顶去挖。最后当然先挖出木鱼,再挖出绣鞋,泰山自然该归碧霞元君。

玉皇大帝大怒,明知上当,但是也没有办法。他只得气愤愤地把山顶上所有的树木统统拔出,抛在半山和山下,就驾起云头向西方飞去了。

一直到现在,泰山顶上仍是一棵树也没有,而半山腰和山下却有很多很多树。玉皇大帝的心似乎太狠了些。

八仙过海发生在哪儿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在中国几乎是个家喻户晓的。说起这八仙过海之处,就是在山东半岛东北部的蓬莱,这里绝壁临海,丹崖兀立,惊涛击石,自古即有“蓬莱仙境”之称。

游客来到蓬莱必到仙境之称的蓬莱阁,就可见它矗立在丹崖山顶,如众星拱月。登上蓬莱阁远望大海,面对变化无穷的大海时而一波千顷,时而烟霭浩渺,时而风起浪涌,时而银波跃金,游客就会为之陶醉,此时,导游会讲起八仙过海的生动故事。

其实道教中的八仙,从唐宋时就有流传,到了元明以后就逐渐形成了一个由李铁拐、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组成的神仙群体。查一下历史,有的确有其人,如汉钟离、吕洞宾都是著名道士,有的则是虚无缥缈的仙人,但是他们的身世经历都充满了离奇的神话色彩。八仙之中,男女老幼、富贵贫贱、文弱粗野,各种形象均有,“老则张,少则蓝、韩,将则钟离,书生则吕,贵则曹,病则李,妇女则何,”因而深得民间百姓的喜爱。他们手中所执之物,葫芦、掌扇、花篮、渔鼓(即道情筒)、莲花、宝剑(或拂尘)、笛子和尺板,也成为有道教文化特色的器物。那么八仙过海是怎么回事呢?

话说当年王母娘娘千岁寿宴,请了各路神仙,也请了八仙参加寿宴。宴席热闹非凡,各路神仙畅饮仙桃美酒。八仙喝得酩酊大醉,王母娘娘吩咐天兵天将护送他们回去,八仙个个婉言拒绝,都说没醉。八仙摇摇晃晃地来到了蓬莱。乘着酒兴,铁拐李面对大海,卖弄自己的本事说:“我用铁拐当船,即刻能飞驰过海,诸位你们行吗?”老李的话,激起众仙的不满,他们乘着酒兴,各使其法,不买铁拐李的账。八仙将八件法器同时投入大海,顿时巨响如雷,一时搅得江翻浪倒,震得海底下的龙宫东晃西摇。东海龙王正在打瞌睡,一下子被惊醒了,忙派出虾兵蟹将外出打听消息。消息传来说是八仙欲过海,扔宝渡之。

东海龙王对宝物起了贪心,自己亲自出马,乘蓝采和不备之机,抢了其拍板,并将他掳入海底。东海龙王的不义之举,一下子激怒七仙,他们一起高声痛斥龙王,要他交出蓝采和。东海龙王自知理亏,但仍不认错,马上派出自己的大太子、二太子出海面战七仙。可怜的龙王两个儿子真不是七仙的对手,一阵激战,吕洞宾一洞箫把大太子的头砸得粉碎,汉钟离用拂尘击伤了二太子。没交战几回,东海龙王的部下全部败下阵,逃回龙宫。

东海龙王看见死去的大太子,伤得不轻的二太子,气得吹胡子瞪眼睛,吼声怒道:“大胆的毛贼仙子,我与你们拼到底啦!”东海龙王马上召集了其他的南海龙王、北海龙王、西海龙王,四大兄弟联手对付七仙。顷刻间乌云密布,杀声震天,一时战得天昏地暗。这一场恶仗惊动了玉皇大帝。玉帝想,龙虎相斗,必是两败俱伤,又不利于仙人的名声。于是他派出了三位部下并请如来、观音出面调停。七仙和四海龙王这才停战,龙王放了蓝采和,八仙相聚,才与龙王和解。于是蓬莱仙境与八仙过海的事情也就名扬天下。

得益于八仙的名声,蓬莱阁的游人如织,蓬莱阁道教圣地,香火缭绕,盛况是历年不衰。

王重阳与昆仑山

胶东大陆,山奇海幽,人文荟萃,名胜似锦。位于文登的昆嵛山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尤其是王重阳在此开创了全真道派,使胶东大陆著称于世。

自金元以后,道教逐渐经过分化与组合,形成了正一道教和全真道两大流派。全真道是从南宋开始出现新的道教派别,到金大定七年,著名道士王重阳在昆仑山讲经庵创立了全真道,又把昆仑山作为全真道的“基地”。

公元1112年12月,王重阳出生在陕西咸阳刘蒋村一个大户人家。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对儒家经典十分精通,平时还喜欢舞枪弄棒。正当他准备参加科举考试时,却因一首诗得罪了老师,不得不放弃了考试的机会。他于是改变初衷,应试武举,一举成功。少年得志的王重阳,意志昂扬,把名字改为世雄,一心想成就一番伟业,光宗耀祖。出乎意料的是,火,弃官回乡。他整日闷闷不乐,借酒浇愁,自暴自弃,乡里人背地里都叫他“王害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