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育儿知识一点通
3246200000062

第62章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不良

婴儿生长发育快,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大,但婴儿的消化功能差,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不足,且免疫力差,易患疾病,故常发生消化不良的问题。预防消化不良的重点是: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不暴饮暴食,不挑食,不偏食,进食时不看电视。

(2)保证食物的质量,根据婴儿的月龄,选择各阶段适宜的食物,如刚出生的婴儿以乳类为主,幼儿以半流质为主。

(3)科学喂养,适时添加辅食。添加辅食按照从一种到多种、从少到多、从精到粗的原则进行,不可一次性太多或添加速度太快。

婴儿若消化不良,要根据病因及时处理,在医生的指导下改变喂养方式,给予与月龄段相符的食物,适当减少食物的量,待恶心、呕吐、腹胀的症状、腹泻等症状消失后再逐渐加量,如病情较重不能进食,应到医院补液,以防脱水。适当给予助消化药,可用稀盐酸合剂、胃蛋白酶合剂、小儿消食片、山楂丸、醒脾养儿颗粒等。

胃炎

婴儿胃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胃炎发病急骤,轻者食欲不振,腹痛,恶心,呕吐,重者可见呕血,黑便,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慢性胃炎常反复发作,无规律性腹痛,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饭后,多数位于上腹部、脐周,部分患儿的部位不固定。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腹胀的症状,继而影响营养状况及生长发育。

治疗:急性胃炎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服用刺激性食物和药物,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有上消化道出血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监测生命体征及呕吐、黑便情况。静滴H2受体拮抗剂,口服胃黏膜保护药,可用局部黏膜止血的方法。细菌感染者应用有效抗生素。慢性胃炎应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给黏膜保护药如碱式碳酸铋、硫糖铝、蒙脱石粉剂等及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腹胀、呕吐或胆汁反流者加多潘立酮(吗丁啉)、西沙必利。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应进行规范的幽门螺旋杆菌治疗,一般,克拉霉素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效果较好。

预防: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粗糙、过硬、过冷、过热、辛辣的食品,避免经常暴饮暴食,禁饮浓茶、咖啡,尽量避免空腹服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如阿莫西林、消炎片及类固醇类药,保持良好的心态,解除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心理因素。

腹泻

几乎每个宝宝都不止一次地发生过腹泻,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宝宝。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多,且排泻物呈水状。不过单纯的水状软便并不是痢疾,痢疾是指粪便呈黏液脓血样并具有腐臭味。

婴幼儿腹泻一般由消化不良或感冒引起,此外也可能是由于大肠杆菌直接在肠内发生感染而致,而且,喂养不当或气候因素也可能致病。腹泻时粪便呈水或泥状,黏液多,味道酸臭,次数多。大多伴有高烧、呕吐,若起因是感冒,咽部还会发红或咳嗽,且精神、食欲不振。

在宝宝腹泻开始时,多有轻度脱水或口渴的感觉,口唇稍干,尿比平时要少,颜色发黄,并且烦躁、爱哭。妈妈可用自制的米汤加盐补液,即在500毫升温开水中加入1.75克的精食盐。或者用自制的糖盐水补液,将20克(相当于两茶匙量)白糖和1.75克(相当于1/4茶匙量)食盐放入容器中,再加入500毫升(相当于一啤酒瓶量)温开水,充分搅匀后为之服用。

在最初4小时里,按每公斤体重给予20~40毫升液体。4小时之后,随时口服,能喝多少喝多少。两岁以下的宝宝可每隔1~2分钟便喂上一小勺,大一点的宝宝则可用小杯子喝。如果宝宝呕吐,待10分钟后再慢慢喂;一旦宝宝出现眼睑水肿的情况,则表明补液有些过量,应暂时改喝白开水或母乳。

