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奇效冬病夏治
3224000000047

第47章 慢性结肠炎(3)

艾灸法6

取脾俞、大肠俞、天枢、关元、足三里穴。用“艾炷隔行军散灸”法。取犀牛黄、麝香、珍珠、冰片、硼砂各3克,雄黄24克,火硝0.9克,金箔20片,共为细末,再将药末用凉水和好,做成直径2.5~3.0厘米、厚0.3~0.4厘米的药饼,将药饼放在选好的穴位上,将艾炷放在药饼上点燃施灸。灸脾俞、大肠俞穴灸3~7壮,灸天枢、关元穴5~7壮,灸足三里穴3~9壮。施灸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开始,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休息3天再进行下1个疗程。共灸治3个疗程,一般连续灸治3年。如果局部有烧灼感或疼痛,可以将药饼拿起脱离皮肤,同时用手拍打几下,再将药饼放下继续灸治。如出现水疱,小则自行吸收,大则用消毒注射针头刺破放出液体,再涂上甲紫,外用消毒纱布固定即可。

此方法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艾灸法7取脾俞、肾俞、天枢、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穴。用“艾炷隔丁桂散灸”法。取丁香、肉桂各50克,共为细末,再将药末用凉水和好,做成直径2.5~3.0厘米、厚0.3~0.4厘米的药饼,将药饼放在选好的穴位上,把艾炷放在药饼上点燃施灸。灸脾俞、肾俞、关元、天枢穴3~7壮,灸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穴3~9壮。施灸的时间以每年“头伏”、“中伏”、“末伏”的第1天开始,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休息3天再进行下1个疗程。共灸治3个疗程,一般连续灸治3年。如果局部有烧灼感或疼痛,可以将药饼拿起脱离皮肤,同时用手拍打几下,再将药饼放下继续灸治。如出现水疱,小则自行吸收,大则用消毒注射针头刺破放出液体,再涂上甲紫,外用消毒纱布固定即可。

此方法具有温肾壮阳、健脾止泻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

(四)耳穴法

耳穴法1

取耳穴大肠、脾、胃、交感、直肠下段。选取0.5寸短柄毫针针刺,耳穴局部常规消毒,以左手固定耳部,右手进针。进针深度以穿破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宜,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可间隔捻针。或取“图钉型”皮内针(即揿针),耳穴局部常规消毒,用镊子持针柄,对准所选穴位,垂直刺入,令环状针柄平整地留于皮肤上,以胶布固定,留针2~3天,埋针期间,每天以拇指、食指按压埋针处2~3次,以加强针感,增强疗效。或取王不留行子,耳穴局部常规消毒,把王不留行子置于8毫米×8毫米胶布中心,贴敷于所选治疗点上,用拇指、食指相对按压,揉捏至耳穴局部发热、红润、疼痛为止,留置3~5天,每天按压2~3次。

此方法具有调理胃肠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

耳穴法2

取耳穴大肠、小肠、脾、直肠下段、皮质下。选取0.5寸短柄毫针针刺,耳穴局部常规消毒,以左手固定耳部,右手进针。进针深度以穿破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宜,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间隔捻针。或用镊子揿持针柄,耳穴局部常规消毒,对准所选穴位,垂直刺入,以胶布固定,留针2~3天,埋针期间,每天按压埋针处2~3次,以加强针感,增强疗效。或取王不留行子置于8毫米×8毫米胶布中心,贴敷于所选治疗点上,用拇指、食指相对按压,揉捏至耳穴局部发热、红润、疼痛为止,留置3~5天,每天按压2~3次。

此方法具有调理肠胃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

(五)穴位注射法

穴位注射法1

用10毫升注射器抽取“黄连素注射液”8毫升,取双侧脾俞、胃俞、天枢、足三里穴。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刺入穴位,微提插,穴位有酸胀感且回抽无回血时,注入药液,每穴1毫升。隔天1次,3次为1个疗程。

此方法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

穴位注射法2

用10毫升注射器抽取“维生素B12注射液”8毫升,取双侧脾俞、胃俞、天枢、足三里穴。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刺入穴位,微提插,穴位有酸胀感且回抽无回血时,注入药液,每穴1毫升。隔天1次,3次为1个疗程。

此方法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

穴位注射法3

用10毫升注射器抽取“庆大霉素”注射液8毫升,取双侧脾俞、胃俞、天枢、足三里穴。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刺入穴位,微提插,穴位有酸胀感且回抽无回血时,注入药液,每穴1毫升。隔天1次,3次为1个疗程。

