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媒介地理学:媒介作为文化图景的研究
3279000000019

第19章 时间:媒介地理系统的变化与流动(4)

大众传播媒介内容的零散化特征,必然影响到人类的思维方式,造成人们整体知觉的退化,我们再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关注持续性的事件,而是习惯于消化短小的、琐碎的、简单的文字,我们对时间不再有持续的、整体的感觉。同时,电子媒介重新安排事件的时序结构,形成“电子云”式的媒介时间模式,这种处理手法颠覆了我们日常生活经历事件时的那种线性的、有序的时间感觉。媒介事件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是向人格化的一种回归,它将钟表时间体系瓦解,使时间再次与人紧密相连。

金琛则提出了电子媒介时代里的时间缺憾,即电子媒介混淆了受众对于真实时间和虚拟时间的感知,造成对自身的异化;并且过度地使用电子媒介使得人们人际沟通的减少,造成另一种层面上的沟通障碍。梁国伟在《绽放在电视媒介形态中的时间意识》一文中指出,电视媒介不同的技术发展阶段,显现出人类不同的时间感受,在其媒介技术形态中,程度不等地表征着人类心灵深处的时间意识结构,可以在对这些深层意识结构的研究分析中,发现电视数字化进程的内在动力,即来自于人类深层心理中试图把握与控制时间的欲望。

近年来,世界银行在研究贫困问题时又提出了“时间贫穷”的概念。认为“时间贫穷”是穷人应对“经济贫穷”的结果。所谓时间贫穷,是指一些收入低下的劳动者没有时间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他们为了生计常常需要延长工作时间来换取物质水平的保证和提高,从而导致非常缺乏让自己身心放松的休闲时间和媒介消费时间。长此以往,GDP可能上升了,但是人们的幸福指数却急剧下降;生活水准可能上去了,但是人们的“信息贫穷”和“知识贫穷”的程度反而加重了。

国际营销大师比尔·奎恩(Bill Quain)为此写出了《建立你的时间资产》一书,试图告诉人们如何计算时间的价值,如何少工作而多获得,如何回避与远离那些占据你时间的荒谬的事和人,如何跳出“工作高速路”而在“你死我活”的激烈竞争中解放自己。简而言之,就是如何克服时间贫穷、建立时间资产、过上富裕生活。

但是,我们感觉比尔·奎恩更多的是在给白领和富人们出谋划策,对穷人真正要解决“经济贫穷”、“时间贫穷”甚至“知识贫穷”问题帮助不大。

媒介时间的批判研究立足于媒介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认知,把媒介置身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大环境中,并从时间观念的塑造的维度去考量。这种研究从宏观文化的角度提出媒介时间建构日常生活结构、心理认知和社会影响等问题的观点。相比于针对媒介经营管理的行政性研究,批判研究更有根本性的质疑意味,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在这个信息时代和消费时代,“媒介时间”的社会影响研究是值得我们的传播学者长期关注的问题。

二、媒介时间与新媒体

媒介时间的研究因电子媒介而起,以电子媒介时间为主要对象和重要标志,但它又是全媒介的和全社会的。我们看到,通过2008年奥运会的洗礼之后,从广播电视到互联网,再到具有通讯、上网、娱乐等丰富功能的手机,各种新兴媒介无处不在,在奥运报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不断地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可以预见,在电子媒介越来越多地占据我们所有的生活空间的同时,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各种新兴媒介必然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更为巨大的影响。不仅如此,相比于电视和广播,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介的互动性、个人性、即时性的传播特点更加颠覆了人们对于时间形态的传统认识,其对于日常生活的时间的建构将更加的明显和直接。

例如手机,它融合了所有有利于加速信息传递的优点。在空间位置上,它的无线轻巧,使它可以伴随躯体和交通工具流动;在信息传输上,电子技术助它一臂之力。手机结合了以前所有媒介对载体的运用方法,在超越时间、加快信息流动上更胜一筹,在细微之间缩小了发送信息到接收信息之间的时间沟壑。毫无疑问,在手机越来越普及的同时,我们的时间观念必然会产生巨大的转变。

对于媒介时间的研究而言,新兴媒介的涌现让媒介时间研究所描述的图景得到越来越明显的体现,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那么媒介时间的研究自然有更多的必要。从媒介的社会影响研究来看,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介的发展,使“媒介时间”更加炫目、瞬时、零散与无序,因此无论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建构,还是对于人们的时间体验和心理认知来说,媒介时间的批判研究都会有更多的视角,无论是有利的,还是有弊的;而对于媒介的经营管理研究而言,无论是传统媒介、还是新兴媒介都需要在融合的过程中,从时间这一维度来考虑媒介管理和整个媒介产业的发展,更多地提出有价值的符合自身特点的理论。

三、媒介地理学如何研究时间

时间作为物质运动的顺序和持续性,作为物质的存续方式,既包括事件出现的顺序和位置,也包括事件存在的刻度和时距,即个人知觉到的事件的顺序性、持续性、存在方式和时间距离。同时,它还包括世纪、时代、时期、年、季、月、日、时、分、秒和过去、现在、未来等各种不同的关于时间刻度的表述。每一种表述都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和人类生活语义。随着自然时间的人性化、社会化和媒介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对时间观念也在持续不断地进行拷问、质疑、思考和重新认识。

时间是一种文明,因为只有人类才具备时间观念;时间是一项社会制度,在社会的土壤中生成,因此随不同的社会形态而改变;时间是世界的一个截面,通过对时间文明的考察,我们就能够发现社会结构、人类心理的变迁历程。了解了时间的进程,就了解了社会的纵向变化,就了解了文明的一个侧面。从柏拉图、康德、黑格尔到尼采、海德格尔、弗洛伊德,都试图运用不同的历史视角去把握时间的主观性;而从毕达哥拉斯起,历经亚里斯多德、开普勒、牛顿、莱布尼茨、爱因斯坦、霍金,都试图运用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生物科学作为工具去解析时间的自然性。

在《媒介理论前沿》一书中,我们曾经围绕媒介时间分别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工作时间与学业时间、社会时间与个人时间、延伸性时间与压缩性时间、直线性时间与周期性时间、真实的时间与虚拟的时间等进行过分析和阐述,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下面我们介绍和论述西方文化地理学者是如何对时间进行研究的,也许能给我们提供进一步研究的可行性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