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我们中国传媒大学受众研究中心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听众工作处两家联合承担了《国际传播受众研究》一书的撰写工作。某种意义上说,这一领域基本上属于未及开垦的处女地,不仅迄今为止尚无一本理论性、系统性的专业著作出现,研究积累稀缺,而且资料散乱,有些还属于内部资料,搜寻不易。因此,这项工作无论对于我们个人还是团队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一年来,我们写作团队多次会商讨论全书大纲和内容,三番五次修改,所幸大家精诚合作,共克艰辛,终于顺利完成任务。摆在诸位面前的这本书,就是我们这支由研究和实务工作两个领域人员所组成的团队经过整整一轮酷暑寒冬努力之后的结晶。作为国内第一本国际传播受众研究领域的专门书籍,无成例可循,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为向未知领域开拓从来就是科学研究的动力所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
本书由刘燕南负责总体框架的规划和具体章节的设计,组织“理论篇”和“方法篇”的撰写工作,史利负责组织“实务篇”的撰写工作,中国传媒大学受众研究方向的部分博士生也参加了写作。具体撰写者如下:刘燕南(导论、第四章、第五章),汪彦(第一章),谷征(第二章),李冰(第三章),黄建、刘燕南(第六章)。硕士生王丽负责所有国外案例的搜集和翻译工作。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参加写作的人员有:温飚、汪华(第七章),史利、杨明、魏家富(第八章),范建平(第九章)。谷征参加了第一章、第七章、第八章的部分校改工作,硕士生张高峰和康彬也有贡献。全书由刘燕南修改和统稿。
本书是一次集体劳动的结晶,凝结着来自受众研究领域和实务工作领域诸多参与者的心血和智慧。这里要感谢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温飚老师的鼎力支持,温老师不仅参与写作,还认真审阅了“实务篇”的内容,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感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总编辑闵惠泉先生和责任编辑欧丽娜小姐,以宽容和耐心对待我们交稿的一再延期。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领域,也是一个日新又新的领域,有许多问题尚待探讨。由于时间仓促,也由于知识和视野的局限,撰写这样一本书,我们常感力有不逮。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抛砖引玉,引来对这一领域的更多的关注和投入,也祈望各位专家学者和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刘燕南、史利
2011年5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