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产品创新,满足不同企业融资需求
针对不同行业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成都农商银行加强了对商贸、物流等专业市场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探索,完善产品研发机制,积极创新金融产品,为中小企业客户“量身定做”符合企业经营特点的业务品种,逐年推出了经营性物业抵押、土地取得权质押、天府随心贷、保函、仓单质押、保兑仓、小企业联保贷款、土地取得权质押贷款、股票质押贷款、商位租赁贷款、“汽车经销商网络服务”、“餐饮服务业贷款”和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等一系列中小企业信贷新产品,公司类信贷产品达到18种,产品服务体系日臻完善,较好地满足了客户的融资需求。
四、加大金融服务力度,积极助推城乡统筹
(一)推出农村产权融资业务,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随着成都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成都农商银行根据成都统筹城乡发展实际,从服务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支持农业产业化及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等角度出发,积极搭建与成都市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及各类区县小城镇建设投融资合作平台,选择区位条件好、产业支撑有力、还款来源稳定的小城镇建设项目予以信贷支持。及时推出农村房屋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及林权在内的农村产权融资业务。2010年12月,在崇州市发放了成都市第一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并初步确定在崇州、青白江、都江堰、邛崃等地先行试点。至此,包括农村房屋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及林权在内的所有农村产权融资业务均已开办。截至2010年末,农村产权融资1082笔,余额10.22亿元,较好地支持了新形势下农村金融需求多元化的需要。
(二)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努力推动城乡服务均等化
成都农商银行致力于将现代金融服务推广到成都郊县(市)各个乡镇,并为此搭建了众多服务平台。自2006年起,全行开办代理发放耕保基金、粮食直补、集体公益林生态保护资金、代收代缴社保资金等服务。截至2011年6月末,已发放耕保基金171.25万户,金额19.79亿元;发放林保基金1741户,金额259.90万元;使用耕保基金缴纳社保4.89万笔,金额2106.43万元;代收社保资金7.46万笔,金额2.47亿元。
五、抓重大项目,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作为一家地方性金融机构,“十一五”期间,成都农商银行根据地方区域战略,把握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政策机遇,依托地方政府的平台优势,积极推行“因行而异、分类指导”的信贷管理政策,为当地金融发展和经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在贷款投放中,加强对基础设施、重大工程等项目的投放力度,支持公路、铁路、电力、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2008年参与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重灾区农业和水利设施重建项目,授信195000万元。截至2010年末,已向成都重灾区农业重建项目授信174900万元,余额131000万元。先后对成都国际商贸城、成都红牌楼商业广场、成都量力钢材物流中心提供贷款支持,授信总金额达79500万元;对成都高原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改装车项目提供贷款支持,授信42000万元;对成都交通建设提供了贷款支持,包括对金堂大道三星至土桥段授信4000万元。
六、倡导“绿色信贷”,重点支持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相关行业
“十一五”期间,成都农商银行将自身经营理念与环境公益、节能减排事业紧密结合,积极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严控对高耗能、高排放和过剩产能行业的贷款。重点支持节能产业中新兴节能输出型企业,得到国家和地方财税等政策性支持的企业和项目,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并得到相关部门表彰、推荐、鼓励的企业和项目。截至2010年末,全行仅有造纸、水泥行业贷款余额12790万元,涉及6家企业(均不属于落后企业);电子信息产业的贷款余额为5910万元;能源电力产业的贷款余额为88800 万元;油气化工产业的贷款余额为 9650万元;饮料食品产业的贷款余额为29590万元;现代中医药产业的贷款余额为 15170万元;航空航天产业的贷款余额为500万元;汽车制造产业的贷款余额为 26600万元;新材料产业的贷款余额为9985万元;装备制造产业的贷款余额为17060万元。
七、承接产业转移,银企携手打造“西部经济高地”
“十一五”期间,成都农商银行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大力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工作,探索开发符合承接产业转移的金融产品,积极开办土地取得权质押贷款,产业园区固定资产贷款等,积极为东部企业落户成都提供信贷支持,贷款项目范围涵盖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制造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等。截至2010年末,全行用于支持成都市承接产业转移,各类园区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的余额为556400万元。
八、积极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成都农商银行第一时间组织抗震救灾,部署恢复营业。5月15日,原都江堰联社营业部在临时搭建的帐篷内正式恢复营业,成为都江堰恢复营业的第一家金融机构。
为支持灾区恢复重建,成都农商银行及时推出“重建房屋贷款”、“抗灾生活贷款”、“恢复农业生产贷款”等贷种,对受灾企业实行不受原授信额度限制、不受担保方式约束、不受担保机构局限的“三不”机制,开通了贷款绿色通道,对新发放抗震救灾贷款实行压缩程序、限时办理和首问责任制。按照“三年目标两年完成”的灾后恢复重建要求,积极抓好信贷支持灾后农房重建和城镇住房重建工作。截至2010年末,累计发放农房重建贷款10.8亿元,支持受灾家庭23695户;发放城镇房屋重建贷款6060万元,支持受灾居民1066户。
九、以社会责任为使命,助推社会经济发展
(一)积极履行纳税义务,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十一五”期间,成都农商银行纳税额呈快速上升趋势,为地方财政收入和中央财政收入增长做出了较大贡献。2010年在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政府评定的“十强纳税大户”中排名第一。2006年至2010年,累计缴纳各项税费23.57亿元。
(二)大力支持民生重点工程建设
