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四川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汇编
3273500000013

第13章 初步结论和主要成果(2)

3.3.6 清查阶段的问题也较多

由于在普查清查阶段,普查员刚开始接触污染源普查工作,对普查指标理解模糊,使得部分地区清查表填报质量问题较多,特别是在清查初期阶段,各地都没有经验,发生的问题也较集中。如:

1、没有原始清查底册、没有清查一览表、在当地工商等部门所提供的都是符合普查规模的名册,对名册没有进行现场核对。

2、部分地方没有进行拉网式清查,只对工商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清查,导致普查没有清查底册或清查名录与实际不符的情况,清查对象遗漏较多。

3、行业分类不当,普查对象属性不准,行业硬件特征填写不准确(如:餐饮业的行业硬件特征要求填报的是餐位数。有的填报的是桌数)。

4、表格填写不规范,指标缺项(该填未填),单位名称不全或单位地址不详、行政区划代码遗漏或有误,普查员签字不规范等。

5、在清查数据录入中,发生与清查底册(原始记录)不符的差错。

3.3.7 质量控制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管

全省多数市(州)及大部分区(县)污染源普查质量管理与监督机制建立较时晚,污染源普查工作质量保证与控制措施不完善或针对性不强,工作开始都没有制定每一个阶段的核查方案与实施计划,监督力度不够,普查质量缺乏有效监管,导致工作发生错误。个别地方(广安)在技术标准的掌握上整体上出现了偏差,却未能及时通过质控程序发现、纠正。在工业源普查,特别是在生活源普查中存在着错填和漏填现象,在具体的表格数据填报中,也存在着质量问题。

3.3.8 资料管理普遍不规范,档案不齐全

1、资料收集整理不够齐全。市本级对区县普查的情况资料收集不齐全,县区报送的资料在市本级污染源普查档案里面不能查到。有的对县区信息了解不够及时,存在市级普查资料与县区普查资料不相符的情况。有的市、县信息渠道不畅,部分县普查办的资料及文件未及时上报。有的普查办在前期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但未及时行成文字材料建档。

2、少数市级(县)普查办的普查档案资料管理混乱,在准备阶段基本没有归档,调阅原始资料很困难。

3、原始资料收集整理不规范,许多资料未能搜集归档,有些区县的普查档案资料没有进入专柜管理。

3.3.9 地震重灾区的普查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2008年“5·12”四川特大地震给四川省各行各业造成了重大损失,全省污染源普查工作也遭受重创,灾害使灾区的许多普查数据丢失,普查对象、传输设备电脑等被完全摧毁,污染源普查不能按时完成,普查数据的报送滞后,部分地市的震后财政紧张,冻结了普查专项资金,使普查后期工作困难极大。

3.4 普查工作主要体会

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污染源普查机构在污染源普查全过程中,克服困难,求真务实,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在推动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的同时,探索积累了很多经验。

1、主要领导重视是关键。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污染源普查工作,则污染源普查工作就开展顺利。有的市委书记、市长亲自过问普查工作并作过专题批示,还组织市政府专题召开常务会议研究污染源普查工作,由分管副市长安排部署污染源普查工作。各相关部门就重视污染源普查工作,机构、人员、经费也就落实较快,也能到位,有的市政府领导不够重视,环保局领导也没有经常主动向市政府领导汇报工作,致使全市的污染源普查工作开展不顺利,特别是直接影响了资金的落实和普查的全方位宣传,只要“一把手”亲自抓,各项工作就能有声有色的开展。

2、责任落实是重点。各级政府普遍将污染源普查工作纳入了2008年、2009年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2008年政府还与有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普查工作纳入政府专项目标考核任务前后明显不一样,在2007年未纳入考核前,各市县领导不十分重视,有的领导还不清查污染源普查工作,也没有落实分管领导,但在2008年各地落实责任制后,责任明确,领导得力。如:达州、广元、德阳等地将污染源普查工作纳入 2008年市政府对各县、区各级政府的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各县区政府就污染源普查单项工作与乡镇政府、各成员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同时部分地区还加大了督查、督办力度,逗硬考核,确保污染源普查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达州市、德阳市把污染源普查工作纳入2008年市政府重点督办事项,达州、泸州、德阳市由市政府督查室牵头,环保、农业、畜牧等部门参加,对县(区)全面开展了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情况专项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对督查情况在全市范围进行了通报。

3、经费到位是基础。在普查各阶段进程中,普查工作进展较快的地区,大多是普查经费到位及时的地区。如:成都市2007财政已先期拨付启动经费100万元,各区县财政也已拨付启动经费489万元,2008年市级落实了1000万元,各区县也落实了2920万元。其中经费落实最好的是双流县,2007年到位了250万元,2008年落实了1720万元,郫县是实报实销。遂宁市2008年,各县的经费(282万元)全部到位,此外,广元、泸州、达州、南充、凉山等市经费落实比较好,他们的普查工作也是做的比较好的市。

