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科技难题我来解
3240400000001

第1章 破译神奇的科学发现(1)

生命的起源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在刚形成时,也是没有生命的。它是经过漫长的化学演化,物理变化和人类的创造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大气中的有机元素氢,碳,氮,氧,硫,磷等在自然界各种能源的作用下,合成有机分子。这些有机分子进一步合成,变成生物单体。这些生物单体进一步聚合作用变成生物聚合物。如蛋白质,多糖,核酸等。蛋白质出现后,最简单的生命也随着诞生了。

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最基本区别是:第一个区别是它能从环境中吸收自己生活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排放出自己生活过程中不需要的物质。这种过程叫做新陈代谢。第二个区别是能繁殖后代。任何有生命的个体,不管他们的繁殖形式有如何的不同,他们都具有繁殖新个体的本领。第三个区别是有遗传的能力。能把上一代生命个体的特性传递给下一代,使下一代的新个体能够与上一代个体具有相同或者大致相同的特性。生物体不断地变异,不断地遗传,年长月久,周而复始,具有新特征的新个体也就不断地出现,使生物体不断地由简单变复杂,构成了生物体的系统演化。

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物质。没有蛋白质和核酸,就没有生命。在原始地球条件下,产生这些有机高分子的物质是可能的。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根据推测,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高分子物质,在海洋里越积越多,浓度不断增加,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有机高分子物质经过浓缩而分离出来,它们相互作用,凝聚成小滴。这些小滴漂浮在原始海洋中,外面包有最原始的界膜,与周围的原始海洋环境分隔开,从而构成一个独立的体系,即多分子体系。这种多分子体系已经能够与外界环境进行原始的物质交换活动了。现在,已经有人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制造出了类似蛋白质和核酸的物质。虽然这些物质与现在的蛋白质和核酸相比,还有一定差别,并且原始地球上的蛋白质和核酸的形成过程是否如此,还不能确定,但是,这已经为人们研究生命的起源提供了一些线索。

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是生命起源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它直接涉及原始生命的发生。目前,人们还不能在实验室里验证这一过程。不过,我们可以推测,有些多分子体系经过长期不断地演变,特别是由于蛋白质和核酸这两大主要成分的相互作用,终于形成具有原始新陈代谢作用和能够进行繁殖的原始生命。

关于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研究,虽然进行了大量的模拟实验,但是绝大多数实验只是集中在第一阶段,因此,在对于生命起源问题还必须继续进行研究和探讨。

神奇的行星光环

1610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刚刚发明不久的天文望远镜观测土星,发现它的侧面仿佛有一些什么东西。遗憾的是,直到他去世,也没有弄清楚那些东西究竟是什么。

其实那就是美丽的土星光环,土星光环厚约10余千米,宽约6.6千米,它可以细分为几个环带,中间夹着暗黑的环缝。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土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戴有光环。其中土星的光环最为壮观和奇丽,曾被誉为美丽的天体,它戴着的光环曾也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1655年,荷兰天文学家惠更斯通过长时间对土星的观测,终于知道了土星光环形状不断变化的缘由:我们在观测时,土星以不同角度朝向我们,当它的侧面朝向我们时,薄薄的光环就仿佛隐藏起来了。而当正面朝向我们时,那美丽的光环就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1977年,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天文学家,各自观测到了一次罕见的天文现象——天王星掩恒星。这次观测的结果使科学家们都甚为惊奇。在天王星遮掩恒星之前,人们已经观测到一组“掩”,在天王星本体掩星之后,又观测了另一组类似的“掩”,而造成这些“掩”的原因,就是由于围绕着天王星周围的一些“光环”。这些环都极细,而且彼此都离得较远。1986年1月,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宇宙飞船飞越天王星时,又发现了几个新的环带。现在,已经知道天王星共有11道环。

1979年3月初,“旅行者1号”从离木星大约27.5万千米处掠过,发现这颗巨大的行星也有一群细细的环。木星环厚约30千米,总宽度超过6000千米,光环与木星的中心距离约为12.8万千米。

1989年8月,“旅行者2号”宇宙飞船飞越海王星时,证实了海王星也有光环。海王星的光环有5道。

可是,这些行星的光环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科学家们经过观测研究后发现,行星的光环主要是由无数的小碎块组成的。碎块的大小可以用米做单位来度量。每个碎块仿佛都是一颗小小的卫星,在自己的轨道上绕着主体行星运行不息。

