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传播具有一般传播所具有的特点:
(1)社会性。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传播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以交换意义,建立社会联系为主要目的社会化行为,传播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播行为离不开社会,人类社会也离不开传播行为。
(2)普遍性。传播行为无处不在,无所不有。
(3)工具性。人类的传播行为是利用传播工具来监测环境、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
(4)互动性。传播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主要表现为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5)符号性。符号是信息的表现形式,如语言、文字、图画、形象、表情、动作等等。传播本质上是信息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传播就是用符号来传递信息。
(6)共享性。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传播者传播信息的目的就是要与受众共同分享信息内容。有效的传播就是能够共享信息、立场、观念,并成功地建立某种共同性。
此外,公共关系传播还具有如下的特征:
(1)文化性。文化性是指组织自身的文化与外在的文化氛围。一个社会组织的内外公众与组织的沟通行为,主要表现在文化这一层次上。如果组织的公关活动交易色彩太浓,就会让公众感觉不舒服,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就会出现障碍。所以,市场意识和文化意识是公共关系传播活动所不可或缺的。
(2)情感性。在经济发达、选择多样、商品同质化十分明显的现代社会,人们选择商品、接受服务或某个观念,不再主要关注自己在物质上所获得的满足,而更在乎精神情感上的愉悦。市场营销、广告、公关活动都需要注意在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前提下,以情动人,让消费者从心里亲近和信赖组织,才能够获得成功。
(3)道德性。社会组织在从事公关活动时,应当遵循基本的道德价值规范和行业准则,表现出对社会义务、对人类共同价值观的热心,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美誉度、和谐度。
(4)创新性。相关研究表明,社会公众往往喜欢关注那些与众不同的言行或事物。组织要想吸引公众的眼球,就需要不断创新自己的产品、服务、观念和相关公关活动。
3.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内容和基本任务
现代社会由于交际手段和交际范围的扩大,人们每天都在接受和传播大量的信息。公共关系信息也属于这些信息中的一种,不过,公关信息与一般的商务信息有所不同,它的内容有其特别之处。这是因为组织一般会根据自身情况、传播目标、传播对象的不同而传递不同的信息。其目的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概括:
(1)制造新闻。通过实践营销的方式吸引媒体和社会的关注,扩大组织的影响。
(2)为促销服务。制造有利的营销气氛,淡化推销色彩,公众从感情上接受一种新产品、新观念、新服务,为销售开道。
(3)制造喜庆气氛,对社会表达善意,改善舆论环境和关系环境,改善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
(4)扩大社会交往,联络感情,广结善缘。
(5)挽回不利影响。
根据组织的成长周期,各个阶段任务的具体内容如下:
(1)组织开创期间信息传播的内容:组织的基本建设情况,如性质、规模、资金、建设设想和风格等等。
(2)成长、成熟期间的信息传播内容:介绍组织的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特色、新产品或新服务、价格变化、商标或组织的变动情况等,积极维护组织已经形成的良好信誉和社会形象。
(3)风险时期的信息传播内容:组织产品、服务特色;危机出现时及时地、实事求是地披露问题的根源及真相,向公众道歉,并把解决问题的过程随时告知公众,以获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4)低谷时期的信息传播内容:向社会公众说明组织出现滑坡的主要原因,回击社会流言,诚恳要求公众提供支持。
公关传播活动的基本任务就是正确使用各种传播媒介,将以上几方面的相关信息及时传递给目标公众,并收集公众的各种意见和态度,为组织的公共关系决策提供准确的事实依据,帮助组织健康发展。公关传播的目的就是改变影响公众的态度,获得他们对组织行为的理解和支持,并使他们形成对组织的良好印象。
4.公共关系传播的主要类型
众所周知,传播的形式一般可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五种。因为传播对象的关系,公共关系传播类型则主要是人际传播、大众传播。其中对内部公众或者小范围的活动主要依靠人际传播,如果组织要开展大规模的公关活动,必须借助于大众传媒来大范围地迅速传递有关信息。
5.公关传播活动实务
公关传播的专业性强、操作方法具体、细致,对各个环节的协调和衔接要求比较高,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没有敏锐的头脑、随机应变的能力和专门的培训,是很难做好这项工作的。
公关传播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公关宣传,二是公关活动。具体的形式一般有如下几种:记者招待会、展览会(展销会、博览会等)、开放参观、宴会、舞会、庆典活动、赞助活动、联谊活动、社会服务、公共关系广告、新闻策划、内部会议等等。
二、什么是公关传播案例研究
