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有所为:主持人与广播媒体竞争力
3284300000004

第4章 广播媒体主持人的基本素质(1)

作为一名广播媒体主持人,当我们第一次坐在话筒前,示意导播可以开始节目的时候,除了紧张与兴奋,我们的脑海里是否会闪过这样的问题:对于未来所从事的工作,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对于我们所服务的媒体,我们是否了解?对于我们自身,是否具备胜任工作的能力?

多年以后,当我们已经在话筒前谈笑风生、收放自如、得心应手的时候,我们可曾想到:寻找上面问题答案的过程,就是一个主持人成长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培养专业素质并且潜移默化地释放专业素质的过程?

主持人的竞争力,毫不夸张地说代表了广播媒体的竞争力。主持人的竞争力,是让听众喜闻乐“听”的基础,是打造一档名牌栏目的基础,是推动广播媒介形态向前发展的基础。

有句老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说台上一分钟所爆发的竞争力,可以使“表演者”获得前所未有的喝彩与欢呼,甚至这种竞争力可以使得这位“表演者”跻身为“名家”之列,那么,台下的十年功都是为了瞬间爆发的竞争力所积蓄的力量。这个流传了很久很久的浅显道理,让我们清楚了“一分钟”与“十年功”的关系。把这个道理放到我所要表达的语境中,“一分钟”与“十年功”的关系就变成了“竞争力”与“基本功”的关系,当然这是针对主持人而言的,但似乎很多行业都可以借鉴。

后面,我们会逐渐认识到竞争力对于一名主持人而言的重要性,特别是广播媒体主持人。竞争力不仅决定了一个主持人事业的质量,更决定了他所服务的媒体在本行业中的品牌地位。换句话说,“竞争力很重要”——对主持人是,对媒体更是。在这里,我不厌其烦地提到主持人竞争力与基本功的关系,实际上是想再一次强调:竞争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基本功之上的,即:竞争力来自于基本功。仿佛母体孕育婴儿一样,一个健康的子宫会孕育一个健康的婴儿,扎实的基本功能孕育强大的竞争力。

我们再把“基本功”的内涵扩大一些。虽然表面上主持人只是通过“动嘴”来完成工作的,但实际上,“嘴”的后面是“大脑”。可能某些人认为“嘴”的运行很简单——“上嘴唇碰下嘴唇”,但是没有人不承认大脑的运行是极其复杂的。至于大脑如何形成思维、进而指挥“嘴”以及全身器官的过程,以及关于此的种种科学解释,我们可以另行请教科学家或医学家。在这里,我仅仅要说明的是这样一个观点: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是主持人最为重要的基本素质。

如果硬要拿“基本功”对应“嘴皮子”,那么我更愿意用“素质”这个词对应“大脑与思维”。因为“素质”要比“基本功”的含义更深刻、更丰富,而“大脑”似乎比“嘴”也更高级。一位主持人,如果只用嘴工作,那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就够了;如果是用大脑工作,那就需要具备“基本素质”。因为“基本素质”不仅包含“基本功”,更包括必须由大脑思考进而形成的认识、感受与习惯。

我把广播媒体主持人的基本素质归纳为九条,分为三个部分,为了便于说明,又提炼了十二个字:“认识三性、牢记三意、掌握三感”。

具体而言,“认识三性”是指对基本功和专业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对党性原则的认识,对持之以恒韧性的认识;“牢记三意”是指要牢记岗位意识、团队意识、服务意识;“掌握三感”是指要具备亲和力与亲近感、角色感、职业荣誉感。下面,我们将详细阐释。

一、对基本功和专业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主持人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是广播媒体主持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基本素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樵夫为了多砍柴要把斧子磨快,渔夫为了多捕鱼要把渔网补好。和以樵夫与渔夫为代表的、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异曲同工,如果主持人能算作“知识分子”的话,主持人的基本功和樵夫的斧子、渔夫的渔网一样,是从业的基本条件。“利其器”对于主持人而言就是“练好基本功”。

