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把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作为宣传思想战线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认真贯彻中央的对外工作方针,全面客观地向世界介绍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情况,及时准确地宣传我国对国际事务的主张,着力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不断增进我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逐步形成同我国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对外宣传舆论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2008年12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纪念中国电视事业诞生暨中央电视台建台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今时代,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地流传,谁就能更有力地影响世界。……加强国内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事关我国的国际影响和国际地位,事关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事关我国媒体在国际舆论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加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逐渐在国际传播层面全方位体现出来,即:中国一方面要应对国际社会尤其是国际媒体对中国的“误读”,另一方面要向国际社会传递符合自身定位的国际形象。显然,这两方面的问题,都需要通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来回应国家层面的需求。尤其是在传播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更是成为了迫在眉睫的急务。正是在这种国际国内背景下,将国际传播与国家战略结合在一起进行思考便具有了现实意义,并会在今后的国际传播与国家战略变迁中体现出其应有的历史价值。
从大众媒介的构建功能出发,国家形象是国家各种因素在媒介载体之上的综合象征体系,它是关于国家想象的意义概纳,也是国家实际状况的部分真切反映。但必须注意的是,媒介构建的国家形象与真实的国家状况之间并不总是一致的,部分扭曲的中国国家形象便是这种现象的有力注脚。由于价值观、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差别,以及中国曾经在一段时期处于国际体系之外造成的“刻板印象”,使得中国在国际媒体报道上的国家形象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中国的实际状况,部分西方媒体始终秉持着冷战之前的传播理念,以另类眼光看待中国发展,不利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
尤其是在信息传播技术发展促成的新媒体环境下,大众传播技术的迅速扩散和传播载体的微型化,使得大众能够消费并持有新式传播机器。电子技术的进步造成了广播、电视、电影、电话、传真机等电子传播媒介的普及,微电脑、网络技术、全球通信卫星技术更是促进了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新的传播媒介使得信息传递过程可以在瞬间完成,并且可以在超越地域限制的同时保持信息的高保真度,整个世界在信息传播的意义上越来越变得如同一个村落。信息传播“地球村”的形成,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的方式、频度、广度和深度,信息分享的技术推进使公众拥有了更多的传播机会和传播权力。
而且,言论与新闻自由的持续推进,借助于新媒体获得了更多实现,公众表达意见的信息量越来越多,国际社会舆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忽视国际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国际传播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更具现实价值,以及国家话语权层面上的政治价值。在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全球构建。而且,国际传播效果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新媒体进行全方位展现。
但也需要指出的是,作为“软实力”组成部分的国际传播,其功能发挥的前提是一个国家的“硬实力”确实具有一定“硬度”。在这个意义上讲,“软实力”不能算是完全独立的国家因素。所以,国际传播构建的国家形象,归根结底与中国的国家进步与发展密切相关。按照约瑟夫·奈的说法是,“在国际政治中,声誉向来重要,但因为‘量多的悖论’,可信度愈发成为重要的力量资源。带有宣传色彩的信息不仅会遭轻视,而且如果它损害了国家可信度的声誉,还会使结果适得其反。”
因此,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国家战略实现需要我们更新国际传播理念、方式、手段、平台等,从而获得更好的国际传播效果。同时,也需要在常规国际生活中进行国家形象的建构,与国际传播相得益彰。比如坚决维护在外华人的利益、关心在外华人的生存与工作状态、坚定维护中国企业和公民的在外利益、持续有效地传播中国人权状况改善等等。其实,中国的国家形象每一刻都在建立之中。在某种意义上讲,相比于国际传播而言,发达国家日常化国际行为的全球展示更具有稳定的国际号召力。从这个角度讲,我们要重视通过国际传播来构建国家形象的专业建设,也需要重视通过日常国家行为来树立中国国家形象的常态建设,两个方面互为牵动与配合,才能达到构建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的目标,从而在更高程度上实现国家传播与国家战略的正向推动。
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六章:
[第一章]是从总体上阐述国际传播与国家战略之间的关系,分别梳理了国际传播的内涵与作用、国际传播的发展历史、现实状况、主要特点、基本规律,以及国家战略的概念、历史、性质、特征、地位和作用,表明了国际传播与国家战略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
[第二章]是在国家战略的基础上专门阐述国家传播战略的内涵、外延和特点,由于国家传播战略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本章内容特别指出了国家传播战略和国家的和平与安全之间的重要关系,以及国家传播战略对国家发展的特别意义。
[第三章]阐发的内容主旨是全面厘定国家传播战略与国家利益实现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国家传播战略对国家利益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国家利益实现需要国家传播战略的密切配合。在此基础上,分别阐发了国家传播战略与国家政治利益、国家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阐述国家传播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国家传播战略的制定有多种情形,比如基于战争需要、基于政治需要、基于文化安全需要等。而国家传播战略的实施,其重要条件是政府与媒体之间的密切程度。
[第五章]是从传播技术发展史的角度来梳理国家传播战略的模式,包括印刷媒体与国家传播战略模式、电子媒体与国家传播战略模式、新媒体与国家传播战略模式。尤其是新媒体时代的国家传播战略模式是当今世界中的焦点,事关各国的新媒体发展政策。
[第六章]则从全球视野角度进行国家传播战略的国际比较,主要阐述了发达国家的国际传播战略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传播战略。发达国家中主要分析了美国的国际传播战略,并兼及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发展中国家主要分析了俄罗斯、印度、巴西等国家的国际传播战略。为了体现中国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专节阐述了中国的国际传播战略以及国家传播战略的中西差异。
由于时间与能力所限,书中或有谬误,恭请各界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