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3258800000070

第70章 主持人节目驾驭能力的培养与提升(5)

(3)主持人应对突发事件做出及时反应。

第一时间“发声”,先声夺人。这是新闻的时效性和传播内在要求决定的。突发事件来了,第一时间“发声”,才能先声夺人,在受众中形成对事件的“先入为主”、“第一印象”;慢半拍就失先机,再想引导就难上加难。道理不难理解,但在过去的实践中,出现过重大突发事件迟报甚至不报的现象,成为西方媒体取笑中国媒体和攻击中国政府的把柄。然而,重大突发事件如得不到权威渠道公开披露,小道消息就会不胫而走,流言(甚或谣言)就会发作。处于信息饥渴的人容易“饥不择食”,这将加快虚假、错误信息的流传,造成混乱,危害极大。

200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为媒体报道突发事件解开了束缚。在11天后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中,中国媒体迅速出击,成功地引导了世界舆论,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BBC评述,“面对大地震,中国政府的反应给人一个迅速、及时、灵活及异常开放的印象”。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几天内,各电视台又快速跟进,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和中文、英语等国际频道先后中断正常节目,推出持续近20天的直播特别节目,全程跟进报道抗震救灾。各频道推出的直播特别节目总时长近1400小时,创电视直播史记录。各频道播发的新闻超过24000条次,信息之密集、更新频率之高、内容之全面,为近年来少有。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之所以受到高度评价,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最集中、最全面、最生动、最充分地报道了地震灾情,从而开启了当代中国突发事件报道的新纪元。一个经典例子就是:1981年3月30日下午,美国总统里根步出华盛顿希尔顿饭店,正当他微笑着向站在门口的群众和新闻记者挥手致意时,突然遭到枪击(此时为2点28分)。面对这一猝不及防的事件,美国三大广播公司和各报社、通讯社立即忙成一团,展开了激烈竞争。仅仅相隔两分钟,2点30分美国广播公司电台就播出了驻白宫记者萨姆·唐纳森的首篇报道。2点31分合众国际社记者迪安·雷诺兹抢先冲到了希尔顿饭店的电话机前,接通电话就大叫:“总统遇刺。”2点32分哥伦比亚公司电台记者莱姆·塔克做了进一步现场报道。2点34分,由美国广播公司的电视摄影记者汉克·布朗拍摄的几乎与事件同步的现场图像已出现在荧屏上了。

在分秒必争的新闻大战中,对于突发重大事件的反映、处理容不得半点迟疑、胆怯、慌乱。

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主持人汪涵,以他独特的幽默、智慧、学识而为人称道,可算作国内娱乐主持的姣姣者。他在应对嘉宾的“突然袭击”这方面,也有自己的“独门绝招”。在《天天向上》的一某期节目中,汪涵问作为嘉宾的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拉拉队队员,是否知道明尼苏达州因何得名,不想。不料,队员们却反问汪涵:“那中国为什么叫中国呢?”汪涵马上答道:“因为很早之前,我们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略停顿了一下,汪涵又接着说:“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知道将来它必定会成为世界的中心!”台下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汪涵不仅回答了嘉宾的突然提问,而且更用一句看似的幽默却很有深度的话语增强了节目的气氛,调动了观众的情绪。1995年春,影星陈冲为推销其“小花”牌香水,来到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当地某电台即在黄金时间对陈冲做了人物专访。主持人在热情的开场白之后,即开始了提问。

主持人:陈冲,今天我首先向你问一个问题,多年的美国生活,对你影响大吗?是否有很大变化?

陈冲:你觉得呢?