(1)宝宝腹泻时的饮食 不要让腹泻的宝宝禁食,但需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每日至少进食6次。母乳喂养的宝宝继续吃母乳,但妈妈的饮食含脂量要低些,否则会使腹泻加重;6个月以内人工喂养的宝宝,可按平时的量喂奶;6个月以上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可进食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软面条、鱼肉末、少量蔬菜泥、新鲜水果汁或香蕉泥等,直至腹泻停止后两周再恢复正常饮食。

(2)宝宝腹泻观察 宝宝腹泻时,伴有发热、呕吐等急症表现,大便水分多,如果呈鸡蛋汤样或有腥臭味则可能是感染性肠炎;若大便呈淡黄色、发亮或为棕色、泡沫状,并伴随呕吐时可能是消化不良;若有轻度流鼻涕、咳嗽、发热和感冒等症状时,可能为感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吃了特定的食物后会腹泻或呕吐时,可能是由食物引起的过敏。早期的牛奶过敏是从出生后1~2个星期左右开始不断腹泻或呕吐,而最常发生过敏的阶段是在开始吃鸡蛋等辅食的时期。

若是宝宝突然剧烈呕吐、腹痛、发热并急性剧烈腹泻,可能是食物中毒。如果宝宝有剧烈的急性腹泻,且反复呕吐,剧烈腹痛、发热、大便出现黑便或是血便,有腥臭时,则可能是肠套叠。

便秘

若宝宝排便间隔时间超过48小时,粪便干燥、坚硬,且排便时困难,即为便秘。但因为宝宝排便的个体差异性较大,有的宝宝2~3天才排便1次,但只要大便性状正常,宝宝的生长发育正常,就不能算是便秘。

宝宝便秘与下列因素有关:

(1)食物搭配不合理 不少宝宝都有偏食的毛病,喜欢吃鱼肉类,不爱吃水果、蔬菜,导致食物中纤维素少,就易便秘。人工喂养的婴幼儿,牛奶内酪蛋白及钙质比人奶多,因而粪便中含有多种不能溶解的钙皂,极易发生便秘。

(2)缺乏良好的排便习惯 没有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就无法形成排便条件反射,再加上宝宝贪玩,有意识抑制便意,时间久了,肠末梢神经对粪便刺激敏感度下降,粪便久存于直肠,水分被吸收变干硬,就难于排出。

(3)疾病影响 某些疾病如肛门狭窄或先天性肌无力等也可引起便秘。

(4)精神因素 宝宝精神突然受到刺激,如惊吓,或生活环境改变等,也会出现暂时的便秘现象。

如果宝宝便秘,可用以下方法缓解:

(1)喂奶的婴幼儿发生便秘时 尽可能用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喂养的宝宝发生便秘的可能性较少。如果发生便秘,可喂加糖的菜水或果汁等。

(2)添加辅食阶段有便秘时 可以吃菜泥、水果、玉米粉、麦片等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3)多活动 让宝宝多活动,可促进大便下移,引起排便。

(4)适当按摩宝宝肛门口 给宝宝按摩肛门口能引起生理反射,促进排便。

(5)适当按摩腹部 按摩左下腹,如果触及条索状物,轻轻地由上而下按摩,促使大便下行排出。

(6)中药治疗 可使用中药的方法,一般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中药可以适当应用(需有医生的指导)。

(7)人工通便(仅限于便秘严重时使用)用石蜡油、开塞露、小的肥皂条等通便,同时训练宝宝的排便习惯。

宝宝便秘的预防:

(1)改善饮食结构 四个月以内的小宝宝发生便秘,可用加糖的果汁喂食;较大的宝宝可加菜泥、水果泥、米粉、麦粉、玉米粉等;1~3岁的宝宝可减少奶量,保持在500毫升/日,多吃粗粮食品、红薯及蔬菜,这些都有利于改善便秘。

(2)养成排便习惯 一般宝宝从三个月开始即可训练他的排便习惯。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一般选择晚上睡前的一段时间),连续半个月至一个月让宝宝在这个时间排便,这样大多可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