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国际传播发展战略
3286600000034

第34章 构建我国的国际一流媒体(9)

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创办人民网。人民网(www.people.com.cn)是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的排头兵,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已成为人民日报社新闻宣传的重要品牌和重要窗口。人民网以“权威性、公信力、大众化”为办网宗旨,目前拥有中文(简、繁体)、蒙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彝文、壮文以及英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等6种外语共计15种版本,用文字、图片、动漫、音视频、论坛、博客、播客、掘客、手机、聚合新闻(RSS)、网上直播等多种手段,依托人民日报社国内外70余个分社的采编力量,每天24小时在第一时间向全球网民发布丰富多彩的信息,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人民网还设有《人民日报》PDF版和报系20多份报刊的电子版,网民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人民日报》的新闻信息采集渠道遍布国内外,全年日均发行量基本稳定在230万份。人民日报社在国内设有33个分社,国外设有39个分社。人民日报社于1992年率先在全国报业建成卫星版面数字传输系统,做到全国43个承印点同步接收、印刷、发行《人民日报》。目前,人民日报社VSAT卫星通信网拥有130多个卫星地面站。2008年,建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报社与国内外分社、报刊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提升了报社信息化建设水平。

按照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的要求,报社已初步建成以《人民日报》为主导,以《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为主体,以社属报刊为主体拓展的新闻传播格局,形成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相互促进、繁荣发展的事业发展布局,较好地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为把人民日报社建设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国际一流媒体奠定了基础。

(二)新华社

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是我国的国家通讯社,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性通讯社。新华社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创建于江西瑞金的“红色中华通讯社”,1937年在延安改为现名。70多年来,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新华社的职能逐步加强和拓展。新时期,新华社主要担负着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国家通讯社、消息总汇和世界性通讯社的职能。新华社履行上述四项职能,主要通过三种形式:一是传统形式的报道,包括文字、图片、图表通稿、专稿、特稿,国内、国际参考报道等;二是新形式的报道,主要是在新技术条件下兴起的网络、信息、音频、视频、手机短信等业务;三是社办报刊报道。

新华社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设有33个分社,在全国20个大中城市设有支社或记者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设有分支机构;在香港、莫斯科、纽约、墨西哥城、内罗毕、开罗和布鲁塞尔设有亚太、亚欧、北美、拉美、非洲、中东、欧洲7个总分社,并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分社。

新华社目前已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信息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用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和日文8种文字,向世界各地播发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网络、手机短信等各类新闻和经济信息产品,用户总数达数万家。新华社日均播发文字新闻信息稿1.1万多条,图片900多张,音视频新闻20余条。互联网用户可通过新华网浏览新华社每天播发的采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新闻信息。新华社还编辑出版20多种报刊,主要有:《新华每日电讯》(日报)、《参考消息》(日报)、《经济参考报》(日报)、《中国证券报》(日报)、《上海证券报》(日报)、《现代快报》(日报)、《瞭望》(周刊)、《半月谈》(半月刊)、《中国记者》(月刊)、《中国年鉴》(中、英文版)等。从2005年,新华社主要社办报刊发行量全面增长,其中,《参考消息》日均发行超过300万份,位列全国第一、世界第八;《半月谈》系列刊物发行近200万份。新华社运用先进的信息和网络技术,建成并投入使用多媒体数据库等一批技术建设项目。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已存储7000多万条文字信息、330多万张新闻图片和图表、13000小时音视频新闻信息,并与日俱增,成为中国媒体行业最大的多文种多媒体数据库。根据国务院授权,新华社对外国通讯社及其所属信息机构,在中国境内开展经济信息业务以及外国通讯社在中国境内发布新闻信息业务进行审批。

(三)中央电视台

中央电视台是我国重要的新闻舆论机构,是党、政府和人民的重要喉舌,是中国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是当今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主流媒体之一,具有传播新闻、社会教育、文化娱乐、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既是全国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在国际上的影响正日益增强。

中央电视台已初步形成以电视传播为主业,电影、互联网、报刊、音像出版等相互支撑的多媒体宣传、广告经营和产业拓展的多元化经营格局。

目前,中央电视台共开办20套电视节目,内容几乎涵盖社会生活各领域。截至2009年底,中央电视台拥有近40万小时的节目资源。年播出总量为283500小时,平均每天776小时(包括北美长城平台节目、付费频道和高清节目频道)。在国内收视市场,中央电视台收视份额基本保持在全国收视市场的30%左右。中文国际频道、英语国际频道通过卫星传送覆盖全球,西班牙语国际频道、法语国际频道、阿拉伯语国际频道也已覆盖欧洲、南美、中东、北非等众多国家和地区。2004年,中央电视台投资成立的中央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又建成两个高水平的数字电视频道——海外戏曲频道和海外娱乐频道,业已登陆北美地区。2004年启动建设的中国电视长城平台,先后搭建了美国、亚洲、欧洲、加拿大、拉美平台,成功将我电视节目打包送入了海外用户家庭。