案例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据有关专家考证,这类研究最早起源于医学领域,此后在法学(如英美法系的判例法)、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上广泛运用,成为这些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到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案例研究已被很多学科的研究所采用。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行为主义的实证研究方法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大量运用(例如西方传播学研究主流学派之一的经验学派就醉心于控制试验法等研究手段),使得案例研究成为许多社会科学学科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这在那些为实践服务的应用性学科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甚至成为其主要的研究方法。
在许多大学的教学中,案例研究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很大作用。世界著名学府哈佛大学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商学院,其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进行了大量的案例教学。他们曾用1000多个案例作为教材,对一批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进行为期两年的试点培训,结果这批学生后来在美国企业500强的领导人中占五分之一。哈佛商学院的成功使得案例教学手段得到快速推广,案例研究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如今风靡全球的MBA和EMBA培训即发端于哈佛。
这里所说的公关传播案例,简言之,就是指国内外相关组织在公关传播实践中典型性或有代表性的个案。而公关传播案例研究,则是指通过运用一般案例研究方法,和公共关系学、传播学的理论框架有机结合,总结出相应的结论,用以指导公关传播实践。
公关传播案例的基本特点是:
1.客观性
这就是说,公关传播案例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必须是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公关传播活动的客观记载,其编写要实事求是,不要文过饰非,甚至成为公关宣传的工具。
2.典型性
案例应该能体现公共关系活动的一般规律,使案例真正体现公关的现象和本质、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3.启发性
所有的案例都应当是带问题地、有针对性地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而编写的。有的问题明显,有的问题隐含。对公关传播案例的研究与分析,应能引导公关研究者从研究、分析中得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引起公关人员参考与仿照。
公关传播案例的要素包含两个方面:内在要素(案例所反映的核心内容)和外在要素(格式)。其中,内在要素和公共关系要素大致一样,包括主体要素、客观要素、形象策划要素、传播媒介要素、环境要素。外在要素一般由案例(项目)名称即标题、正文(案例的基本内容)和结尾(总结或评论)三大部分组成。
三、公关传播案例教学与研究的意义
我们研究公关传播案例,其目的是试图通过分析各种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进一步促进公关理论的学习、掌握公关传播的基本规律、探讨公关基本原则与技巧在公关传播实务中的具体运用,特别是能使学习者在一个仿真环境中进行参与实地学习和研究,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进行示范和引导,为以后投身于公关实践相关活动做模拟准备。
公共关系学在发展初期,并不被社会所认可。这主要是由于其缺乏扎实的理论支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是被看作一个技能而非科学。这对公共关系学学科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很大的不利因素。公关传播案例教学进一步强化了公关活动的理论色彩,使其成为了一门专门的学科。正如有关专家总结的,公共关系的实践在以下六个方面为确立公共关系学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1)不断丰富的公共关系案例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和公共关系理论体系。
(2)与社会心理学成果互相吸收,促进了对人类行为及其公众舆论的形成变化所进行的研究。
(3)与大众传媒的发展相适应,极大地发展了人类运用新型交际工具与技术的能力。
(4)与传播学、消费者行为学等学科相呼应,完善了人际沟通及劝服的艺术。
(5)建立起公共关系学学术研究与职业培训的机构并形成了一系列科学的方法。
(6)树立起旨在和谐自身与公众兴趣的崇高目标。
毋庸讳言,我国无论是公关理论还是公关实践,都大大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充分吸收国外公关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加强公关传播案例的研究,对于促进我国公共关系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其现实意义十分巨大。我们应该为此不懈努力。