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太空迷幻漫游
3223100000088

第88章 载人飞天路有多远

中国进行载人航天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一号”上天之后,当时的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同志就提出,中国要搞载人航天,并将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

然而,我国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工作以后,认为研制队伍、经验,在综合国力、工业基础上搞载人航天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个项目就搁到了一边。六七十年代正是苏美载人航天竞争最厉害、投入最多的时候,周总理就说过,我们不跟他们去搞空间载人竞赛,我们要把地球的事情管好。

进入80年代后,我国的空间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等各种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发射能力。特别是1975年,我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这为今后我国开展载人航天技术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于是,我国又提出要不要搞载人航天的问题。在国家863计划提出时,就专门成立了一个专家组来从事这项工作的论证。

由于载人航天投入大,效益周期比较长,风险也比较大,一般来讲,除了苏美两国外,其他国家载人航天的工作也都不是一个国家在搞。所以中国究竟要不要搞载人航天,一直存在较大的分歧。另一个争论的焦点则在于,中国选择什么方案来突破载人航天技术。是航天飞机,还是宇宙飞船?相对来讲,宇宙飞船在技术上容易突破,研制费用较少,研制周期也较短,而航天飞机的研制投入很大,风险大,技术难度比较大。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我国已研制了十几颗返回式卫星,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所以选择载人飞船进行技术突破比较好。

经过多年的反复论证后,1992年1月中国政府批准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这项工程的七大系统中,核心是载人飞船,载人飞船则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来进行研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具有较优越的研制条件,一是具备了研制返回式卫星的经验,二是经过技术改造后,具备了较先进的进行研制和加工的设备基础。

提到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就不能不提到北京航天城,应该说没有唐家岭航天城就没有中国的载人航天,因为没有物质条件的保证,就不可能完成载人航天的任务。

关键技术的突破:

在这个大的系统工程中,最具表征意义的事件是飞船上天。根据其他型号的研制情况,一般都要先经过方案研制、初样研制等阶段,才进入正样研制阶段。从时间上来说,如果这样做就不可能保证1999年飞船上天。但是既然中央提出了这个目标,就要力争完成。由工程副总指挥沈荣峻中将提出具体建议后,研制小组经过认真分析、论证后,决定把初样的产品、地面试验的产品经过技术改进后,以地面试验的电性船为基础改造成一个试验飞船、新研制的载人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发射的机会,以完成试验返回式技术为主要目的,从而达到“争8保9”的目标。

在保证载人飞船安全返回方面,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技术需要上天进行试验,进行突破。这五项关键技术就是制导导航和控制技术、制动技术、返回技术、防热技术和分离解锁技术。尽管研制小组在地面已经进行了几百次试验,但谁也不敢说飞船上天后就一定能成功。而这五个技术有一项过不了关,我们的飞船就不能成功。

一般来说,要保证返回舱回来,除了要对它进行制导导航和姿态的控制,还要有推力,让它制动和减速;而有人上了天后,除了给宇航员提供其所能承受的力学环境,让宇航员正常生活和工作;由于返回舱穿过大气层时要承受很高的温度,还要保证飞船不烧毁,宇航员座舱内的温度不能超过允许的温度;再一个是分离解锁,我们的飞船有4个舱段,几个舱段就要按飞行程序成功地分离解锁保证返回舱着陆冲击最小,除了要对长力控制外,还要有一套回收技术进行检验,保证返回舱顺利地回到地面。这些技术我们都要经过反复试验,如果可靠性达不到要求,就不敢让人上。

朱总理在视察飞船时曾讲过,科学试验总是要有失败的,但失败不能死人。所以飞船研制的关键是要保证飞船可靠;万一出了事,也要保证宇航员能安全回来。这就涉及逃逸技术,都有待于考核。

这次飞行成功的意义在于,凡是保证人安全回来所需要的几个方面技术都经过了考验,并且得到圆满的成功,这本身就是对研制工作的一个最大的肯定,说明我们的飞船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方案是正确的。下一步要解决的则是可靠性问题。另一方面,从研制程序上来讲,这次飞行成功为今后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载人飞天路还有多远?

首次无人飞船的成功,证明了飞船方案的正确性。是否可以说我们的宇航员马上就可上天呢?关于这一点,科学家认为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是要创造一个符合人的要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次飞行上的是假人。舱内环境能否真正满足人的要求,还需要经过很好的分析,如舱内温度、压力、湿度、大气的组成和人所能承受的力学环境,以及吃喝拉撒等问题,应该说在这个方面还有一些工作要做。

再一点就是,一个载人飞船必须要有一定的安全和可靠性指标,而这个指标不是说打开计算机就可以算出来的,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来保证和验证。所以我们不仅要在地面进行反复试验,天上也要多做几次试验。因为要保证可靠性,就要保证有一定的飞行试验数量。另外,像苏联在人上天之前,进行了5次无人飞船试验,美国也进行了8次无人飞行试验,最后才载人飞行。解决可靠性是保证载人安全的关键。

中国飞船向何处飞?

一般来说,搞载人航天的另一个目标是建立空间试验设施和空间站,在进行空间试验和空间站方面有些工作比搞载人飞船要困难,有些工作应该说比搞载人飞船还容易。如果只是简单地进行空间试验,而试验设施不用返回地面,就涉及不到返回技术和防热技术。而要建立空间站最困难的一点是解决长寿命问题,空间站有一个好处是可以进行维修。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设计寿命是5年,后来维持了12年,其间对它进行了多次维修。在解决长寿命问题上,我国已经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像“东方红二号”卫星的寿命是5至6年,“东方红三号”卫星的设计寿命是8年(现在已经运行3年了)。建立空间站的第二个主要困难是要长期保持人所生活和工作的条件。

我国能不能搞成空间站的关键是国家对这个项目有多大的投入。我国以前进行的空间试验是一次性使用的,不需要经过维修的。而空间站从技术上来讲难度比较大,再一点是人要来来往往,要花很多钱。俄罗斯的“和平号”为什么要废弃,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钱。一般来讲,和平号空间站要得以维持的话,俄罗斯每年要发射15至16次飞船,其中8至9次是载人的“联盟号”,还有6次是“进步号”货运飞船去送吃、送穿、送仪器等,所以这个投入是巨大的。应该说中国在新世纪要搞空间站的话,技术上是可以突破的,根据目前的技术起码可以保证5年的长寿命。作为载人航天工程,我们的飞船只是一个天地往返的运输系统,是一个工具。

要建立空间站,还要解决两个主要的问题,一个是宇航员出舱,出舱就要有出舱宇航服,万一空间站有故障,需要维修,另一个问题是交会对接。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就还不具备建立永久性空间站的条件。

中国会参与国际空间站吗?

一般来讲,国外都不是一个国家独立建立一套空间站系统。美国最初自己在搞,但进行了一段时间后美国的自由号空间站还是演变成了国际空间站。俄罗斯为什么也搞不下去了,其主要原因应该说还是投入太大。中国究竟会不会参与建设国际空间站?从技术上来讲是有可能的,而且已经有国家来和我们探讨过。但是这个事情,是一个政治决策问题。

美国在搞国际空间站时就有一个安排,留有一些对接口。我们也可以搞一个挂舱,与它的主舱相连,技术的关键是怎么对接。尽管有些困难,但我们不是做不到的,像美国的航天飞机与苏联的和平号对接,也不是一天就准备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