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身心灵导师带来的36堂灵性觉醒课
3256400000004

第4章 奥修卷(3)

在生命的旅程中,成功和失败总是此起彼伏的。换个角度想想,失败也不错,从失败中学习到的也许比从胜利中学习到的更多、你可以学习臣服,可以学习谦虚,可以学习接受一切生命所带给你的,而所有这些事情带给你的将是更成熟的内心。那么谁会去管谁是胜利者,谁是失败者?

当别人胜利时,你要为他的胜利高兴,这是一种很高尚的品质。不要觉得有挫折感,唯有当你没有全力以赴时,你的失败才是一项挫折,如果你已经全力以赴,你就可以使你的失败变得比胜利更有价值。

把生活当成游戏,享受它的每一面:失败、胜利、走入歧途或是找到正确的路、夜晚的黑暗或很美的黎明。学习游戏风度,一个人必须知道有人会成功,有人会失败。享受多面的人生,从每一个经验中学习某种能够使自己更成熟的部分,学习不那么严肃,具有一点幽默感。

让勇气战胜恐惧

生命是储存罐,里面有各种财宝可以挖掘,如果想跟生活打交道,就必须学会使用“勇气”这一容器。只有让你的勇气大过恐惧,你才能从生命的储存罐里尝到甜头。其实,勇者和懦夫一样,对待未知的事物在内心里都会感到恐惧,然而不同的是,懦夫会让恐惧时刻左右着自己的前进;勇者则把恐惧踢到一边,对它置之不理,不让恐惧影响自己对未知的探寻。勇敢的人总是勇往直前,他能够跨越恐惧。所以,勇者并不是没有恐惧,他们也会害怕,但勇者不会让恐惧阻挡自己进入未知的征程。

当哥伦布开启发现新大陆的航程时,他一定带着深深的恐惧,因为在未知的海洋里,没有人会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但哥伦布知道“世界是属于勇敢者的”。在1492年的第一次西航中,因长期漂流不见陆地,水手几乎暴动,但他在勇气的引领下执著向西,终于在10月12日凌晨2点,在巴哈马群岛水域发现陆地。就这样,新大陆被发现了。之后的几年,哥伦布又进行了三次西航,不断发现并完善新大陆,而每一次的西航,都少不了不可征服的意志和勇气陪伴在他左右。

进入未知,一开始,你会战栗,你的心脏会悸动,但当你勇敢地接受了未知的挑战,你将充满活力,你的每一根神经都会变得鲜活有力,生命的旅途将被赋予更多的意义。当一个人开始不断地接受未知的挑战,恐惧就会渐渐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未知带来的喜悦和在挑战中的心醉神迷,一次次勇敢地尝试会让一个人更完善、更敏锐、更强壮。他会继续发掘和寻找新的冒险,这样一来,生活中的无聊会越来越少,刺激和狂喜会越来越多。

勇敢就是不断探寻未知的目标和未知的命运,从熟悉到不熟悉、从舒适到不舒适、从已知到未知的冒险,这将会是一段艰辛的旅程,就像是一场赌博,你永远也不知道你是否能够得到你所期待的结果。也许,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带着勇气上路。

最后,当你越来越勇敢,无畏就会产生。它是勇敢的终极经验,是勇敢完全绽放时的芬芳。

不设防地进入内在

在外在世界里,有一种获得胜利的方式,那就是斗争——战斗并击败别人。这样的外在世界已经存在了亿万年之久,人们一直不断地战斗着,有时候被别人战胜,有时候战胜别人。强烈的奋斗概念已经被牢固地嵌入人们的头脑中——唯一能取得胜利的方法就是斗争!

每个人的内在都是单独的,如果你带着外在世界的奋斗程式进入你的内在,你将会被击败,因为内在没有人与你对抗。想要在你的内在世界胜利,你需要做的是放下、臣服、顺从生命之流,没有抗争就是制胜之道。这与外在世界正好相反。事实上,刚开始想要进入内在的人大都会带着外在世界的制胜武器——奋斗与防卫进入。

马基维力代表外在世界,老子、帕坦伽利以及佛陀代表着内在世界,他们教导的是不同的东西。马基维力告诉我们攻击就是最好的防卫:“不要等待。如果等别人来攻击,你就已经处于失败的一方,你已经失败了因为别人已经开始了。想获胜,最好先出击。不要等着挨打,要永远当个侵略者。在别人攻击你之前攻击他,用你的狡猾、不实。狡猾、不实、侵略、欺骗,是制胜唯一的方法。”这些就是马基维力所教导我们的手段。他是个实在的人,他所说的都是外在世界所必须具备的。

