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给小学生讲世界地理(上)
3260000000017

第17章 自然的杰作——海洋岛屿(4)

20世纪70年代后期,路易港成为现代化的港口,同时也是世界上的大型码头之一,年货物吞吐量在100万吨以上。路易港的公路通向全岛的各个主要城市,市政厅、自然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教堂等市内主要建筑是古代和现代、东方与西方风格的奇妙结合,别有一番韵味。

知识链接:

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有《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马克·吐温擅长讽刺小说,幽默讽刺风格别具特色。他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上,以讽刺的态度尖锐地揭露了美国民主与自由掩盖下的虚伪,批判了美国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固有的社会弊端,诸如种族歧视、拜金主义、封建专制制度、教会的伪善、扩张侵略,等等,借此表现自己对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自由生活的向往。

斯里兰卡岛。

斯里兰卡岛是印度南面的一个较大岛屿,位于赤道附近,属于南亚季风区,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岛上四季如夏,年平均气温为28度,各地年平均降水量为1283—3321毫米不等。岛上高地众多,茶叶栽培盛行,盛产珍珠,此外还拥有很多宝石矿脉。因为风景秀丽,斯里兰卡岛被誉为“印度洋上的珍珠”、“宝石之国”和“狮子国”。

受地形影响,斯里兰卡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约有60%的人口集中在不到全国面积27%的西南湿润丘陵和平原地区,而占全国面积73%的大片干燥地区只有总人口的40%居住。

斯里兰卡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出口如稻米、橡胶、椰子、咖啡等热带地区代表性的经济作物,该国最重要的出口产品是锡兰红茶。斯里兰卡是世界三大产茶国之一,因此国内经济深受产茶情况的影响。

斯里兰卡还是一个多民族和多宗教的地方。佛教在斯里兰卡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是当地的主要宗教,信徒多为僧伽罗人。其次是印度教,主要信徒是泰米尔人。再其次是伊斯兰教,信徒多为摩尔人和马来人。天主教和基督教是在殖民主义统治时期出现的,信徒中既有僧伽罗人,也有泰米尔人,主要流行于沿海地区,伯格人和欧亚混血人也多为天主教徒或基督教徒。

知识链接:

锡兰红茶。

斯里兰卡每年生产约25万吨茶叶,茶的种植基地仅限于岛国的中央高地和南部低地。茶叶按生长的海拔高度不同分为三类,即高地茶、中段茶和低地茶。锡兰红茶是出产于斯里兰卡的茶类的统称,其主要品种有乌沃茶或乌巴茶、汀布拉茶和努沃勒埃利耶茶几种。

锡兰红茶有六大产区,分别为乌瓦、乌达普沙拉瓦、努瓦纳艾利、卢哈纳、坎迪和迪不拉等,各产地因海拔高度、气温、湿度的不同,均有不同特色。在这些产地中,最具知名度的就是乌瓦茶,它与我国的祁门红茶、印度的阿萨姆红茶及大吉岭红茶,并称为世界四大名茶。

火地岛。

火地岛原为印第安人奥那族、扬甘族和阿拉卡卢夫族的居住地。1520年10月,航海家麦哲伦发现了被他命名的麦哲伦海峡时,首先看到的是当地居民在岛上燃起的堆堆篝火,于是就将此岛命名为“火地岛”。

火地岛位于南美洲的最南端。1881年,智利和阿根廷在这里划定边界,商定东部属阿根廷,西部属智利。1960年,阿根廷在岛上建立了火地岛国家公园,这是世界最南端的国家公园,是世界最南部的一个自然保护区,雪峰、湖泊、山脉、森林点缀其间,极地风光无限,景色迷人,到处充满着奇妙的景色。

乌斯怀亚是阿根廷火地岛区的行政中心,是世界最南端的城市。乌斯怀亚在印第安语中是“观赏落日的海湾”的意思,当地风景迷人,旅游旺季时游客可达5—6万人,莫雷诺大冰川和最大的法尼亚诺冰川湖是当地最大的旅游景点。

火地岛的夏天是最美的,白天长达20个小时。由于岛上的动植物资源保存较好,岛上有不怕人的海豹和企鹅,有优良品种的羊和众多的野兔,茂盛的山毛榉树构成了森林的主体。在岛南面的比格尔海峡一带还时常有巨大、珍贵的蓝鲸出没。另外,火地岛的奥那族人的流浪式生活和风俗也独具特色,他们的房子非常简单,就是在地上插几根木棍,再搭上几张骆马皮,很像我们所说的窝棚。

