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真诚的赞美是实事求是、有理有据的称赞,而奉承则是凭空捏造、无理无据的追捧。一个真诚的人,在赞美别人的时候,非常有针对性和分寸。他们知道哪些应该讴歌,哪些应该提醒注意,哪些应该反对。在他们看来,真正的十全十美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完美,人更不存在十全十美。因而他们对一个人的评价,根本不会用“最最”这些字眼,也不会用“他没有缺点”这些措辞去评价一个人。
奉承者无事生非。他们把只能用一般词语赞美的东西任意扩大。大事特夸、小事大夸、无事也要夸是这些人的特点。其中有些“佼佼者”,把一个人的优点能转变成缺点,把一个人的缺点又同样能转变成优点,因而他们在领导、上级面前,时常“义正色严”的诋毁别人,以博取欢心,而心里却打着自己的主意。他们在“赞美”一个人的时候,心里会说“这个人喜欢被人拍马屁,我就多拍一拍他吧”,因而他们在赞美一个人的时候,会自以为聪明地向旁人挤眉弄眼,以显示自己非凡的本领。
使别人快乐和讨对方喜欢是两件不同的事。使别人快乐考虑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讨对方喜欢则刚好相反,它处处计较个人的得失。愿你把握分寸,真心地赞美你周围值得赞美的人。
欣赏比自己更成功的人
人总有一种要求成功的愿望,有一种超过别人的冲动,这正是社会所希望的。但是,有些人在成功不了和超过不了别人的时候,产生了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感,这就是嫉妒。嫉妒一经产生,便成了纷扰的源泉:看到别人成功了,就生气、难过、闹别扭;听说别人强于自己,就四处散布谣言,诋毁别人的成绩;发现几个人亲如家人,就想方设法去施“离间计”,等等。这样的嫉妒不仅妨碍了他人的生活,而且将自食其果,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心理痛苦。
一家法院曾经审理过一桩民事案件。一所大学心理学系的女研究生将同宿舍的一位同学推上了被告席。原告与被告以前关系不错,两人的成绩不相上下,彼此在暗中较劲。快毕业的时候,两人都参加了托福和GRE考试。原告成绩较优秀,遂向美国一所著名大学提出申请,不久被告知每年可获得全额硕士奖学金。原告十分高兴,便一天天等着对方的正式录取通知。被告考砸了,心情本不快,又看到原告的模样,心中更加嫉恨,决心治一治对方。原告左等右等,迟迟不见正式通知的到来,就托在美国的同学去该校打听。校方说曾经收到原告发来的一份电子邮件表示拒绝来该校,因此校方只好将名额转给别人。原告闻此消息,一下子便懵了,冥思苦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她多方调查,才发现是被告盗用了她的名义向美国发了一封拒绝函。原告怀着愤怒的心情,将此事诉诸法庭。在法庭上,尽管被告声泪俱下地向原告道歉,说自己是一时嫉妒昏了头,法院最终还是判被告赔偿原告的损失。由于此事影响颇大,被告遭学校开除学籍的处分。
是什么害了上述案件中的两位同学?答案就是:嫉妒!
“人除了希望自己幸福之外,还喜欢看到别人不幸”,这句话不仅道出人类容易嫉妒的心理,对人类幸灾乐祸的想法更是一针见血。荀子说:“君子以公理克服私欲。”孔子说:“君子明于道义,小人明于势利。”义,是天理所应实行的;利,是人情所应思索的。君子根据天理行事,便没有人欲的私心,所以能泛爱人;小人放纵私欲,不明天理,所以嫉恶别人。
对于那些嫉妒他人才能的人来说,这嫉妒其实大可不必。“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为何非拿自己的短处与他人的长处相比较,自添一份悲愤?
有一个画家,他的作品有一定的影响,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不菲的收入。但他从来不看重这些,也不嫉妒他人。他的座右铭是“我永远是个小学徒”,他追求艺术的理想还像童年那样执著单纯,他追求成功但绝不嫉妒比他更成功的人。也许他成功的奥秘正在于此。
如果本人无意加以比较,或认为自己无法达到那么一个高度,或两者生活在不同环境,或嫉妒的对象不在自己身边,又或者是通过艰苦努力得到的结果,嫉妒将不再产生。
吃不到葡萄,葡萄仍然甜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各个方面都能胜人一筹,然而,事实上这永远只能是一个梦想。一些心理素质不高的人,每当面对别人的优点与成绩时,往往禁不住妒火中烧,很难坦然地面对与欣赏。在这些人眼里,办事能力强变成了爱出风头,你好心好意去帮他,他私下里还担心你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于是,这些人对待他人优点与成绩的态度也只能是要么不屑一顾,要么再恶劣点儿,实行打击、报复。而别人往往也不是省油的灯,这就带来了人际关系的恶性循环,自己的事业会因此严重受挫。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成绩,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与赞美。有些优点和长处往往是与生俱来的,比如某人长得漂亮,智商很高等等。因此,对于别人优点与长处的肯定不仅不会贬低自己的位置,而且可以使旁人从中认识到你所具备的优良素质,从而获得他人的称赞。
战国时期,公子重耳与公子小白争夺王位,鲍叔牙辅佐重耳,而管仲则为公子小白出谋划策,最终公子重耳当上了齐国国君。重耳想拜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却说:“公子如果想统治齐国,任我为相就足够了,而公子如果想一统天下,则非拜管仲为相不可。”最终,重耳任用管仲而成为一代霸主。鲍叔牙虽然不及管仲有才华,但却能坦然地欣赏管仲的优点和长处,并大力举荐,从而获得了天下人的称赞,并借此得以青史留名。
面对他人的成绩,我们应该懂得,成绩是他人的勤劳加汗水所赢得的,我们应该坦然地欣赏他人的劳动成果,并予以肯定。与此同时,检讨自己,虚心请教,学习他人勤奋向上的精神。主动请别人向你传授学习工作的要领,不仅是对他人成绩的一种高度的赞扬,而且也可以督促自己继续前进,既有利于你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你处世水平的提高。这岂不是一箭双雕的事情,你又何乐而不为呢?