但是如果你请教老子、帕坦伽利或佛陀,他们会告诉你不同类型的胜利——内在的胜利。在那里,狡猾、不实、侵略、欺骗、攻击没有用武之地,你要欺骗谁?你要攻击谁?在那里只有你自己。在外在的世界你从来没有独自一人过,别人都在,他们都是你的敌人;在内在的世界,你是单独的,除你之外没有任何人,没有敌人也没有朋友。你完全不熟悉这样的情况,你带着原来的武器进入,而那些武器也将成为你挫败的因素。所以,当你进入内在时,请放下你从外在世界学到的一切。

有人问拉玛那·马哈希:“我怎样才能宁静,怎样认知我自己?” 据说拉玛那·马哈希这样回答:“达到内在的本性,你不需要学习任何东西。学习不会有所帮助,只有你处于外在世界时才会有所帮助,你需要忘记。丢弃、忘记才会对内在的本性有所帮助。”

把你学过的东西通通放下,带着孩子般的天真本质移向内在,别担心会有人躲在暗处等着向你进攻,这样的忐忑完全是没有必要的,你需要做的就是敞开内心,接受一切。

爱与责任

生活中有些人一直被他,肩负的责任所重压——你有赡养父母的责任,你有照料小孩的责任,你有关心伴侣的责任,你对你的邻居有责任,你对社会有责任,你对国家有责任,似乎你活在世上就要对每一个人负责任——除了你自己。这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

有一个女人在教她的小孩时,说道:“宗教教导我们的最基本的一件事就是要服务别人。”

那个小男孩说:“我知道了,但是有一件事我不明白:别人要做什么?”

那个母亲说:“当然,他们也要服务别人。”

那个小男孩说:“好奇怪啊,如果每一个人都在服务别人,那么为什么我不服务我自己,你也服务你自己?为什么要把事情弄得复杂化,而使它成为一个负担——我必须要服务于别人,同时等别人来服务我呢?”

在小男孩天真的话语中,存在着一个真理,那是被所有的宗教都遗忘的真理。事实上,宗教、政客、老师、父母和所谓行善的人改变了责任的意义,他们把责任看成是义务,责任的意义已经变质了。

而我要说你永远不要因为那种义务而做任何事。真正能把一件事做好的是爱,你需要因为爱而做某些事,而不是因为责任,让你的生活成为一个爱的生活。

有一个住在非洲的印度教圣人,他来到印度朝圣,他最希望拜访印度巴德里那斯和卡德那斯的圣庙,这两座圣庙是很难到达的地方,很多人都有去无回。那里的道路非常狭窄,并且终年积雪,空气非常稀薄,以至于呼吸都很困难。而且道路的旁边是深不可测的山谷,如果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

尽管面临如此大的危险,那个印度教圣人还是出发了。为了更方便地前行,他只带了很少的行李。在朝圣的路上有一个女孩,她看起来很小,最多也就是十岁,她走每一步都很艰辛,不仅是因为这险恶的环境,还因为她背着一个很胖的小孩,她一直在流汗,而且喘气喘得很厉害,当那个圣人经过她的身边,他说:“亲爱的女孩,你一定很累吧,你背上的孩子那么重。”

那个女孩听了,很生气地说:“你所背负的是一个重量,但是在我肩上并不是一个重量,他是我弟弟。”

对于小女孩的话,那位印度教圣人感到很震惊。小女孩是对的,这之间有一个差别,如果是在秤上当然没有差别,不管你背的是弟弟还是一个背包,秤上都会显示出实际的重量。但是心不是秤,就心而言,那个女孩肩上是她深爱的弟弟。

爱可以化解重量,爱可以消除重担,爱让责任变得美丽,没有爱的责任只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柔弱的力量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柔弱的,是社会这个广大海洋里一个极小的部分、极小的点滴,这个极小的部分对于强大的社会是柔弱的。

但是,社会中的每一人总是时时刻刻地被教导要坚强,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要求我们成为积极的、强势的、斗争的、有野心的、有竞争性的人。我们被教导要坚强,却从未有人告诉我们臣服的意义和柔弱的力量。

柔弱与坚强,看起来是对立的,却可以同时存在。大部分人会认为刚硬的东西一定很坚固。但事实上,恰恰是那些看似柔弱的东西,是最坚强的。坚硬的东西往往容易破碎、断裂,甚至粉身碎骨,但柔弱的东西可以更加绵长。

为什么我们觉得自己必须坚强和勇敢?事实上,是柔弱想要成为坚强,这有一点复杂,但我们不妨探索一下,试着去了解它。是柔弱想要成为坚强,好让柔弱隐藏在坚强之中;是自卑想要成为高傲,好让自卑掩盖在高傲之中;是无知想要成为广博,好让无知能够湮没在知识之中。