火地岛特殊的地域、神奇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源源不断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爱好者。

知识链接:

世界的“最南端”。

火地岛是南美洲大陆最南端的岛屿,位于南纬52度—56度之间,东临大西洋,西与太平洋相接,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大陆相望,北隔麦哲伦海峡与南美大陆毗邻,是智利和阿根廷两国的最南端领土,其最南点就是闻名世界的合恩角。

在乌斯怀亚西南面,有一系列的小岛,中间有条水道叫做比格尔海峡,是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乌斯怀亚扼海峡咽喉,东可去马尔维纳斯群岛,西达大洋洲,南到南极洲,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麦哲伦海峡。

麦哲伦海峡位于南美洲大陆南端和火地岛、克拉伦斯岛、圣伊内斯岛之间,因航海家麦哲伦于1520年首先由此通过进入太平洋而得名。麦哲伦海峡东起大西洋畔的维尔赫纳斯角与圣埃斯皮里图角,西至德索拉西翁岛皮勒角抵太平洋。海峡的主航道大部分航段水深都在30米以上,部分航段水深达几百米,能够满足大型船舶的通行需要。

麦哲伦海峡处于南纬50多度的西风带,强劲而饱含水汽的西风不仅给海峡地区带来低温、多雨和浓雾的气候,还造成了大风和急浪,是世界闻名的猛烈风浪海峡,对航运发展极为不利。但是在巴拿马运河开通前,这里曾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航道。

海峡两侧基本是由连绵的山脉和岛屿组成的,西经72度以西至太平洋入口,除了覆盖少数植被外,均以秃山、岩石为主。岩岸陡峭、高耸入云,每到冬季时,巨大的冰川悬挂在岩壁上,景象十分壮观。崩落的冰块在掉入海中时,会发出雷鸣般的巨响并威胁船只的航行安全。

知识链接:

麦哲伦海峡的历史。

16世纪,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坚信终有一条通往“南海”(太平洋)的航道。1519年9月20日,他率领一支探险船队开始航行。在到达南美洲东海岸后,沿着海岸前进,在第二年10月21日进入他要寻找的海峡。经过一个多月的艰难航程,战胜了死亡的威胁,终于在11月28日驶出海峡,进入风平浪静的太平洋,为第一次环球航行开辟了胜利的航道。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麦哲伦对航海事业作出的贡献,便把这段海峡命名为麦哲伦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是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的海峡,最宽处位于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间,长约58千米,最窄处在西班牙的马罗基角和摩洛哥的西雷斯之间,宽仅13千米。

直布罗陀海峡风向多为东风或西风,从北方进入西地中海的浅冷气团在此成为低层高速东风(当地称为累凡特风)穿行而过。直布罗陀海峡除了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外,还是地中海的“生命线”。地中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导致当地海水含盐量很高,而直布罗陀海峡的存在使埃及的尼罗河水和大西洋的表面洋流不断注入地中海,缓解了当地海水盐度过高的危机,进而使地中海避免了沦为萎缩的盐湖的灾难。

直布罗陀海峡是地中海地区经大西洋通往南欧、北非和西亚的重要航路,海峡的北岸是英属直布罗陀和西班牙,南岸是摩洛哥。对于大西洋和地中海来说,直布罗陀海峡就像它们的咽喉一样重要。由于该海峡具有重大的战略和经济价值,早期此地曾为大西洋航海家所利用。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特别是波斯湾的油田得到开发后,它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成为西欧能源运输的“生命线”。直到现在,每天依然有千百艘船只通过这里。据统计,每年由此经过的船只可达10万艘,因而它也成为国际航运中最繁忙的通道之一。

知识链接:

直布罗陀海峡的历史。

英国和西班牙围绕直布罗陀的主权、对直布罗陀海峡附近海域的控制权,一直争执不下。

1713年,西班牙同英国签署和约,将直布罗陀割让给英国,却一直未放弃对直布罗陀的领土主权要求。1959年,西班牙要求联合国敦促英国归还直布罗陀主权。英国则表示,直布罗陀是其非自治领土。1964年,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要求英西两国会谈,以达成一个通过谈判的解决办法。1967年9月,英国在直布罗陀举行公民投票,结果多数公民赞成直布罗陀继续归属英国。

