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科技难题我来解
3240400000017

第17章 解析神奇的科学发现(9)

历史上真的有这么一个大西洲吗?那么它又是怎样神秘失踪的呢?柏拉图去世300年以后,另一位希腊学者德拉托尔偶然发现了一块石碑,碑上清清楚楚地记述了大西洲上发生的一切,这似乎证明柏拉图听说的并非空穴来风。可是,谁又能证明,柏拉图所描写的都是事实呢?

海底的发现

2000多年来,柏拉图的叙述一直吸引人们去努力探索大西洲的秘密。

人们一直想弄明白,世界上真的存在过大西洲吗?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得大西洲在一夜之间沉入海底?

世界上真的存在过大西洲吗?

对于这一点,一些科学家坚信不疑。

1882年,美国科学家依内提乌斯·唐纳利在一本名叫《大西洲:大洪水前的世界》的书中写道,大西洲确实存在,它是大西洋上的一个海岛,是世界文明的最早发祥地。

唐纳利对欧洲和美洲的动植物以及化石做了大量比较,发现在大西洋两岸均出现了骆驼,穴熊,猛犸和麝牛的化石;埃及的金字塔和墨西哥,秘鲁的金字塔极其相似;西班牙的巴斯克人和南美的玛雅人都是鹰钩鼻,而且所使用的松土的锹也一模一样……凡此种种,证明了世界上曾经有过一个联系欧洲,美洲和非洲的大陆。

继唐纳利之后,不少科学家也得出了与之相同的结论。比如,科学家在考察了欧洲鳗鱼的洄游习惯以后,发现欧洲鳗鱼在洄游时从马尾藻海出发,远涉重洋到欧洲,然后再重返马尾藻海产卵繁殖。鳗鱼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兜那么大一个圈子,然后回到出发地点再产卵呢?科学家解释,这是因为当时大西洲离马尾藻海最近,岛上的淡水河流为鳗鱼提供了免遭敌害袭击的场所,于是它们纷纷游到岛上去避难。天长日久,形成习惯。当大西洲沉没之后,鳗鱼仍像往常一样顺着墨西哥湾去寻找大西洲,不知不觉游到了欧洲。

1898年,人们在铺设欧美海底电缆时,又在亚速尔群岛周围海域发现了一块海底高地,高地的大小,形状都十分像柏拉图笔下的大西洲。勘探人员取出了一些岩石,送到科研中心鉴定,证明这一带海域10000年之前确实是一片陆地。

1968年,人们在巴哈马一带海域的水面下发现了1600米长的城墙和底边300米,高200米的金字塔。1974年,前苏联的一艘海洋考察船又在这一带拍摄到许多海底照片。照片上清晰显示有许多古代建筑的断墙残垣以及从墙缝中长出的海藻。

这一切都似乎证实了大西洲的真实存在。如果,真的存在大西洲,那又是什么力量使之一夜沉没呢?

毁灭的原因

美国学者唐纳利同意柏拉图的观点,他认为是由于地震,火山爆发和铺天而来的海啸吞没了这块大陆。

一位叫邱奇沃德的学者则认为,大西洲的沉没是地球气体的作用。

他说,地球内部有无数蜂巢状空穴,空穴里充满极易爆炸的火山气体。当火山气体逐渐进入大气,地壳变得很薄,最后塌了下去。大西洲就是这样塌陷下去的。

在各种设想中,德国科学家奥托·麦克的小行星毁灭学说最引人注目。

1930年,科学家们发现在南卡罗来纳州的地面上有3000多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洞口,这些洞口似乎来自天空某种袭击留下的痕迹。接着,又在波多黎各附近的海底,发现了两个深达10000米,方圆72万平方千米的凹陷地带。