主持人竞争力的基础就是“基本功”,而且,随着时代要求和竞争要求的发展,主持人的基本功所涵盖的内容也在发展。改革开放以前,媒体的功能比较单一,以“宣传任务”为主。广播电台的声音主要来自于“播音员”,而播音员的任务主要就是把稿件准确无误地传播出去。可以说时代对播音员基本功的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吐字清晰、情感正确。但是,即便是在缺乏个性的“播音年代”,我们尊敬的老前辈和老师们:齐越、夏青、方明、铁城……一代又一代的播音员仍然不断探索形成自己的风格和个性,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最为亮丽的色彩,为听众(观众)带去最动听的享受。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主持人随着“栏目”出现在听众(观众)面前。伴随时代前进的主持人有了更多的“个人发挥”,个人鲜明的特色也成为构成栏目品牌元素中含金量很高的部分。进入新世纪以后,主持人的个性化表达已经不再是主持人自发的行为,更多的是因媒体之间竞争加剧而产生的“素质要求”。竞争就有淘汰,媒体的竞争会淘汰收听率和市场占有率不高的频率。而主持人的竞争更为激烈,因为媒体、特别是广播媒体的竞争很大一部分也是主持人的竞争。主持人不仅要承担对外竞争的压力,还要承担来自媒体内部的竞争压力。好的主持人拥有黄金时段,为媒体带来巨大的影响力。所以,适当的竞争不仅可以促进优胜劣汰,还可以促进主持人自觉地完善自己、丰富自己。

换言之,听众对主持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看重由语音质量到语感、再到表达方式、到语言内容所构成的一整套语言面貌。这对于主持人的要求就是:要对专业基本功有足够的认识,认识其处于主持人长远发展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还要认识我们身处的时代对主持人的要求是动态的、是发展的。

主持人对所从事工作专业性的认识,决定了其对待基本功的态度。如果我们认为主持工作是含有丰富的技术含量的话,那么,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专业技术就变成了主持人的自觉行为。

再深入一个层次讲,主持人对工作专业性的认识来自于对“广播媒体”的认识。“广播媒体”在所有媒介形式中的位置和其独特的传播特性决定了主持人将要采取什么样的语言面貌去面对听众,进而形成其符合媒体风格的语言个性,这对于构建主持人形象和节目品牌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专业基本功要扎实

专业基本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主持人职业生涯的“地基”与“安全帽”。

“万丈高楼平地起”这句话就说明了“地基”对于高楼大厦的意义:地基深埋地下,看不见、摸不着,地面以上的大楼则雄伟气派,让人赞叹。可是没有地基,大楼哪能立得住呢?这个道理是相通的:基本功不扎实,主持人怎么能“说”得精彩呢?“基本功”对主持人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它的作用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主持人说的每一句话、主持的每一期节目。

就基本功而言,对于播音员和主持人没有区别,都需要具备扎实的功底和娴熟的专业技术。我们来听听著名播音员康辉对于专业基本功的认识:“日复一日地播电视新闻有点像开长途汽车,大多数时候风景似乎是寻常的,动作似乎是重复的。可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司机的驾驶意识和技术便凸显出来。技术高的可能做出一个花样表演般的漂亮动作渡过难关,技术差的就此车毁人亡。”在基本功的认识上,康辉把它比喻成“安全帽”——平常看不出作用,可是到了关键时刻能救命——这也说明了“基本功”为什么重要。

基本功对于主持人而言更为重要。主持人面对的节目内容是千变万化的,不用说主持不同类型的不同栏目,单说主持一档栏目,每天的节目内容都是不同的。每期节目表达的内容和主题不同,主持人采用的语言表达系统就会有所不同。语言表达要为节目内容服务,主持人在个人独特的语言风格下,随着表述内容的不同,采用适合的语言表达样态来传达内容,这应该是主持人的基本能力。

认识了基本功的重要作用,我们还要明确基本功的“形成”是要下工夫的。

“基本功”重点在“功”,“功”在这里的意思是“技术和技术修养造诣”。明白了“功”的意思,我们就会知道“基本功”不同于“基本知识”。

“基本知识”属于理论范畴,体现在思维意识中,而“基本功”属于技术范畴,要靠练习(甚至是不断的练习)形成“功力”。它不仅受意识支配,更促使整个表达系统(包括发声器官)处于活跃状态,可以随时为表达服务。比如,我们经常看见普通人要表演一个节目之前(或是唱歌、或是朗诵、或是发言),都要咳嗽几声,清清嗓子,为接下来的正式表演服务。这就说明了“业余选手”不具备专业基本功。当然,普通人只把唱歌朗诵当做烘托气氛的方式,没有必要刻意练习基本功。但是,对于专业的歌手、专业的演员、专业的主持人来说,“清嗓子”就意味着基本功不十分过关。总之,我们要明确:基本功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语言表达的基础。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是由不断的“演练”而形成的。

那么,主持人的专业基本功包括哪些方面呢?

