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十一五”回眸:四川金融改革与发展
3262900000027

第27章 经营篇(13)

(二)机制保障,服务惠民

一是延伸服务领域。不断完善绿卡的服务功能,为广大客户提供了便捷、安全、高效的银行卡服务;与人行成都分行共同推出了“农民工卡”业务,在资费方面给予优惠。二是创新服务机制。加强与同业和地方政府的合作,与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签订了500亿元合作协议,先后与广元、巴中、达州、乐山等10个市、州政府签订总额达近300亿元的银政合作协议,为信贷支农搭建更好平台。三是组建小贷批发中心。以现有小额贷款产品为依托,结合新农村联片开发建设规划和信用村镇建设,采用“先授信、后用信”的模式,于2010年8月在巴中试点农村小额贷款业务批发中心。截至2010年末,全省共有10个分行成立了批发中心,共计授信2270户,金额6955万元,放款3953.5万元,试点工作初见成效。省政府黄小祥副省长在视察巴中农村小额贷款业务批发中心时,对此项试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四是积极支持节能环保事业。该行积极推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品、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拳头产品中小企业的支持,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严格控制过剩产能和“两高一资”行业贷款,鼓励对纳入环境保护、节能节水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投资项目的支持,促进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目前,累计向节能环保行业发放小企业贷款2笔,金额1000万元。

(三)大力开展公共服务

一是狠抓公司业务创新,提供公共基础服务。截至2010年末,该行公司业务上线网点达139个,存款余额达到414.79亿元,涵盖了财政、社保、烟草、通讯、医疗、教育、商贸等重要客户。同时,始终坚持把服务公共财政、服务三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全省积极推进非税代收、国库集中支付、代收交通罚没款、代理社保、家电下乡等服务项目,在取得显著效益的同时,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截至2010年末,累计代收非税代收项目55.79亿元,累计办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7.4亿元,累计代收交通罚没款1014万元;累计代发“家电下乡”等政务类项目各类补贴资金1.81亿元。二是积极实施“四川烟叶收购资金代发”项目,延伸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2010年累计代发烟叶收购资金9467万元,发放烟草联名绿卡3000张,并联动“凉山州烟农小额贷款”发放近6000万元,持卡烟农反响良好。正因为不懈努力,该行先后荣获“年度最佳网上银行”、“年度最佳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奖”、“年度最佳理财服务品牌”等三项大奖。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四川省分行)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

“十一五”期间,四川省农村信用社高举改革与发展大旗,坚持服务“三农”宗旨,攻坚破难,锐意进取,全面完成资产、效益、队伍“三个根本好转”,逐渐实现了“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自求平衡”的改革与发展目标,开启了向现代金融进军的新征程。截至2010年末,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含成都农商行)资产总额5099.84亿元,比2005年末增长222.3%,其中贷款余额2802.80亿元,比2005年末增长204%;负债总额4906.21亿元,比2005年末增长222.9%,其中存款余额4214.70亿元,比2005年末增长254%;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分别比较2006年下降217亿元和28.47个百分点。2010年末资产利润率1.13%,比2005末提高0.99个百分点。

一、改革激发活力,发展聚焦“三变”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成立之初承载着两项根本任务:一是推进农村信用社体制、机制改革,从根本上扭转农村信用社生存困难的局面;二是引导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改善服务水平,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按照省委“要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建好机制”的指示以及省政府“要通过深化改革来求发展,通过深化改革来增添活力,通过深化改革来增加动力”和“不断提高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省联社积极稳妥、求真务实、科学组织、稳步推进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取得预期的阶段性目标,实现了三个转变。

(一)深化改革促转变

2005年6月省联社挂牌成立后,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正式步入“省政府依法管理、各级银监部门监管”和“省联社进行具体管理、指导、协调与服务”新的管理体制。同时,省联社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主线,以打造两个核心竞争力为助推,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以县为法人单位组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截至2010年末,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已建立产权清晰、治理健全的159家农村信用合作法人企业市场主体,除三州有45家县级联社和广安区联社仍为县乡两级法人外,全省共有县级统一法人联社110家、农商行2家、农合行1家;攀枝花市级农商行筹建和凉山州以州为单位统一法人工作进展顺利。