科学家们对行星环的成因进行了三种推测:第一,由于卫星进入行星的洛希极限内,从而被行星的起潮力所瓦解;第二,位于洛希极限内的一个或多个较大的星体,被流星撞击成碎片而形成光环;第三,太阳系演化初期残留下来的某些原始物质,因为在洛希极限内绕太阳公转,而无法凝集成卫星,最终形成了光环。

不过,对于光环的成因,科学家们目前还只能是进行猜测而已。更令他们疑惑不解的问题是那些窄环的存在,因为根据常规,天体碰撞,大气阻力和太阳辐射都会对窄环造成破坏,使它消散在空间。究竟是什么物质保护着窄环使其存在呢?一些学者提出,一定有一些人们尚未观测到的小卫星位于这个窄环的边缘上,它们的万有引力使窄环得以形成并受到保护。这种观点被人们后来的发现所证实,因为人们不仅在土星还在天王星的窄环中,也发现了两颗体积很小的伴随卫星,它们的复杂运动相互作用,使光环内的物质运动也缺乏规律性,也许这正是不同的行星环具有不同形态的原因所在。

对于神奇的行星光环,科学家们仍然不断提出新的推测和假说。然而,随着天文新发现的增多,行星光环反而显得更加神秘莫测了。

神秘莫测的地滚雷

滚地雷,就是一个呈圆球形的闪电球。这是一个真实的物理现象,绝非科幻小说或卡通片中的能量炮。这种现象早在1838年便有文献记载,科学家已研究逾160年,有关的报告多达数千份,也有两千多份科学论文出版,但是我们对此现象仍未有合理的解释。

1956年夏天的一个正午,在苏联某个集体农庄,两个孩子在牛棚里躲雨。突然,房前白杨树下滚落的一个橙黄色的火球直向他们逼来,一个孩子踢了它一脚,轰隆一声,火球爆炸了,牛棚里的12头牛被炸死了11头。

孩子们被震倒在地,但没有受伤。事后,人们才知道那个火球是罕见的球状闪电。

在美国俄勒冈州,一个球状闪电来去如风,先在纱门上留下了一个篮球大的洞,然后直奔地下室,毫不留情的毁坏了一台旧轧干机。俄罗斯一位教师的经历更可怕,一个直径80厘米的球状闪电在他头上来回跳动不下20次,然后悄然消失了;此外,苏联也有报道说,一个球状闪电飞进了一个盛水的大锅里,水立刻沸腾起来,球状闪电在锅里翻滚了10分钟才熄灭;另有一次,一个足球大小的球状闪电沿街滚动,跳跃,接触到地面时,竟炸出了一些深0.5米,直径1米的坑,最后,随着一声轰响,火球钻进地下。

球状闪电通常都在雷暴之下发生,通常它只会维持数秒,但也有维持了1~2分钟的纪录。它十分光亮,略呈圆球形,直径大约是20~50sm。

更神奇的是它可以在空气中独立而缓慢地移动。根据众多的目击材料,我们大致可以勾勒出球状闪电的基本轮廓。这种发光的球体大小在高尔夫球和足球之间,颜色有白,绿,黄,橙之分,其亮度可与100瓦灯泡相当。

球状闪电持续时间一般在5~10秒左右,它会随气流的起伏在近地的空中自在飘飞,有时逆风而行,可穿门窗进入室内,甚至穿过炉子烟筒。有时会悬停,有时会无声消失,有时又会碰到障碍物爆炸发出巨响而消失。球状闪电运行速度缓慢,有时与人跑步速度差不多,极少情况下它会发出轻微的唿哨声,嘁嘁声或咝咝声。

由于球状闪电出现的频率很低,科学家难以做系统的观测,至今也没有人拍摄到高质量的照片来做科学研究。理论方面,有人认为它是灼热的空气团或气化了的元素,例如碳,钠或铜。虽然这个理论可以解释球状闪电的部分特性,却不能说明为什么它可以在飞机舱内形成。此外还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如等离子体,离子,带电的尘埃,有外层电子壳的水……更有说服力的解释接近冷聚反应领域与等离子体现象相关的理论。更有人提出球状闪电和龙卷风一样都是等离子团的现象。还有人设想,最佳的理论可能是把电磁学,电学和等离子及纳米理论综合起来的想法。

2002年1月15日,英国皇家学会在其学术杂志《哲学学报》的专刊上发表了一组有关球状闪电理论的文章。这些理论分别由物理化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工程师提出。对滚地雷发生的原因做了如下三种解释:

1.球状闪电由含有水合离子的小水滴组成,通过离子反应来释放能量。

在这个理论中,球状闪电是一个包含等离子体的电化学结构,这一结构是由温度,压力,电磁场和重力场的微妙平衡来维持的。

2.球状闪电由聚合体细丝缠绕而成,通过表面放电来释放能量。

在该理论中,灰尘中的自然微粒,比如来自纤维素,煤烟或硅土中的微粒,它们都能形成细丝状结构,这些细丝聚合起来就变成了一个高度充电的球体,当它表面放电时,就发出了光和热。

3.球状闪电由金属纳米粒子链构成,其能量释放是通过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氧化来进行的。

在这个理论中,普通的闪电能引起像土壤或木材这样的物质释放金属蒸汽,这种带电的金属蒸汽浓缩成一个网状的金属纳米粒子球。

总之,对球状闪电研究不仅有趣,而且包含了很多秘密。如果了解了其中的本质,我们可能就会找到导致人体自焚和通古斯大爆炸的真正元凶,或许由此还能找到高效,清洁的新能源,为人类造福。

月球的秘密

自古到今,人们对月球探索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过。月球是怎么来的?它是由什么构成的?它上面有生命吗?科学家们为了解答这些问题,不停的探索着。

我们先来谈谈月球的起源吧。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提出3种理论,它们全都有缺陷,但是“阿波罗”计划却有助于证明,其中看起来可能性最小的理论是最佳理论。有些科学家认为,46亿年以前,月球是和地球一起从一团宇宙尘埃中生成。另一种理论认为,月球是地球的“孩子”,也许是从太平洋地区“抠”出去的。然而“阿波罗”登月探险的结果表明,地球和月球的结构成分差别很大,有一些科学家提出了另一种假说,即“俘获说”。他们认为,月亮是偶然闯入地球引力场,而被锁定在目前的轨道上。可是,要从理论上解释这一过程的机制,难度相当大。因此,上述3种理论全都难以站得住脚。正如罗宾·布列特博士所称:“要解释月球不存在,要比解释月球存在更容易些。”对于月球之谜,还有更加令人惊异的。

1.月球年龄之谜。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中,经分析发现:99%的岩石年龄比地球上年龄最大的岩石还要更长。阿姆斯特朗降落后拾起的第一块岩石的年龄是36亿岁。而其他岩石的年龄为43亿岁,46亿岁和45亿岁,它几乎和地球及太阳系本身的年龄一样大,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更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古老的岩石都采自科学家认为是月球上最年轻的区域。根据这些证据,有些科学家提出,月球在地球形成之前便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2.月球土壤的年岁比岩石年岁更大之谜。月球古老的岩石已使科学家束手无策,然而,和这些岩石周围的土壤相比,岩石还算是年轻的。据分析,土壤的年龄至少比岩石大10亿年。科学家认为这些土壤是岩石粉碎后形成的。但是,测定了岩石和土壤的化学成分之后,科学家发现,这些土壤与岩石无关,似乎是从别处来的。

3.干燥的月球上的大量水汽之谜。最初几次月球探险表明,月球是个干燥的天体。“阿波罗”计划在最初几次都未在月球表面发现任何水的踪迹。可是“阿波罗15”的科学家却探测到月球表面有一处面积达100平方英里的水汽团。有的科学家们争辩说,这是美国宇航员废弃在月亮上的两个小水箱漏水造成的。可是这么小的水箱怎能产生这样一大片水汽?看来这些水汽来自月球内部。

4.月球表面呈玻璃状之谜。“阿波罗”的宇航员们发现,月球表面有许多地方覆盖着一层玻璃状的物质,这表明,月球表面似乎被炽热的火球烧灼过。专家的分析证明,这层玻璃状物质并不是巨大的陨星撞击产生的,有些科学家相信,这是太阳的爆炸——某种微型新星状态——产生的后果。

5.月球放射性之谜。月亮中厚度为8英里的表层具有放射性,这也是一个惊人的现象。当“阿波罗15”的宇航员们使用温度计时,他们发现读数高得出奇,这表明,亚平宁平原附近的热流的确温度很高。一位科学家惊呼:“上帝啊,这片土地马上就要熔化了!月球的核心一定更热。”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月心温度并不高。这些热量是从月球表面大量放射性物质发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