鉴于此,麦克提出了他的学说:大约10000年以前,一颗直径约为10千米的小行星突然脱离了自己的运行轨道。它以雷霆万钧之势扑向地球,在到达离地面400千米的空中时,小行星开始燃烧,拖着三四十千米长的火焰继续朝地球冲来。不到两分钟的时间,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小行星被炸成许多碎片,两块重达上万亿吨的大碎片,把大西洋撞出两个大坑,形成了波多黎各海底的那两个凹陷地带,别的碎片则把这一带的地面撞得千疮百孔,引起了火山爆发,地震和海啸,不到一昼夜,大西洲沉入了海底。海面上只露出熔岩覆盖的火山堆,它们就是今天的亚速尔群岛和巴哈马群岛。

尽管设想众多,也还有不少人对大西洲的存在持否定态度。他们指出,既然柏拉图提到大西洲当时已经具有高度文明,已经懂得使用金,银,铜制品,那为什么到目前为止,考古学家仍然没有找到这方面的证据。还有,如果大西洲的确存在,那么一些商品比如陶器,大理石雕刻,戒指和其他装饰品必然会随商品贸易散落到邻近地区。可人们至今尚未找到大西洲的任何遗物。而且根据大陆漂移说,现有的大陆都能巧妙地吻合接在一起,拼完之后,就没有大西洲的立足之地了。

关于大西洲的争论,不管结果如何,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人类对未知事物的这种执著的探索追求精神,是永远值得提倡的。

揭开都灵裹尸布的秘密

都灵耶稣裹尸布是人类史上最值得被研究的物品,据传说,耶稣被第十三个门徒出卖,被钉死于十字架上,三日之后却复活过来,这个日子后来成为基督教的重要节日——复活节。耶稣复活后,只剩下曾经包裹着他的尸体的裹尸布。

若干年以后,在意大利都灵大教堂里出现了一块圣物,它被称为是耶稣基督的裹尸布。这件圣物一直受到基督徒们极大的敬仰。但是后来有人产生了疑问:它真是耶稣的裹尸布吗?

都灵大教堂里的裹尸布长4.2米,宽1米,为亚麻质地,稍微隔开一定距离,就可以清晰地在上面看到一个人的正面与背面的影像。影像身高1.8米,长发垂肩,双手交叉放置于腹部,在头部,手部,肋部与脚部有清晰的红色血渍状色块,正与圣经上所记载的耶稣钉死时的状态相同。

正因为这一神秘的传说,裹尸布一直被教徒视为神迹,是对耶稣存在的一大证明。同时,关于“都灵裹尸布”的一切,始终困扰着科学界,很多科学家试图解开个中谜情,但论断一再被推翻,又一再被提起。

关于耶稣的裹尸布,历史上有过零星的记载。公元13世纪初,一个名叫克劳里的编年史家写了一本书,书中记载了他于公元1203年在君士坦丁堡看见过一块据说是耶稣的裹尸布的长形亚麻布。公元14世纪中叶,在法国一个属于领主夏尔尼的城市利莱的教堂里,基督徒们发现在祭坛上供着一块淡黄色的亚麻布,上面印有一个还能够辨认出来的耶稣像。至于这块裹尸布怎么会从中东来到了欧洲,其原因只能被推测是当时各种掠夺战争的频繁。

公元15世纪,这块裹尸布传到了萨伏伊公爵路易斯之手。公元1532年,存放裹尸布的教堂里发生了一次火灾,装着裹尸布的盒子上镶的银被烧熔滴在裹尸布的几个角上,使它遭到了一些破坏。人们用水扑灭了火,可也使裹尸布上留下了明显的污迹。后来,路易斯又把这块裹尸布带到了意大利,放在都灵的大教堂中珍藏。从那时起至今,它就一直安放在这座大教堂的圣坛上。

那么,都灵大教堂中的圣物真的是耶稣裹尸布吗?为了给大家一个满意的说法,公元1898年,都灵大主教终于同意第一批科学家直接对裹尸布进行考察。

摄影专家S·皮尔是这批考察人员中的一个,他第一次拍下了这块裹尸布的照片,可是,当S·皮尔观察这块裹尸布照片的底片时,他发现这块底片上面并不是那种黑白颠倒的图像,好像裹尸布上的图像本身就是底片图像,也就是说,裹尸布上的图像是根据一张照相底片绘制的。要知道,无论古代的哪一个时期,伪造者都是无法绘制出一个照相底版来的。