由衷的赞美来自于宽容的心
一个人要善于赞美别人,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灵活处世 ,潇洒自如,必须要有宽广的胸怀。
一个人只有具有宽广的胸怀,才能慷慨地让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快乐因为分享而加倍。”赞美也是如此,你给予别人你由衷的赞美,就等于给予了别人奋进的动力。一个人如果心胸狭窄,嫉妒心强,那他就永远也体会不到给予别人赞美所得来的快乐。从人生价值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付出了多少,而不在于他取得了多少。因此,只有放开胸襟,大胆说出你对别人的赞美,生活才会变得更精彩。
任何一个人都有别人无法企及的优点,都有我们值得赞美的地方。孔子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此,要想赞美别人,还必须有虚怀若谷,有容乃大的谦虚精神。孔子堪称一代宗师,但他却能亲自到老子的家中去问礼。著名戏剧郭沫若在历史剧《屈原》的演出过程中,因为一句台词得到他人提醒,事后专门写了一篇题为《一字之师》的文章,以表达对这位 “一字之师”的赞赏之情。众所周知,郭沫若是著名的戏剧大师,当一位演员随机说一句更好的台词时,郭老不仅拍案叫绝,还作文致谢,这不仅体现了郭沫若博大的胸襟,还从一个侧面向我们展示了郭沫若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谦虚。
赞美别人还应该懂得:太阳上也有黑点,因此人不可能没有缺陷。人在看自己时,往往只看到了优点,而在看别人时,却将过多的眼光集中在了别人的缺点上。因此,我们要善于容纳别人的弱点和缺点,发掘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不要将他全盘否定。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最好的好人,都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一个人往往因为有一点小小的缺点,更显出他的可爱。”对这样的人进行赞美,更加体现了你博大的胸襟。
宋真宗手下有两位得力的大臣 ,一位是王旦,为人襟怀坦荡。另一位是寇准,他虽然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却喜欢揭人短处,每每在宋真宗面前说王旦的不是。王旦却经常称赞寇准。宋真宗因此更加佩服王旦的宽广胸怀和高尚品德,越发器重他。
牙齿和舌头都经常打架,人和人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如果你每件事都耿耿于怀,那是愚蠢的行为。你如果沦落到背后想尽办法,贬低别人,企图将人打趴下,甚至是恶意诽谤,那则是小人的举动,几乎为人所不齿了。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你与他人产生了矛盾,面对他人的敌意态度,不妨笑脸面对,不妨来个温言柔语如清风,夸言赞语似甘露,最终他人肯定回心转意,化干戈为玉帛。如某单位的小王和小张因一件小事发生口角,小张每遇到小王必冷嘲热讽一番。有一次,小张的一篇文章发表了,单位的人却一无所知,小张觉得很憋闷,整日愁眉苦脸。小王看穿了小张的心思,便大张旗鼓地在办公室里公布了这个消息,并向小王表示祝贺,小王在欣喜和陶醉之余,向小张投去了感激和钦佩的目光。从此,小张不仅和小王重归于好,而且得到了同事的一致称赞。
要想客观地评价一个人,诚挚地去赞美一个人,必须具有宽广的胸怀,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人际关系日益重要的社会中,左右逢源,充分施展自己的拳脚,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每天心情愉快,笑口常开。
为别人喝彩
生活需要喝彩,为自己喝彩,为别人喝彩。喝彩,可以如洁白的羽翼,载着智慧的精灵,飞跃大千世界,饱览风光旖旎;喝彩,可以像肥沃的土地,把思想和个性孕育,让生命的绿树,结满创造的果实;喝彩,胜过坚实的阶梯,支撑奋斗的步履,宛如锐利的刀锋,斩除前程的荆棘;喝彩,恰似秋日火红的叶片,覆盖晦暗的记忆,犹如挚友的心扉,奉献真切的情意。
一位在巴黎旅游的外国人,在车站附近遇到一位街头卖艺者,其琴声悠扬,令人感伤,吸引了不少行人。拉完一曲,周围的人纷纷向钱罐里丢钱,有的面额还不小。转眼工夫,钱已装满了罐子。但卖艺者脸上并没有一丝欣喜的表情。
“已赚到不少钱了,他为什么还不快乐?”旅游者望着卖艺人那依旧忧郁的面孔,疑惑地问。“也许他需要掌声吧。”她的朋友淡淡地说了一句。旅游者的心被触动了,她缓缓抬起手来,为之鼓掌。果然,卖艺人那张黯淡瘦削的脸慢慢绽开了笑容,眼睛里还溢出了感激的泪水。
不错,卖艺者心底的最终期待是掌声!钱只不过是别人因可怜他而给予的一种恩赐,而掌声则是对他人生经历的赞许和鼓励,是真正发自内心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