(主持人骤然卡壳,停顿了数秒。)

主持人:我从你照片上看,觉得变化不大。

显然在这个开场采访中,陈冲的回答出乎主持人的意料。主持人没有料想到采访对象把自己提出的问题,又抛回给了自己。一下使她陷入窘境,卡壳之后,匆匆作答,非但不能生花,连起码的自我对应也没有做到;而是对自己提问的本质内容的一个跑题。主持人对陈冲的提问实际上是从美国文化对她的内在影响、变化的角度出发的,可是当问题回到自己这儿时,却变成对陈冲外形变化的感受了。显然提问的目的没有达到,说了一句很多余的话,因为一般听众在报刊媒介中大量的图片报道中,都已一睹陈冲当今之风采了。

如何应付采访对象猝不及防的应答,确实需要主持人机敏的应变力,既要把握住对方,更要稳守自己的阵脚。

2.在综艺节目的驾驭过程中

综艺节目一般有较强的现场感,主持人在有多位嘉宾或众多受众参与的节目中必须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不论前期工作准备得多充分,在与演员和现场观众交流中总会出现台本以外的情景。这时结合现场气氛即席发挥,随机应答就显得尤为重要。优秀的综艺节目主持人,无不是在适当的时候妙语连珠,奇趣横生,能使现场气氛热烈,台上台下相互融合。这方面倪萍、叶惠贤、杨澜都是非常出色的。

综艺节目临场即兴发挥的机会特别多,要能做到潇洒自如,游刃有余,关键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相当的自信。“没有自信,就不能摆脱镜头前的紧张感,就不能获得主持的松弛感,主持起节目来,也就谈不上从容不迫、潇洒自如,更何来的即兴?”这是叶惠贤由衷的体会,因此他努力地多看、多听、多写、多问,“博闻强记,厚积薄发”,这也许正是他应变力特别强的秘密所在。

3.在谈话节目驾驭的过程中

谈话节目,经常有嘉宾在场,因此与嘉宾交流时,要有较强的现场应变能力,因为嘉宾在某一行业或领域一般都比较专业,主持人一方面要启示嘉宾说出有内容、有价值又有趣的东西,另一方面,要与受众息息相通,对嘉宾没有表达清楚的或重要的内容及时进行补充或重复强调;对嘉宾在讲说过程中冒出的火花或生出的节外之枝,要及时处理,或生发强化,或及时控制调转话头。这就是应变。要努力把话题转换间的接缝处理得圆润、自然。

4.在热线直播节目的驾驭过程中

热线直播节目要求主持人必须具备较强的现场即兴发挥的能力。你不可能预测到话筒拿起的瞬间,对方是男、是女,会说出些什么?问些什么问题?倾诉些什么?因此,热线节目主持人需要表现出很强的应变力。当然,本质上讲还是有个综合素质问题,怎么答都是你内在素养的反映。但是应变能力好的主持人,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把问题说到点上。也许同样回答一个问题,应变力好的主持人能够一语中的,迅速定位展开话题,不行的则扯了几分钟才转到点上。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表现力的充分发挥

节目主持人是最终出场演播节目的人,他几乎可以说代表了整个节目,在传播活动中显得十分重要。心理状态如何直接影响着他的行为表现,也就是说影响着节目质量。我们知道,运动员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使技高一筹,在竞赛场上也只能败走麦城;再有,每年的高考,有多少平时成绩优异的考生名落孙山,症结也在于心理承受力差,临场慌乱,发挥欠佳。难怪人们说,赛场即沙场,考场即战场,其实最后打的就是心理战。既然是心理战,就必然要以好的健康的心理素质来应战了。主持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在演播现场,如果心理处于紧张状态,大脑思维必定是僵化的,很难积极地进入到节目中去,非但不能即兴发挥,可能还会表达不清楚已准备好的内容。因此,一定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充分的信心。

节目主持人与播音员有诸多的差别,其中一个重要差别就是他们在节目中所处的状态不同。播音员不是以“我”的身份出现在媒体中,同时文稿所处的时态是过去时的,不变的。这样的情境,不会构成太大的精神压力,相当程度上已淡化了对播出者心理上可能造成的冲击。而节目主持人是以“我”的身份出现,尤其是一些现场直播节目,由于亲身处在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完全处于一种现在进行时态,这是动态的、可变的,随时可能有意外、突发事件出现,这无疑给主持人心理蒙上了紧张情绪。若是现场直播,完全是“一次成像”,没有修改、弥补的余地,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这也难免会使入神经抽紧。所以,节目主持人的工作状态,要求其具备稳定健康的心理素质。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演播现场充满自信,遇事不慌,临场不乱。只有真正做到这样,才能把节目做好,做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