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奇效冬病夏治
3224000000030

第30章 头痛(1)

头痛是指目外眦、外耳道与枕骨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可以发生在头的一侧或两侧、前头或后头的任何一个部位,50%以上的人在其一生中有过头痛的体验。由于头颅外组织结构中的痛觉末梢受到某种物理的、化学的或机械性刺激,产生异常的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通过相应的传导通路传至大脑而感知。

中医学认为头为元神所居,为“精明之府”、“诸阳之会”,头痛内与脏腑、气血,外与六淫邪气关系都非常密切。《证治准绳·头痛》曰:“头像天,三阳六腑清阳之气,皆会于此;三阳五脏精华之血亦皆注于此。于是天气所发,六淫之邪,人气所变,五脏之逆,皆能相害。或蔽覆其清明,或瘀塞其经络,因与其气相薄郁而成热则脉满,满则痛。”头又为髓所在,若髓空虚,清窍失养,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稽留,阻遏清阳,或内伤诸疾,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均可致头痛。

中医有一种称为“头风病”的头痛,每遇风寒则发,疼痛剧烈,甚为难疗。头风之起,多因素体阳气虚弱,又外感风寒,日久不去,误入脑户,阻滞脉络而发。其发时作时止,或左或右,或前或后,或满头痛,或在一点。其痛剧烈,或掣及眉梢,如有牵引;或目不能开,头不能举;甚或以头撞墙,几不欲生。且头皮麻木、肿胀,畏恶风寒,甚合“冬病夏治”,可温其阳、散其寒、通其络、祛其瘀,庶几痊愈。

一、穴位贴敷法

穴位贴敷法1

外感头痛取风府、风池、大椎、合谷、列缺穴;内伤头痛取百会、风池、合谷、中脘、气海穴;偏头痛取合谷、丝竹空、风池、风府、大椎穴;前头痛取上星、风池、合谷穴;两额角痛取太阳、头维、列缺穴;眉棱骨痛取大椎、合谷、太阳、解溪穴;后头痛取风池、外关、合谷、太阳穴。用“冬病夏治消喘膏”。取炙白芥子21份,元胡21份,甘遂12份,细辛12份,生姜适量。上药烘干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粉(药粉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药膏直径为1.3厘米、厚约0.3厘米。取适量药膏摊涂在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部位。根据病变的不同部位,选取相应穴位敷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4~6小时,儿童相应缩短。如果局部有烧灼感或疼痛,可以提前揭去。如贴后局部有发痒、发热舒适感,可多贴几小时,待药膏干燥后揭去。贴敷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中午时分为佳,共贴敷3次,一般连续贴治3年。

此方法具有温经化痰、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各种头痛。

穴位贴敷法2

取大椎、风池穴。用“天灸膏1方”。取白芥子、斑蝥各等份,共研极细末,用50%二甲基亚矾调成软膏。用时取麦粒大小的药膏,放置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贴敷于大椎、风池穴上。贴敷时间在每年“头伏”、“中伏”、“末伏”,择其中午时分,5天贴敷1次,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连续贴敷2~3个疗程,连续贴治3年。成人每次贴敷的时间为3小时,儿童相应缩短。一般揭去药膏后即起水疱,逐渐干瘪结痂。水疱不可擦破,若破裂,用甲紫涂擦。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不留瘢痕。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功效,用于治疗外感头痛。穴位贴敷法3取大椎、风门穴。用“天灸膏2方”。取白芥子、甘遂、麻黄、细辛、半夏、元胡,上药等量烘干,共研为细末,过100目筛储瓶备用。用时取生姜适量,洗净浸泡后捣碎取汁,再用生姜汁拌和药面(药面和生姜汁的比例大致为10克∶10毫升),拌匀调成膏状。取药膏3克,摊涂于5厘米×5厘米贴敷纸中心,在药膏上面点少许麝香(或冰片),贴敷于大椎、风池穴上。固定3~4小时后取下。每年治疗4次,即“头伏”、“中伏”、“末伏”第1天的当日中午时分各贴敷1次,“末伏”后10天左右再敷贴第4次以巩固疗效,每年4次为1个疗程,连续贴敷治疗3年。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功效,用于治疗外感头痛。穴位贴敷法4取神阙、太阳穴。取决明子30克,研细末备用,使用时用清茶水调成糊状。取少量敷于肚脐神阙穴和双侧太阳穴,盖上纱布,外用胶布固定。药干燥则更换新药。