外在越呈现出坚强,内在就会让柔弱的一面更加清楚,情形就是如此:你觉得内在贫乏,于是开始夺取,变得贪婪,开始占有更多,这种情况一直继续,没有结束,而你的整个人生就浪费在积聚上。然而你积聚得越多,就越清晰地感觉到内在的贫乏。

当你明白了是柔弱想要变成坚强的时候,你就不会想要变成坚强,而当你不想变成坚强,柔弱就无法在你的内在停留。因为只有跟想要坚强的概念结合在一起,柔弱才能够停留,它们是一起的,就好像磁铁的正负两极总是一起存在一样。放弃坚强,有一天你会惊讶地发现,柔弱会消失了,生命因此开始欢舞。

在亲密关系中成长

学会单独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依赖着别人、依赖着爱的客体来填补自身存在的某些洞,我们总是通过洞察别人的眼睛来观看自己的形象,所以一旦爱人消失,就会突然产生一个洞。因为你失去了一面可以看到自己的脸的镜子,失去了自己的脸……

在一对恋人面临分手的时候,才是真正的难题。他们彼此之间已经互相在对方身上投资了太多,因此,即使两个人的感情已经消失了,却仍然还在一起,他们承担不起失去对方的结果。

丈夫和妻子继续依附在一起,虽然他们很清楚现在已经没有理由再依附在一起了。爱在很久以前就消失了,或者也许它一开始就不存在。

曾经有一千零一次,他们想分开,但是那个分开的念头会带来恐惧,因为自己的那个形象在别人的手里,一旦别人不复存在,自己就不知道自己是谁,突然间,自己就失去了对自己的认同;突然间,每一样东西都变得一团糟……

当你开始跟自己单独生活,那是一个洞,不要试图去填补它,让它就这样,虽然很困难、很痛苦,你会觉得很沮丧、很悲伤,但是为了学习单独生活,就必须让它这样。

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孤独,害怕面对孤独,而哲学家告诉我们,孤独也是幸福和安定的源泉。叔本华曾经说过,孤独至少有两个好处,其一,孤独可以使我们成为自己。每天都处在人群中,会使我们渐渐忘了自己是谁,忘了思考自己的内心究竟在发出怎样的声音。而处在孤独中,我们就会有空闲去思考这些最本质的东西。其二,孤独使我们用不着和别人在一起。在此,叔本华说道:“在这两个好处中,第二条尤其重要。因为社会交往意味着烦扰,甚至是危险。拉布叶说过:‘我们承受的所有不幸,皆因我们无法独处。’节制与人交往会使我们的心灵平静。”

这并不是说我们一生都要单独生活,而是说我们首先要学会单独生活,然后再找一个伴侣,那么两个人的关系将会处于一种完全不同的层面,对方将不是一面镜子。你可以单独一个人生活,唯有如此,你才能够爱,这样爱就不再是一个精神不健全的需要,也不再是某种你必须依靠它来定义你自己的东西。

当你不需要依附亲密关系来认知自己的存在,知道自己是谁的时候,爱就变成了一种分享,如此一来,爱就不再是一种需要,而是一种奢侈。当爱是一种奢侈时,爱就是很美的。

爱与自由形影相随

当我们在开始一段两性关系之前,或者说在开始一段婚姻关系之前,应该认识到以下三点:

第一,没有人是为另外一个人而生的。

第二,没有人是为满足别人的理想而活的。

第三,你是你自己的爱的主人,你想要给多少,就给多少,但是不能够向别人要求爱,因为没有人是你的奴隶。

如果这些简单的事实能够被认知,你们能够在相处中把空间留给对方,不干涉对方的个体性,那么你们的亲密关系将会是和谐安宁,同时又幸福满溢的。

当你们之间的关系更近一步,变成婚姻时,爱将会成就一段完全不同的婚姻,它是绝对不寻常的,跟结婚登记无关。你或许也同样需要结婚登记,社会的认可是需要的,但那些都只是在外围,婚姻不再只是一种社会上的形式认同,不是一种制度,不是一个枷锁。这段婚姻中核心的部分是心,再核心的部分是自由。当爱变成婚姻,就意味着两个个体决定在一起生活,但是你们应让自己和对方处于绝对的自由之中,互相不占有对方。要知道,爱是不占有的,而是给予自由。

爱是生命中的最高价值,婚姻只是微乎其微的一种形式,分享爱的喜悦,分享爱的自由,不要变成对方的负担,这才是爱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