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如此纠结,你要内心强悍
3261400000013

第13章 吾日三省吾身——谈自省(2)

然而,自省时如果过分执迷于细节问题,则是人们成功的一大阻碍。自古以来,圣人、伟人在行事时大都不会被细节问题所约束,因为他们深知:行事时固然要小心谨慎,但也要表现出随意的姿态,不必知道事情的全部细节,也就不会因过分执迷于细节问题而苦恼。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种不起眼的动物叫吸血蝙蝠,它们的身体极小,靠吸动物的血生存,是野马的天敌。在攻击野马时,它们常附在野马腿上,用锋利的牙齿迅速、敏捷地刺入野马腿,然后用尖尖的嘴吸食血液。无论野马怎么狂奔、暴跳,都无法驱逐蝙蝠。蝙蝠从容地吸附在野马身上,直到吸饱才满意而去。野马往往是在暴怒、狂奔、流血中无奈地死去。

动物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小小的吸血蝙蝠怎么会让庞大的野马毙命呢?于是,他们进行了一次实验,观察野马死亡的整个过程。结果发现,吸血蝙蝠所吸的血量是微不足道的,根本不会使野马毙命。动物学家们在分析这一问题时,一致认为野马的死亡是它暴躁的习性和狂奔所致,而不是因为蝙蝠吸血所致。

野马太过于在意被吸血蝙蝠啃咬这个问题,它们越是想要摆脱吸血蝙蝠,越会造成血液流失严重,直至死亡。如果它们能够理智地认识到吸血蝙蝠并不会危及自己的生命,它们也就不会暴躁、狂奔并因此而丧命了。其实,这也是在告诫人们不要为小事抓狂,这并非真正的自省。

曾国藩提出,为了实现更大的目标,从大处着眼,就应该适当地忽略一些小事,这样自己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处理关键的问题,争得事情的主动权。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国藩在给弟弟的信中说:“弟论兵事,宜从大处分清界限,不宜从小处剖析微茫。”成大事者,往往着眼大局,可是也有一些人只追求小处的利益,看不到大局,结果常常误事。曾国藩把朝廷中人的这种心理当成是一种弊病,曾经几次上奏皇上,希望皇上能够给有这类陋习的人一些提点,让他们注意改正。在曾国藩看来,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可能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性格上也可能存在不足,但是只要不耽误整体的发展方向就是好的。因此,善于自省的他从不执迷于细节问题。

虽然细节决定成败,注重细节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完善自己,从而获得成功;但过于执迷于细节就很可能使得人们目光短浅,因小失大,反而阻碍自己获得成功。正如王阳明所说:“用功到精处,愈着不得言语,说理愈难。若着意在精微上,全体功夫反蔽泥了。”即用功到了精妙的地方,越是无法用语言表达,说理就越难。如果执著于精妙的地方,全体的功夫反而被遮蔽了,自省反而变成了成功的阻碍。

同样的错误不犯两次

颜子不迁怒,不贰过,亦是有“未发之中”始能。

王阳明认为,颜回不迁怒于别人,不会两次犯同样的错,也只有“未发之中”的人能做到这样。

“不迁怒,不贰过”语出《论语·雍也》: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之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颜回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意思是指不迁怒于人,不重复自己的过错。

国学大师梁漱溟在《孔家思想史》中写道:“不贰过有两层意思:一是知过。知过非常之难,根本问题是在此。我们平常做了许多错事,却往往不知道。一是改过。知过后便不再有过,就是所谓一息不懈,所以说过而能改不为过矣。”

著名学者钱穆在《论语新解》也说道:“不贰过,非谓今日有过,后不更犯。明日又有过,后复不犯。当知见一不善,一番改时,即猛进一番,此类之过即永绝。故不迁怒如镜悬水止,不贰过如冰消冻释,养心至此,始见工夫。”正如国学大师南怀瑾所认为的那样:“不迁怒”指的是操守,而“不贰过”则升格为修养的一层。

“不贰过”寥寥数字,听着简单,做则不易。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对过失和错误讳莫如深,千方百计粉饰辩解;有人面对批评总是强调客观,怨天尤人;有的人则认为过失和错误人皆有之,不足为怪。但凡有这般文过饰非做法的人,因为没有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产生的根源,势必还会再犯错。

《孟子》中曾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人每天都偷邻居家一只鸡,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君子之道。”偷鸡者却说:“那我就每月偷一只鸡吧,等来年再停止偷鸡。”

对此,孟子说:“既然已经认识到了偷鸡这种行为的错误性,就应当立即改正,怎么还要等到来年再改正错误呢?”

故事中的偷鸡者正是因为不懂得“不贰过”,不懂得反省自己的过错,才不能即刻做出改正。正如人们常说的:“聪明人和愚蠢人的区别就是,聪明人同样的错误只犯一次,而愚蠢的人同样的错误犯多次,甚至是屡教不改。”很明显,故事中的偷鸡者是后者。

吴燕是一家医疗器械公司的销售员,他刚来公司的时候销售业绩排在倒数第一,一年后却成了销售冠军。此后,吴燕的销售业绩稳步增长,几乎是月月得冠军。很多同事羡慕不已,向吴燕取经,问她有什么秘诀。吴燕从包里拿出一个黑色的笔记本,对同事说:“这就是我的秘诀。”同事翻开一看,里面密密麻麻地记载了吴燕与客户打交道时所犯下的所有错误,以及每一次犯错后的心得。

不犯同样的错误,是吴燕事业成功的秘诀,也是人们获取幸福人生的最佳保障。

《易经》上说“日新谓之盛德”,就是说每一天都有新的进步,这就是最高尚的品德了。而“行无贰过”则是“日新”的基础,因为如果不犯同样错误尚且难以做到,又何谈新的进步呢?

王阳明强调“自省”和“慎独”,其实这两点都可以看做是帮助人们避免反复犯错的重要方法。善于“自省”,则人方能牢记自己的错误,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做到“慎独”,则人的精神力量会愈来愈强大,而不至于优柔寡断、临事而迷,最终又在同一个地方跌倒。

人之所以犯同样的错误,一方面是因为世事百态纷繁复杂难以精确掌控,更重要的是因为人们不善于自省。愈是不善于反思、总结,缺乏自制力,人犯同样错误的几率就会愈高;而性格坚定、沉稳、善于自省之人,其反复犯错的几率则会低很多。

过于在过错上下工夫,则会“文过饰非”

人有过,多于过上用功,就是补甑,其流必归于文过。

王阳明认为,每个人都会犯错,但如果过于在那个过错上用功,就像是补破了的饭甑,必然会有文过饰非的弊病。这也是许的人在自省后常犯的错误,这主要是因为人们自省有一个错误的认识:认为自省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掩盖错误,而不是彻底地改正错误。

“文过饰非”出自唐·刘知几《史通·惑经》,意思是说人们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