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像雄鹰一样蜕变:不断迎接挑战的雄鹰精神
3261600000025

第25章 进步不止——在迎接挑战中练就不凡的本领(2)

其实,作为职场中人何尝不应该学习雄鹰的这样品性,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使自己拥有一项核心竞争能力。无论从事什么行业,要想在该行业中站稳脚跟,作出一番成就,就必须具备精到的专业技能,我们需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

专业技能水平对于员工在这个行业中的成长具有关键的推动作用,可以说专业技能就是实现个人成长的敲门砖,无论你是普通工人,还是推销员,或者是一个电脑程序员、一个建筑工程师,都要以这块敲门砖来打开通往成长道路的大门。

一个成功的经营者曾经说过:“如果你能专注地制作好一枚针,应该比你制造出粗陋的蒸汽机赚到的钱更多。”公司需要敬业的“专家员工”,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地生存,就必须修炼自己的本职工作,让自己成为一名“专家员工”。

简而言之,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专业技能之本而空谈做强自己,所以,每个人都要使自己的专业技能精益求精,才能成为本行业的尖兵。

“专家员工”都拥有一项真正过硬的本领,这是他们人生中的一笔财富,也是职场上追求卓越、立于不败之地的一大法宝。

专业技能好比一座矿产,如果我们的个人矿产只比别人丰富一点,那么我们能不能够使它更加丰富一些呢?如果我们不比别人更富有,甚至更贫乏的话,那我们如何让自己成为那个不可或缺的人呢?要想不被人代替,你得有一手绝活。

所谓的绝活就是:你的资源别人没有,你会的别人不会。这里的绝活更大程度上就是专业技能,这也是你在职场能够安身立命的资本。

在英国赛马界,有一位声望很高的极有权威性的人物亨利·亚当斯,他既不是名声显赫的老板,也不是技能出众的赛手,而是一位钉马掌的铁匠。亨利钉的马掌可以说是骏马蹄上最合适的马掌。他说:“我给它们钉了一辈子的掌,这就是我的工作,也是我最关心的事,我看到一匹马,首先想到的就是该给它钉一副什么样的掌最合适。”

他一辈子给人家钉马掌,为自己赢得了极高的荣誉,现在他年事已高,但找他钉马掌的赛手们仍络绎不绝,甚至要排队等候,因为在赛手们眼中,他是无人可替代的。

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在得克萨斯州一所学校做演讲时,对学生们说:“比其他事情更重要的是,你们需要知道怎样将一件事情做好;与其他有能力做这件事的人相比,如果你能做得更好,那么,你就永远不会失业。”

在这个世界上,各行各业的技术高手、才华横溢的人才不胜枚举,可是真正所谓的强者有几个?500强企业的员工懂得把自己熟悉的专长发挥到极致,然后成为行业里不可替代的顶尖人物。这样的人生才是快乐且富有的,因为他们是在从事自己喜欢的且得心应手的事业,因为他们是企业和社会不可或缺的人。

重庆煤炭集团永荣电厂的罗国洲,是一名有30年工龄的普通而不平凡的员工,从烧锅炉到司炉长、班长、大班长,至今他仍深情地爱着陪伴他成长并成熟的锅炉运行岗位。就是在这个岗位上他当上了锅炉技师,成为国内闻名的“锅炉点火大王”和“锅炉找漏高手”;就是这个岗位,让他感受到了一名工人技师的荣耀和自豪。

罗国洲有一双听漏的“神耳”,只要围着锅炉转上一圈,就能在炉内的风声、水声、燃烧声和其他声音中,准确地听出锅炉哪个部位管子有泄漏声;往表盘前一坐就能在各种参数的细微变化中,准确判断出哪个部位有泄漏点。

除了找漏,罗国洲还练就了一手锅炉点火、锅炉燃烧调整的绝活。在用火、压火、配风、启停等多方面,他都有独到见解。锅炉飞灰回燃不畅,他提出技术改造和加强投运管理建议,实施后使飞灰含碳量平均降低到8%以下,锅炉热效率提高了4%,为企业年节约32万元。

针对锅炉传统运行除灰方式存在的问题,罗国洲提出“恒料层”运行,经实施,解决了负荷大起大落问题,使标煤耗下降0.4克/千瓦时,年节约200多万元。

罗国洲学历不高、工种一般、职务很低,但他却成为社会公认的技术能手和创新能手,他的成长经历给我们的启迪就是: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无论我们做什么工作,都要认真钻研业务技能,让自己成为岗位上的专家。

与其诸事平平,不如一事精通,这是成就伟业的一种规律,也是职业人士攀登职业高峰,保持优秀地位的秘诀。

分散精力、摇摆不定、犹豫不决的员工是不会在职场中成功并永葆优秀的,他们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不断地攀爬,却总是浅尝辄止,最终一无所获。

一个人精通一件事,哪怕是一项平凡的技艺,只要他做得比所有人好,那么也能获得丰厚的奖赏。特别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职场中,你想占有一席之地,并拥有名誉和至高的地位,你就必须选择一个目标,然后全力以赴,付诸行动,做到精益求精。

要成为社会大潮中的强者,就要成为一名“专家员工”,就要像鹰一样,专注自己的优势,将优势发挥到极致。对一个领域百分之百地精通,要比对一百个领域各精通百分之一强得多。一个拥有一项专业技能的人,要比那种样样不精的多面手更容易获得保持优秀,并获得长久的成功。

除去心智的枷锁,你也可以成为“鹰王”

