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攫财大亨
3248400000001

第1章 引言

“攫财大亨”(Robber Barons):美国政治与经济评论人马修·约瑟夫森(1934)曾用这个词来称呼他那个年代的经济巨头。今天,我们把这些人叫做“亿万富翁”。我们的资本主义经济(任何资本主义经济)能够使得财富迅速集中于个别人手中:那些幸运的人总是在恰当的时间处于恰当的地点,他们紧紧盯住任何可以发财的机会并牢牢将其把握;他们目光如炬,能够将一大批盈利企业收入囊中;他们神通广大,足以抵挡任何想要控制其财富的政治企图,或者说能让政治力量来庇护他们的财富基础。

马修·约瑟夫森把他们叫做“攫财大亨”,他想用这个词让读者回想起欧洲历史上与之类似的“强盗和恶棍”们—他们骑在马上,手持长矛,除了相互厮杀之外,便是抢劫路经他们城堡的商人车队。财富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吗?这不是大亨们判断财富的标准,他们更像是从美国的手艺人和劳动工人们那里征税。更多的人会同意西奥多·罗斯福总统(20世纪初共和党的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说法:“拥有巨额财富的罪犯们”,并希望政府通过“反垄断”来扮演公共政治力量的角色:控制、约束、乃至改变经济权力在个别人手中的过度集中。

“攫财大亨”的辩护者们(多数都被金钱收买,只有少数例外)却为此勾画出了不同的故事:亿万富翁们正是美国社会充满无限机会的象征,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人们只要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奋斗,就能够“攀登上财富的顶峰”;富翁们通过建立既能够盈利又对消费者负责的企业,也就为社会公众做出了贡献;他们是备受尊敬的慈善家,他们是“产业政治家”。

在过去一个半世纪①的美国经济生活中,亿万富翁们的崛起之路也是时而开通,时而关闭。成为亿万富翁从来就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在1870年之前,或在1929—1980年间,要想成为亿万富翁,简直就是不太可能。然而在1870—1929年间,或是在1980年以后,美国经济的变化为聚集巨额财富提供了有利条件,不像其他时期那样希望渺茫。

经济能否为私人财富的迅速累积创造机会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当经济有利于制造出亿万富翁时,是表明更快的经济增长,还是更慢的经济增长呢?政治又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政治力量对巨额财富是充满敌意,还是与之携手?当人们发现政治体制非常腐败—几乎成了从人民那里榨取财富,然后送给那些与政治势力关系紧密的超级富翁的委员会时应该如何应对?在不阻碍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应该如何控制各种公开的和隐蔽的腐败行为?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仅仅是尝试着去回答这些问题,以借此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本文第二部分将回顾过去150年以来美国巨富们的经济发家史。作者试图阐明:位于财富分配顶端的财富集聚与更广泛意义上的经济不平等,以及经济增长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本文第三部分将集中讨论一个世纪之前的攫财大亨,他们是如何获得财富的?第四部分侧重于案例分析—政治影响和政治平衡,主要是想说明政治在制造财富巨头并维持他们的地位过程中曾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五部分,也就是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得出了较为乐观的结论。如果说亿万富翁们对经济增长没有起到太多的促进作用,那么至少他们也没有阻碍经济增长,这可能反映了整个经济处于结构调整时期,是在为随后经济增长的快速跳跃奠定基础。如果民主政治打算控制私人财富的过度集中,它完全可以这样做,而且也不会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率。在很多情况下,财富和政治权力相互勾结,政府就会变成政治强权者掠夺其他社会阶层财富的委员会。但只要是一个民主社会,无论再腐败,也不会堕落到上述境地:它在制造亿万富翁的同时,也会去实现真正的公共目标。

这篇文章是由卡耐基基金会资助发表的,因此我想有必要说几句题外话:

安德鲁·卡耐基本人就是当时名声最为显赫的攫财大亨之一。作为世纪之交的钢铁大王,他几乎掌控了美国的重工业,随后又建立了以促进世界和平为目标的卡耐基基金会,该基金会致力于让世界各国的外交部长们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再依靠枪炮来解决问题,而代之以贸易和对话。像大多数攫财大亨一样,安德鲁·卡耐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仿佛是由三四个完全不同的人组成。

他是一个苏格兰农民的儿子,当年被迫离开自己的故乡来到美国。在当时的英国,地主们正在展开一场“羊吃人”的运动,而动力织布机的出现,则彻底摧毁了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的乡村“手工织布工”的生活。这位刚刚进入美国电报和铁路行当的小伙子精力充沛、头脑灵活,并凭借自己的勤奋和远见打动了他的上司托马斯·司考特。

作为钢铁制造商,安德鲁·卡耐基在把握当时美国钢铁与钢铁产品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最好技术方面远远领先于其他人。与此同时,卡耐基有着罕见的机敏感觉,他认识到了规模经济可以大有作为。因此,最佳的商业战略便是先于需求建立起强大的(生产)能力,然后以比所有竞争者都低的价格出售产品。安德鲁·卡耐基又是工会组织的破坏者,他派出亨利·佛里克摧毁了由钢铁工人联合工会控制的宾西法尼亚钢铁厂,这成为了美国19世纪劳资关系“血腥时代”最残酷的一段时期。

这位超级工业大亨还通过持续的价格战来挑战金融巨头J.P.摩根,为此他曾打算耗资约1亿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资,大概相当于今天的80亿美元)来彻底击垮J.P.摩根刚组建不久但效率较低的钢铁公司。J.P.摩根唯一能做的就是到华尔街去筹钱才能击退安德鲁·卡耐基的威胁。J.P.摩根这样做了,而且,事后便宣称正是他自己让安德鲁·卡耐基成为了世界上最有钱的人。

作为慈善家,安德鲁·卡耐基一直在琢磨该如何使用他所有的金钱,最后决定建立卡耐基基金会致力于国际和平事业,并资助美国各地的图书馆建设。他拥有巨大的权力,同时也有着为人诟病的诸多缺点;在无数慈善之举的背后,却又无比残酷,这就是安德鲁·卡耐基。

①这里指20世纪。—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