应该说目前大部分就职于专业媒体的主持人都是“科班”出身,都是经过“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二到四年,甚至更多年头学习的。即便是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出身的主持人,一般在上岗前也要接受专业素质培训。在学习过程中,老师都是从基本功开始讲起,所以,主持人应该具备哪些基本功,书里有,在这里不再赘言。但是还是要再次提醒一下:“基本知识”是从老师那里、从书本上学来的,“基本功”一定是自己“练”出来的。向曾经或正在每天清晨坚持不懈早起、对着墙根练声的主持人(和准主持人)们致敬!说一句话,与朋友们共勉——耐得住寂寞,才能不寂寞。

针对广播媒体主持人我还是想强调一下,因为我们只能通过“声音”这一种方式完成传播任务,所以,在基本功方面,口齿清晰对广播媒体主持人来说是基本要求;拥有较好的音质、音色也很重要;另外,较好的话筒前状态尤为关键,话筒前状态包括“情绪”、“有特色的声音”和“语言表达的整体面貌”,这也是构成主持人个性风格的重要元素,在后面我们会重点阐释。综上所述,“声音形象”和“主持状态”构成了广播媒体主持人的“外在形象”。

基本功对主持人语言表达的积极影响需要“磨合及调整”才能产生。

对主持人而言,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并不是说就一定能拥有优质的“外在形象”,但基本功一定是“外在形象”的基础。基本功对主持人语言表达产生的积极影响,是需要主持人在走上岗位初期不断摸索、不断调整才能实现的。那么,具体到哪个阶段,才可以确定主持人已经初步形成了良好的“主持状态”呢?

从实践上看,主持人如果跨越了“刻意运用基本功去表达”的阶段,而是进入了“对语言表达有娴熟的把控能力”的时候,甚至是这种把控能力是来自“直觉”的时候,就意味着主持人基本上进入了良好的“主持状态”。具体而言,“当(主持人)面对稿件的时候,他不但对其内容有深刻的理性认识,而且这种理性认识还能转化为某些具体而强烈的感受。在他开口播音的时候,这些感受促使他下意识地以最为恰当的语气、节奏、重音强调方式等等,把稿件的思想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态度准确生动地外化出来,达于受众;当他即兴主持节目的时候,他能够随时采取适当的策略组织语言,以感性的、形象化的方式准确而深入浅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迅速有效地控制现场局面。”这种状态就是在专业基本功发挥强大的支撑作用的情况下,主持人依靠实践,磨合、调整出来的。

刚刚说到的“语言表达的整体面貌”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更是主导主持人“外在形象”的主要内容,所以有必要强调一下。

“语言表达的技术性要求”和“主持人语言表达的内容”共同构成了“语言表达的整体面貌”,换言之“怎么说”和“说什么”是主持人要掌握的。

在语言表达的技术层面,保持较好的噪音条件、清晰的发音和吐字、根据内容采用的语调、适当的语言节奏等要求共同构成了表达的技术基础。张颂教授对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有更为精当的描述:“规范的语言,带给人们的将是广阔、高远、独特、深邃的优美意境,它超越了地域方言的狭隘、日常语言的粗俗、市井俚语的平庸、人际交流的浅白,进入了审美的层面。它气盛言宜,字正腔圆,珠圆玉润,余音绕梁;它准确鲜明,情真意挚,清晰畅达,入耳动心;它形神兼备,声情并茂,声画和谐,赏心悦目;它刚柔相济,严谨生动,亲切朴实,落落大方。”

在语言表达的内容层面,具体的用字、用词、句式结构、修辞手法等元素的综合运用体现着主持人想要表达的主题和内涵。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对同一主题的不同表达元素和表达方式实际上就区分了主持人的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