无论是自我“重生”,还是不止的战斗,雄鹰都因为心中无所畏惧,所以能不断进取,进而成为群体的王者。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害怕涅槃的疼痛,畏惧俯冲捕食的眩晕和不适,那么它不仅不能成为王者,更因为无法适应环境和自身而早逝。

而反观那些自我设限,给自己心智上枷锁者,自然在不知进取中始终平庸一世。

去过西双版纳的人,大都有这样的经历,让你记忆深刻的不是充满异域风情的西双版纳风景,不是这个号称彩云之南的诱人魅力,也不是载歌载舞热情大方的白族姑娘,而是关于那里的人们驯养一头大象的方式。

大象休息的时候,只是用一根简简单单的绳子随便那么系在木桩上,或者马马虎虎的栓在一棵小树上。只要大象稍稍那么一用力,立刻就能够挣脱而逃跑。

但为什么没有大象逃跑呢?大象都是从小就被领回家进行驯养的,因此从小它们就被用绳子栓住,那时侯它们的力气不足以将绳子弄断,所以它们便一直认为这些绳子是无法挣脱的,甚至在它们已经到了身强力壮的成年时候,幼小时候的记忆还是深深地影响着它们,所以它们也就不做挣脱的努力了。

现在,你应该明白了,原来,大象不是没有力气挣脱这些绳子,让它们挣不脱的,是它们心灵深处的那道根深蒂固却有无形的绳索。

生活中处处有墙有门,处处有锁,但为了安全而设的有形之锁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心里的那把无形锁,它能锁住一个人智慧,将我们的追求卓越的意识扼杀掉,从而形成心灵的桎梏。很多人无法达到卓越的结果,就是因为这一原因。

有一位很有名气的逃脱大师,他被邀请到一个小镇去表演,演出非常成功。台下所有的观众都被他精彩的表演吸住引了。等演出全部结束以后,小镇的居民意犹未尽,于是给他出了一个节目,大师欣然答应。

小镇里的居民拿来了一个铁皮制成的大箱子,只有一扇门,里面锁了一把锁。箱子顶上有个洞,刚好够一个人进出。居民要大师从上面的洞钻进去,然后打开锁,从那个铁箱子里走出来。

大师先认真地观察了那把锁,那是极其普通的锁,比他以往任何时候对付过的锁都要简单得多。他自信地笑了笑,钻进了箱子,准备开始他精彩的表演。

大师先用了一些平常他最常用的方法试图把那把锁打开,但没有奏效。接着他又试了另一种方法,但锁似乎有意跟他作对,依然纹丝不动。大师只好定下心来,换了一个又一个方法试着把那把锁打开。

过了好大一会儿,箱子还是没有动静,大师的方法已经差不多用尽了,绝招也试过了,还是不行,急得他额头上都出汗了,手也开始发抖了:“见鬼,怎么还是没打开!”大师一下子瘫倒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望着那把锁。

他的脚在这个时候刚好碰到了铁箱子的门,“吱”的一声,那门竟然开了,一束亮光射了进来。原来这门根本就没有上锁!这件事情是小镇居民和他开的一个善意的玩笑。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心里何尝不是一把锁?有的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就如同那扇门,只要轻轻地用脚一碰,门就会开了。

门没有上锁,自然也就无法开锁,大师的失败就在于他太专注这把具有象征意义的锁了。究其原因,是他的思维定式和先入为主的概念害了他。他以为,只要是锁,就一定是锁上的,因此,他的目标在不知不觉中从“逃生”转换成了“开锁”,其实不是门上了锁,而是他的心上了锁。

“心智模式”是影响我们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许多假设、成见,或图像等。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我们行为的影响。我国《列子》中的《齐人失斧》的寓言,说的是:齐国一人丢失斧子,怀疑邻居偷走(假设),他觉得邻居的一言一行越来越像偷窃者。后来斧子找到了,横看竖看不像是个贼。

这告诉我们,在看问题切忌戴“有色眼镜”,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忌“先入为主”、“想当然”。

在七十年代初期,壳牌石油在世界七大石油公司中敬陪末座;到八十年代末,它已经成了最强的一家。壳牌石油公司之所以能成功地度过1970和八十年代石油危机的巨大冲击,主要归功于学习如何浮现管理者的心智模式,并加以改善。

一个企业要想复活自己的“心志”,就应当去除枷锁,树立“鹰王”的野心,立志做企业界的最强者。追求卓越,力求成为卓越人士,也是如此,必须有“鹰王”的野心,这样才能更快、更大的取得成功。

具体说来,去除心智的枷锁可以向那些强者学习,从这几个方向努力:

1.改变习惯

所谓习惯性行为,往往不是人的有意识而是人的潜意识或近于潜意识。习惯性违章就是长期在不良的心智模式支配下,发展成为潜意识的行为。克服违章,首先要改变习惯,不断检视反思。

2.多听听别人的意见

人们总是透过自己的心智模式来解释世界。人们眼睛往往看到的只是自己想看到的东西,符合自己“口味”的东西,而对不符合“口味”的东西却视而不见而排斥,从而本能地强化了自己原有的心智模式。所以,我们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

3.不断地完善

由于现代社会高度复杂的分工,个体不可能完整地观察事物,只能是盯着自己身边熟悉的“片断”;现代社会极快速的变化,造成了人的心智模式往往较大地滞后于事物的发展;人在社会中所处地位、身份、工作的不同,文化背景、教育等等。造成了个体的心智模式不可能完善性,因而,不断地改善人的心智模式是人生中根本性的任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