此方法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

四、中药内服法

中药内服法1

用“平结止泻汤”治疗。取沙参30克,山药30克,鸡内金10克,焦山楂15克,厚朴10克,马齿苋30克,黄连6克,赤石脂30克,海螵蛸15克,石榴皮15克,椿根内皮15克,白芍15克,防风10克。病久气虚者,加四君子汤;脘腹冷痛、畏寒肢凉者,加附子理中汤;后重甚者,加木香、槟榔;纳差者,加神曲、麦芽;久治不愈者,配合灌肠。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300~4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开始服用,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连服2个月。

此方法具有调和肝脾、清化湿热、收敛止泻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症见便溏,大便黏滞,或带脓血,腹胀、腹痛,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

中药内服法2

用“扶元止痢汤”治疗。取人参10克,炒白术6克,干姜3克,炮附子5克,阿胶6克(蛤粉拌炒),鹿角霜15克(先煎),赤石脂20克(打碎纱布包、先煎),肉桂5克,伏龙肝30克(打末、沸水泡片刻、澄清、取汁入药),陈仓谷30克(打碎,用清水150毫升煮25分钟,取60毫升入药)。以上10味,其中伏龙肝、陈仓谷,依法煎制;其余8味,水浸透,用水1碗半,煎取半碗,加入陈仓谷汁、伏龙肝汁,再以文火浓煎20分钟,趁热少与之呷。腹痛者,加广木香6克、黄连(吴萸煮)3克;大便赤胨多者,加地榆6克、乌梅炭6克。从“夏至”日开始服用,每天1剂,分早晚2次温服,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连服2个月。

此方法具有暖肾扶脾、温阳止泻、开噤固脱的作用,用于治疗脾肾阳衰之慢性结肠炎。

中药内服法3

用“连朴升降饮”治疗。取黄连6克,厚朴3克,炒苍术6克,炒白术12克,茯苓12克,泽泻10克,柴胡6克,防风10克,陈皮10克,甘草3克。热邪偏重,泄泻粪水深黄,肛门灼热,心烦口渴,舌苔黄腻者,加黄芩10克、金银花15克;兼有表证,泄泻初起,身热有汗,头痛恶风者,加葛根10克;脾胃虚弱,泄泻反复发作,久而不愈,大便时溏时泻,食少,神疲乏力者,加党参15克、黄芪18克、怀山药15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此方法具有清热化湿、升清降浊的功效,用于治疗湿热蕴结型慢性结肠炎。

中药内服法4

用“乌梅败酱方”治疗。取乌梅12~15克,败酱草12克,黄连4.5~6克,木香(后下)9克,当归10克,炒白芍12~15克,炒枳实10克,太子参12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葛根12克,炙甘草6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开始服用,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连服2个月。

此方法具有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抑肝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

中药内服法5

用“久泻断下汤”治疗。取炙椿皮9克,土茯苓9克,川黄连6克,炒干姜6克,石榴皮4~6克,防风4克,广木香4克,炙罂粟壳9克,元胡4克。便下黏液量少而后重甚者,去灸罂粟壳加槟榔6克,以降泄肠中气滞;大便溏,量多有热感者,加薏苡仁15克~20克,以利湿健脾止泻;日久气虚肢倦乏力者,加党参12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开始服用,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连服2个月。此方法具有燥湿开结、理气涩肠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是治疗久泻、久痢的一个通用效方。

中药内服法6

用“仙桔汤”治疗。取仙鹤草30克,桔梗6克,乌梅炭4克,白槿花9克,炒白术9克,广木香5克,生白芍6克,炒槟榔10克,甘草4克。肝郁脾滞征象较著者,去槟榔,加柴胡5克、萆薢5克、秦艽9克;腹痛甚者,应加重白芍与甘草用量,白芍15~30克、甘草9~l5克;泄泻日久,体虚气弱,而腹胀不显者,去木香、槟榔,加炙升麻5克、党参l2克、炙黄芪15克。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1小时,浸透后煎煮。首煎沸后文火煎40分钟,二煎沸后文火煎20分钟。煎好后两煎混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每天1剂,早晚分2次温服。从“夏至”日开始服用,7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连服2个月。

此方法具有补脾敛阴、清化湿热的功效,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