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后工业时代的来临
“后工业化社会”是美国社会学家D.贝尔(Daniel Bell)对于当代美国社会的一个定性用语。按照他的看法,美国已经历了所谓“与自然较量”、“与经济加工制作后的自然较量”的“前工业化”和“工业化”两个阶段,而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进入了一个所谓以“服务”——“人的服务,职业和技术服务”——为基本属性的“后工业化”阶段。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曼德尔(Ernest Mandel)则指出,这个社会出现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一种“无所不包的工业化状况”——机械化、标准化、过分的专业化、劳动的集约化,这一切都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入所谓的“后工业化”、“后现代”社会以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迅速扩大着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未知变成已知,人类的知识总量以一种无法估量的速度增长。“到了90年代,后现代主义以一种多元边缘的后现代特征渗入当代文化肌体,返化为错综复杂的当代后文化形态。”王岳川指出,后现代性的显著标志是“反乌托邦、反历史决定论、反体系性、反本质主义、反意义确定性,而倡导多元主义、世俗化、历史偶然性、非体系性、语言游戏、意义不确定性”。
在美国马克思主义者杰姆逊看来,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具有三个主要特征:1.表现为空前的文化扩张。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纯文学与俗文学的界限基本消失。2.表现为语言和表达的扭曲。说话的主体并非支配把握着语言,相反,语言作为一个独立体系,确定了人言说先在语言结构。3.表现为其理论作为一种后哲学,不再宣布发现真理是自己的天职和使命。在这个意义上,后现代主义同现代主义相区别,成为当代多国化的资本主义的逻辑和活力偏离中心在文化上的一个投影。其主要特征为深度模式削平、历史意识消失、主体性丧失、距离感消失等。后现代性这一“资本主义的新形”,形成了传统的以阶级为核心的政治领域向各式各样的“身份认同的政治转化,反映了这种时代变化的文化风格——无深度、无中心,自我指涉,游戏性,多元主义,无视雅俗界限”,“文化上从中心话语走向群体共识破裂,传媒则从喉舌功能走向当下肉身沉醉”。
法国思想家让·布希亚德(Jean Baudril lard)将思考的焦点放在后现代信息传播的主渠道——电视的研究上,他认为:人类目前正处于一个新的类像时代,计算机信息处理、媒体和自动控制系统,以及按照类型符码和模型而形成的社会组织,已经取代了生产的地位而成为社会的组织原则。任何商品化消费(包括文化艺术),都成为消费者社会心理的实现和标志其社会地位、文化品位、区别生活水准高下的文化符号。在后现代大众传媒时期,媒体重新界定着传播的形式和内容,并打破了表层和深层意义二元对立的深度模式。传媒以一种“真实的内爆”使出现于屏幕的内容等同于在场的真实,这种“超真实”使人不经意地停留在画面的切换上。垃圾信息的无休止狂轰,各种意图意象的纷至沓来,人们在购买消费、工作选举、填写意见或参加社会活动中,受到传媒不断的鼓动和教唆,大众由此而逐渐滋生一种对立厌恶情绪。于是,冷漠的大众变成了忧郁沉默的一群,一切意义、信息和教唆均内爆于其中,就好像被黑洞吞噬了一样——社会也因缺乏反馈而消隐,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文化形式之间,以及媒体的符号制造术与真实本身之间的各种界限均已经“内爆”。镜头代替了任何批判理论模式,因为符号已不再指涉外在的真实世界,而仅仅指涉符号本身的真实性和产生符号体系本身的真实性,符号世界的虚空由此而变得强烈。
第二节 后工业时代的广播电视艺术
后工业化时代的广播电视艺术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广播电视艺术日渐走上商品化、产业化的道路
根据布希亚德的理论,影视艺术渐渐摆脱了喉舌功能和宣教功能,或者这种功能在越来越猛烈的后现代思潮的冲击下土崩瓦解,人们不再一味地崇拜和信奉传媒所言,中心话语权力渐渐力不从心,人们对艺术,尤其是影视艺术,从先前贵族似的欣赏玩味,到普通老百姓的大众化消费,影视艺术已越来越带有商品化的属性。与商品化属性相适应的是,越来越多的影视节目被制作出来,不仅仅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电视台一次性播出,而是像商品一样被众多影视制作机构在流水线上生产出来,再卖给大大小小的播出机构,从而获取利润;“电视节目进入了‘大规模复制’、‘流水作业’的工业化生产过程,电视节目从艺术品转化为商品,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流行性、平面化、多样性和模式化等特点,以适应市场和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要”。一些影视艺术的衍生产品被开发利用,同样是为了追逐高额利润。无论是电视台的收视率调查、末位淘汰制,还是电视频道化、专业化,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追逐利润,整合资源,占领市场。市场化成为影视艺术无法逃避的宿命。
从世界范围内看,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综合国力竞争激烈。在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世界各国的广播影视业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中国的传媒产业化也渐成规模。从1999年6月无锡在全国率先成立广电集团之后,湖南、山东、上海、北京等地先后组建集团,2001年12月,中国最大的广电集团——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集团也挂牌成立。中国内地初步形成了以中视传媒集团、上海文广集团、湖广集团等为主的大的传媒集团。但这些集团和国外的大传媒集团比起来,规模还较小。
“资本是集团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之一,积极利用资本市场,盘活自身资源,开拓新的业务,促进多业融合,是当务之急。组建集团,意味着广电传媒产业化运作步入了新境界。”2001年12月20日,国家广电总局颁布了“关于广播影视集团实行多媒体兼营和跨地区经营的实施细则”(实行广发办字1485号),对传媒集团实行资产重组、产业化运作做出详细的规定。积极探索和建立促进广播影视事业发展的融资机制。广播影视集团可以采取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内融资、银行信贷、买方信贷、融资租赁、企业债券及股份等形式募集资金。融资必须确保国有资本的主体地位,必须为发展主业服务,必须坚持集团控股,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经营方向。要认真做好资产评估,充分利用和保护广播影视特许经营权和无形资产,切实保障国家权益,严禁以持股方式将国有资产低价出售或无偿分配给个人。”在国内外大环境的催生以及国内政策的大力扶植下,广播电视艺术产业化初显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