扩大与成都市住房保障中心合作领域,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在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和人居环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010年向成都市住房保障中心授信6亿元,用于成都青羊区武青路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为成都市提供3384套保障性住房,其中廉租房306套,经济适用房428套,限价房2650套。截至2010年末,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余额5.4亿元。
(三)支持弱势群体发展
一是积极支持城乡青年创业,与市委组织部、团市委深入合作,开展“党员农贷快车”、“银团互动工程”活动,创新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业务。截至2010年末,“党员农贷快车”贷款1696笔,余额1019万元;银团互动工程贷款余额752万元;下岗失业人员担保贷款余额2419万元,为广大城乡青年创业之路提供了坚强支撑。
二是积极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支持贫困学生解决入学难题。截至2010年末,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1879笔,金额1019万元。
三是配合成都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积极支持成都市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为建筑农民工设计制作了专用银行卡“天府建设卡”。截至2010年末,累计发卡6000余张,代发民工工资1700余万元。
(四)支持慈善事业
一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成都农商银行组织辖内分支机构、内设部门及职工捐款1595万元,分批拨付给受灾地区的人民群众和受灾联社的干部职工;为台湾风灾、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和成都慈善日捐等捐款达127余万元。
二是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成都农商银行成立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深入扶贫点落实帮扶计划和措施,确保帮扶工作质量。除重大节日对特困户和老年人进行慰问外,总行筹措专项基金帮助扶贫点发展生产,改变贫穷落后面貌。2008年,总行筹措资金5万元,帮助都江堰翠月湖镇清江村修建1100余米灌溉渠,保障了灾后农业生产。2009—2010年,筹措资金20万帮助大邑出江镇雷山村修建了人畜饮水工程,解决困扰当地几十年的饮水难题。此外,员工捐款10万余元,购买种苗,帮助该村发展生产。
(五)开展金融宣传,普及公众金融知识
“十一五”期间,成都农商银行深入到各区、县、镇(乡)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使广大民众了解金融基础知识、反假币知识、征信知识等,理财产品、保险产品等新业务。
至诚者成,自胜者强。成都农商银行将在“十二五”期间,围绕“新体制、新机制、新观念、新举措”的经营管理理念做好科学发展的文章,按照《三、五、八年发展战略规划》有序推进业务转型,以崭新的形象、高效的服务、稳健的经营、辉煌的绩效,开拓创新,超越自我,朝着建设一流现代商业银行的目标奋勇前行,为支持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成都农商银行)
华西证券
华西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西证券)成立于2000年7月13日,是在合并重组原四川省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四川证券交易中心的基础上,通过增资扩股而规范组建的四川省首家跨区域大型证券公司,注册资本14.13亿元,注册地为四川省成都市。目前经营范围涵盖证券经纪业务、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证券自营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证券投资基金代销、财务顾问以及证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拥有证券营业部52家,营业网点遍布四川、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大连和杭州等地,经纪业务规模在川内居于相对领先。公司员工3066人,是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类券商。
一、“十一五”期间经营管理情况
(一)保持了连续盈利的发展势头,企业形象在业内得到明显提升
进入“十一五”尤其在2007年泸州老窖入主后,华西证券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共实现利润43亿元,净利润约26亿元,其中,2009年净利润创历史新高。公司净资本从2006年的不足20亿元上升到2010年末的32.33亿元;净资产达到42.26亿元,比2007年提高了3.5倍。同时,经过近几年规范管理,公司的各项经营指标全部达到并符合中国证监会风险监控的要求,在中国证监会最近一次分类评级中,公司取得AA级的良好等级,在近期中国证监会的经纪业务检查中获得好评,华西证券经纪业务管理被作为先进经验在全行业推广,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形象。华西证券在全国证券行业中已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优势,在西南片区的领先地位已经初步显现。
(二)各项业务资格得到全面恢复,并争取到其他新的证券业务经营资格
“十一五”以前,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公司大股东缺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中国证监会基于安全评估,全面暂停了华西证券除证券经纪业务之外的其他所有业务资格,华西证券由一家综合类券商变为了单一业务的证券公司。2007年9月,泸州老窖入主后,通过综合治理,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全面梳理和重新架构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在申请并获得证监会现场检查验收后,公司自营投资业务、包括债券的承销与发行在内的固定收益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承销与保荐业务先后得到恢复。同时公司抓住“5?12”地震后国家有关灾后重建特殊政策,争取到了川内直接投资业务资格、省内新设并逐步跨区域新设证券营业部资格、期货中间介绍业务资格,同时成功收购了一家期货公司。目前,华西期货在四川辖区内所有期货机构中代理成交额占比在35%以上,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代理成交额占比达到46%,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占比达到40%,处于四川辖区第一名。至此,除融资融券业务资格正在申报外,华西证券拥有全部证券业务资格。
(三)主营业务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其他业务在恢复后得到良好发展
1.经纪业务已初步构建了全国性的发展格局
按照“立足四川,辐射全国”的经营思路,华西证券多家营业部在当地市场占有率排名靠前,其中,成都高升桥营业部市场占有率排名稳居四川省第一,北京营业部在北京地区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五,深圳营业部在深圳的市场占有率中排名前十。公司现已基本搭建起科学合理的客户服务体系,定位一流的客户服务中心建设也进展顺利。积极探索投资顾问服务模式,以期迅速适应新形势下的经纪业务竞争态势。目前,公司经纪业务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