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产权制度日渐清晰,内控管理科学合理。一是产权关系得以明晰。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了增资扩股工作,优化股权结构,2010年末股本金余额141.09亿元,较2005年末增加了70.66亿元。二是“三会一层”治理框架初步建立。选举产生了社员代表和理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成员,建立健全分层授权体系。三是内控制度不断健全。本着“实效性、可操作性”原则,对原有内控制度进行修改,消除管理“断层”和制度“盲区”。四是组织构架进一步健全。“三会一层”分别设立了风险控制、人事薪酬、审计等专门委员会和业务经营类委员会,重大事项均按照法人治理要求和议事规则进行。五是管理步入科学轨道。股份合作制下的法人治理结构得到规范,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机制已经形成,各项制度基本能够覆盖业务各领域,各种办事规则、业务操作规程科学合理,运行有序。资本集聚、权力制衡和内生动力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省联社党委以人为本,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事业兴衰成败的中心来抓。一抓组织建设。在多级法人的体制下,确立了“党管干部”的原则,确立了“党委就是各级组织的核心、理事长就是班子的核心”的指导思想。建立了系统党组织,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我省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中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在系统大力推进“四好班子”建设,坚持“三不”评价标准,建设学习型团队。二抓廉政建设。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切实做到“为民、开拓、务实、清廉”,大力弘扬联系群众、亲民为民,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的作风,推动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作风建设。三抓队伍建设。坚持“以数据论英雄、以业绩用干部”的指导思想,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廉洁问题一票否决”的用人标准,坚持 “凡进必考”和“三定”管理。五年来,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产与负债增加了两倍多,在岗员工总数下降了两千多人。先后招聘新员工8709人,其中本科占70%。清退临时工4058人、实行离岗退养4631人,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四抓行风建设。确立了“强化管理、重典治乱”的工作方针,先后纪律惩处高管人员100余人,经济处罚23713人次。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逐渐走出困境,主要业务指标持续改善,呈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态势。2010年11月12日,黄小祥副省长视察省联社时指出:过去5年,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成绩显著,走出困境,开始进入良性发展的新阶段。

(二)加快发展见成效

经营规模实现翻番。截至2010年末,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含成都农商行,下同)各项存款4214.70亿元,是五年前的3.54倍,在全省金融机构中排名从第4位上升至第3位,在全国排名从第7位上升至第6位;各项贷款余额2802.80亿元,是五年前的3.04倍,从在全省金融机构中排名第2位上升至第1位,在全国排名保持第7位。

风控能力明显增强。拨备余额由2004年末的12.05亿元增加到2010年末的132.06亿元,增长9.96倍;拨备覆盖率由2006年末的6.86%提高到2010年末的60.49%,提高52.74个百分点。2010年末,全省不良贷款(五级分类)余额221.59亿元,占比7.91%,剔除地震灾害影响,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较2006年(当年开始实行五级分类)下降217亿元和28.47个百分点。

盈利能力显著改善。2010年实现利润54.51亿元,比2004年增加51.71亿元,增长18.62倍。2010年末资产利润率1.13%,比2004末提高0.98个百分点;员工薪酬水平从五年前得人均2.23万元提高到去年得6.98万元,员工活力进一步激发。

(三)服务三农惠民生

五年来,省联社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富民强省的宏伟目标,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

以“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为工作主线,倾力支持“三农”经济,有效满足辖内农民的有效贷款需求,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五年来累计发放农户贷款3314.3亿元。认真做好春耕支农工作,累计发放春耕支农贷款433.57亿元。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农村信贷需求主体多元化、层次多样化、总量扩大化、期限延长化等新特点,在做实做强小额农贷品牌的基础上,开发出适应农村市场变化的“四通两乐”贷款品种,着力助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优化升级,累计发放贷款12亿元,支持专合组织6582个,向41万户农户发放基地农户贷款,支持特色种植业基地1.3万个,现代畜牧业基地3200多个,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切入点,为专合组织提供融资理财、信息技术、营销管理、人员培训等全方位服务,五年累计发放各类农业经济组织贷款407.8亿元。支持龙头企业发展,不断深化“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市场+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构建“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龙型经济”体系,五年累计向13390家龙头企业发放贷款548.75亿元,有力地支持了一批产品有市场、竞争能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着力建立科学的定价机制、优化信贷审批流程、完善服务机制,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省联社组织力量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了“跨越通”、“致富通”等40多个信贷业务产品,并以打造核心竞争力为抓手,分别在广汉、涪城、雁江、简阳进行了试点,通过不断地总结,成功开发出商城商铺贷款、会员制担保公司贷款、动产质押第三方监管贷款等信贷产品,形成了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又有效防范风险的广汉模式和简阳经验,并在全系统推广,有力化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矛盾。同时在罗江、旌阳联社进行了微贷业务试点,推出了“惠商贷”、“惠薪贷”两个信贷品牌。五年累计发放农村工商业贷款2126.8亿元。

改善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五年来,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完成烟叶批量代付改造、财政集中支付、中国人寿借款人意外险等100多个业务项目的开发及上线工作;“蜀信卡”发卡量已达1514万张,全省平均每6个人就持有1张蜀信卡;投放ATM机 580 台,POS机3770 台,EPOS机135台,客户数达到6800多万户,日均交易量200万笔,日均交易金额245亿元,客户数、日均交易量、日均交易额在全省金融机构位居前列。

二、着力金融创新,破解三大“难题”

省联社成立后,坚持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致力破解“农民贷款难”,“中小企业贷款难”、“农民结算难”三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