此方法具有疏风、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头风日久不愈,时发时止。

穴位贴敷法5

取太阳穴。取生姜、雄黄少许。先将生姜切成片,把雄黄细末洒在姜片上,两片合住,外面裹纸,然后蘸湿,放在灶内煨热,去纸,分贴两太阳穴,每天1次。

此方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偏头痛。穴位贴敷法6取头部痛处阿是穴。取全蝎1条,研细末,使用时用米醋调成糊状。

取少量药物置于头痛部位,用纱布固定,8~10小时揭去洗净,每天1次。此方法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顽固性头痛。

二、热敷熏洗法

(一)药浴法

用“淋洗方”治疗。取野菊花12克,土茯苓12克,川芎12克,元胡12克,荜澄茄10克,白芷12克。将药物放在沙锅内,加水煎汤,过滤去渣后,趁热装入小喷壶内,待温度适宜后不断地淋洗头部,或用消毒纱布蘸药汤连续淋洗,每天2次,每次1~2小时。药汤温度要适宜,不可太热,以免烫伤皮肤;也不可太冷,以免产生不良刺激。药汤不要过夜,以免变质,影响治疗效果。

此方法具有祛风除湿、清利头目的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性头痛偏湿胜者。在熏洗过程中,如感到头晕不适,应停止操作,卧床休息。若熏洗无效或病情反而加重者,则应停止熏洗,改用其他方法治疗。有重症心脏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肾脏病的头痛患者以及实火头痛者,均不宜使用。

(二)熏蒸法

熏蒸法1

用“熏洗方”治疗。取晚蚕沙30克,川芎15克,僵蚕20~30只(20岁以上的成年人,每增加1岁再加1只),白芷15克。将药物混合加入锅内,加水2.5升,待用文火煎至l.5升左右时,遂用牛皮纸或其他厚纸封锅口,并在其中剪一小孔,嘱患者将疼痛部位对准纸孔进行熏蒸。如果整个头部疼痛,锅口不盖纸,这时只需两目紧闭(亦可以热毛巾包遮眼部),然后罩盖2条大毛巾,让热气连续熏蒸便可。熏后速用毛巾擦拭患部,注意避风。每天2次,每次1小时,15天为1个疗程。

此方法具有活血搜风、除湿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性头痛风偏重者。

熏蒸法2

用“溻渍方”治疗。取白芷15克,当归15克,杭菊花15克,金银花l5克,川芎l0克,姜黄l0克,苏木l0克,元胡15克,透骨草l0克。将药物装入纱布袋内缝好扎好,放在沙锅或搪瓷盆内,加水煮开后再用武火继续煮10~30分钟,然后将药袋取出,把药汤倒入木盆中,再于盆上放上带孔的横木架,将头放在横木架上熏蒸。待药汤不烫时,再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毛巾蘸药汤敷患处,稍凉时再换热药汤。每天2次,每次l~2小时。

此方法具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性头痛。

三、针灸治疗法

(一)针刺法

针刺法1

取颔厌、悬厘、悬颅、率谷为主穴。取患侧穴位,用30号1.5~2寸长毫针,由颔厌穴沿皮刺,方向往曲鬓穴,一针透三穴,亦可颔厌透悬颅穴,悬颅透悬厘穴。率谷穴在耳尖直入发际1.5寸,用1寸毫针从前面向后背方向沿皮刺。留针20~30分钟,弱刺激,每隔5分钟行针1次。风邪外袭者,配风池、合谷穴。发热者,加大椎穴,用泻法。痰湿中阻者,配丰隆、阴陵泉穴,用补法。肝阳上亢者,配行间、太冲穴,用泻法。三阴交穴用平补平泻法。胃热炽盛者,配头维、内庭穴,用泻法。热盛者,加厉兑穴,针刺出血如豆许。气血两虚者,配足三里补法,温灸百会20~30分钟。均每天针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