4、宣传工作是动力。本次普查涉及面广,范围大。因此搞好宣传工作,营造氛围是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前提,各地实施了集中时间,全省统一行动,避免了分散宣传效果不佳,多花钱、影响范围小被动局面,各市县结合污染源普查宣传月,开展各有特色的宣传活动。如:德阳市、凉山州举行了四川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全面普查阶段入户调查启动仪式;广元市市长马华在《广元日报》头版上刊登名为《强化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扎实做好我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专题文章,市人大副主任王永君、市政协副主席吴万德、市政府副秘书长姜朝荣、市人大城环工委主任翟峰等领导带上电视台、报社的记者同志亲临各个宣传点检查指导普查宣传工作 ;泸州、南充、达州的宣传攻势铺天盖地;乐山印制发了3万张明信片,寄发党政机关、企业干部和普查对象;眉山市在新华网上开设了污染源普查专栏,刊登全市各县区普查工作相关文章;泸州市普查办与市文化局协调利用了“文化三下乡”放映100场电影的机会,放映污染源普查口号和40秒钟的污染源普查动画片;达州、绵阳等地开展了知识竞赛、有奖竞答,开江县开展了“污染源普查进党校、进学校”活动,资中、平昌等地组织了腰鼓队、秧歌队上街宣传等等,总之,各地开展了各有特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普查宣传活动。这些地区的大力宣传,带动了当地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也使污染源普查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实践说明,哪里的普查宣传到位,哪里的普查工作就到位。

5、质量控制是核心。各市在普查各个阶段十分注重数据的质量审核,严格按照五级审核,即:普查对象自审、普查员审验、指导员审核、区县普查办审查、市普查办抽查方式,严把数据质量关,市、县制定和落实各项普查工作质量控制制度。如:雅安市制定了《雅安市污染源普查数据质量管理技术规定》;眉山市出台了《眉山市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考核实施办法》,各市州都制定了本地普查制度和方法,对普查工作职责、数据质量控制两个大类11个小项,进行考核评比、定期通报,督促区县严格按照规定操作,控制普查工作质量。还建立了通报制度,及时表彰先进、通报后进,在正反两个方面加强激励。有的市、县(达州、东坡区、芦山县、东兴区、荣县)直接把填表质量与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工资、奖金挂钩(如:芦山县在3-4月份,给每个普查员、普查指导员200元的补助基数,另外,正确填写一份生活表5元,工业简表10元、工业详表15元。东兴区是给每个普查员1000元为基数,表格填写错误率每超过0.1%,就扣100元,到扣完为止)。成都、眉山、遂宁、南充、达州等地在省核查组之前,就开展了辖区内各区县普查机构及人员、普查员培训、质量控制、普查宣传、档案管理、普查经费落实入户清查、入户调查、数据汇总、核查检查等10个方面的质量核查,使普查各个阶段的质量更有保障。

6、业务指导是支撑。各市从市环保局监察支队、环境监测站抽调了业务骨干作为专职普查指导员,派驻到各县市区协调普查工作,指导产排污系数计算,并对派驻辖区内的普查表格质量负责。在派驻到各地之前,组织县区的普查指导员,选取部分生产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的重点企业,统一进行了入户调查的表格填报以及产排污系数的计算,通过实战演练,提高了普查指导员业务指导能力。对重点污染源详表填报时,指定具有环保专业知识的指导员负责,还要求指导员必须到普查对象的各车间、工段对生产报表、原始凭证、财务报表、监测验收数据等进行核对,以确保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7、班子得力是保障。普查工作是一项阶段性工作,又是涉及长远的基础性工作,需要一个得力、全职的工作班子集中精力抓,才能有序有效地开展。前一段工作凡是做的好的,都是领导重视、工作班子比较得力的。如:雅安芦山县环保局真正体现了举全局之力,局长和班子成员每人各负责一个片区的普查工作,全局干部职工也采取分片包干、专人负责的方法落实工作和责任,在人手少、经费不到位的情况下,3个班子成员私人垫支3万余元开展工作,以确保污染源普查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3.5 对这次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建议

这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时间长、投入大、参与人员多、涉及部门多、任务重,虽然取得了圆满成功,但也发现了许多需要我们认真总结的问题,为我们下一次的污染源普查作为参考。

一是早部署。这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在2006年10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但国家普查办在2007年1月份才组织各省进行污染源普查监测工作,没有对全省普查机构的成立进行督促检查,工作情况不熟悉,没有早部署其它各项工作的开展,致使各省正式启动普查工作较晚,影响了各省进度,造成普查工作前松后紧被动局面。

二是早宣传。普查宣传工作全国是从上到下不得力,不到位,开展缓慢,宣传形式少而单一,更没有资金保障,国家普查办对整个普查宣传工作存在着误区,认为普查工作既是国家的大事,也是各省市的大事,领导思想工作没做够,对各省政府的支持和监督作用也不够,没有给全社会造成轰动效应。

三是早落实。国家普查技术方案出台晚,普查专项经费预算指南出台晚,工业、生活各种产排污系数出台晚,给各省市的指导作用减弱。

四是加强经费落实和技术培训。国家普查经费落实情况不明,各省市没有参考对象,只能是能者多劳,各尽其力,不能有效保障普查工作的进行,技术培训抓的不紧,培训也不到位,更没有组织技术交流,各省是各自为政,差别较大。

二〇〇九年九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