2009年12月28日,中央电视台所属中国网络电视台正式开播。这是中国国家网络电视播出机构,是以视听互动为核心、融网络特色与电视特色于一体的全球化、多语种、多终端的网络视频公共服务平台。中国网络电视台以“参与式电视体验”为产品理念,在对传统电视节目资源再生产、再加工以及碎片化处理的同时,着力打造网络原创品牌节目,鼓励网友原创和分享,注重用户体验,完善服务体系,让网友在轻松体验高品质视听服务的同时,更多地参与到网络互动中来。中国网络电视台首期上线的内容包括首页、客户端、新闻台、体育台、综艺台、爱西柚(播客台)及爱布谷(搜视台)。从2010年开始,中国网络电视台将陆续上线包括电影、电视剧、纪录片、财经、探索、健康、气象、家居、旅游、教育、民族、音乐等系列内容服务。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为用户贴身订制多样性、全方位的网络视听互动服务。

中央电视台所属《中国电视报》平均期发行量300多万份,居全国同类报刊之首。《电视研究》是全国第一份公开出版的电视专业理论刊物。由中央电视台独资经营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是以电视节目制作发行为主,兼营电视技术服务、调查咨询、广告代理等业务,并广泛涉及实业投资和资本运作的大型集团公司,也是经国家批准的唯一经营电视节目版权国际交易的公司,建立了覆盖全球36个国家,并拥有145家公司的节目营销网络,在全国多个城市或地区有不同规模的影视节目基地。

中央电视台拥有相当规模的、具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和设施,其中,移动地面卫星系统(DSNG)可随时随地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现场直播。节目制作、播出传输、卫星转发、新闻回传全面实现数字化;多媒体联网系统部分实现资源共享,初步形成办公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管理体系。中央电视台率先在国内开展了高清晰度电视、交互式电视播出试验,建设了先进的新闻共享系统。先进的技术保障体系,成为确保日常节目制作和重大宣传任务安全播出的重要支柱。

中央电视台同全国各级地方电视台和文化机构建立并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世界134个国家和地区的208个媒介机构建立了业务关系,并通过设在全球的19个驻外记者站及时报道世界各地的重大新闻事件。2009年,中央电视台中文、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语等6种语言国际频道,共在140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节目落地入户播出,其中,整频道落地项目用户总数约1.05亿户,部分时段项目用户达1.4亿户。英语国际频道在61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落地入户,用户总数约1874万户;法语国际频道在28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落地入户,用户约60万户;西班牙语国际频道在墨西哥、阿根廷、古巴等7个发展中国家落地入户,用户约144万户,成为当今中国第一大电视台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传播机构。

(四)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创办于1941年12月3日,是中国向全世界广播的国家广播电台,也是全球使用语种最多的国际传播机构。其宗旨是“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向世界报道世界,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目前使用61种语言全天候向全世界传播,每天累计播出节目1900多小时。2010年共收到来自世界161个国家和地区的听众来信、电子邮件等300余万件,遍布世界各地的听众组织已达3165个。就使用语种、播出时数和听众来信数量而言,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际广播电台之一。

2006年2月27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海外开设的第一家调频电台——肯尼亚内罗毕调频台(CRI91.9FM)开播,开创了中国对外广播在境外整频率落地的先河。2006年11月19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设的老挝万象调频台(FM93)开播,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老挝国家主席朱马利共同出席了开播仪式并启动调频台的开播。目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在境外共有51家整频率调频或中波台、186家调频/中波合作电台。落地节目每天累计播出总时数达1100小时。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办了5套对国内广播的外宣节目,分别是“环球资讯广播”、“英语综合广播”(轻松调频EASY FM)、“国际流行音乐广播”(劲曲调频HIT FM)、“外语教学广播”、“英语新闻资讯广播”,每天制作节目120小时,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合肥、乌鲁木齐、天津、重庆、厦门、烟台等国内大中城市播出。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国际在线”网站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之一。目前,已发展成为由61种语言组成的中国语种最多的网络平台。以丰富的多媒体节目为特色,囊括环球网络电台、网络电视、手机广播电视、播客、博客、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业务,访问者来自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网上各类音频节目时长达到每天245小时,可使用受众的母语覆盖全球98%以上的网民,向世界介绍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体育等各方面。“国际在线”于2005年7月13日正式开播了4种语言的多语种网络电台,2007年9月14日升级为由9种语言组成的11家环球网络电台,标志着以“本土化”为目标的新型多语种境外网络电台全面启动。到目前为止,国际在线已经陆续开通了18家环球网络电台,包括12个境外网络电台、3个中文网络音乐台、2个方言网络电台和1个海峡飞虹网络电台。

2007年4月和6月,CRI手机广播电视分别在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平台顺利上线。CRI手机广播电视除集成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自有的广播、电视、互联网多语种信息资源外,还整合了地方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内容,致力于打造最具特色的手机广播电视品牌。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召开之际,移动国际在线中英文版上线试运行,为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终端用户提供奥运快讯、各类新闻以及北京旅游实用信息。奥运会后,移动国际在线又根据受众反馈情况,适时推出移动语言教学、移动视频节目等内容。目前,移动国际在线已吸引来自世界99个国家1500多个城市的访问者。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从1999年10月开始制作并向全国传送国际新闻电视节目。目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电视中心每天制作和传送上星的电视节目已达5个多小时,用户遍及全国100多个频道、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数字付费频道《环球奇观》于2006年5月8日正式开播,以独特的视角向受众24小时滚动播出各类国际资讯、扫描全球奇人奇事。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世界新闻报》,以报道国际新闻为主,内容涉及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体育、教育、科技、社会等领域,面向全国发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办有38种外文报刊,读者遍布世界各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还拥有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和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