看来,伪造裹尸布的可能性更小了。

考察人员中有一位名叫P·巴勃特的著名法国医生,他从解剖学的角度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一个人被钉在十字架上,他身体的重量大部分应由伸开的双臂承担,而钉在手心上的钉子是无法承受人体的重量的,只有将钉子钉在手腕上,十字架上的人才不至于掉下来。而裹尸布上的图像的钉子,恰恰不是像传统的宗教图画上的那样在手心上,而是在手腕上。

后来,巴勃特在几位考古专家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人的遗骨,证实了钉子确是从腕部穿过的。这进一步说明,裹尸布上的图像是符合实际的。

1988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考古学研究所及瑞士苏黎世联邦科技学院三个举世知名实验室,将“裹尸布”的一小部分剪下做化验,得出结论:裹尸布约有六七百年历史,属于中世纪的艺术品,大约出现在公元1260~1390年间,并非耶稣的裹尸布。

不久之后,有人推翻了这个结论,主要根据是,上述三家实验室在采用。碳—14断定法。时出现较大误差——裹尸布上接近百年历史的细菌及真菌所制造出来的单糖和多糖使断定法低估了裹尸布的历史。

还有研究者认为,1988年三大实验室的化验样品只是。都灵裹尸布。的一块后补上去的补丁,因为这块补丁制作得非常精细,与裹尸布其他部分几乎完全一样,试验人员没有发现,使试验出现了误差。事实上,研究人员的“放射性碳样本”与“都灵裹尸布”主体部分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化学特性,主体部分有更久远的历史。

经过反复研究之后,科学家始终没有得到一个正式的结论,于是,科学家再一次进行了深入检测。这一次检测的对象是染在裹尸布上面的血迹。

通过研究,人们发现“血迹”部分含有铁的成分,其比例与真血相似。但是,当科学家们观察拍下的“血迹”的照片底片时发现,这些“血迹”与裹尸布上的图像完全是两回事情。其证据是,图像和血迹在底片上都应该以正片的形式出现,但是血迹却与图像恰好相反,是以负片的形式出现的,也就是说,在底片上呈现白色。在裹尸布的背面,可以看到一些黏性液体状物质在。血迹。部位渗透了亚麻布,如果说血迹和图像在同时由同一原因形成的话,那么,图像也应渗透裹尸布的背面,但是,在裹尸布的背面,却一点也看不见图像的痕迹。很明显,血迹和图像的形成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说,裹尸布上的血并不是来源于尸体,而是后来加上去的。

血迹鉴定出现差异之后,科学家又对整个图像进行了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在显微镜下正面图像部分的亚麻纤维呈淡黄色,而且仅仅浮于纤维的最上层,并没有渗透过布层。在经纬线之间,也没有任何淤积。这种情况说明,图像不可能是自然形成的。那上面的图像是怎样形成的呢,是有人刻意画上去的吗?科学家认为,应该不是人为画上去的,因为在仪器分析中,整个图像没有发现颜料的成分,如氧化铁等,所以排除了人为涂画的可能。

关于这一个谜团,公元1532年的那场火灾却提供了宝贵的线索。因为被火完全烧焦的纤维会改变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同时在非常靠近烧焦的地方也会产生颜色变化。但是科学家们发现在裹尸布图像上被火烧焦的部位根本没有发生这种变化。另一方面,用于灭火而泼在裹尸布上的水,会引起色彩溶散开来,但是这些也都没有发生。科学家们通过各种不同的仪器对图像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发现,它的每一笔画都与16世纪那场火灾中所造成的焦痕非常相似。通过进一步的研究,科学家们推翻了以往的各种肯定裹尸布真实性的论点和根据,一致认为,这幅图像不是由于尸体形成的,是别人巧妙地用轻微的焦痕构成的。由此断定,它根本不是传说中耶稣的裹尸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