1969年,直布罗陀公布了自治宪法。1976年,联合国大会再次敦促两国政府进行谈判。1985年2月,西班牙完全撤除了对直布罗陀的封锁,英西两国开始讨论包括直布罗陀主权在内的有关问题。

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呈东南—西北走向,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南中国海。海峡全长约1080千米,西北部最宽达370千米,东南部最窄处为37千米,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也是亚洲与大洋洲的十字路口,现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管。马六甲海峡处于赤道无风带,一年中风平浪静的日子很多。

马六甲海峡通航历史长达2000多年,是环球航线的一个重要环节。约在4世纪时,阿拉伯人就开辟了从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经过南海到达中国的航线,把中国的丝绸、瓷器和马鲁古群岛的香料运往罗马等欧洲国家。7—15世纪,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国家的海上贸易船只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大大缩短了从欧洲到东方的航路,马六甲海峡的通航船只也因此急剧增多。

近年来,马六甲海峡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峡之一。沿岸的新加坡港是世界著名大港,吞吐量为世界第四。港内码头岸线长约三四千米,可同时容纳30余艘巨轮停泊。这里还是海峡两岸国家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许多发达国家进口的石油和战略物资都要从这里运出。

知识链接:

新加坡港。

新加坡港位于新加坡的新加坡岛南部沿海,西临马六甲海峡的东南侧,南临新加坡海峡的北侧,是亚太地区最大的转口港,也是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港口之一。

新加坡港是新加坡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的中心。该港扼太平洋及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自13世纪开始成为国际贸易港口,现今已发展成为国际著名的转口港。

世界著名的五大海湾。

全球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千米的大海湾共有5个,分别是位于印度洋东北部的孟加拉湾、位于大西洋西部美国南部的墨西哥湾、位于非洲中部西岸的几内亚湾、位于太平洋北部的阿拉斯加湾和位于加拿大东北部的哈德逊湾,它们也被称为“世界著名五大海湾”。

孟加拉湾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之间,面积为217.2万平方千米,深度在2000—4000米,南半部较深,有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等河流注入。沿岸的重要港口有加尔各答、马德拉斯、吉大港等,是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重要通道。

墨西哥湾在美国、墨西哥、古巴之间,面积为154.3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1512米,最深处4023米,世界第四大河密西西比河由北岸注入。大陆沿岸及大陆架富藏石油、天然气和硫黄等矿产,湾内有新奥尔良、阿瑟、休斯敦、坦皮科等重要港口。

几内亚湾在西非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利亚、喀麦隆、赤道几内亚等国沿岸,面积为153.3万平方千米,有非洲第三大河尼日尔河等河流注入。大陆架及大陆沿岸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沿岸主要港口有洛美、拉各斯、哈尔科特、杜阿拉和马拉博等。

阿拉斯加湾在美国阿拉斯加半岛、科迪亚克岛、亚历山大群岛之间,面积132.7万平方千米。沿岸主要港口有奇尔库特港等,大陆沿岸地区多火山,渔业资源较丰富。

哈德逊湾在加拿大东北部巴芬岛与拉布拉多半岛西侧,面积为120万平方千米。湾内水较浅,平均深度为257米,主要港口有彻奇尔港等。

除上述五大海湾外,世界最著名的海湾波斯湾是世界石油蕴藏量最多的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以上,素有“石油湖”之称。

知识链接:

波斯湾为什么盛产石油。

波斯湾的石油出口量占世界的60%以上,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输出地区。石油源源不断地流向日本、西欧和美国等地;滚滚而来的石油美元也使得海湾昔日的贫困国家转眼便跻身于世界富国的行列。为什么波斯湾地区有如此丰富的石油储量呢?

首先,波斯湾地区在地质历史上是气候温暖的浅海环境,水生动植物丰富并有大范围的良好储存构造,具备形成和储藏石油的最佳条件。

其次,当地开采条件也十分优越:石油分布集中,平均每个油田储量达3.5亿吨以上,为超级大油田;多分布在海岸附近的海上和陆上,输油管运输距离短,原油外运方便;油田的地下压力高,油井多为自喷井,占油井总数的80%以上,因此其生产成本是世界最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